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張先 Zhang Xian
江城子江城子
小圓珠串靜慵拈。 夜厭厭。 下重簾。 麯屏斜燭,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開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
|
詩人: 蘇軾 Su Shi
前瞻馬耳九仙山。 碧連天。 晚雲間。 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 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裏,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 去翩翩。 點輕煙。 人事凄涼,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
|
詩人: 蘇軾 Su Shi
墨雲拖雨過西樓。 水東流。 晚煙收。 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鈎。 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 月花羞。 捧金甌。 歌扇縈風,吹散一春愁。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
|
詩人: 蘇軾 Su Shi
膩紅勻臉襯檀唇。 晚妝新。 暗傷春。 手捻花枝,誰會兩眉顰。 連理帶頭雙□□,留待與、個中人。 淡煙籠月綉簾陰。 畫堂深。 夜瀋瀋、誰道□□,□係得人心。 一自緑窗偷見後,便憔悴、到如今。 |
|
請鑒賞:
|
|
江城子
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簾》、《村意遠》。 唐 、 五代 詞多為單調,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聲韻。至 宋 人始作雙調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
|
麯牌名。屬南麯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體半闋同。用作引子。另南麯越調有《江神子》麯牌,亦名《江城子》,與中呂宮《江城子》不同。 |
|
江城子
①詞牌名。唐五代詞均為單調,字數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押平聲韻。宋詞為雙調,七十字,押平聲韻,也有押仄聲韻的。
②麯牌名。屬南麯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體的半闋相同。用作引子。 |
|
江城子 词牌名
【江城子、江神子】
一作《江神子》。《金奩集》入“雙調”。三十五字,五平韻。結尾有增一字,變三言兩句作七言一句的。宋人多依原麯重增一片。
江城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後蜀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
晁補之改其名為《江神子》,韓淲調有“臘後春前村意遠”句,故又名《村意遠》。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本是單三十五字,宋人改為雙調。) |
江城子 秦觀 Guan Jiang chengzai |
江城子 秦观江城子 秦观 江城子 秦观 江城子 秦观 江城子 秦观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係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秦觀詞作鑒賞
此為少遊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於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係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裏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係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輓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嚮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於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後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
|
江城子 ·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捲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輓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註釋:
1. 密州: 今山東諸城
2. 聊:姑且
3. 左牽黃: 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4. 擎:舉,嚮上托起
5. 蒼:蒼鷹
6. 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7. 太守:此指作者自己
8. 孫郎:孫權
9. 尚:更
10. 霜:白
11. 會:會當,將要
譯文
讓老夫也暫且抒發一回少年狂,左手牽扯着黃犬,右臂托着蒼鷹。頭上戴着錦緞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帶領千餘膘馬席捲過小山岡,威武雄壯。為了酬答滿城人都隨同去看打獵的盛意,我親自射虎,請你們看看孫權當年射虎的英姿。
酒意正濃時,胸懷更開闊,膽氣更豪壯。兩鬢已生出白發,這又算得了什麽!遙想當年,馮唐手持文帝的符節去解救戰將魏尚,使其免罪復職,什麽時候朝廷能派遣馮唐式的義士來為我請命,讓我像魏尚一樣受到重用,戍邊衛國呢?我也能拉開雕弓圓如滿月,隨時警惕地註視着西北方,勇敢地將利箭射嚮入侵之敵。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於熙寧八年(1075)鼕,當時蘇軾知密州。據《東坡紀年錄》:“乙卯鼕,祭常山回,與同官習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雲生翠巘,歸來紅葉滿徵衣。
聖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蘇軾在此詞寫就後數日給他的朋友鮮於子駿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傢,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上闋着力描寫出獵的陣勢,豪興勃發,氣勢恢宏。“狂”字是核心,雖是聊發,卻緣自真實。蘇軾外任或謫居時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況。如《十拍子》:“強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他寫這首詞時節三十八歲,卻自稱"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別體會。
“為報”句寫出太守與人民的親切關係和頗為自負的豪情。
下闋抒寫為國效力的願望。從熙寧三年到七年,遼和西夏數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賠銀,喪權辱國,令許多尚氣節之士義憤難平。故蘇軾藉出獵的豪興,將深隱心中的夙願和盤托出,其"狂"字下面潛涵的赤誠令人肅然起敬。
詞中一連串表現動態的詞如發、牽、擎、捲、射、輓、望等,也十分生動形象。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雖訂立過屈辱的和約,可是軍事上的威脅還是很嚴重的。這首詞前段寫打獵的場面有聲有色。後段從打獵引申到“天狼”,表現出作者抗擊敵人的壯志和决心。全篇的氣概都很豪邁,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豔的吳儂軟語,變成可報國立功的黃鐘之音,拓展了詞的表現範圍,提高了詞的意境。
這首詞作於熙寧八年(1075年)鼕。蘇軾詞風於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傢。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深受儒傢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鬱積既久,噴發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濤之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與“少年”二字形成強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心鬱積的情緒。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綉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捲平岡”,一“捲”字,突現出太守率領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衝鬥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决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傢看看孫權當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表現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下闋承前進一步寫“老夫”的“狂”態。出獵之際,痛痛快快喝了一頓酒,意興正濃,膽氣更壯,儘管“老夫”老矣,鬢發斑白,又有什麽關係!以“老”襯“狂”,更表現出作者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時代,國力不振,國勢羸弱,時常受到遼國和西夏的侵擾。蘇軾由出獵聯想到國事,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不禁以西漢魏尚自況,希望朝廷能派遣馮唐一樣的使臣,前來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會輓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藉出獵表達了自己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這首詞感情縱橫奔放,令人“覺天風海雨逼人”。詞中表現了作者的胸襟見識,情感興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態橫生,“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指出嚮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任密州太守。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鼕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38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發少年人的豪情狂態。左手牽着黃犬,右臂架着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衆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衆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捲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面一層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輓弓馬前射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衆場面後,又特別突出地表現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出現了一點白發又有什麽關係呢!作者並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這裏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雲中太守,抵禦匈奴有功,衹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後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雲中去赦免了魏尚。這裏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說什麽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後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禦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嚮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裏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傢,關懷國傢命運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與溫庭筠的《望江南》格調截然不同。寫此詞後,蘇軾曾寫信給朋友說這首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傢”(《與鮮於子駿簡》),可見當時的作者已意識到詞應有兩種不同的風格,蘇軾在他的一些詞作中便是自覺地實踐着自己的風格。
[鑒賞]
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打獵的壯闊場景,表達了詞人志在為國殺敵的愛國熱情和英雄氣概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鬆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傢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傢”;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註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絶十年,音訊渺茫。不思念吧,但本來難忘。妻子的孤墳遠在千裏,沒有地方與她交談凄涼的景況。即使相逢也料想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乡,衹見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妝。兩人互相望着,沒有言語,衹有淚千行。料想年年斷腸的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長着小松樹的墳山。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衹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裏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裏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裏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 裏”,是廣阔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阔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着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衹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仿佛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裏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着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裏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裏說起,衹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繫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麽,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絶期”了麽?本篇在藝術上值得註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阔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全詞組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麯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後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麯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係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蕩、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産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嶽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補充: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乡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忘”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麽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類型。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後者是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着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詞還有一個值得註意之處,即這次夢中的夫妻相會,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別的烙櫻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縭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
蘇軾由於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塵滿面,鬢如霜”,心情十分蒼老。王弗見了蘇軾,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似乎在傾訴生離死別後的無限哀痛。生活的磨難,對於無意識的夢境,同樣起着潛在而深該的影響。末了三句設想亡妻長眠於地下的孤獨與哀傷,實際上兩心相通,生者對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非常欣賞蘇軾的這首詞。想象着蘇軾夜半拭淚醒來,仍恍如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歸來或者衹是一個夢?
真的衹是一個夢嗎?
那般地對鏡理紅裝,那般的淺笑盈盈,竟衹是十年前的片段?那般的那般又是何時深植於這物逝飛快的十年記憶的呢?
於是蘇軾微嘆了口氣,滿腹愁思衹換作輕輕地道出:十年生死兩茫茫……
愛情與死亡是永恆的主題,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愛情。
老Rose握着“海洋之心”站在曾經吞噬Jack的霧海上,回想當年劃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想說的,衹有“十年生死兩茫茫”;38歲的渡邊在飛機上偶爾聽到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想起曾在直子腦後的發夾,念叨的,也衹有“十年生死兩茫茫”;陸遊如果路過唐琬的墳墓,“錯,錯,錯”已毫無意義,不如插上一支白菊,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等到痞子蔡有傢有室之後,每次喝到咖啡,想起那個一身brown的舞者,腦中浮現的也應是“十年生死兩茫茫”;至尊寶會一直記得那個一身嫁衣含恨而逝的紫霞,會忍着心頭劇痛而說:“一直有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雖然是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曾經相濡以沫的愛人永隔陰陽已經多少個黃昏,思之不得見之,念之不得語之,衹留得記憶中殘存的歡景愉時,當作泡過千次的茶,反復溫習着熟悉的味道,憑吊十年前的紅袖添香;“十年生死兩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也衹有這份感情沒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記,在每個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間,自會神回小軒窗,自會腸斷短鬆崗,思念、無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訴盡心事!
至尊寶帶上緊箍咒前曾經問過觀音姐姐,為什麽恨一個人可以幾十年幾百年地去恨,其實愛一個人也可以幾十年幾百年地去愛。 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讓我在過往與現實的紛亂迷離中看到一滴可以保存千年的眼淚,看到一朵香墳前不敗的白菊花。
江城子 蘇軾
陶淵明以正月五日遊斜川,臨流班坐,顧瞻南阜,愛曾城之獨秀,乃作斜川詩,至今使人想見其處。元豐壬戌之春,餘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後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遊也。乃作長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夢中瞭瞭醉中醒。衹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餘齡。
蘇軾詞作鑒賞
這首詞作於蘇軾貶謫黃州期間。他以自己“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自比於晉代詩人陶淵明斜川之遊,融說理、寫景和言志於一爐,詞中表達了對淵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發了隨遇而安、樂而忘憂的曠達襟懷。作品平淡中見豪放,充滿恬靜閑適而又粗獷的田園趣味。
首句“夢中瞭瞭醉中醒”,一反常理,說衹有醉中纔清醒,夢中纔瞭然,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此句表明,蘇軾能理解淵明飲酒的心情,深知他夢中或醉中實際上都是清醒的,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衹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充滿了辛酸的情感,這種情況又與淵明偶合,兩人的命運何其相似。淵明因不滿現實政治而歸田,蘇軾卻是以罪人的身份貶所躬耕,這又是兩人的不同之處。蘇軾帶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東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
“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於一番議論後融情入景,通過對春雨過後烏鵲報晴這一富有生機的情景的描寫,隱隱表達出詞人歡欣、怡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過片後四句以寫景為主,極富立體感。這幾句中,鳴泉、小溪、山亭、遠峰,日與耳目相接,表現出田園生活恬靜清幽的境界,給人以超世遺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當日景”作一小結,是因心慕淵明,嚮往其斜川當日之遊,遂覺所見亦斜川當日之景,同時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淵明四十一歲棄官歸田,後來未再出仕,五十歲時作斜川之遊。蘇軾這時已經四十七歲,躬耕東坡,一切都好像淵明當日的境況,是否也會象淵明一樣就此以了餘生呢?那時政治黑暗,蘇軾東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産生遲暮之感,有於此終焉之意。結句“吾老矣,寄餘齡”的沉重悲嘆,說明蘇軾不是自我麻木,盲目樂觀,而是對餘生存深深的憂慮,是“夢中瞭瞭”者。
這首詞的結構頗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議論中飽含感情。其後寫景,環環相扣,層次分明,緊扣首句的議論,景中寓情,情中見理。結拍與首句議論及過片後的寫景相呼應,總括全詞,以東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淵明當日斜川之景,引出對斜川當日之遊的嚮往和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當日景”,這看似平淡的詞句,是作者面對遠去的歷史背影所吐露的心聲。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麯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賞析】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遊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衹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莊漫錄》,彈箏人三十餘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準確,而且極有情趣。接着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麯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麯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麯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麯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麯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裏,把樂麯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嚮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麯非
人間所有,衹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麯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采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衹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仿佛那哀怨的樂麯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麯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
|
其他 江城子
江城子 和凝
初夜含嬌入洞房,理殘妝,柳眉長。
翡翠屏中,親□玉爐香。
整頓金鈿呼小玉,排紅燭,待潘郎。
江城子 和凝
鬥轉星移玉漏頻,已三更,對棲鶯。
歷歷花間,似有馬蹄聲。
含笑整衣開綉戶,斜斂手,下階迎。
江城子 和凝
迎得郎來入綉闈,語相思,連理枝。
鬢亂釵垂,梳墮印山眉。
婭奼含情嬌不語,纖玉手,撫郎衣。
江城子 和凝
帳裏鴛鴦交頸情,恨雞聲,天已明。
愁見街前, 還是說歸程。
臨上馬時期後會,待梅綻,月初生。
江城子 和凝
竹裏風生月上門,理秦箏,對雲屏。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
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月,太遲生。
江城子 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
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
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江城子 韋莊
恩重嬌多情易傷,漏更長,解鴛鴦。
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
緩揭綉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檀郎。
江城子 韋莊
髻鬟狼籍黛眉長,出蘭房,別檀郎。
角聲嗚咽,星鬥漸微茫。
露冷月殘人未起,留不住,淚千行。
江城子 牛嶠
極浦煙消水鳥飛。
離筵分首時,送金卮。
渡口揚花,狂雪任風吹。
日暮空江波浪急,芳草岸,雨如絲。
江城子 牛嶠
鵁鶄飛起郡城東。
碧江空,半灘風。
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
簾捲水樓魚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江城子 張泌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
高綰緑雲,金簇小蜻蜓。
好是問他來得麽?和笑道:莫多情.
江城子 張泌
碧闌幹外小中庭,雨初晴,曉鶯聲。
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
睡起捲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
江城子 朱淑真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尊前,憶前歡, 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幹。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夤緣。水雲間,俏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 展轉衾裯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江城子 張先
鏤牙歌板齒如犀。串珠齊。畫橋西。雜花池院,風幕捲金泥。酒入四肢波入鬢,嬌不盡,翠眉低。
小圓珠串靜慵拈。夜厭厭。下重簾。麯屏斜燭,心事入眉尖。金字半開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江城子 崔敦禮
吳王臺上雨初晴。遠煙橫。柳如雲。門外西風,催踏馬啼塵。聲斷陽關人去□,遮落日,嚮西秦。不教容易縱歸程。語酸辛。黯消魂。且共一尊,相屬莫辭頻。後夜月明千裏隔,君憶我,我思君。
江城子 黃庭堅
畫堂高會酒闌珊。倚欄幹。霎時間。千裏關山,常恨見伊難。及至而今相見了,依舊似、隔關山。倩人傳語問平安。省愁煩。淚休彈。哭損眼兒,不似舊時單。尋得石榴雙葉子,憑寄與、插雲鬖。
江城子 晁端禮
幽香閑豔露華濃。晚妝慵。略勻紅。春睏厭厭,常愛鬢雲鬆。早是自來蓮步小,新樣子,為誰弓。畫堂西下小欄東。醉醒中。苦匆匆。捲上珠簾,依舊半床空。香灺滿爐人未寢,花弄月,竹搖風。
江城子 晁端禮
石榴雙葉憶同尋。卜郎心。嚮誰深。長恁嬌癡,尤殢怎生禁。內樣雙眉新畫得,還印了,在羅襟。相思幽怨付鳴琴。望來音。久瀋瀋。若論當初,誰信有如今。瘦盡標容羞見也,明鏡子,任塵侵。
江城子 秦觀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緑鬢朱顔,重見兩衰翁。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鍾。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後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雲重。
江城子 秦觀
棗花金釧約柔荑。昔曾攜。事難期。咫尺玉顔,和淚鎖春閨。恰似小園桃與李,雖同處,不同枝。玉笙初度顫鸞篦。落花飛。為誰吹。月冷風高,此恨衹天知。任是行人無定處,重相見,是何時。
江城子 周紫芝
夕陽低盡柳如煙,淡平川,斷腸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
斷雲飛雨又經年,思凄然,淚涓涓。且做如今,要見也無緣。因甚江頭來處雁,飛不到,小樓邊?
江城子 賀鑄
麝熏微度綉芙蓉。翠衾重。畫堂空。前夜偷期,相見卻匆匆。心事兩知何處問,依約是,夢中逢。
坐疑行聽竹窗風。出簾櫳。杳無蹤。已過黃昏,纏動寺樓鐘。暮雨不來春又去,花滿地,月朦朧。
江城子·東武雪中送客 蘇軾
相從不覺又初寒。對尊前,惜流年。風緊離亭,冷結珠淚圓。雪意留君君不住,從此去,少清歡。
轉頭山上轉頭看:路漫漫,玉花翻。銀海光寬,何處是超然?知道故人相憶否:攜翠袖,倚朱欄。
江城子·別徐州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嚮東風餘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蘇軾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麯欄幹,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江城子·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 謝逸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緑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衹有關山今夜月,千裏外,素光同。
江城子·新月 瀋渶
依微新月上簾櫳。挂梧桐,影朦朧。萬裏長天,愁絶叫徵鴻。秋露又濃風又冷,偏憔悴,白芙蓉。
關河渺渺信難通。恨難窮,淚花紅。夢裏尋他,何處是行蹤。半掩畫屏上幾麯,還錯認,舊巫峰。
江城子 納蘭性德
濕雲全壓數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裏,沒人知。
江城子 雪浮荷
百日相識憶蒼涼,思情郎,淚兩行。冷落千山、楚楚淚盈江。倚樓西南望不歸,明滅語、荷盈香。
殘花欲傍浮荷旁,殘花芳,浮荷慌。遙遙萬裏,脈脈含情郎。踏破千山為佳人,紅塵亂、癡情長。
江城子 烈火帥
一年相思一斷腸,心痛絶,淚自淌。何有此慨,緣愁萬裏長。盼得重逢竟無語,擦肩過,不相望。
行同陌路不及往。共歡笑,喜同窗。感慨今夕,恰似夢一場。待到心裂夢醒後,月凄凄,夜茫茫。 |
|
|
|
江城子慢 | 江城子二 | 江城子一 | 江城子和 | 攤破江城子 | 江城子重陽 | 江城子憶別 | 江城子瀑布 | 江城子賞春 | 江城子凱旋 | 江城子春興 | 江城子春恨 | 江城子梅花 | 江城子詠柳 | 江城子代作 | 江城子·別徐州 | 江城子盼統一 | 江城子擬蒲江 | 江城子三之二 | 江城子三之一 | 江城子三之三 | 江城子高平調 | 江城子盆中梅 | 江城子宴守倅 | 江城子席上賦 | 江城子上張帥 | 江城子餞黃魁 | 江城子贈舉之 | 江城子戲同官 | 江城子·癸酉春社 | 江城子·晚日金陵 | 江城子西湖感懷 | 江城子重陽酒邊 | 江城子七夕風雨 | 江城子元宵書懷 | 江城子重午書懷 | 江城子賀人生子 | 江城子夏夜觀月 | 江城子送凌靜之 | 江城子密州出獵 | 江城子新酒初熟 | 江城子再送盧倅 | 江城子和彥時兄 | 江城子癸酉春社 | 江城子辰川上元 | 江城子湘妃鼓瑟 | 江城子次洪如晦韻 | 江城子壽外姑外舅 | 江城子中秋憶舉場 | 江城子追和東坡雪 | 江城子再和呈馬守 | 江城子池陽泛舟作 | 江城子呈劉無言燾 | 江城子和無言雪詞 | 江城子·杏花村館酒旗風 | 江城子·平沙淺草接天長 | 《江城子·密州出獵》 | 江城子·階前流水玉鳴渠 | 江城子·鵲聲迎客到庭除 |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 江城子·密州出獵 | 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 江城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 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 | 江城子·夢中瞭瞭醉中醒 | 江城子(代作) | 江城子(癸酉春社) | 江城子(凱旋) | 江城子(盆中梅) | 江城子(七夕風雨) | 江城子(壽外姑外舅) | 江城子(次洪如晦韻) | 江城子(重陽酒邊) | 江城子(和彥時兄) | 江城子(追和東坡雪) | 江城子(贈舉之) | 江城子(辰川上元) | 江城子(再和呈馬守) | 江城子(宴守倅) | 江城子(重陽) | 江城子(餞黃魁) | 江城子(上張帥) | 江城子(席上賦) | 江城子(賀人生子) | 江城子(春恨) | 江城子(擬蒲江) | 江城子(元宵書懷) | 江城子(重午書懷) | 江城子(西湖感懷) | 江城子(春興) | 江城子.擬蒲江 | 江城子(送凌靜之) | 江城子(梅花) | 江城子(和) | 江城子.詠柳 | 江城子 賞春 | 江城子(瀑布) | 江城子(池陽泛舟作) | 江城子(湘妃鼓瑟) | 江城子(戲同官) | 江城子(呈劉無言燾) | 江城子(和無言雪詞) | 江城子(再送盧倅) | 江城子(一) | 江城子(夏夜觀月) | 江城子(三之三) | 江城子(新酒初熟) | 江城子(三之二) | 江城子(二) | 江城子(高平調) | 江城子(憶別) | 江城子(三之一) | 江城子(中秋憶舉場) | 江城子黃憲生日代作 | 江城子重陽次施尉韻 |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 江城子和默軒初度韻 | 江城子秋夜觀牛女星作 | 江城子贈次膺叔傢娉娉 | 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 | 江城子登小吳臺小飲 | 江城子次韻葛魯卿上元 | 江城子吳貢道班師置酒 | 江城子和葉左丞石林 | 江城子海棠花下燒燭詞 |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江城子·陶淵明以正月五日遊斜川 |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 江城子(七十字,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七字,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六字八句,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五字,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六字七句,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步月新橋呈任子嚴) | 江城子(和葉左丞石林) | 江城子(和呂丞送進士赴省) | 江城子(贈次膺叔傢娉娉) | 江城子(九日與諸季登高) | 江城子(王元渤捨人將赴吉州,因以戲之) | 江城子(吳貢道班師置酒) | 江城子(再遊武夷,至晞真館,與道士泛月而歸) | 江城子(大雪與客登極目亭) | 江城子(登小吳臺小飲) | 江城子(次韻葛魯卿上元) | 江城子(和默軒初度韻) | 江城子(海棠花下燒燭詞) | 江城子(賦玉盤盂芍藥寄意) | 江城子(為滿春澤賦橫空樓) | 江城子(和子昂題水仙花捲) | 江城子(亦次韻和呈,因以自見窮寂之態) | 江城子(和德初燈夕詞次葉石林韻) | 江城子(黃憲生日代作) | 江城子(萍鄉王聖俞席上作) | 江城子(黃子由少監同內子慧齊奉嶽母定齊相遇,席間因走筆次韻) | 江城子(秋夜觀牛女星作) | 江城子(重陽次施尉韻) |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和德久詞) | 江城子(次韻西叔兄訪王宣幹萬) | 江城子(外舅作梅玻因壽日作此) |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 江城子(同官酌酒相賀再和前韻) | 江城子(次韻李參政壁見貽生日) | 江城子(劉左史光祖別席和韻) | 江城子(約劉左史光祖謝會再和)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江城子和呂丞送進士赴省 | 江城子和德初燈夕詞次葉石林韻 | 江城子再遊武夷至晞真館與道士泛月而歸 | 江城子大雪與客登極目亭 | 江城子王元渤捨人將赴吉州因以戲之 | 江城子步月新橋呈任子嚴 | 江城子萍鄉王聖俞席上作 | 江城子次韻李參政壁見貽生日 | 江城子劉左史光祖別席和韻 | 江城子約劉左史光祖謝會再和 | 江城子同官酌酒相賀再和前韻 | 江城子次韻西叔兄訪王宣幹萬 | 江城子外舅作梅玻因壽日作此 |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和德久詞 | 江城子黃子由少監同內子慧齊奉嶽母定齊相遇席間因走筆次韻 | 江城子三十五字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六字七句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七字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三十六字八句江神子村意遠 | 江城子賦玉盤盂芍藥寄意 | 江城子為滿春澤賦橫空樓 | 江城子和子昂題水仙花捲 | 江城子亦次韻和呈因以自見窮寂之態 | 江城子七十字江神子村意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