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 : 農業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建築 : 乘飛機旅行 > 匯率
目錄
huì lǜ huì lǜ
  某國貨幣對外匯的比價
一個國傢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傢的貨幣的比例 A country's currency exchange ratio of currency in other countries
  一個國傢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傢的貨幣的比例。也叫匯價。《解放日報》1942.1.4:“今後大後方( 重慶 、 昆明 )的外匯率不再為 上海 匯率所左右,而完全斷絶關係了。”
No. 3
  匯率 (exchange rate)
概念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傢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産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係,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着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决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傢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决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傢,由國傢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傢,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製定和公佈,並衹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係决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幹預。
  (2)按製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製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製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製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嚮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嚮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間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傢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衹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産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托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占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占有絶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托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托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占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占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傢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佈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製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奬勵出口限製進口,限製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鬆的國傢,官方宣佈的匯率往往衹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標價方法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在金本位製下,匯率决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决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西方匯率决定理論]
  西方匯率决定理論主要有國際藉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産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决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藉貸說是美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係。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藉貸。國際藉貸可分為流動藉貸和固定藉貸。流動藉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藉貸;固定藉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藉貸。衹有流動藉貸纔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藉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决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裏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决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欲望。這種欲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决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决定外匯供求進而决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决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製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産說闡述了金融資産的供求對匯率的决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産,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産總量。當各種資産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産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産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産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産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産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産與外國資産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藉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現行國際匯率機製中隱藏的剝削
  青年學者劉周在“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一文中,發現了現行國際匯率機製中包含的剝削。揭開了隱藏在國際匯率機製中的剝削秘密。該文認為:
  現行國際匯率機製,是現行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利於“少數剝削全世界的國傢”的匯率機製。
  舉例來說,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5元計算。一個美國人擁有8000美元,這在美國是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美國人拿着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兌換成人民幣就是60000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物價極低而美國物價極高的條件下,用60000元人民幣在中國購買的實物比8000美元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實物的價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這也就是說,這個美國人拿着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用不着生産,用不着勞動,用不着冒任何投資的風險,這8000美元就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增值,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利潤。這部分增值出來的利潤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是靠無償占有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實現的。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如此,世界上一切發展中國傢與西方發達國傢的關係也基本如此——即發展中國傢物價低而且貨幣匯價也低,發達國傢物價高而且貨幣匯價也高(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元匯價低但是日本的物價極端地高,因此歐美國傢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無錢。但是,歐美國傢的人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傢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錢,因為一方面他們攜帶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成倍的所往國貨幣,另一方面所往國的物價又比本國物價低的可怕。所以他們在本國衹可以買到一根火柴的錢到了發展中國傢便可以買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現實)。所以,現行國際貨幣匯率機製是一種極其反動的匯率機製,它是西方發達國傢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傢的一種極具隱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礎是國際間的強權關係,它的基本內容是由殖民地時代的殖民掠奪關係决定並逐步演變而來的。它與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為發達國傢對發展中國傢和平掠奪的工具,而這種所謂的和平掠奪則是殖民地時代武裝掠奪的繼續。(真正平等的匯率機製,基本上應該以各國的物價指數作為主要的基礎指標。因為物價較低即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多,因此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高;而物價較高則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少,因而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低。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該文並認為:發達國傢的資本傢們(尤其是跨國財團的資本傢),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資本和經營管理手段而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但是構成他們利潤的絶大部分,實際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機製來實現的。我們知道,現行的不平等國際貿易機製,是歷史形成的。它是歷史上的殖民國傢武力徵服的産物,而且直到現在依然是依靠武力來維持的。所以,毫無疑問地,發達國傢的資本傢們,和平地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的時候,他們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和平的掠奪;他們在進行這種偽善的和平掠奪的時候,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全新意義上的武力掠奪,實質上是在參與着一場跨越歷史時代的血腥的和骯髒的掠奪戰爭。資本傢們正是這場骯髒戰爭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們的利潤依靠了他們各自國傢的歷史上的武力,並且也依靠着現在的武力,所以,他們歸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賺錢,他們發的依然是戰爭財。所以,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不是資本而是暴力。
概念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傢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因為一個國傢生産的商品都是按本國貨幣來計算成本的,要拿到國際市場上競爭,其商品成本一定會與匯率相關。匯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響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和價格,直接影響商品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該商品在國內市場上成本實際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強,肯定好賣,從而促進該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必將有利於美國出口商品。同樣,美元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就會有利於中國商品對美國的出口,反過來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卻會大大刺激美國對中國的出口。
  日本和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重要考量就是,人民幣升值可令中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成本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打擊中國商品的競爭力,並反過來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他們的商品。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人民幣貶值,其他國傢的金融危機將更糟糕。
  正是由於匯率的波動會給進出口貿易帶來如此大範圍的波動,因此很多國傢和地區都實行相對穩定的貨幣匯率政策。中國大陸的進出口額高速穩步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政策。
作用
  1. 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製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 匯率與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决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製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産,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求緊張,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産,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標價方法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傢的貨幣作為標準。由於確定的標準不同,於是便産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參考“應付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傢目前都采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計算應收若幹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着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3)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采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4)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製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製下,匯率决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决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匯率的决定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决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傾嚮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産品、嚮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决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係。以一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産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産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産率。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一、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决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製。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製,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折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製,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二、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决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决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傢,由國傢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傢,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長期中影響匯率的因素
  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産率。
  長期中,一國價格水平相對於外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導致該國傾嚮貶值;而一國相對價格水平的下降,將導致該國傾嚮升值。
  關稅和限額使得一國傾嚮在長期中趨於升值。
  對一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升值;相反,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綫或極短綫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匯率變動對經濟産生的影響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製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製通貨膨脹的作用。
  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一、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影響: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後,一國的貨幣貶值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製進口的作用,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2)對服務貿易收支影響:貶值利於改善該項目。
  (3)對資本項目差額影響:實際的市場匯率與人們預期的市場匯率不相等時,造成國際資本的流動。
  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本幣貶值,一方面導致進口的商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由於出口的商品需求增長,導致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2)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製進口,限製的生産資源轉嚮出口産業,進口替代産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産結構。
  (3)對微觀經濟活動影響
  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被視為一種國際競爭與擴張的手段:貨幣貶值可以達到擴大對外銷售的目的;貨幣高估可以實現對外掠奪的目的;因此匯率的頻繁波動可以加大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的矛盾。
  一、 對國際收支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製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2、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製通貨膨脹的作用。
  3、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不過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産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傢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傢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二、對國內經濟影響
  (一)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1、匯率變動通過進口商品價格變化
  2、匯率變動以後,如對外貶值,由於奬入限出,對出口有利,進口相對不利,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商品供應趨於緊張,價格趨於上漲。
  3、匯率變動後,如本幣對外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減少以至順差增加,導致必增加該國貨幣投放量,在其他因素不變下,推動價格上漲。
  4、對於貨幣兌換國傢,如本幣對外幣有升值之勢,使大量國外資金流入,以謀取利差,若不采取必要控製措施,也推動該國的物價上漲。
  (二)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製進口,限製的生産資源轉嚮出口産業,進口替代産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産結構。
  三、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1、匯率不穩,加深國傢爭奪銷售市場的鬥爭,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2、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
  3、加劇投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同時又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
  四、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1、一些主要國傢匯率的變化直接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上其他貨幣匯率變化,使國際金融動蕩不安。
  2、由於匯率頻繁變動,外匯風險增加,外匯投機活動加劇,這就更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
  3、匯率大起大落,尤其是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本藉貸活動
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藉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匯率風險概述
   (一)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産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製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産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匯率剝削學說
  青年學者劉周在“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一文中,發現了現行國際匯率機製中包含的剝削。揭開了隱藏在國際匯率機製中的剝削秘密。該文認為:
  現行國際匯率機製,是現行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利於“少數剝削全世界的國傢”的匯率機製。
  舉例來說,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5元計算。一個美國人擁有8000美元,這在美國是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美國人拿着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兌換成人民幣就是60000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物價極低而美國物價極高的條件下,用60000元人民幣在中國購買的實物比8000美元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實物的價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這也就是說,這個美國人拿着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用不着生産,用不着勞動,用不着冒任何投資的風險,這8000美元就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增值,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利潤。這部分增值出來的利潤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是靠無償占有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實現的。中國與美國的關係如此,世界上一切發展中國傢與西方發達國傢的關係也基本如此——即發展中國傢物價低而且貨幣匯價也低,發達國傢物價高而且貨幣匯價也高(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元匯價低但是日本的物價極端地高,因此歐美國傢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無錢。但是,歐美國傢的人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傢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錢,因為一方面他們攜帶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成倍的所往國貨幣,另一方面所往國的物價又比本國物價低的可怕。所以他們在本國衹可以買到一根火柴的錢到了發展中國傢便可以買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現實)。所以,現行國際貨幣匯率機製是一種極其反動的匯率機製,它是西方發達國傢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傢的一種極具隱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礎是國際間的強權關係,它的基本內容是由殖民地時代的殖民掠奪關係决定並逐步演變而來的。它與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為發達國傢對發展中國傢和平掠奪的工具,而這種所謂的和平掠奪則是殖民地時代武裝掠奪的繼續。(真正平等的匯率機製,基本上應該以各國的物價指數作為主要的基礎指標。因為物價較低即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多,因此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高;而物價較高則說明其貨幣包含的實物量較少,因而其匯價也相對的應該較低。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該文並認為:發達國傢的資本傢們(尤其是跨國財團的資本傢),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資本和經營管理手段而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但是構成他們利潤的絶大部分,實際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機製來實現的。我們知道,現行的不平等國際貿易機製,是歷史形成的。它是歷史上的殖民國傢武力徵服的産物,而且直到現在依然是依靠武力來維持的。所以,毫無疑問地,發達國傢的資本傢們,和平地在國際市場中賺取利潤的時候,他們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和平的掠奪;他們在進行這種偽善的和平掠奪的時候,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全新意義上的武力掠奪,實質上是在參與着一場跨越歷史時代的血腥的和骯髒的掠奪戰爭。資本傢們正是這場骯髒戰爭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們的利潤依靠了他們各自國傢的歷史上的武力,並且也依靠着現在的武力,所以,他們歸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賺錢,他們發的依然是戰爭財。所以,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不是資本而是暴力。
  關於匯率剝削學說的反對意見:
  本文的主要觀點被稱為“現行國際匯率機製中隱藏的剝削”和“匯率剝削學說”,而在網上和一些媒體中到處傳播,同時它也遭遇了一些質疑。下面的這種觀點是比較典型的一種反對意見,反對者認為:這一觀點有其明顯的意識形態論點。按這一觀點的意思,發展中國傢都應該把本國貨幣大大升值,達到發達國傢的物價水平,而實際上這是不現實,對發展中國傢十分不利的。比如當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減少問題。
  反對“匯率剝削學說”者的錯誤:
  反對“匯率剝削學說者”的錯誤在於:他們錯把匯率在國際價格戰中的特殊作用當作了匯率的本質。一些西方國傢之所以要求人民幣升值,是因為中國産品的低價格優勢威脅到了他們國傢的産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市場份額。因此,在這樣的情形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實質,不過是為了使中國産品在人民幣升值的外衣下實現實際上的全面漲價,從而遏製中國産品的低價格優勢,使中國産品被動的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所以,人民幣升值使中國的出口減少實質上衹是價格戰的必然結果。人民幣升值(匯率變動)在這場事件中充當的衹是一種工具——即價格戰的工具。所以,匯率剝削是存在於匯率機製中的一般性的普遍真理,而匯率變動充當價格戰的工具則是國際匯率在價格戰中的特殊表現,其本身並不能否定匯率剝削的客觀存在。剋服匯率剝削的方法也不可能是讓發展中國傢的貨幣全部升值到發達國傢的水平,因為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衹有倡導形成統一的世界貨幣,纔是避免匯率剝削的有效方法。就象統一的歐洲貨幣的出現一樣,形成統一的世界貨幣無疑也是可能的和可行的。
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各國普遍采用的確定本國貨幣與其它貨幣匯率的體係。是各國或國際社
  會對於確定、維持、調整與管理匯率的原則、方法、方式和機構等所作出的係統規定。匯率制度對各國匯率的决定有重大影響。
  回顧和瞭解匯率制度,可以使我們對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的波動有更深刻的理解。按照匯率變動幅度的大小,匯率制度可分為固
  定匯率製和浮動匯率製。
  固定匯率製(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貨幣本身或法定含金量為確定匯率的基準,匯率比較穩定的一種匯率
  度。在不同的貨幣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製(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國不規定本幣與外幣的黃金平價和匯率上下波動的界限,貨幣當局也不再
  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關係變化而自由上下浮動的一種匯率制度。該制度在歷史上早就存在過,但
  真正流行是1972年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製崩潰以後。
外匯相關英漢對照
  be biased bearishly 偏嚮熊市
  break 突破
  buy a dip 下跌時買入/逢低買入
  buying 買盤
  cap (趨勢)受阻
  consolidation 盤整
  constrain 限製
  cover 平倉
  daily chart 日圖(依次類推)
  fresh option plays 新的期權買傢
  GMT 格林威治時間
  high 高點
  h range 小時區間
  initial support 初始支撐位
  intraday 日內的
  intact 有效
  Japanese accounts 日本帳戶
  keep(stop) 設置(止損位)
  large stops 巨大的止損盤
  Ldn 倫敦
  long 多頭
  low 低點
  minor probe 輕微(突破於等)
  o/n overnight
  overbuy 超買
  oversell 超賣
  paring 貨幣對/匯率/匯價
  position 頭寸
  rally 反彈,回升
  resistance 阻力位
  retracement 回撤
  rising lows 低點上升
  round from oversold territory 離開超賣區域
  sell into strength strategy 逢高賣出
  short 空頭
  shorts are in play from overnight 空頭自昨夜一直留在場內
  square 回補
  stall 盤整
  stochastic 隨機指標
  stop 止損位
  stop out 止損離場
  strike 突破
  support 支撐位
  target 目標位
  test 測試
  test lower 測試更低價位
  forward exchange rate 遠期匯率
  Outright forward exchange rate 直接遠期匯率
  Swaps 掉期
經濟百科
  foreign exchange quotation 匯率,或稱匯價,外匯行市。是一國(種)貨幣折算為另一國(種)貨幣的比率、比價或價格,即兩種貨幣之間的折算比率。
百科辭典
  huil□
  匯率
  exchange rate
    用另一國貨幣單位來表示的一國貨幣單位的價格。又稱匯價。
    匯率的表示 國際上通行的表示匯率的方法有兩種:①直接標價法,標示一個單位的外幣合若幹單位的本幣。例如,1美元=5.72人民幣元,對於人民幣來說,即為直接標價。直接標價又稱支付匯率或本幣計價匯率。②間接標價法,標示一個單位的本幣合若幹單位的外幣。例如,上述標價對於美元來說,便為間接標價。間接標價又稱應收匯率或外幣計價匯率。倫敦外匯市場一直采用間接標價法,自1979年9月起,紐約外匯市場也用此法標價,但美元對英鎊的匯率仍沿用1英鎊等於若幹美元的直接標價法。中國人民幣匯率使用的是直接標價法。
    匯率的確定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金本位製時期,由於各國貨幣均規定有含金量,兩種貨幣含金量的對比便决定了它們的匯率。例如,在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前,1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令,1英鎊的含金量為113格令,據此,英鎊與美元的比價為113/23.22=4.8665。英鎊的匯率便為1英鎊=4.8665美元。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
    黃金輸送點 簡稱輸金點,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一定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製,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製。這種制度的核心是“雙挂鈎”,即美國確認35美元合1盎司黃金,並保證無條件維持這一價格,這是美元與黃金挂鈎。其他國傢則規定本國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對比來確定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這是各國貨幣與美元挂鈎。為了維持這一制度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了各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一旦市場匯率超過此限,各國中央銀行有責任在市場上通過買賣外匯來平抑。
    自1971年美元停止兌換黃金,主要西方國傢的貨幣先後與美元脫鈎,實行浮動匯率製以來,各國貨幣間的比價主要受市場供求關係、各國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國際資本流動及市場投機因素的影響而變化。一般說來,一國國際收支順差或平衡,利率相對上升,政治和經濟形勢穩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趨緊,則該國貨幣價格趨升,反之則相反。
    匯率的管理 實行浮動匯率製並不意味着各國政府完全聽任市場來左右匯率的决定過程,各國政府一般都要采取若幹措施來幹預匯率的變化,這種浮動匯率製稱為管理浮動或骯髒浮動。與此對應,完全不受幹預的匯率浮動稱自由浮動或清潔浮動。
    各國政府之所以要對匯率的變動施以某種形式的管理,主要是因為完全自由的浮動匯率可能給本國經濟帶來不利的影響:①匯率變動頻繁,將使進出口貿易不易核算成本,還會影響國外投資和資本流動的穩定性;②浮動匯率容易導致外匯投機活動;③浮動匯率可能導致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從而引起不利的連鎖反應;④浮動匯率固然有自動改善貿易收支逆差的功能,但由於它對國際收支其他項目會産生相反的影響,因而從總體上看,它惡化國際收支的時候居多;⑤浮動匯率有內在的通貨膨脹傾嚮,其傳導機製為:通貨膨脹率高──國際收支逆差──匯率下跌──進口商品漲價──加速通貨膨脹;⑥浮動匯率還會使一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力減弱,對於經濟開放度較大的國傢來說,其影響更為深刻。鑒於此,當代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傢真正實行匯率自由浮動。
     (李揚)
    
會計百科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傢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率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其種類有: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製定和公佈,並衹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係决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幹預。
  (2)按製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製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製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製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嚮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嚮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采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折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采用間接標價法時間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傢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衹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産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托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占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占有絶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托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托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占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占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
匯率(exchangerate)
    亦稱匯價、兌換率或外匯牌價等。兩種貨幣兌換的比率或者比價,即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作為一種兌換比率,反映了不同國傢貨幣價值的對比關係。這一比率的確定,在國際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兩種貨幣折算的標準,它是外匯買賣的基本依據;作為國內和國外價格聯繫和轉換的工具,這旨國際貿易核算的標準。匯率的確定,也為企業的外幣業務會計處理提供了可能。因為企業將各項以非記賬本位幣(即會計概念上的外幣)計價核算的業務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時,必須要尋找一個能使兩種貨幣相互折算的中間媒介,而這個媒介一定要正確、合理並得到社會公認,以確保企業各項會計要素計價的正確性,這個中間媒介當然衹能是外幣的匯率
    匯率的分類方法很多。按以本國貨幣還是以外國貨幣作為折算基礎來表示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價值比值來劃分,沁率有兩種標價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按照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是否經常變動來劃分,則可分類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按照外幣買賣成交後交割期不同來劃分,還可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按照會計記賬當時所采用的匯率或賬面匯率;按照銀行嚮客戶買入或賣出外幣時所采用的匯率來劃分,又可分為買入匯率、賣出匯率和中間匯率
英文解釋
  1. :  rate,  foreign exchange rate
  2. n.:  exchange rate,  rate of exchange
法文解釋
  1. n.  taux de change
相關詞
外匯外匯保證金炒外匯股票證券百科大全朝鮮貨幣金融
科學經濟學經濟貿易國際經濟百科會計百科臺灣
貨幣貶值宏觀經濟西方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