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裸子植物門,杉科。落葉喬木。高達35米。側枝對生。葉綫形,扁平,交互對生。單性花,雌雄同株。生長快,木質好,是良好的建築材料和緑化樹種。為中國特有的孑遺珍貴樹種。 |
|
落葉大喬木。高達三十五米,葉子扁平,對生,花單性,球果近圓形,種子扁平。是世界上現存的稀有植物之一。 |
|
拉丁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中文名 水杉
拉丁科名 taxodiaceae
中文科名 杉科
保護級別 1
分佈 湖北(利川)、湖南(竜山)、四川(石柱)、陝西(漢中)
保護等級:國傢一級保護植物 |
|
稀有種。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並廣泛分佈於北半球。約在250萬年前的冰期以後,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絶跡。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至新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水杉化石,1948年,中國的植物學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謀道溪(磨刀溪)發現了幸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400餘年。後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20釐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還在溝𠔌與農田裏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幹和伐兜。隨後,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竜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樹。
海拔下限 800m
海拔上限 1500m |
|
落葉喬木,高達35一41.5米,胸徑達1.6-2.4米;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條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下垂。葉交互對生,在緑色脫落的側生小枝上排成羽狀二列,綫形,柔軟,幾無柄,通常長1.3一2釐米,寬1.5一2毫米,上面中脈凹下,下面沿中脈兩側有4-8條氣孔綫。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或苞腋,卵圓形,交互對生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狀,雄蕊交互對生,約20枚,花藥3,花絲短,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由22-28枚交互對生的苞鱗和珠鱗所組成,各有5一9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近球形或長圓狀球形,微具四棱,長1.8-2.5釐米;種鱗極薄,透明;苞鱗木質,盾形,背面橫菱形,有一橫槽,熟時深褐色;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
|
産地的氣候溫暖濕潤,夏季涼爽,鼕季有雪而不嚴寒,年平均溫13℃,極端最低溫-8℃,極端最高溫35.4℃,無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酸性山地黃壤、紫色土或衝積土,ph值4.5--5.5。多生於山𠔌或山麓附近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濕潤或稍有積水的地方。為喜光性樹種,根係發達,生長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長期積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緩慢,樹幹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縱棱。花期2月下旬;球果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 |
|
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稱。它對於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係統發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樹形優美,樹幹高大通直,生長快,是亞熱帶地區平原緑化的優良樹種,也是速生用材樹種。 |
|
水杉樹幹通直挺拔,樹形壯麗,葉色翠緑,入秋後葉色金黃,是著名的庭院觀賞樹。水杉可於公園、庭院、草坪、緑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並適配常緑地被植物;還可栽於建築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效果均佳。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性,是工礦區緑化的好樹種。
“科學上的驚人發現——1億年前稱雄世界而後消失了2000萬年的東方紅杉,在中國內地一個偏僻的小村仍然活着!”這是1948年3月25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上登載的一條頭號新聞。
這裏所說的“東方紅杉”或叫“黎明紅杉”就是水杉。
據古植物學家的研究,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遠在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堊紀時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經誕生於北極圈附近了。當時地球上氣候非常溫暖,北極也不像現在那樣全部覆蓋着冰層,以後,大約在新生代的中期,由於氣候的、地質的變遷,水杉逐漸嚮南遷移,分佈到了歐、亞、北美三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幾乎遍布整個北半球,可說是繁盛一時。
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地球上發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從此絶滅無存,衹剩下了化石上的遺跡。可是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的全軍覆沒。當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滅時,中國卻有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紀時,中國雖然也廣泛分佈着冰川,但中國的冰川不像歐美那樣成為整塊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這種“山地冰川”從高山奔流直下,蓋住了附近一帶,卻留下了不少無冰之處,一部分植物就可以在這樣的“避難所”中繼續生存。我國有少數水杉,就是這樣躲進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帶的山溝裏,活了下來,成為曠世的奇珍。
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隱士那樣,在山溝裏默默無聞地生活了幾千萬年,直到公元20世紀的40年代被人發現了。
國寶水杉 |
|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於哪一屬?哪一科?一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鬍先肅(音肅,馬字邊加肅)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纔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一億多年前,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溫暖,水杉已在北極地帶生長,後來逐漸南移到歐、亞和北美洲,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繼滅絶,而衹在我國華中一小塊地方幸存下來。1943年以前,科學家衹是在中生代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過它的化石,自從在我國發現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後,曾引起世界的震動!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已有50多個國傢先後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範圍內,貴州省道真縣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幹通直挺拔,枝子嚮側面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它的枝葉扶疏,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嚮下垂着,入秋以後便脫落。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 米以上。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築、橋梁、農具和傢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
水杉,杉科,形似杉而落葉。樹高可達三十五米,樹皮剝落成薄片,側生小樹對生,葉綫形扁平,相互成對,鼕季與小側枝同時脫落。球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對生於分枝的節上,集生於枝端,此對枝上無葉,故全形量總狀花序狀。雌球花單生於小樹頂上,此時小枝有葉,球果不垂。種鱗通常二十二個至二十四個,交互對生,盾狀,頂端擴展,各有種子五到九個,種子扁平,周圍有翅。
此樹為我國特産。它喜光,喜濕潤,生長快,播種插條均能繁殖,是園林緑化的理想樹種。其木質輕軟,可供建築,製器具及造模型用。 |
|
稀有種。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現中國也建了最大的人工培育水杉基地,大豐水杉基地。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約發展在250萬年前的冰期以後,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絶跡,僅存水杉一種。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至新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水杉化石,1948年,中國的植物學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利川市謀道溪(磨刀溪)發現了幸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400餘年。後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20釐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還在溝𠔌與農田裏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幹和伐兜。隨後,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竜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樹。
海拔下限:800m
海拔上限:1500m
水杉英文:Water Chinese fir
水杉價格:首先要瞭解水杉的基本測量方法。
水杉測量:有兩種不同目的1:用於木材如(傢具裝潢)用專業測量木材立方的米尺量截斷面,這個是談立方的如:每立方什麽價格。2:用於緑化造林的,一般量米徑或胸徑(一米處量)。
水杉價格:1:如果是第一種用於木材的一般分成品和半成品,價格在800-1150元之間。
2:如果是緑化用水杉價格,米徑3-4-5-6-7-8-公分;4.5-7.5-10.5-25-40-70元;胸徑8-10公分高8米80元;胸徑10-13公分高10米100元;胸徑13-15公分高12米200元;胸徑13-15公分高15米350元
以上價格是2007年8月份 國傢級大豐水杉基地的報告具體要根據市場和對水杉的要求有一定的價格浮動。
水杉價格:為更準確即時瞭解水杉價格可以去搜索大豐水杉基地或大豐林業基地。 |
|
水杉樹幹通直挺拔,高大秀頎,葉色翠緑,入秋後葉色金黃,是著名的庭院觀賞樹。水杉可於公園、庭院、草坪、緑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並適配常緑地被植物;還可栽於建築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效果均佳。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礦區緑化的優良樹種。
“科學上的驚人發現——1億年前稱雄世界而後消失了2000萬年的東方紅杉,在中國內地一個偏僻的小村仍然活着!”這是1948年3月25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上登載的一條頭號新聞。
這裏所說的“東方紅杉”或叫“黎明紅杉”就是水杉。
據古植物學家的研究,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遠在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堊紀時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經誕生於北極圈附近了。當時地球上氣候非常溫暖,北極也不像現在那樣全部覆蓋着冰層,以後,大約在新生代的中期,由於氣候的、地質的變遷,水杉逐漸嚮南遷移,分佈到了歐、亞、北美三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幾乎遍布整個北半球,可說是繁盛一時。
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地球上發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從此絶滅無存,衹剩下了化石上的遺跡。可是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的全軍覆沒。當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滅時,中國卻有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紀時,中國雖然也廣泛分佈着冰川,但中國的冰川不像歐美那樣成為整塊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這種“山地冰川”從高山奔流直下,蓋住了附近一帶,卻留下了不少無冰之處,一部分植物就可以在這樣的“避難所”中繼續生存。我國有少數水杉,就是這樣躲進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帶的山溝裏,活了下來,成為曠世的奇珍。
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隱士那樣,在山溝裏默默無聞地生活了幾千萬年,直到公元20世紀40年代纔被人類發現。
現國內外廣泛引種栽培。木質輕軟,可用建築,造紙用。該樹種較耐水濕,生長快,可作平原緑化及速生用材樹種。 |
|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於哪一屬?哪一科?一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鬍先驌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纔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一億多年前,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溫暖,水杉已在北極地帶生長,後來逐漸南移到歐、亞和北美洲,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繼滅絶,而衹在我國華中一小塊地方幸存下來。1943年以前,科學家衹是在中生代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過它的化石,自從在我國發現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後,曾引起世界的震動!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已有50多個國傢先後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範圍內,貴州省道真縣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幹通直挺拔,枝子嚮側面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它的枝葉扶疏,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嚮下垂着,入秋以後便脫落。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 米以上。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築、橋梁、農具和傢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
水杉,杉科,形似杉而落葉。樹高可達35米,樹皮剝落成薄片,側生小樹對生,葉綫形扁平,相互成對,鼕季與小側枝同時脫落。球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對生於分枝的節上,集生於枝端,此對枝上無葉,故全形量總狀花序狀。雌球花單生於小樹頂上,此時小枝有葉,球果不垂。種鱗通常22個至24個,交互對生,盾狀,頂端擴展,各有種子5到9個,種子扁平,周圍有翅。
此樹為我國特産。它喜光,喜濕潤,生長快,播種插條均能繁殖,是園林緑化的理想樹種。其木質輕軟,可供建築,製器具及造模型用。
水杉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利用RAPD技術,對9個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初步研究.用10 bp的隨機引物16條,共擴增出103個位點,其中37個為多態位點,占35.92%.各居群的多態位點百分率在16.50%~33.01%之間.POPGENE version 1.31軟件處理結果如下:居群的Shannon's信息指數為0.1930.遺傳距離在0.0130~0.0650之間,遺傳一致度在0.9370~0.9871之間.AMOVA分析結果顯示遺傳變異主要存在於居群內,占89.05%,居群之間有一定的分化.上述結果表明水杉栽培居群的遺傳多樣性略低於自然居群,涵蓋了自然居群近80%的遺傳多樣性.由此可以確認栽培水杉的種源是經過混合的,它們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自然居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采自潛江的9株叢枝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var.caespitosa)沒有擴增出特有位點,將其視為一個居群根據遺傳一致度作UPGMA聚類分析時,該居群和湖北的3個居群及南京(NJ)、成都(CD)居群聚在一起;單株聚類時叢枝水杉也沒有聚成獨立的一支,而是比較分散,因此不支持將叢枝水杉作為水杉的一個變種的分類處理.從親緣關係上看,叢枝水杉應當歸屬於湖北潛江蚌湖種子園(BH)和湖北潛江廣華(GH)居群,這與其分佈現狀也是吻合的。 |
|
將水杉作為市樹的城市有:武漢。 |
|
水杉介紹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科屬:
杉科
別名: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35-41.5米,胸徑達1.6-2.4米;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條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下垂。葉交互對生,在緑色脫落的側生小枝上排成羽狀2列,綫形,柔軟,幾無柄,通常長1.3-2釐米,寬1.5-2毫米,上面中脈凹下,下面沿中脈兩側有4-8條氣孔綫。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或苞腋,卵圓形,交互對生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狀,雄蕊交互對生,約20枚,花藥3,花絲短,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由22-28枚交互對生的苞鱗和球鱗所組成,各有5-9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近球形或長圓狀球形,微具四棱,長1.8-2.5釐米;種鱗極薄,透明;苞鱗木質,盾形,背面橫菱形,有一橫槽,熟時深褐色;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分佈與習性:
水杉天然分佈於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石柱、竜山三縣的局限地區,垂直分佈一般為海拔(800-)1000-1200(-1500)米。産地的氣候溫暖濕潤,夏季涼爽,鼕季有雪而不嚴寒,年平均溫13℃,極端最低溫-8℃,極端最高溫35.4℃,無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酸性山地黃壤、紫色土或衝積土,pH值4.5-5.5。多生於山𠔌或山麓附近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濕潤或稍有積水的地方。為喜光性樹種,根係發達,生長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長期積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緩慢,樹幹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縱棱。花期2月下旬;球果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
%26lt;br/%26gt;
繁殖與栽培:
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扦插
應用:
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稱。它對於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係統發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樹形優美,樹幹高大通直,生長快,是亞熱帶地區平原緑化的優良樹種,也是速生用材樹種。 |
|
shuishan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Taxodiaceae)水杉屬落葉喬木。中國特有樹種。
形態特徵 樹高可達40~50米,胸徑達2米以上。葉對生、綫形、扁平、柔軟、淡緑色,在脫落性小枝上列成羽狀,鼕季與之俱落。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呈總狀或圓錐狀着生;雌球花單生或對生,珠鱗交互對生。球果有長柄,下垂、近圓形或長圓形,長1.5~1.6釐米,微具四棱,種鱗木質、盾形。種子倒卵形,長約6毫米,扁平,周圍有窄翅。(見彩圖水杉)
分佈 最古老的水杉屬植物化石出現於中生代白堊紀沉積地層,當時這一類植物約有10種,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到第三紀早期它們由南嚮北遷移,到達北極地區,其後由於氣候的巨大變化,又嚮南遷移,在亞洲東部到達中國的東北、朝鮮、日本。但經過第四紀冰期以後,它們幾乎全部絶滅。20世紀4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中國的四川、湖北和湖南邊境發現尚有留存,並加以鑒定,使這個曾被認為早已在世界上絶跡的“孑遺植物”迅速傳播於世界,被譽為“活化石”。水杉的原産地在湖北省利川縣、四川省石柱縣和湖南省竜山縣相鄰的地區,集中分佈在利川縣西部的小河鎮周圍,方圓僅600平方公裏的局限範圍內。現栽培範圍已擴大至北起北京、遼寧南部,南及廣東和廣西、雲貴高原,東臨東海、黃海之濱和臺灣,西至四川盆地的遼闊地區,並已成為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的重要造林樹種;同時已被引種至亞、非、歐、美等50多個國傢和地區。
特性 水杉喜光。生長良好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大致為12~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左右的華北地區,幹旱季節如能及時灌溉,也能正常生長。水杉在原産地主要分佈在河灘衝積土及由侏羅紀沙岩發育的山地黃壤和紫色土上。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須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尤喜濕潤,對土壤水分不足的反應非常敏感。在地下水位過高,長期滯水的低濕地,也生長不良。有一定的抗????鹼能力,在含????量0.2%的輕????鹼地上能正常生長。
營造技術 生長迅速是水杉的主要優點之一。在原産地,樹高連年生長最高峰出現在10~15年,在50年以前一般均能保持在60~80釐米左右。胸徑生長在20年以後增長較快,一般保持在1.3~1.6釐米左右,連年生長最高峰出現在20~25年,80~100年以後趨於緩慢。開始結實的年齡較晚,雖早期能出現雌球花,但雄球花一般要到20年後才能正常形成,40~60年大量結實,迄100年而不衰,仍可産生出高質量的種子。2~3月開花,10~11月球果成熟。種子千粒重1.75~2.28剋,每千克約43~56萬粒;有胚率很低,發芽率僅 5~10%。發芽適宜溫度為18~25℃,宜在春季土溫達到12℃以上時播種,每畝播種量0.75~1.50千克。 1年生苗高可達40釐米,地徑0.8釐米以上,在生長較好的情況下,苗高可達70~100釐米。扦插育苗是加速繁殖水杉的有效途徑。一般在春季用發育健壯的 1年生成熟枝進行硬枝扦插,插穗長10~14釐米,每畝扦插2~3萬株。用幼齡母樹的枝條扦插,成活率可達到80%以上。夏插是在初夏用帶葉嫩枝扦插,具有生根快、成活率高、當年可以成苗的優點,但由於氣溫高,插後要加強水分管理。此外,也可在初秋可半成熟枝的梢端進行扦插,此時鼕芽已形成,插後當年不再萌發新枝,而是完成生根、鼕芽發育和苗幹木質化的過程,翌春移植後培育成苗。由於水杉生長迅速,主幹通直,頂端優勢較強,造林密度不宜過大。可采用 2×3米的株行距,每畝110株。到10~15年時進行第一次間伐。單行栽植可采用2米株距。造林苗木以2年生的移植苗為好,苗高1~1.5米,地徑2~3釐米。從晚秋到初春均可栽植,但以鼕末為最好。病蟲害較少,主要有赤枯病在9~10月間為害葉部,使葉片呈黃褐色或紅褐色,嚴重時落葉,可每周用160倍的1:1波爾多液噴灑 1次,共3~4次。害蟲主要有大袋蛾為害葉及嫩枝梢,水杉色捲蛾的幼蟲為害葉部。
用途 木材心、邊材區別明顯,紋理通直而不勻,結構粗,材質輕而軟。易於加工,油漆、膠接性能良好。適於建築、傢具等用材。木材管胞長達 1.66±0.59 毫米,纖維素含量為42.7~44.1%,是良好的造紙用材。
(黃寶竜)
|
|
- n.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métaséquoi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