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書學院聯繫方式地址:寧波市東錢湖
電話:0574-88497373
郵編:315000沙孟海書學院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沙孟海書學院坐落在東錢湖北面的名人文化區,西鄰白石仙枰,前後兩幢建築,在青山緑水間高低起伏,錯落有緻。進入大門,迎面一塊四川紅大理石橫欄上鎸刻着我國著名書法傢啓功題寫的“沙孟海書學院”院史,在豔陽下金光閃爍,引人矚目。
沙孟海先生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在古典文學、古文字學、金石考古等方面造詣皆深,有卓越貢獻,尤以鬱勃飛動的書法藝術雄視書壇,馳譽海內外。沙孟海先生的書藝遠追漢魏,近取明清,融匯百傢之精髓,而又自出風貌,不同凡響,卓然成為一代大傢。他的書法結體嚴整,凝重質樸,運筆沉着穩健,渾厚蒼勁。國畫大師潘天壽贊其“書藝高妙”,傅抱石稱其書法“得骨肉勻稱之美”,著名美術史學家王伯敏則以“力遒韻雅,出入窮奇”稱頌之。今天的書法界稱沙老的書法為“沙體”,道出了他獨特的藝術風範。
1991年5月,鄞縣人民政府為紀念沙孟海卓越的藝術成就,弘揚、繼承沙孟海的書學精神,先後投資300餘萬元,興建了“沙孟海書學院”。書學院的主樓是一幢三層綜合樓,除作為辦公、開展學術活動場所外,主要用於陳列展品。二樓陳列室分三大部分介紹沙孟海先生的書學生涯。第一部分“卓越的藝術大師”,展出了沙氏傢世和書學師承表、師友墨跡;第二部分“精湛的書學造詣”,以大量的篇幅介紹沙孟海書法藝術發展過程,他所參加的各種學術活動,出版的著作,重要手稿等;第三部分“深遠的文化影響”,陳列了沙孟海題署的書刊,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社會各界贈送的禮品、紀念品以及沙老作品在全國的分佈舉要等。而後展示的是沙孟海早、中、晚三個時期墨寶作品,包括册頁、立軸、鏡片、楹聯等,其書體分為小楷、行書、章草、行草、榜書等。從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書法珍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沙孟海作品字裏行間竜遊鳳舞的非凡氣勢和飄逸瀟灑的高雅風度。這些作品,顯示了沙孟海高超的藝術功力,彌足珍貴。二樓東邊是沙孟海昔時的工作室,室內放置文房四寶及辦公用具。墻上挂有一幅黑白放大照片,那是沙孟海八十年代回故鄉塘溪沙村時在村口大樟樹下的留影。
書學院第二幢建築由展覽廳和會議廳組成。1995年,沙孟海親屬再次嚮書學院捐獻了200多件沙孟海的作品、藏品和海內外書畫傢賀贈的作口。為進一步展示這位書法大師的卓越成就,這裏展出巨幅“竜”帖和一大批沙孟海書法珍品。一樓則分佈大小會議廳3間,可作為中小型學術研討活動和會議場所。
在書學院西邊的小山上,1994年建造了沙孟海先生的墓園,定名為“硯鏡臺”。墓園四周鬆柏蒼翠,從石階拾級而上,即見一座六角石亭,亭中矗立石牌,上有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沙孟海先生骨灰安葬於此”幾個大字。亭北通過誇張翻捲的石刻書本和大型硯臺墨池,即是安放沙老骨灰盒的紅色大理石墓座,墓座後面用93塊大小不等的七彩石塊有機拼合,結成一道屏風圍墻。墻上嵌飾三方印章,分別鎸刻“於越瀕海之民”、“臣書刷字”和“赤堇沙氏”篆體印文。這回味無窮的匠心設計,緊湊合理的佈局,均獨具有特色,令人嘆為觀止。在墓園開闊的平臺上建有一座“墨瀚亭”,張愛萍將軍題寫了亭名。嚮南眺望,展現在眼前的是碧波蕩漾的東錢湖一角。
沙孟海書學院建立以來,開展了多次書學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接待了衆多的書畫傢、書法愛好者和其他遊人。書學院通過舉辦書法新秀培訓班、國際書法高級研修班,與北京、安徽、青島、臺灣等地書法界人士進行研討交流,在北京、臺灣等地舉辦書法展覽等活動,已使該院在國內外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