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産品 : 冶金 : 錄井 > 氫氣
目錄
簡介
  氫氣(Hydrogen)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輕的氣體。它的密度非常小,衹有空氣的1/14,即在標準大氣壓,0℃下,氫氣的密度為0.0899g/L。所以氫氣可作為飛艇的填充氣體(由於氫氣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飛艇現多用氦氣填充)。灌好的氫氣球,往往過一夜,第二天就飛不起來了。這是因為氫氣能鑽過橡膠上人眼看不見的小細孔,溜之大吉。不僅如此,在高溫、高壓下,氫氣甚至可以穿過很厚的鋼板。
  同位素
  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同位素有: H1(氕piē)、H2(氘dāo,重氫)、H3(氚chuān,超重氫)
  以人工方法合成的同位素有: 氫4、氫5、氫6、氫7
  別名、英文名 氘;Deuterium、Heavy hydrogen.
  毒性·安全防護
  重氫無毒,有窒息性。
  重氫有易燃易爆性,所以對此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它參見氫
發現
  1766年由卡文迪許(H.Cavendish)在英國判明。
  在化學史上,人們把氫元素的發現與“發現和證明了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而非元素”這兩項重大成就,主要歸功於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卡文迪許(Cavendish,H.1731-1810)。
  18世紀的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是一位百萬富翁,但他生活十分樸素,用自己的錢在傢裏建立了一座規模相當大的實驗室,一生從事於科學研究。曾有科學史傢說:卡文迪許“是具有學問的人中最富的,也是富人當中最有學問的。”他觀察事物敏銳,精於實驗設計,所做實驗的結果都相當準確,而且研究範圍很廣泛,對於許多化學、力學和電學問題以及地球平均密度等問題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發現。但他篤信燃素說,這使他在化學研究工作中走過一些彎路。他在五十年中衹發表過18篇論文,除了一篇是理論性的外,其餘全是實驗性和觀察性的。在他逝世以後,人們纔發現他寫了大量很有價值的論文稿,沒有公開發表。他的這些文稿是科學研究的寶貴文獻,後來分別由物理學家麥剋斯韋和化學家索普整理出版。
  在化學史上,有一個與這些論文稿有關的有趣的故事。卡文迪許1785年做過一個實驗,他將電火花通過尋常空氣和氧氣的混合體,想把其中的氮全部氧化掉,産生的二氧化氮用苛性鉀吸收。實驗做了三個星期,最後殘留下一小氣泡不能被氧化。他的實驗記錄保存在留下的文稿中,後面寫道:“空氣中的濁氣不是單一的物質(氮氣),還有一種不與脫燃素空氣(氧)化合的濁氣,總量不超過全部空氣的1/12.一百多年後,1892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瑞利(Ragleigh,L.1842-1919)測定氮的密度時,發現從空氣得來的氮比從氨氧化分解産生的氮每升重0.0064剋,百思不得其解。化學家萊姆塞(Ramsay,W.1852-1916)認為來自空氣的氮氣裏面能含有一種較重的未知氣體。這時,化學教授杜瓦(Dewar,J.1842-1923)嚮他們提到劍橋大學的老前輩卡文迪許的上述實驗和小氣泡之迷。他們立即把卡文迪許的科學資料藉來閱讀,瑞利重複了卡文迪許當年的實驗,很快得到了小氣泡。萊姆塞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除去空氣中的水汽、碳酸氣、氧和氮後,也得到了這種氣體,密度比氮氣大,用分光鏡檢查後,肯定這是一種新的元素,取名氬。這樣,卡文迪許當年的工作在1894年元素氬的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從這個故事可看出卡文迪許嚴謹的科研作風和他對化學的重大貢獻。1871年,劍橋大學建立了一座物理實驗室,以卡文迪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它在幾十年內,一直是世界現代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中心。
  氫的發現和氫的性質的研究
  在18世紀末以前,曾經有不少人做過製取氫氣的實驗,所以實際上很難說是誰發現了氫,即使公認對氫的發現和研究有過很大貢獻的卡文迪許本人也認為氫的發現不衹是他的功勞。早在16世紀,瑞士著名醫生帕拉塞斯就描述過鐵屑與酸接觸時有一種氣體産生;17世紀時,比利時著名的醫療化學派學者海爾蒙特(van Helmont,J.B.1579-1644)曾偶然接觸過這種氣體,但沒有把它離析、收集起來。
  波義耳雖偶然收集過這種氣體,但並未進行研究。他們衹知道它可燃,此外就很少瞭解。1700年,法國藥劑師勒梅裏(Lemery,N.1645-1715)在巴黎科學院的《報告》上也提到過它。最早把氫氣收集起來,並對它的性質仔細加以研究的是卡文迪許。
  1766年卡文迪許嚮英國皇傢學會提交了一篇研究報告《人造空氣實驗》,講了他用鐵、鋅等與稀硫酸、稀????酸作用製得“易燃空氣”(即氫氣),並用普利斯特裏發明的排水集氣法把它收集起來,進行研究。他發現一定量的某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各種酸作用,所産生的這種氣體的量是固定的,與酸的種類、濃度都無關。他還發現氫氣與空氣混合後點燃會發生爆炸;又發現氫氣與氧氣化合生成水,從而認識到這種氣體和其它已知的各種氣體都不同。但是,由於他是燃素說的虔誠信徒,按照他的理解:這種氣體燃燒起來這麽猛烈,一定富含燃素;硫磺燃燒後成為硫酸,那麽硫酸中是沒有燃素的;而按照燃素說金屬也是含燃素的。所以他認為這種氣體是從金屬中分解出來的,而不是來自酸中。他設想金屬在酸中溶解時,“它們所含的燃素便釋放出來,形成了這種可燃空氣”。他甚至曾一度設想氫氣就是燃素,這種推測很快就得以當時的一些傑出化學家捨勒、基爾萬(Kirwan,R.1735-1812)等的贊同。由於把氫氣充到膀胱氣球中,氣球便會徐徐上升,這種現象當時曾被一些燃素學說的信奉者們用來作為他們“論證”燃素具有負重量的根據。但卡文迪許究竟是一位非凡的科學家,後來他弄清楚了氣球在空氣中所受浮力問題,通過精確研究,證明氫氣是有重量的,衹是比空氣輕很多。他是這樣做實驗的:先把金屬和裝有酸的燒瓶稱重,然後將金屬投入酸中,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氫氣並測體積,再稱量反應後燒瓶及內裝物的總量。這樣他確定了氫氣的比重衹是空氣的9%.但這些化學家仍不肯輕易放棄舊說,鑒於氫氣燃燒後會産生水,於是他們改說氫氣是燃素和水的化合物。
  水的合成否定了水是元素的錯誤觀念,在古希臘:恩培多剋勒提出,宇宙間衹存在火、氣、水、土四種元素,它們組成萬物。從那時起直到18世紀70年代,人們一直認為水是一種元素。1781年,普利斯特裏將氫氣和空氣放在閉口玻璃瓶中,用電火花引爆,發現瓶的內壁有露珠出現。同年卡文迪許也用不同比例的氫氣與空氣的混合物反復進行這項實驗,確認這種露滴是純淨的水,表明氫是水的一種成分。這時氧氣業已發現,卡文迪許又用純氧代替空氣進行試驗,不僅證明氫和氧化合成水,而且確認大約2份體積的氫與1份體積的氧恰好化合成水(發表於1784年)。這些實驗結果本已毫無疑義地證明了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種元素,但卡文迪許卻和普利斯特裏一樣,仍堅持認為水是一種元素,氧是失去燃素的水,氫則是含有過多燃素的水。他用下式表示“易燃空氣”(氫)的燃燒:
  (水+燃素)+ (水-燃素)—→水
  易燃空氣(氫) 失燃素空氣(氧)
  1782年,拉瓦錫重複了他們的實驗,並用紅熱的槍筒分解了水蒸汽,纔明確提出正確的結論:水不是元素而是氫和氧的化合物,糾正了兩千多年來把水當做元素的錯誤概念。1787年,他把過去稱作“易燃空氣”的這種氣體命名為“H-ydrogne”(氫),意思是“産生水的”,並確認它是一種元素。
理化性質
  氫氣是無色並且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在各種氣體中,氫氣的密度最小。標準狀況下,1升氫氣的質量是0.0899剋,比空氣輕得多)。因為氫氣難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氫氣。另外,在101千帕壓強下,溫度-252.87℃時,氫氣可轉變成無色的液體;-259.1℃時,變成雪狀固體。常溫下,氫氣的性質很穩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但當條件改變時(如點燃、加熱、使用催化劑等),情況就不同了。如氫氣被鈀或鉑等金屬吸附後具有較強的活性(特別是被鈀吸附)。金屬鈀對氫氣的吸附作用最強。
  總結為:
  分子式:H2
  沸點:-252.77℃(20.38K)
  密度:0.09kg/m3
  相對分子質量:2.016
  生産方法:電解、裂解、煤製氣等
  分子量: 4.032
  三相點: -254.4℃
  液體密度(平衡狀態,-252.8℃): 169kg/m3
  氣體密度(101.325kPa,0℃):0.0899kg/m3
  比容(101.325kPa,21.2℃): 5.987m3/kg
  氣液容積比(15℃,100kPa): 974L/L
  壓縮係數:
  壓力kPa
  100
  1000
  5000·
  10000
  溫度℃
  15
  50
  1.0087
  1.0008
  1.0060
  1.0057
  1.0296
  1.0296
  1.0600
  1.0555
  臨界溫度: -234.8℃
  臨界壓力: 1664.8kPa
  臨界密度: 66.8kg/m3
  溶化熱(-254.5℃)(平衡態):48.84kJ/kg
  氣化熱△Hv(-249.5℃): 305kJ/kg
  比熱容(101.335kPa,25℃,氣體):Cp=7.243kJ/(kg·K)
  Cv=5.178kJ/(kK·K)
  比熱比(101.325kPa,25℃,氣體): Cp/Cv=1.40
  蒸氣壓力(正常態,17.703): 10.67kPa
  (正常態,21.621): 53.33kPa
  (正常態,24.249K): 119.99kPa
  粘度(氣體,正常態,101.325kPa,0℃):0.010lmPa·S
  (液體,平衡態,-252.8℃):0.040mPa·s
  表面張力(平衡態,-252.8℃): 3.72mN/m
  導熱係數(氣體101.325kPa,0℃):0.1289w/(m·K)
  (液體,-252.8℃):’ 1264W/(m·K)
  折射係數nv(101.325kPa,25℃): 1.0001265
  空氣中的燃燒界限: 5%~75%(體積)
  易燃性級別: 4
  毒性級別:0
  易爆性級別: 1
  重氫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嗅無毒可燃性氣體,是普通氫的一種穩定同位素。它在通常水的氫中含0.0139%~0.0157%。其化學性質與普通氫完全相同。但因質量大,反應速度小一些。
氫氣分類標準
  工業氫GB/T3634-1995
  H2≥99.90%(優等品)
  H2≥99.50%(一等品)
  H2≥99.00%(合格品)
  純 氫 GB/T7445-1995
  H2≥99.99%
  高純氫 GB/T7445-1995
  H2≥99.999%
  超高純氫 GB/T7445-1995
  H2≥99.9999%
  氫氣的産生由水通電産生氫氣和氧氣
主要性能
  高燃燒性,還原劑,液態溫度比氮更低
  a. 可燃性:
  純氫的引燃溫度為400℃。
  氫氣在空氣裏的燃燒,實際上是與空氣裏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水。
  2H2+O2=2H2O(點燃)
  這一反應過程中有大量熱放出,火焰呈淡藍色。燃燒時放出熱量是相同條件下汽油的三倍。因此可用作高能燃料,在火箭上使用。我國長徵3號火箭就用液氫燃料。
  不純的H2點燃時會發生爆炸。但有一個極限,當空氣中所含氫氣的體積占混合體積的4%-74.2%時,點燃都會産生爆炸,這個體積分數範圍叫爆炸極限。
  用試管收集一試管氫氣,然後用燃着木條放到試管口,如果聽到輕微的“噗”聲,表明氫氣是純淨的。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這時需要重新收集和檢驗。
  如用排氣法收集,則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使試管內可能尚未熄滅的火焰熄滅,然後才能再收集氫氣(或另取一試管收集)。收集好後,用大拇指 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再移開,看是否有“噗”聲,直到試驗表明氫氣純淨為止。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會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其裝置就是直接在玻璃尖管中點燃,那麽我們真的能看到淡藍色的火焰嗎?
  在玻璃裏,含鈉離子,而鈉離子的焰色卻是黃色的,所以,用上述方法衹能看到黃色的火焰,卻不能看到淡藍色的火焰。如果要實現淡藍色的火焰,可采取以下方法:
  方法一:用石英導管(天價,不適於普通中學的實驗室)
  方法二:用銅管(具有欺騙成分,因為銅元素的焰色為緑色,而且銅能導熱,對用橡皮管連接銅管,點燃時會影響氣密性)
  方法三:用小試管,直接在小試管中加入鎂與硫酸,在試管口點燃(對於剛接觸化學的中學生,以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對反應如此劇烈的實驗,似乎要求太高)
  b. 還原性
  氫氣與氧化銅反應,實質是氫氣奪取氧化銅中的氧生成水,使氧化銅變為紅色的金屬銅。
  CuO+H2=Cu+H2O(加熱)
  CO+3H2=CH4+H2O(催化劑)
  在這個反應中,氧化銅失去氧變成銅,氧化銅被還原了,即氧化銅發生了還原反應。這種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能奪取含氧化物裏的氧,使它發生還原反應是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具有還原性。
  根據氫氣所具有的燃燒性質,它可以作為燃料,可以應用與航天、焊接、軍事等方面;根據它的還原性,還可以用於冶煉某些金屬材料等方面。
  此外,氫氣與有機物的加成反應也體現了氫氣的還原性,如
  CH2=CH2+H2→CH3CH3
氫氣的生産方法
  一 原始氫氣生産方法:
  原始氫氣是宇宙大爆炸由原始粒子形成的氫氣,大部分分佈在宇宙空間內和大的星球中,是恆星的核燃料,是組成宇宙中各種元素及物質的初始物質。地球上沒有原始氫氣因為地球的引力束縛不了它。衹有它的化合物。
  二人造氫氣生産方法:
  可分為以下幾種啓普發生器製氫氣
  ⒈ 工業氫氣生産方法:
  ⑴由煤和水生産氫氣(生産設備煤氣發生設備,變壓吸附設備)
  ⑵有裂化石油氣生産(生産設備裂化設備,變壓吸附設備,脫碳設備)
  ⑶電解水生産(生産設備電解槽設備)
  ⑷工業廢氣。
  ⒉民用氫氣生産方法:
  ⑴氨分解(生産設備汽化爐,分解爐,變壓吸附設備)
  ⑵由活潑金屬與酸(生産設備不銹鋼或玻璃容器設備)
  ⑵強鹼與鋁或硅(生産設備充氫氣球機設備)一般生産氫氣球都用此方法。
  ⒊試驗室氫氣生産方法:
  ????酸與鋅粒(生産設備啓普發生器)
  4.其他
  (1)由重水電解。
  (2)由液氫低溫精鎦。
氫氣的製取方法
  一、實驗室製法
  1.用強酸與活潑金屬反應,如Zn+H2SO4=ZnSO4+H2↑
  2.用鹼金屬與水反應,如2Na+2H2O=2NaOH+H2↑
  二、工業製法
  1.利用電解飽和食????水産生氫氣,如2NaCl+2H2O=2NaOH+Cl2↑+H2↑
  2.工業上用水和紅熱的碳反應
  3.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製取: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三、製取氫氣的新方法
  1.用氧化亞銅作催化劑從水中製取氫氣
  2.用新型的鉬的化合物從水中製取氫氣
  3.用光催化劑反應和超聲波照射把水完全分解的方法。
  4.陶瓷跟水反應製取氫氣
  5.生物質快速裂解油製取氫氣
  6.從微生物中提取的酶製氫氣
  7.用細菌製取氫氣
  8.用緑藻生産氫氣
  9.有機廢水發酵法生物製氫氣
  10.利用太陽能從生物質和水中製取氫氣
  利用太陽能從生物質和水中製取氫氣是最佳的製取氫氣的方法。理由是太陽能能量巨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清潔、無污染、不需要開採、運輸。怎樣製取氫氣的成本就大大降低。
  11.用二氧化鈦作催化劑,在激光的照射下,讓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氫氣的可燃性
  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淨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顔色。然後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過一會兒,我們可以看到,純淨的氫氣在空氣裏安靜地燃燒,産生淡藍色的火焰(氫氣在玻璃導管口燃燒時,火焰常略帶黃色)。用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時,燒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觸燒杯的手能感到發燙。 
  氫氣在空氣裏燃燒,實際上是氫氣跟空氣裏的氧氣發生了化合反應,生成了水並放出大量的熱。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H2+O2=2H2O(點燃)
  取一個一端開口,另一端鑽有小孔的紙筒(或塑料筒等),用紙團堵住小孔,用嚮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使紙筒內充滿氫氣。把氫氣發生裝置移開,拿掉堵小孔的紙團,用燃着的木條在小孔處點火,註意有什麽現象發生。(做這個實驗時,人要離得遠些,註意安全。)
  我們可以看到,剛點燃時,氫氣安靜地燃燒,過一小會兒,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響,爆炸的氣浪把紙筒高高炸起。
  實驗測定,空氣裏如果混入氫氣的體積達到總體積的4%~74.2%,點燃時就會發生爆炸。這個範圍叫做氫氣的爆炸極限。實際上,任何可燃氣體或可燃的粉塵如果跟空氣充分混合,遇火時都有可能發生爆炸。因此,當可燃性氣體(如氫氣、液化石油氣、煤氣等)發生泄漏時,應杜絶一切火源、火星,禁止産生電火花,以防發生爆炸。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在使用氫氣時,要特別註意安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就表明氫氣不純,需要再收集,再檢驗,直到響聲很小,衹有“撲”的一聲纔表明氫氣已純淨。如果用嚮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經檢驗不純而需要再檢驗時,應該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以防點燃産生氫氣的試管)然後再收集氫氣檢驗純度,否則會發生爆炸的危險。因為剛檢驗過純度的試管內,氫氣火焰可能還沒有熄滅,如果立刻就用這個試管去收集氫氣氫氣火焰可能會點燃氫氣發生器裏尚混有空氣的氫氣,使氫氣發生器發生爆炸。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就使試管內未熄滅的氫氣火焰因缺氧氣而熄滅。
  另外氫氣在氧氣過量和低溫有催化劑的條件下點燃可生成過氧化氫(H2O2)(氧氣化合價為1)
應用
  氫是主要的工業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業氣體和特種氣體,在石油化工、電子工業、冶金工業、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細有機合成、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同時,氫也是一種理想的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是指必須由一種初級能源如太陽能、煤炭等來製取的能源)。在一般情況下,氫極易與氧結合。這種特性使其成為天然的還原劑使用於防止出現氧化的生産中。在玻璃製造的高溫加工過程及電子微芯片的製造中,在氮氣保護氣氛中加入氫以去除殘餘的氧。在石化工業中,需加氫通過去硫和氫化裂解來提煉原油。氫的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對人造黃油、食用油、洗發精、潤滑劑、家庭清潔劑及其它産品中的脂肪氫化。由於氫的高燃料性,航天工業使用液氫作為燃料。
主要用途及應用行業
  用途:核研究、氘核加速器的轟擊粒子、示蹤劑。
  應用行業:
  石油精煉
  浮法玻璃
  電子
  食品
  化工生産
  航天
  汽車業
包裝、貯存和運輸
  包裝方式:氫氣拖車/瓶組/鋼瓶
  運輸方式:氫的貯運有四種方式可供選擇,即氣態貯運、液態貯運、金屬氫化物貯運和微球貯運。目前,實際應用的衹有前三種,微球貯運方式尚在研究中。
安全註意事項
  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嗅、無毒、易燃易爆的氣體,和氟、氯、氧、一氧化碳以及空氣混合均有爆炸的危險,其中,氫與氟的混合物在低溫和黑暗環境就能發生自發性爆炸,與氯的混合比為1:1時,在光照下也可爆炸。氫由於無色無味,燃燒時火焰是透明的,因此其存在不易被感官發現,在許多情況下嚮氫氣中加入乙硫醇,以便感官察覺,並可同時付予火焰以顔色。氫雖無毒,在生理上對人體是惰性的,但若空氣中氫含量增高,將引起缺氧性窒息。與所有低溫液體一樣,直接接觸液氫將引起凍傷。液氫外溢並突然大面積蒸發還會造成環境缺氧,並有可能和空氣一起形成爆炸混合物,引發燃燒爆炸事故。
百科辭典
    qingqi
    氫氣
    hydrogen
    H□ 一種重要的工業氣體。無色、無味、無臭、易燃。常壓下沸點-252.8℃,臨界溫度-239.9℃,臨界壓力1.32MPa,臨界密度30.1g/l。在空氣中含量為4%~74%(體積)時,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氫在各種液體中溶解甚微,難於液化。液態氫是無色透明液體,有超導性質。氫是最輕的物質,與氧、碳、氮分別結合成水、碳氫化合物、氨等。天然氣田、煤田以及有機物發酵時也含有少量的氫。
    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合成氣。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與有機物的反應稱為加氫,是工業上一種重要的反應過程。
    生産方法 工業上生産純氫及將含氫氣體提純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電解法 將水電解得氫氣和氧氣。氯鹼工業電解食????溶液製取氯氣、燒鹼時也副産氫氣。電解法能得到純氫,但耗電量很高,每生産氫氣1m□,耗電量達21.6~25.2MJ。
    ②烴類裂解法 此法得到的裂解氣含大量氫氣,其含量視原料性質及裂解條件的不同而異。裂解氣深冷分離得到純度90%的氫氣,可作為工業用氫,如作為石油化工中催化加氫的原料。
    ③烴類蒸汽轉化法 烴類在高溫和催化劑存在下,可與水蒸氣作用製成含氫的合成氣。為了從合成氣中得到純氫,可采用分子篩通過變壓吸附除去其他氣體;也可采用膜分離得到純氫;用金屬鈀吸附氫氣,可分離出氫氣體積達金屬的1000倍。
    ④煉廠氣 石油煉廠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各種含氫氣體,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石油焦化等過程産生的含氫氣體,以及焦爐煤氣(含氫45%~60%)經過深冷分離,可得純度較高的工業氫氣
    用途 氫氣的最初用途是製氫氣球、氫氣飛艇。目前,全世界生産的氫氣有三分之二用於製合成氨。其次,是用於石油煉製和石油化工的各種工藝過程,如加氫裂化、催化加氫、加氫精製、加氫脫硫、苯加氫製環己烷、萘加氫製十氫萘等。第三是生産甲醇。此外,氫氣還用於動植物油脂的硬化,如製造人造奶油、脆化奶油、潤滑脂等。
    許多化學品的生産都要消耗氫,例如氫氣與氯氣合成氯化氫(其水溶液為????酸),氫與某些有機物作用生成醇、醛、醋酸、胺等。
    氫有很強的還原性,在冶金中能將鎢和鉬的氧化物還原成金屬鎢和鉬。在熱處理和金屬氫化物生産中,可以利用氫氣提供還原氣氛。氫與氧燃燒時産生2600℃的高溫,用於熔融和切割金屬。
    氫對於新技術的應用日益重要。例如用液氫形成超低溫以製得超導體,或進行發電機的低溫冷卻。氫的等離子流能産生高溫。氫與氧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唯一生成物是水,所以氫是最理想的無污染燃料。在空間技術方面,液氫與液氧或氟可作為一級火箭的燃料,將來有希望作為核動力火箭的推進劑。可以利用氫燃料電池産生電力。在原子物理研究中,液氫的氣泡室可供拍攝核微粒軌跡和鑒定微粒物質之用。氫的同位素用於熱核反應、製造氫彈等。
    貯運 氫氣易燃易爆,在製造、貯存、運輸、使用時都應註意安全。氫氣一般就地生産使用,也可壓縮至12~15MPa,用鋼瓶運輸。液氫則要用隔熱良好的貯器貯存和運送。
     (施亞鈞)
    
英文解釋
  1. :  hydrogen
  2. n.:  hydrogen (gas)
相關詞
飛行器玩具氣球慶典用品安全生産化工阻火器防回火器
飛艇慶典活動氫氣球機新能源能源氫能製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