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草药 : 水产饲料 > 水黾
目录
No. 1
  水黾是水生半翅目类昆虫, 半翅目,水黾
  科别:水黾
  学名:aquarlus elongatus
  栖息环境:栖息于静水面或溪流缓流水面上。
  外形特征:身体细长,非常轻盈;前脚短,可以用来捕捉猎物;中脚和后脚很细长,长着具有油质的细毛,具有防水作用。体色黑褐色,体长约22mm。
  食物来源:落水的小虫体液或死鱼体。
  通常群栖,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经年可见。水黾的雌虫产卵时会把卵产於植物或水下的枯枝败叶上,卵孵化後若虫先沉入水底,不久即浮向水面,随著其他个体活动,在水面上活动的速度很快,
  水黾是一种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身长大约1厘米,可在水面划行。它有6条细长的腿,足上有纤毛。
  水黾的种类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一只中等大小的水黾重约30毫克,比水轻,所以,它在水面上行走时,不会沉入水中。
  此外,水黾足的附节上,生长着一排排不沾水的毛,所以,与足接触的那部分水面会下凹,但它的足尖不会冲破表面张力。水黾长有三对足,三对足的分工也很明确,前足用来捕食,中足用来划分和跳跃,后足用来在水面滑行,这样它就可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行动了。
  但是,如果往水里加一点中性洗涤剂,就会削弱水的表面张力,这时,走在水面的水黾足上的毛被沾湿,足冲破了表面张力而穿入水中,水黾就会沉入水中,当水黾沉下去后,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黾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小型水生昆虫水黾被喻为“池塘中的溜冰者”,因为它不仅能在水面上滑行,而且还会像溜冰运动员一样能在水面上优雅地跳跃和玩耍。它的高明之处是,既不会划破水面,也不会浸湿自己的腿。水黾不但对人类无害,反而能捕杀害虫或成为鱼类的食饵
  当水黾五龄若虫时,经过蜕皮变成成虫时,经常可看到它们有交尾的情形。雄虫会爬到雌虫上方约三十分钟。 当水黾的成虫交尾后,雌虫主要的工作便是产卵。它喜欢在小而细的 水草茎秆上产卵。
No. 2
  水黾
  (《本草拾遗》)
  【异名】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和尚,水豆油(蔡邦华《昆虫分类学》)。
  【来源】为水黾科昆虫水黾的全虫。
  【动物形态】水黾
  体形细长,黑褐色,长约1厘米。头部为三角形,稍长。复眼1对,位于两侧;单眼退化;口吻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突出于头的前方。前胸延长,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足3对,前足较短,中、后足很长,跗节2节。腹面灰色,体的下面被有绢样的细毛。
  栖于水上,能跳跃,捕食其他小虫。卵产于水草上。常以丝状物包蔽。
  【性味】《本草抬遗》:"有毒。"
  【功用主治】《纲目拾遗》:"治痔。"
  【选方】治一切痔:婆子三十个,用三个纸包,每包十个,于背阴处悬挂阴干。每包作一服,研烂,空心温酒调下,良久乃吃饭。三日连三服。久痔脓血者,二、三十服。(《东医宝鉴》水马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