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水産飼料 : 海鮮 > 毛蝦
目錄
蝦的一種
  蝦的一種。體形側扁﹐長一寸左右﹐額角短小﹐殼薄﹐群棲於泥沙底的近海。我國南北沿海都有。可幹製成蝦皮﹐也可製成蝦醬和蝦油供食用。
No. 2
  毛蝦
  acetes
  甲殼動物綱十足目遊行亞目櫻蝦科毛蝦屬的總稱。又稱水蝦。小型經濟蝦類。全世界共有毛蝦17種和亞種,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等沿岸海域均有分佈。中國近海産 6種,即中國毛蝦、日本毛蝦、紅毛蝦、鋸齒毛蝦、中型毛蝦和普通毛蝦。中國毛蝦分佈在渤海、黃海海域及東海、南海沿岸 。毛蝦體長1~4 釐米,雌蝦略大於雄蝦 。中國毛蝦體極側扁、甲殼極薄、無色透明,觸鞭甚長,步足3對 (見圖)。毛蝦常成群棲息於河口區、港灣以及島嶼周圍,水深不超過50米的泥沙底淺海。雌雄蝦在雌性腺發育成熟後交配,受精卵為半沉性,孵出後須經無節幼體期、狀幼體期、糠蝦幼體期和仔蝦期多次變態方成幼蝦。中國用定置張網類漁具捕撈毛蝦。漁獲物少數供鮮食外,多進行加工,或直接曬幹成生幹毛蝦,或將鮮品煮熟後曬幹成為熟蝦皮和去皮小蝦米,也可製成蝦醬、蝦油等發酵製品。蝦糠可作飼料或肥料。
百科辭典
  maoxia
  毛蝦
  Acetes
  甲殼動物(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櫻蝦科(Sergestidae) 毛蝦屬的統稱。又名水蝦,小型經濟蝦類。幹製品稱蝦皮。
  種類和分佈 全世界共有毛蝦17種和亞種:分佈於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有 4種和亞種,其中有一種産於淡水;分佈於太平洋美洲沿岸者僅 1種;其餘12種和亞種均産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中國近海産6,即中國毛蝦(Acetes chinensis)、日本毛蝦 (A.japonicus)、紅毛蝦(A.erythraeus)、鋸齒毛蝦(A.serrulatus)、中型毛蝦(A.intermedius)和普通毛蝦 (A.vul□aris)。常見的是前 4種。中國毛蝦僅分佈在渤海、黃海海域中國和朝鮮近海以及東海、南海中國沿岸,是毛蝦屬中嚮北分佈最遠的一個種(分佈到渤海遼東灣的北部、北緯40°50′附近)。日本毛蝦的分佈範圍較廣,南自爪哇,西自印度,北至黃海中國和朝鮮半島沿岸以及日本西南部近海均有分佈,但中國山東半島北岸海域和渤海很少發現。其他兩種毛蝦都是熱帶種,在中國僅産於南海。這6種毛蝦中,以中國毛蝦的産量最高,其次是日本毛蝦。但日本毛蝦和其他毛蝦的産量都遠較中國毛蝦為少。
  形態 毛蝦體長1~4釐米,雌蝦略大於雄蝦。中國毛蝦體極側扁,甲殼極薄,無色透明,僅口器部分和第2觸鞭呈紅色。觸鞭甚長,為體長的3倍有餘。步足3對,皆呈微小的鉗狀,第4及第5對步足完全退化。雌蝦第3步足基部間的腹甲嚮後突出,稱為生殖板。其後緣中部嚮前方凹陷,兩側形成兩個乳頭狀突起。突起的形狀變化甚大,呈圓形或三角形。雄蝦胸部末節的腹甲嚮前方腹面突出,形如1對乳頭,雄性生殖孔開口於其腹面。雌雄蝦尾肢的基肢腹面均有一紅色圓點。外肢甚長;內肢稍短於外肢,基部外側有一列紅色小點,數目自2、3個至7、8個不等。日本毛蝦同中國毛蝦是近緣種,形態極相似。
  中國毛蝦
  生物學特性 毛蝦常成群棲息於河口區、港灣以及島嶼周圍、水深不超過50米的泥沙底淺海,遠洋或深海區尚未發現。渤海産中國毛蝦棲息於海水的中下層,夏季有時也上升到表層。因遊泳能力較弱,隨漲落潮而往復。鼕季水溫下降,稍嚮深處移動。春季以後,在接近河口或近岸淺水地帶産卵;隨着水溫逐漸上升,産卵場的範圍日益擴大。雌雄蝦在雌性腺發育成熟後進行交配,雄蝦將發育成熟的精□排於雌蝦生殖板腹面前緣附近的受精囊內,卵子自生殖孔排出時受精。受精卵為半沉性,□出後須經無節幼體期、□狀幼體期、糠蝦幼體期和仔蝦期多次變態方成為幼蝦。一年産生 2個世代。越鼕蝦群中的雌蝦體長多數為25~35毫米,偶有少數個體達40毫米左右,雄蝦體長為20~30毫米,産卵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産卵期為6月。其後代即第1世代,或稱夏世代。夏世代雌蝦體長20~30毫米,雄蝦16~25毫米,産卵期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主要産卵期為8月。越鼕蝦群産卵後大部分迅即死亡;夏世代産卵後則有一部分繼續生存下來與夏世代繁殖的後代(即第2世代,或稱秋世代)一道組成越鼕蝦群。毛蝦屬中一年産生2個世代的,除渤海産中國毛蝦外,還有日本西部的日本毛蝦。在渤海,中國毛蝦形成了獨立的2群,即遼東灣群和渤海灣西部群。因其分佈區較小,且生命周期較短,資源量年變動甚大。
  生産 中國用定置張網類漁具(主要是架子網和檣張網)捕撈毛蝦。漁獲物除少數供鮮食外,多進行加工,或將鮮品直接曬幹成為生幹毛蝦,或將鮮品煮熟後曬幹成為熟蝦皮和去皮小蝦米,也可製成蝦醬、蝦油等發酵製品。製蝦皮和小蝦米時所脫落的殼、頭、足等物,稱蝦糠,可作飼料和肥料。
  (吳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