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江西 >南昌 >南昌市區 >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聯繫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楓林大道。
  郵 編:330013
  電 話:0791-3818140(校辦) 0791-3812427(招生就業處)
  傳 真:0791-3800695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投訴電話 南昌市旅遊投訴電話:0791-860911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是一所綜合性本科高等院校,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全國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獲得財政部重點支持。學校內附設有國傢健美操青少年培訓中心,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有機功能分子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光電子與通信重點實驗室和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
  
  學校創辦於 1977年,2004年國傢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已經正式批準在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的基礎上籌建南昌科技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近 3000畝,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0000餘人。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有一批中青年學術科研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現有教師約1000人,其中教授80餘名、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200餘名,博士70餘名、碩士150餘名。現有美術學、職業教育學、旅遊管理、信號與信息處理、應用化學和體育教育訓練學等碩士學位授予點。
  
   現設有15個教學院(係、部),有60餘個本、專科專業,專業覆蓋理、工、文、史、法、管、教育等7個學科門類。擁有美術學等18個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和品牌專業。建有國傢教育精品專業和國傢教學改革示範專業各一個,另外還設有職業教育、精細化工和藝海設計、有機功能分子、法學等研究所(中心),建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農藥研究開發與應用、化工産品開發、數字視頻、模擬電路、土木工程建材等40個實驗室。
  
  近年來,學校確立了“高位啓動、高位嫁接、高速發展”的戰略思想,提出了構築一個“人才高地”、寫好“學科建設、新校區建設”兩篇文章、確立“省重點、國內知名、國際上活躍”三大目標,推進“科研管理體製、學分製、人事分配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四項改革,建設“信息、化工與環境、生命、材料人文社科”五大基地,致力於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多技能、強應用”人才的發展思路,努力把學校辦成“省重點、國內知名、國際上活躍”的綜合性大學。
最新動態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正以職業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重點,以籌建南昌科技大學為契機,全力加強理工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綜合實力,盡快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南昌科技大學。
榮譽
  1.2008年在國傢教育部本科水平評估中以“優秀”達標的高等學府
  2.國傢教育部、財政部重點支持發展建設的高校
  3.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對國傢立有“特別貢獻奬”的大學
  4.學校健美操隊奪得我國健美操項目的首枚世界金牌
  5.學校是國傢級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6.學校是國傢健美操青少年培訓中心
  9.被英國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傢海外教育中心”的國際上活躍學府
  10.江西省第一個獲國際社會公認的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教育項目的高校
  11.2005年,學校科技開發、科研創新實力名列江西省高校前3名,全國190名
  12.近三年來,在校學生獲奬總數(省級、國傢級、國際級)列江西省本科院校第一
學校簡介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是一所江西省屬綜合性本科院校。學校由創辦於1977年,1987年升格為本科院校,2002年順利通過國傢教育部本科合格評估,同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在國傢教育部本科水平評估中以“優秀”達標的高等學府。 學校位於國傢歷史文化名城、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和“英雄城”美譽的江南古城、世界十大動感都會—江西省會南昌市。建有兩個校區,分別為位於國傢級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昌北楓林校區和南昌中心城區紅𠔌灘高等學府群的紅角洲校區,總占地面積2800餘畝,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環境優美、風景秀麗。現有全日製在校生20000餘人,其中研究生近200名,普通本科生12000餘人,獨立學院——理工學院本科生近2000人,專科生7000餘人。
  學校被國傢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並獲國傢財政部重點支持建設;學校是國傢體育總局批準的全國健美操青少年培訓中心。學校建有一個國傢科技部引進項目——與俄羅斯共建的離子體技術應用工程中心、一個省級重點工程中心——與美國合建的MEMS應用工程中心。學校擁有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有機功能分子重點實驗室、光電子與通信重點實驗室和材料表面工程重點實驗室;2個在建省級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食品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食品藥學工程重點實驗室;學校建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職業技術教育重點研究基地;學校被江西省政府確定為江西省城鎮職教師資培訓中心、江西省服裝職業技能鑒定站、江西省飯店職業英語標準培訓與測試中心。另外,學校還建有1個江西省教育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精細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教育廳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3個,1個南昌市科研示範基地——南昌市有機功能分子科研示範基地。學校形成了以科技領域和師範領域為優勢,教育和文理學科為特色,科學研究、科技開發以及職業教育為強項的辦學格局。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學校辦學50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近10萬人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 1386餘人,其中教授110餘名、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200餘名,博士、碩士458名,博士、碩士生導師86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傢12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江西省重點培養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4人(全省共18人),獲“江西省青年科學家”稱號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48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5人。學校還聘請中科院院士楊叔子、清華大學博導趙玉芬院士、林尊琪院士等5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傢、學者擔任了學校的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專傢在校任教。
  學校是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有6個碩士點,7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省級品牌專業,擁有一個國傢教育精品專業和一個國傢教學改革示範專業;2個國傢特色專業(應用化學專業,旅遊管理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設有21個教學院(部),近60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理、工、文、史、醫、哲、法、經、管、教育等10個學科門類;專科設有13個係(部),42個專業,專業覆蓋土建、製造、財經、旅遊、法律、環保、生化、文化教育、藝術設計傳媒、公共事業、電子信息、農林牧漁等12個大類。學校設有職業教育、精細化工和藝海設計、有機功能分子、法學等研究所(中心),建有有機光電材料與器件、農藥研究開發與應用、化工産品開發、數字視頻、模擬電路、土木工程建材等42個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管藏書量174.4餘萬册,校內外實習基地125個。計算機網絡覆蓋全校,實現了教學科研、圖書文獻檢索和辦公管理網絡化。
  學校積極參與國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長期遣派教師赴國外訪學。目前,學校已與英、美、俄、澳、加、法等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被英國政府授予江西省首傢海外教育中心。與英國布萊福德學院、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萊姆頓應用技術學院、Bradford College、北大西洋學院合作開辦以本科學歷教育為主的中外合作教育項目,是江西省第一個可獲國際社會公認的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的教育項目。目前,學校正加緊與俄羅斯合作籌建離子體技術應用工程中心(國傢科技部引進項目)、和美國合作籌建MEMS應用工程中心(省級工程中心),邀請了俄羅斯布揚杜耶夫、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博導樓祺洪等著名教授兼職、講學和合作研究。
  學校以“明德精業”為校訓,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素質並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修,致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004年以來,在校學生參加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全國健美操錦標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大賽、廣告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國際、國內各類競賽活動,獲國際級、國傢級和省級奬項 580項。其中,學校健美操隊員代表國傢隊奪得了我國健美操項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實現了我國健美操項目世界金牌的“零”突破,共獲國際級奬項9個、國傢奬項204個,其中金牌28塊;省級奬項166個,其中金牌84塊,刷新我國最高紀錄.培養了國際級運動健將1名、運動健將2名、一級運動員42名、二級運動員23名,並輸送了4名健美操國傢隊隊員,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特別貢獻奬”。
  2004年以來,學校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發展和突破,學校教師主持研究各級各類項目768項,其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3項,國傢發明專利7項,省部級各類研究項目 377 項。學校教師出版國傢級和省部級專著、教材 178 部,發表論文 2203篇,其中 568 篇被 SCI 、 EI 、 ISTP 收錄;榮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奬 66項。學校出版發行《南昌科技大學學報》、《職教論壇》、《國外職業教育》3種學術刊物,其中《職教論壇》是由學校主辦,受國傢教育部指導,發行覆蓋面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是我國最具影響的職教刊物之一,在國際職教領域內也有重大影響,被北京大學等權威機構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曾列為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檢索前十名排行榜,並獲“全國優秀職教期刊一等奬”、“江西省優秀社會科學期刊奬”、“江西省十佳優秀期刊”等殊榮。
  學校的快速科學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學校曾被國傢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職教院校和江西省師範類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交流辦學經驗,學校還主辦了多場由院士、知名學者專傢參加的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包括自然科學研究和人文社科研討);學校建校 20 周年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特為學校題詞“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師資,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做貢獻”。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等稱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 20 多傢新聞媒體近年來紛紛報道該校立足經濟建設、推進學校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等方面的顯著成果,《江西日報》以係列報道的形式,分九個專題介紹該校辦學成就與特色。
  近年來,學校確立了“高位啓動、高位嫁接、高速發展”的三高發展戰略,提出了構築一個高地、 寫好兩篇文章、確立三大目標、推進四項改革、建設五大基地,致力於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多技能、強應用”人才的發展思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大大提高,取得一批有影響的教學和科研成果,一些衡量學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如發表三大檢索SCI、EI、ISTP論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主辦國內大型學術會議等)已躍居全省及全國同類高校前列,學校科研創新實力名列江西省前2名,全國前茅。在國傢教育部、財政部、體育總局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學校將舉全校之力,努力加強自身各方面的建設,提升綜合實力,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申報2-3個國傢重點學科、1-2個國傢重點實驗室和一批專業學科博士點。利用3-4年時間,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省重點、國內知名、國際上活躍”的教學科研型綜合性大學.
08年傑出貢獻
  該校2007級應用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盧寶陽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授予“第五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奬”。
  該校2006級通信與電子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李申亮同學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奬。
  該校通信與電子學院團總支書記兼學工辦主任被共青團江西省委授予”2008年度全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盧寶陽同學被授予“2008年度全省優秀共青團員”。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於 1977 年,時為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分院; 1984 年,改名為南昌師範專科學校,開始籌建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1987 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正式定名為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2002 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楓林、紅角洲兩個校區,占地面積 2183 畝,建築面積 48.3 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1.2億元,圖書 174萬册,實驗中心(室) 31 個,校內外實習基地 125 個。計算機網絡覆蓋全校,實現了教學、科研、圖書文獻檢索和辦公管理網絡化。
人才培養
  建校以來,學校培養了 3 萬餘名全日製本、專科畢業生,為江西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現有全日製在校生 11214 人。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高於全省高校平均就業率。 2004 年以來,學生在世界健美操錦標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廣告藝術設計大賽等各類競賽和科技文化活動中,獲省級以上奬項 580 項。學校健美操隊隊員代表國傢隊奪得了我國健美操項目的首枚世界金牌。
職教基地
  學校先後被國傢教育部、財政部、體育總局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重點支持建設地方示範性職業院校、國傢健美操青少年培訓中心,被江西省確定為江西省城鎮職教師資培訓中心、江西省服裝職業技能鑒定站、江西省飯店職業英語標準培訓與測試中心。
社會評價
  學校“立足職教,面嚮三産”的鮮明辦學特色,得到了上級和社會的充分肯定。曾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和江西師範類院校的唯一代表出席全國師範教育工作會議交流辦學經驗;學校建校 20 周年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特為學校題詞“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師資,為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做貢獻”。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等稱號。《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等 20 多傢新聞媒體近年來紛紛報道我校立足地方經濟建設、推進學校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等方面的顯著成果,《江西日報》以係列報道的形式,分九個專題介紹我校辦學成就與特色。
歷任領導
  學校歷任校黨委書記:
  單發喜 校黨委書記 1977--1986
  章啓明 校黨委副書記(代理黨委書記工作) 1987--1991
  卓 健 校黨委書記 1991--1997
  鄒良志 校黨委書記 1997--2005
  鬍永新 校黨委書記 2005--
  學校歷任校長:
  單發喜 校長 1977--1983
  周紹森 校長 1984--1984
  章啓明 校長 1985--1994
  李以鑌 校長 1994--2003
  鄒道文 校長 2003--2007
  王 喬 校長 2007--2008
  郭傑忠 校長2009-
  以上衹列出南昌科技大學[籌]的主體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的歷屆校主要領導,不列南昌高等專科學校的領導。
現任領導
  校黨委書記 鬍永新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 郭傑忠博士
  校黨委副書記 黃國俊
  校黨委副書記 熊墨輝
  黨委委員、副校長 袁吉林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魏新華
  黨委委員、副校長 朱愛瑩
  副校長 李鼕妮博士後.全國政協委員
  黨委委員、副校長 鬍業華
  副校長 蒲守智博士
  副校長 徐景坤博士
傑出校友
  學校自辦學以來為社會輸送了近5萬各類人才。
  以下是學校校友中的傑出代表:
  一、 黨政機關:
  1、國傢文化部藝術司司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於平
  2、中共南昌市委副書記: 雷武江
  3、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省社聯主席: 尹世洪
  4、江西日報社副社長、副主編: 任辛
  5、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南昌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江西省委常委、九三學社南昌市主委、教授:李廣振
  二、教育領域:
  1、美國楊百翰大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委員會副主任: 熊澄宇
  2、北京師範大學數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學位評定委員會數學分會副主席: 丁勇
  3、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數學家: 陳宗煊
  4、贛南師範學院校長、教授: 田延光
  5、江西藍天學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 於果
  6、江西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全國高校教學名師"候選人之一、國傢課題評審專傢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等名校史學、區域經濟研究生導師、江西省世界歷史暨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徐耀耀
  7、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南昌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 袁吉林
  8、江西中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 王金平
  9、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紀委書記、深圳市遠距離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央電大殘疾人教育學院常委副院長、中國數量經濟協會副理事長、智能CAD領域研究專傢、國傢重點工程CAD中心客座研究員、教授:鬍新生
  三、經濟和創業領域:
  1、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勞動模範"、江西藍天學院院長: 於果
  2、"中國十大物流領袖"、九川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國華
  3、中國企業500強掌門人、中國南昌市政公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17名)董事長、黨委書記、江西省企業聯合會、江西省企業傢協會副會長、國際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企業管理成就奬: 鬍國光
  4、盛富資本國院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巍
  四、科技領域:
  1、中科院軟件所研究員、博導、人機交互國傢實驗室主任: 王宏安博士
  2、美國南加州大學博士、聯合國核裁軍組織科學家及項目負責人,美國惠普公司高級軟件設計師及項目負責人,名列美國名人錄和科學技術名人錄: 汪進博士
  3、加拿大蒙特利爾心髒研究所研究員,在心髒建模與仿真、信號分析與處理方面卓有建樹的科學家: 鄒人強博士
  4、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通産品設計研究所負責人、總工程師、IP界技術專傢、軟件權威專傢,15項(其中3項獲歐美授權)發明專利的傑出科學家: 劉君博士
相關詞
南昌科技大學
包含詞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