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县在甘肃省中部,东经102°36′~103°45′,北纬36°12′~37°07′。东邻甘肃省皋兰县和景泰县,西靠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南接兰州市的红古区和西固区,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从南到北最长距离107公里,从西到到东最宽距离101公里。东起秦王川石门沟村,西至连城镇东河沿村,宽约90公里;南起苦水乡周家庄村,北至金嘴乡富强堡村和坪城乡三岔村,长92.5公里。现属兰州市所辖。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占全市总面积的46.8%。永登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二)建置沿革
永登县历史悠久。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统兵出陇西,“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从此永登县正式纳入西汉帝国版图。
《汉书•地理志》:汉昭帝始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领县13,今永登县地属金城郡的令居、枝阳、允街、浩亹4县。令居,元鼎二年(前115年)建县,经专家论证,令居县治所在永登县城附近,令居辖区为今永登县北部与天祝一带。枝阳在咸水河下游苦水镇南。允街,神爵二年(前60年)置县。浩亹,因浩水得名。《一统志》谓浩亹水“为金城大河,即今西宁之大通河也”。据《中国历史图集》在今河桥驿,辖大通河沿岸及青海省乐都县东部。
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将令居、允街、浩亹县分别改为罕虏、修远、兴武县。东汉设令居、枝阳、允街、浩亹4县,归凉州刺史部金城郡辖。东汉末年,曹魏统一中国北方,仍由金城郡辖,废除枝阳,令居、允街、浩亹3县依旧。
西晋末,凉州刺史张寔复设枝阳县,并在建新四年(316年)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这是“永登”名称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唐武德二年(619年),设广武县,乾元二年(759年)又设广武县为金城县,归陇右道兰州辖。景德年间,为西夏占领,属西凉府。
元至元元年(1264年),设庄浪县,归永昌路管辖。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庄浪县改为庄浪卫,均属陕西行都指挥司辖。
民国二年(1913年)归河西道,民国三年改属甘凉道,民国十六年废道,归兰山行政区。民国十七年改为永登县,由甘肃省政府直辖。
解放后,最初由甘肃省武威专区领导,1955年河西三专区合并,归张掖专区领导,不久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永登县,设兰州市永登区。1961年,恢复永登县,仍属兰州市。1963年,又从兰州市划出,改归武威专区。1970年,复归兰州市至今。
二、地形地貌
永登县地形特征可概括为“两河夹三山”形成黄土丘陵区和秦王川盆地。地貌上表现为石质山地与黄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带,也是祁连山支脉东延与陇西沉降盆地间交错的过渡地区。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河水纵贯。高耸入云的乌鞘岭矗立县北,黄河在县南蜿蜒流过,整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在3000~1600米之间。最高点在县境西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交界的天马岭,海拔为3650米;最低点在县西南与兰州市西固区交界的庄浪河河谷,海拔为1590米。
庄浪河谷地在永登县境内可分为富强堡峡谷段、永登宽河谷段、野狐城――苦水段和周家庄――河口峡谷段。庄浪河谷地发育四级阶地,其中Ⅰ、Ⅱ、Ⅲ级阶地保存完整,N级阶地多有破坏,以N级阶地后缘做为河谷边界,庄浪河谷的宽度在中堡镇清水河至红城镇野狐城之间,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
大通河谷地多峡谷,仅在连城以下形成河谷盆地――八宝川。八宝川西南部与东北部为祁连山延续的褶皱带;中部和东南部为黄土丘陵,东西两边为浅山平地和丘陵地。河谷川地东南与西北两头狭小,中部较为开阔平坦,海拔1800米左右,呈西北东南走向。
西部、北部石质山地均为祁连山山脉间东南延续之余脉,可分为三大主干余脉,即“三山”。(一)西部石质山地。指大通河两岸的石质山地,主要山峰有鸡尾山、吐鲁坪、张家峨博等,海拔在2800米以上。(二)北部石质山地。位于永登县境北部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景泰县的边界一带。主要山峰有烟筒沟脑、大肚坪、簸箕掌等,最高海拔3024.5米(烟筒沟脑)。(三)西北部石质山地。马牙雪山南支经天马岭、喜鹊岭后延伸入县境,形成奖俊埠岭后被大沙沟截断,最高海拔3650米(天马岭)。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县主要地貌类型,占总面积的67%。包括通远南部,七山全部,大同北部,清水和上川西北部,在苦水、树屏的交接地带及红城、龙泉寺、大同东部和清水南部一带,海拔大都在2000~2500米之间,相对高出庄浪河、大通河500~700米。这里地处庄浪河和大通河河间地带,现代侵蚀十分活跃,因此沟壑密布,冲沟深切,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黄土丘陵区可分为大通河西岸黄土山梁区,大通河、庄浪河之间的黄土山梁区和庄浪河与秦王川之间的黄土梁峁丘陵区。
秦王川盆地,面积约470平方公里,南北长40公里,东西最宽处16公里。在地形上属乌鞘岭南坡的断陷低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850~2300米,属永登县上川、秦川、中川三镇,其东北部边缘一小部分属皋兰县西岔乡。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所占据,其间有垄岗状残台和个别残丘分布,平原由北向南倾斜,地面坡度10~15%。横向上地形平坦,切割甚微,盆地的古老基底为南山系变质岩,其上为第三系红色粘土岩,青灰色砂砾岩,米黄色粘土岩,洪积冲积的黄土形物质等。东西南除局部露出第三系红层外,多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秦王川盆地自1994年引大入秦全线通水后已成为永登县的“米粮川”,是甘肃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永登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西北部郊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门户,亚欧大陆之要冲。总面积609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辖6镇16乡,县府驻城关镇,隶属兰州市管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00米,地貌呈“三川两河”:即秦王川、永登川、八宝川、大通河、庄浪河。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101公里。
永登县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9℃,年均降温水量为29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659小时,平均无霜期121天。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景色宜人,是避暑旅游胜地。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永登区域经济已达到相当规模。全县经济和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县一级名列前茅。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学者罗家伦在西北考察时曾预言:“最了不起的是永登,最有希望的也是永登。”使永登蜚声中外。
工业以建材、冶炼、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材、冶金二龙昂首;化工、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三驹扬蹄;电力、机械制造、印刷、塑料、服装等产业配套发展。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铝锭10万吨、硅铁12万吨、电石14万吨、水泥150万吨。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76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98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占有粮由1978年的26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5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5元。总投资26.5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的建成通水,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引大工程总灌溉面积86万亩,永登占77万亩,发展提灌还可扩灌面积5至10万亩以上。引大灌区具有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国家计委万亩节水灌溉示范点工程正在加紧进行。
永登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冶金谷”之称,尤以石灰石、石英石、石膏、煤的储量巨大,分别达到2.9亿吨、3.1亿吨、2000亿吨和1.3亿吨。盛产玫瑰、豌豆、蚕豆、130多种种野生药材,素有“玫瑰之乡”之称。野生动物有跑鹿、草猪、马鸡、水獭、旱獭、獐子等。
电力充足,发展前景广阔,西北大电网直供县内,国家重点工程330千伏安变电所已投入使用。连城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加速进行,电力充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庄浪河和二级支流大通河流经永登县城,八宝川年经流量280多亿立方米,矿泉水储量大、水质好,大小泉眼有20多处。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耕地面积139多亩,荒山荒滩599多亩,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
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成造成了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兰州市以北60公城处的永登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被称为“中国的地下运河”,可谓今古之奇观,俗称“人造银河”。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旅游资源
引大入秦工程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支渠以上工程全长880公里,主要由隧洞群、大渡槽、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沿线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开天门,辟地穴,越津通流,成就几千年好事,功盖秦川,光照日月千秋;凿祁连,穿走廊,跨河引水,滋润百万亩良田,德泽陇原,惠及子孙万代"这就是引大工程的真实写照。
引大工程是甘肃人民战天斗地重新安排甘肃山河的一项伟大壮举,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西北的"都江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朱镕基、邹家华、田纪云等都先后视察了引大工程。
引大工程在许多方面曾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的一流水平。引大工程已成为展示甘肃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干实事、办大事的一个窗口。引大工程已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中共甘肃省委、中国兰州市委和市政府分别正式命名为全国全省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朋友参观。
永登青龙山
青龙山公园的灵秀,不但是它承载了五千年的河湟文化,而且还因它是镶嵌在浩瀚的荒山秃岭中的一颗绿色明珠。一九八五年,永登县委、县政府将青龙山辟为公园,开始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尝试。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奋斗,一个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宏伟的人造怡园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公园里喷泉吐翠,花木争荣,楼亭廊阁,怀古颂今,吸引了大批的本地人、外地人、中国人、外国人。凡到此游览者,均赞不绝口,称颂这是改造自然环境,继承传统文化的杰作,称赞青龙山这个名字古老而新颖,神秘而浪漫。
青龙山公园建设于1985年,现有绿化面积750亩,栽培着油松、云杉、苹果、新疆杨等乔木树种20多种20多万株,玫瑰,柠条、红柳、紫穗槐等灌木10多种12万多丛,各类花坛5000多平方米。"常青树-花灌木-草坪"、"乔木-常青树-观赏树"等一系列优化组合种植模式初具规模,园内四季长青,风景优美。
在人文景观方面,先后建成了眼光阁、玉皇殿、牌坊亭、蝴蝶亭、鸳鸯亭、三台阁、永宁寺、卧龙桥、腾云桥、钟鼓楼等十多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纵贯公园内的明长城和后山的汉长城遗址,显示了永登的悠久历史;革命烈士张振声之墓告诫游人胜利来之不易;钟鼓楼集中追述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承载了永登人民的辉煌业绩;卧龙、腾云二桥展示了永登儿女热爱爱家乡的赤子之情和东西部人民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深情厚意。青龙山公园已成为河西走廊门户的游览胜地。
柳 树 香 炉 山
香炉山位于永登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丛山中,属祁连山东延支脉,主峰群山环抱,孤峰突起,陡峭而挺拔,形如香炉,时有云雾缭绕似轻烟,因似"香炉"而得名。东有大小马鞍山,南有刀棱山、西有卧龙岭,西北有胭脂屏(又名连花岭)。寺西数百米处有一泉眼,名香泉,香炉山以险峻著称,经能工巧匠在悬崖绝壁上建筑众多高低错落的楼台殿宇,昔日为永登著名观光之胜地。从东峰之间梨山老母洞上石壁有《万寿仙山古洞》的大明碑刻推断,这些楼台殿宇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惜历经清同治五年,光绪二十一年,民国十七年三次兵变,原建筑已荡然无存。
相传,昔年香炉山共有建筑物三十余处,即山门、五佛殿、地藏殿、无量殿、三圣殿、娘娘殿、龙王宫、接引殿、五圣宫、八卦阁、千眼千手菩萨殿、黑虎灵官殿、勒马殿、梨山老母洞、真武殿、三清殿、三大菩萨殿、三宫殿、上道院、连云阁、斗母宫、关圣帝君殿、千佛阁、中天玉皇殿、道光石坊、香水泉、清凉亭、立山碑、碑亭、戏台等。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九月九有山会,经商贩卖、游山玩乐者络绎不绝,商人来此过财神会,屠户来此来祖师会,满洲贵族每年五至八月初上山避暑,几乎四季有人游山观光。
一九八六年以来,本县群众集资在原玉皇殿旧址重建十米见方的两层连云阁一处,在戏台场址建房五间。目前“引大入秦"工程从此山经过,料定他年定会林木葱郁,建筑峰起,成为永登旅游胜地。
永 登 海 德 寺
海德寺位于永登县城正北原新仓巷,这是县城内唯一残存的明代建筑。寺内原有大殿,南斗、北斗宫、马祖、山神、护法诸殿。现存大殿面宽14.20米,进深9.60米,歇山顶,飞檐下施双昂五铺斗拱。殿内正背题记曰:"大明正统拾贰年岁次丁卯陆月拾伍日辰时建",可知大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殿内东西北三壁一周施底坛基,其上有彩塑。正面塑三佛,结迦并二弟子立姿彩塑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头戴五智冠,劲饰璎珞,阔额方颐,眉若远山,眼似纤月,双身垂肩,隆准薄唇,嘴角略现笑意,左手置右脚心,手心向上,袒右臂,右手抚右膝;神态慈祥庄严,气度恢弘娴雅。衣从左肩斜披而下,衣褶曲线流畅,突出了衣服质地的轻柔,从塑像本身可以看出浓郁的藏传佛教雕塑艺术风格。左右夹侍为阿难、迦叶二弟子。两旁有八菩萨、二护法的塑像,1993年绚旬华裔信女傅风英捐赠玉佛一尊置殿内。1963年海德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屏山及尕达寺
石屏山位于连城北部大通河东侧,属祁连山系,重岩叠障,雄伟险峻,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浴佛节会,方圆百多里外的农民和佛家信徒就有八、九万人前来聚会,特别是一九九三年石屏山尕达寺被辟为旅游风景区后,招揽国内外游客、满山遍野的人们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尕达寺,原名"却嘎林"(藏语,意为殊乐寺),因其山形及建筑酷似佛教胜地五台山故又名:"小五台"。相传宋淳六年(公元1246年)萨迦派(花教)第四代祖师《萨迦格言》的作者萨班·宫噶坚村应阔端(元太宗窝阔台次子)之邀赴凉州途中路过此地,见此山祥云浮动瑞气缭绕,便在此建寺。明永乐年间,在三世土司鲁贤大力赞助下,格鲁派大师鲁木桑木丹又广为修建,在峰上建造起五台佛殿。南峰(二台)有三宝殿,内塑释迦牟尼及二弟子像,壁画为十八罗汉;中峰(三台)有弥勒殿,内塑弥勒王像;西峰(四台)有普贤殿,内塑普贤菩萨等三像,北峰有观音殿,内塑南海观世音菩萨等五像,东峰(八台)有文殊殿,内塑文殊语狮佛主等五像,壁画五台山全景。此后,历代鲁土司屡次支持扩建,山前建有山门及金刚殿,殿内供宗喀巴及二大弟子像,上层塑有大师畏金刚及文殊师利菩萨,右塑六壁观音威慑像,左塑阎罗王法像,禅院西部修建有养性观音殿及送子观音殿,塑有护佑天母、养性观音、送子观音等像,壁画有大般苦母,殊胜母,普度母及白卒佛母等。殿外建有鲁木大师骨灰塔。在险峰上遍布着高低层叠,精巧玲珑的佛像,殿内塑像,壁画更是千姿百态,精美绝伦,清末本邑贡生蒋毓麟有七绝六首诗咏尕达寺,其中咏三台诗云:"峻阁峥嵘倚碧空,此生恍入白云中,三台上有神仙柱,曲径暗香一路通"。清代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六世达赖仑祥嘉措、七世达赖图多嘉措、二世嘉木祥居罨汪波以及黄教大师夏尔格登尖措,扎公曲吉多吉、普公尼麻让夏尔登曾到此修行,据传留下了极乐金刚洞,焕公洞、神仙洞,仙人桥等胜迹。惜于1958年的宗教改革中,此寺被拆毁殆尽。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倡导下,发动各界人士捐款捐物重修尕达寺,现已建起经堂,观河楼、山神殿、一台阁、舍利塔、山门各一处。八台建筑尽现眼前,气势巍峨,高耸入云,现已成为连城、吐鲁沟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妙 因 寺
妙因寺位于衙门西侧,为鲁土司所建立的影响最大、塑像最多、壁画最精的一处寺院。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做过大量修整,主要建筑物有:牌坊(已拆)、山门、鹰王殿、万岁殿、古隆官殿、金刚殿、多尔经堂、禅僧殿、大经堂、佛塔以及两座活佛囊和若干僧舍。
1、鹰王殿:以供有鹰王画象而得名,两侧塑哼哈二将,中有明景泰元年探花黄谏撰《敕赐大通寺记》石牌一座(已毁坏)。
2、金刚殿:也叫转轮殿,正中从梁上到地下安装有高二米余,直径一米余的八角转轮一座,四面镶有拉环,供人拉转,西侧塑四大金刚像。
3、万岁殿:正中莲台塑释迦、交殊、普贤三大菩萨像。供桌上原供有朱元璋画像,设有木制"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供土司朝拜之用。殿后座南朝北塑有观音人像,又称四臂倒坐观音。四周穿廊画壁上,绘有释迦牟尼生平故事,形象生动,工艺精致。
4、古隆宫殿:古隆宫相传是妙因寺护法尊神。原殿甚小,由十七世土司鲁如皋于清咸丰十年增修。殿内供桌上原放有达官截只手一只,供人观赏,以后手不知失落何方。
5、塔尔殿:正中竖有木制定心的塔座,中供白玉观音,周围壁上有彩绘佛像。
6、多尔经堂:为妙因寺的正殿。中间塑有西方金刚首菩萨等三佛,千首千眼佛及八菩萨二护法塑像肃立两旁,铜制镀金大小佛像布满供桌,周围壁上分别画着唐僧取经故事,塑着小佛法相,殿内还藏有各种经典500余部,用黄色包裹,木板夹装,宽带密扎。另外还有供印佛像及经文的木质刻若干套,现已散失。
7、大经堂:座西面东,内宽24米,长28米,重檐歇山顶,顶棚为三百七十六块绘画方格天花板,画栋雕梁,宽敞别致,别具风格。内供宗喀巴像,堂中设活佛讲经座床。南北廊下柱空间设有支架小转轮25个,供转寺的人们拉转。
8、禅僧殿:与大经堂相对,殿内有壁画佛像,布设供桌,实为僧众举行小型佛事,讲经学习的小经堂。
9、活佛囊二处,即活佛官舍。其中勘布囊设有整齐雅致的佛舍三间,古塔三座,独立佛龛四处,系明代建筑。
10、塔儿,面对山口,在塔尔殿背后有高约十米的砖塔一座,以纪念释迦牟尼。
妙因寺在青海省藏族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深有影响,过去每年春夏之交,信徒们成群结队,长途跋涉来这里朝拜贡献,转寺磕头,以示笃信虔。
鲁 土 司 衙 门
鲁土司衙门坐落在大通河畔连城镇。始建于明初,重修于清嘉庆二十三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整修,于198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最完整的土司衙门之一。
鲁土司衙门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布局严谨。一进数院,属工部营造式法建筑,有建筑物226间,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颇具民族特色。中轴线主体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落两侧配有整齐排列的廊房、厢房及配楼等。东侧有二堂、书房院及内宅;西侧有仓院、大马房等;祖先堂后有大厨房、大库房;最后是后花园,内有花岗岩雕兽、石桌凳(原为土司墓地陪葬品,墓地被毁后移到花园),还有一块重约吨许的陨石,坠落时间不详。
1、大照壁:砖制,长二十米,高六米八,耸立门前,异常雄伟。照壁两侧原有高二米,宽一米的鹿角闸衔接东西辕门,高照壁不远有三十余米锡顶,中间嵌有桅杆两座。
2、牌楼:明王朝表彰土司第四代鲁 功绩所建立,原书:"世笃忠贞"。原牌楼始建于明成化二年,明末遭燹,清顺治年间重修,上改写"世笃忠诚"。
3、六扇门:六扇门为衙门正门,因有六扇大门而得名。门前原有石刻大狮子一对,广场东西各设吹鼓楼三间,两侧设有班房,均已拆毁。
4、仪门:又叫"风鸣门",门前原有白底黑字"提督军门"立匾一块。两侧各有小门,东面叫"生门",西面叫"绝门"。东廊房为中军守备问事断案的场所,西廊房为军备库房。
5、大堂:原为龛式穿堂一座,堂首悬挂八世土司鲁光祖立的红底金字"报国家声"巨型横匾一块,中间屏风上画有""兽。台上铺红地毯,为办理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之所。堂侧备有堂鼓、悬磬等物。两边次间独立成室,东耳房藏有各式屏风、帐房、蒙古包等设备;西耳房搁置兵器等军用物资。大堂前有东西厢房各五间,东廊房是文案办事所,西廊房是档案室和库房。
6、大院:正厅五间,前檐正中?quot;燕喜堂"横额,堂内两侧有"四朝 旧","廿世巨家"的红匾。这里是土司欢迎上司,接受庆贺的正厅。堂前东厢房处理日常事务,西厢房为议事厅。
7、祖先堂:原为明王朝表彰一世土司脱欢夫人马氏诱杀河西达官戳只的功绩而敕建的,名为效忠楼,清嘉庆六年改建,改名祖先堂。楼柱为八角形,楼上供养着藏汉神佛,楼下奉祀其列祖列宗的影身图象,男左女右,按序排列。两侧东西配楼是土司存放祭器和读书养性的处所。
8、二堂:传说建筑较早,是土司小憩预审案件和处理一般事务之所。原先堂中挂有明万历年间榆林总兵李如柏书写的"忠孝传家"横匾。
9、大库房:在祖先堂后面,是豢养家禽畜类,储藏主副食物以及日常用物、药品等的库房。设有"办理掌家事物"的官员专负其责。现房屋已被拆毁。
10、官园:是土司和眷属游玩憩息的花园,也是消闲避暑的别墅。设有"千眼观光"门窗的绿照亭和八卦亭,可供攀登游玩的山字石两块,叫做"带子上朝"。在园中现有参天的古树和应时的果木,也有繁花似锦的花卉。树木有松、柏、杨、柳、椿、槐、桑、榆、桃、李、杏、核桃、葡萄等;花类有探春、迎春、牡丹、芍药、玫瑰、蔷薇、石竹、金菊、大丽花、万年春、金银花、观音柳等,还有竹、蒲、芦苇等水草;鸟类有八哥、鹦鹉、金翅、百灵等珍禽。每当春和日丽或是酷暑炎夏,土司尽情享乐,其雅兴逸致可见一斑。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永登县西部连城林区中,总面积为5848.4公顷,距永登县城60公里,距兰州市和西灯市均约160公里,已开辟旅游线路16公里。1988年初定名为"吐鲁沟森林公园"。1992年经国家务院林业部审核批准,辟为"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吐鲁沟是一处自然风景区,也是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信步其间,跃入眼帘的是林海茫茫,绿波涛涛,两侧石崖壁立,奇峰竞翠,沿途清溪潆洄,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气象万千。天窗眼、藏龙洞、半月天、灯杆石、驼峰岭、金刚峰、三峰竞秀、幽谷琴音、石壁泻珠等二十多个景观,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素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之美誉,在我国西北地区实属少有。
吐鲁沟气候温和,群峰迭嶂,林木葱笼,沟幽壑深,芳草依依,生长着1614种植物,栖居着麝、跑鹿、兰马鸡、石羊、猞猁等数十种珍稀动物。苍翠的油松,挺拔的云杉,雅洁的红桦,五彩缤纷的花草以及遍布林海的猪苓、大黄、党参等百多种草药尽展艳姿。跑鹿、石羊信游于峰岭之上,山鹰、杜鹃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小溪抚琴音悠扬,群鸟鸣歌喉婉啭,俨然是一座浑然天成的世外桃园。
近十年来,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承蒙社会贤达、仁人志士的大力协作,多方筹措资金130多万元,兴建了旅社、餐厅、服务部,架设了高压输变电线路,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器,配备了电视机,修建了亭台楼阁,先后接待了数百万游客,知名度与日俱增,已成为我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目前吐鲁沟旅游管理处本着"以开放促发展,以管理促建设"的原则,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游、购、娱、食、住、疗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目前吐鲁沟风景区已完成整体建设规划设计,为建成高标准国家森林公园奠定了基础。
苦水猪驮山
猪驮山,位于庄浪河畔、河西第一镇的苦水镇,原名"萱帽山",是康熙御封的"渗金佛祖"得道圣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300多年来,不断增修,已初具规模。尤其是2001年由"兰州猪驮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以来,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完善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并铸造高21.95米铜质大佛一尊,冠西北铜佛之尊。此山气温势超拔,峰态耸峙;山下玫瑰花似海,游客来如潮。在清朝时就已是平番(即今永登县)八大胜景之一,与苦水"庄浪秋水"、"巨柳含烟"等胜景,一直为文人墨客吟咏不已。而今,猪驮山与被誉为兰州十大景观之一的"玫瑰花香"互相映衬,已成为省城市民旅游、避暑、朝山、拜佛后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