科名:鬣蜥科
中文名:沙漠鬣蜥
學名:dipsosaurus dorsalis
屬名:dipsosaurus
食性:雖以草食尾主,偶爾也會捕食昆蟲。
分佈:北美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
形態特徵:全長30-40公分,4-5月間交尾,此時,成體的腹側部會呈現出粉紅色光澤。6-8月産卵,每胎可産3-8顆卵,8-9月即可孵化。依産地不同,分·成3亞種。
生活習性:棲息於長有矮木或多岩草稀的沙漠地帶。地棲性,多生活在地表洞穴附近。日行性,體溫偏高。
沙漠鬣蜥是廣泛分佈在美國西南部各州如加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以及墨西哥西北部的中小型蜥蜴.它們主要棲息在沙漠草原地區,以美國西南部的莫哈維(mojave)和索諾拉(sonora)沙漠為主,多數的棲地都與一種很普遍的沙漠植物creosote bush重疊,所以它們的日常生活與這種植物關係密切.通常會在這種植物的根部挖掘洞穴躲藏,也會經常爬上creosote bush啃食嫩芽,樹葉和花朵.
由於它們體內的水份循環很緩慢,所以可以承受很高的溫度和很乾燥的環境,行動迅速敏捷,是很機警的蜥蜴,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立刻躲避.在分類上也有幾種不同的理論,有些學者以地域性的差別將它們分為五個亞種,也有學者衹把它們分為分兩個獨立品種,由於在外型上的差異性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就不去深入探討.
在飼養上當然要把握乾燥與高溫的原則,基本飼養缸的佈置與王者蜥的環境類似,底材以爬蟲沙最適合,以pvc管或是石塊堆出地洞供它們棲息,照明和溫度以uvb燈來提供最為適合,燈下溫度可以高達攝氏45-50度,平均缸溫可以保持在28-32度之間,水盆可以不要,但是必須註意它們進食狀況,沒有進食的個體很容易脫水,所以偶而噴噴水也是比較保險的做法.沙漠鬣蜥屬於雜食性,但是偏嚮素食為主,日常食物以一般緑色葉菜為主,花朵種子等也可以供應,幼體也可以每周固定喂食面包蟲或蟋蟀1-2次,成體喂食蟲類的次數可以減少.
雖然沙漠鬣蜥可以群養,但是雄性的地域性還是很強,特別是在3-6月之間的繁殖期,雄性間的爭鬥難以避免,雖不至於造成死亡,但是因為它們的尾巴長達身體的1.5倍,被咬斷的情形還是很常見,最好是衹養一隻雄性.幼體就比較沒有這種顧慮.
雄性沙漠鬣蜥的尾巴根部較粗大,也會出現很明顯的股孔,它們會用股孔的分泌物來標示領土範圍及顯示身份,雌性就沒有這種構造.通常沙漠鬣蜥在三月間由鼕眠中蘇醒後就會進行交配,雌性通常在五月間産卵,每次産下2-9顆蛋,在27.5-29.5度之間大約6-8周可以孵化.幼體可以喂食與成體相同的食物,當然食物體積要小一點.經過3-5年的養成就可以繁殖.
沙漠鬣蜥雖然在美國族群很龐大,但是因為各州都有法令保護,所以實際上在寵物市場上並不多見,但是常年以來都是很受歡迎的美國本土沙漠蜥蜴類之一.臺灣也有少量進口,算是內行人才會註意到的品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