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永和橋投訴電話麗水市旅遊投訴電話:0578-2158551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永和橋景區榮譽省級文保護單位永和橋美食安仁魚頭火鍋
安仁魚頭豆腐
永和橋住宿竜泉大酒店
星級:2
開業時間:1995
詳細地址:麗水市竜泉縣新華街83號
聯繫電話:0578-7121668
傳真:0578-7123643
竜泉賓館
星級:2
開業時間:1998
詳細地址:麗水市竜泉縣清風路2號
聯繫電話:0578-7122611
傳真:0578-7122585
永和橋購物竜泉寶劍
竜泉青瓷
中華獼猴桃
永和橋玩法乘竜泉往麗水方向的車到安仁鎮下,半小時可達,車資6元
永和橋位於竜泉市安仁鎮境內,是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長的廊橋,橋上有中式的重檐翹角的瓦頂。建於明成化乙酉(1465)年,距今有500多年歷史。總長125.7米,寬7.5米,高13米。五墩四孔,石木結構。永和橋處在特殊地理環境,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四層七檐牌樓式的橋頭和雙檐廊屋,它的雕梁畫棟層疊,巧妙組合,使你餘味回窮。它采用簡支懸臂結合式的建築方法,橋墩間最大跨距達18.4米,很值得有志研究古代橋梁結構者探討,有心人去橋下一看,都望梁興嘆。永和橋是人們休息觀光,旅遊的好去處。古人詩曰:"風帆葉葉漾中流,兩岸疏林繪晚秋;橫鎖彩虹分玉鏡,鐘靈不亞古槎州。"
明成化年間募建,原為浙閩行旅必經之地,原名“永寧橋”,因安仁三坊村民並不安寧,曾發生過械鬥,知縣出面調解,三場村民以團结和好為重,共同籌資加固修建,故更名“永和”。其工藝精湛,別具匠心,有一定科研價值。全橋2臺、3墩、4孔,淨跨16.9,17.1,18.4米不等,係木石結構,簡支懸臂結合,墩、臺用條石幹砌,頂部有縱橫聯搭疊木7層,層層挑出,構成懸臂,擠跨用巨鬆,每孔9根,上覆用硬木橋面板。全橋有橋層42間,中有橋閣,兩端各有木構橋堡一座,鬥拱層疊,飛檐四起。橋內設欄幹木凳,供行人歇息。兩端各有條石踏步27級,自上而下,連接街坊。橋門上懸挂“永和橋”扁額,全橋雕梁畫棟,十分壯觀。古人詩云:“風帆葉葉漾中流,兩岸疏林繪晚秋,橫鎖彩虹分玉鏡,鐘靈不亞古槎州”。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上有一塊石碑,一面是《修築永和橋志》,另一面是《倡捐芳名》。"文革"期間被打入地下(深3.28米)20年,1986年回到橋上,它是這橋的歷史見證"人"。
永和橋是安仁的象徵,永久和平是人類的幸福。願永和橋千秋長存,讓它"億萬斯年,利濟無窮"。 |
|
永和橋,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位於中國天津市,津漢公路(天津至漢沽)跨越永定新河的公路橋。1987年建成。設計抗震烈度8度。橋梁為全長512.4米的五跨連續梁,分跨為26.15+99.85+260+99.85+26.55米,懸挂於雙塔的梁長468米,除端跨(2米×41.6米)為就地灌築外,其餘全部為120噸重的混凝土預製件74塊懸臂拼裝膠接而成。橋面寬13.6米,梁高2米,帶風嘴。門型橋塔高55.8米 ,滑升模板施工。主墩用沉井基礎,其他墩臺用高樁承臺。唐山大地震曾使漢沽大橋、灤河大橋發生岸坡滑移,永和橋處於強地震帶,為避免橋臺滑移破壞主孔,故選用5孔連續梁漂浮體係。 |
|
永和橋,位於浙江省竜泉市安仁鎮,橫臥西溪之上。是一座木石結構的懸臂式廊橋。始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清初毀於火,康熙五十七年(1719年)重建,其後屢有修葺。橋五墩四孔,全長約125米,寬7米,橋墩用條石砌築,石墩上置懸挑木數層,構成懸臂結構,再架以木梁,鋪橋板。橋上覆44間重檐廊屋,橋側圍以欄桿。
永和橋在安仁鎮項邊村。原名永寧橋,取名永寧,清順治間毀於火,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易名永和橋。三墩四孔,木構懸臂式。木石結構。東西走嚮,長125.7,寬6.40-7.50米,矢高13米。條石錯縫平砌橋墩,墩寬均為2.80米,南嚮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雙嚮平衡展出,逐層加距伸出,縱鋪橋面。橋上廊屋42間,重檐頂。當心間屋頂升起,為歇山頂,翼角起翹。1991-1999年曾多次維修加固。 |
|
安陽名勝古跡永和橋,亦稱永定橋,位於安陽城東20公裏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為拱券石橋,全長39.5米,寬6.8米,現露高8米。三個橋券,雕刻精秀。中間大券正中,雕刻一條巨形蛟竜頭,怒目俯視,竜須倒竪,二爪各攥一火焰寶珠,形象逼真。兩側雕竜乘雲,飛馬騰空,雄獅怒吼,牛躍羊跳。兩個小券正中,分別雕刻蛟竜頭和王字虎,兩側雕刻蔓草捲葉。橋欄由石欄板、望柱、抱鼓石構成。欄板浮雕歷史故事和各種花卉,望柱之上雕雄獅和仙桃,呈跳獅捕仙桃之勢。該橋石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該橋創建於隋代。《舊五代史·梁太祖本紀》載:“魏軍屯於內黃,丙辰,帝與之接戰,自內黃至永定橋。”《省通志》載:“永和橋在府城東四十裏,即此橋,宋改永定縣為永和,故橋也易名”。說明該橋原以永定縣而稱永定橋,宋改永定縣為永和,而橋也改為永和橋。《嘉靖彰德府志》載:“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鮑愷重修東有永和橋。”永和集為平原,該橋千餘立方的橋石全由百裏之外的西山運來,修建此橋工程艱巨。千四百餘年來,一直使用,充分展示出古代工匠造橋技術之高超。永和橋弧長略短於趙州橋,堪稱中原第一橋。由於年深日久,橋面已被磨得錚光溜滑。中間有兩道車轍痕跡,轍深8釐米,寬13釐米,兩轍相距1.27米,對研究古代車馬工具演變情況有着重要意義。 |
|
- : Yonghe Bridg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