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畢節學院投訴電話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畢節學院是2005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正式建立的一所全日製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於黔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畢節地區行署所在地—畢節市。畢節地區是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製”為主題的試驗區。畢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喀斯特王國,山海蒼莽,氣勢磅礴,峽深流急,風光綺麗。有被《中國國傢地理》雜志等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和被譽為“溶洞之王”的織金洞,宏偉壯觀、流金溢彩;有全國著名的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威寧草海,浪緑波金,珍禽雲集;有被稱為地球上最大“天然花園”的百裏杜鵑,群芳競豔,燦若織錦;有“鬼斧神工、天設地造”之稱的“岩溶百科全書”九洞天,洞內有洞,天外有天。
   
   畢節學院依托畢節試驗區得天獨厚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勢,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學院占地面積835畝,校捨建築面積12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500萬元,即將投入使用的圖書館1.3萬﹐、文科教學樓1.1萬﹐,在建“綉山”實驗樓3.2萬﹐、學生公寓1.3萬﹐、學生食堂1.2萬﹐,即將開工建設5000座體育館1萬﹐。有館藏圖書48萬餘册及清華同方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電子圖書資源。學院的基礎物理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基礎生物實驗室、基礎計算機實驗室、英語語言實驗室、gis實驗室已通過了省級合格評估,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演播廳等現代教育設備。
   
   學院現有在校全日製本專科學生4200人,教職工571,其中專任教師361人,教授、副教授120人,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傢5人,畢節地區地管專傢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3人,外國籍教師4人。學院現有14個教學係(部),有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生物科學、物理學、體育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建築工程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工程、采礦技術等35個本專科專業。
   
   學院正以豪邁的氣魄迎接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朝着文、理、工、農、教育、管理等多科性、綜合性方向發展,力爭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成為一所水平較高、特色鮮明的區域性綜合大學。 | 
 | 
  學校最新照片畢節學院
   畢節學院是2005年3月經國傢教育部批準,由原畢節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節教育學院合併組建的一所全日製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係1938年成立的貴州省省立畢節師範學校,地處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鬍錦濤同志倡導,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陳永祥,院長張學立。
   學校有主校區和陽山校區,主校區分為東、西兩區,校園占地面積807畝,校捨建築面積17.9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437.24萬元,有館藏圖書51萬册及清華同方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電子圖書資源,建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多功能演播廳等現代教育設備及基礎物理實驗室、基礎計算機實驗室、英語語言實驗室、GIS實驗室等省級評估合格實驗室。設有經濟管理係、中國語言文學係、外國語言文學係、教育科學係、藝術係、數學係、物理係、化學係、環境與生命科學係、體育係、計算機科學係、城市建設與土木工程係、采礦係、農業生物技術工程係、馬列主義教學部、成教部等16個教學係(部),開設有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音樂學、美術學、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應用化學等20個本科專業,建築工程技術、設施農業技術、采礦技術等21個專科專業。有教職工700餘人,其中教師449人,正高職稱教師18人,副高職稱教師99人,博士1人、碩士124人,攻讀博士、碩士學位92人,外籍教師2人, 教師中有貴州省省管專傢1人、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1人、貴州省教學名師奬獲得者1人,畢節地區突出貢獻人才、地管專傢、畢節地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3人,有3人受聘擔任省內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有客座教授、兼職教授30餘人。
   目前,學校有來自重慶、四川、貴州、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遼寧、黑竜江、安徽、江蘇、江西、陝西、雲南、甘肅、新疆、廣西等21個省、區、市的各級各類學生10000餘人,其中全日製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5969人。建成了融“奬、貸、助、補、減、免”等途徑為一體,整合了國傢、社會和學校力量的貧睏生助學保障體係,設有“光華奬學金”、“綉山貧睏學生助學金”等十餘項各類奬助學金。“多彩貴州•閃亮校園”、學生社團活動等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學生在全省乃至全國性的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數學建模大賽、外語和計算機國傢等級考試,以及藝術、體育等項目競賽中屢獲佳績。
   畢節學院畢節試驗區研究院(含岩溶山區生態建設研究所)係省人文社科基地,有解放軍藝術學院原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副主席申萬勝將軍等任名譽院長的烏蒙書畫院和彝學研究院(含彝文古籍研究所)、邏輯與應用邏輯研究所、黔西北民族傳統體育研究所等15個科研院所,“畢節學院北大光華管理講座”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校外開設的第一個品牌講座,有《無機化學》等3門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等12門校級精品課程、《畢節學院邏輯改革創新》等11個校級教改項目和3名校級教學名師,邏輯學、漢語言文字學、基礎數學、化學和生態學等五個學科為校級重點學科,教師獲省教改項目和教學成果奬十餘項,學校承擔了國傢科技部重大攻關項目“貴州畢節試驗區生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國傢星火計劃項目“畢節試驗區農村科技信息網絡平臺及科技服務體係建設”、國傢軟科學項目“畢節試驗區跨越發展模式與對策研究”、教育部、國傢語委項目“古彝文整理及計算機輸入軟件”等具有畢節試驗區特色的國傢級、省部級、地廳級科研項目百餘項,科研經費逐年增長,科研成果一年躍上一個新臺階。
   畢節學院秉承70年的辦學歷史,積纍了豐厚的辦學經驗,依托畢節地區得天獨厚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優勢,學校黨委、行政團结帶領全校師生員工紮實進取、開拓創新,緊緊圍繞重點工作,逐步推行目標管理,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在喀斯特地區生態建設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特殊教育等特色學科建設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為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
   辦學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堅持以高素質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大力加強科研工作,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辦學實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同類院校中水平較高,有鮮明特色的地方綜合性院校,成為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發展目標定位 :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使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建成文、理、教育為主,工、經、管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教學型、地方性、綜合性本科高等院校。在此基礎上,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學質量優良、特色鮮明、部分學科在省內具有先進水平、在西南地區教學型院校中有一定影響的綜合性地方院校,成為畢節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窗口,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成為一所在同類院校中水平較高、特色鮮明的區域綜合性大學。
   類型定位:教學型院校。
   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探索、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保留專科教育,辦好成人教育。
   人才培養定位: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校定位: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的綜合性優勢,着力夯實基礎學科專業,大力發展應用學科專業,積極發展新興、邊緣和交叉學科專業,加強學科專業群建設,重點扶持與畢節試驗區支柱産業緊密相關的學科專業,逐步形成以基礎學科為基點、應用學科為主導、重點學科為標志的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係,實現文、理、教育為主,工、經、管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不斷增強學科專業的綜合性優勢。
   服務面嚮定位:立足畢節試驗區,輻射貴州,面嚮全國,把學校建設成為地方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站在新的起點和歷史徵程上,畢節學院按照國傢有關領導人的批示:“將畢節學院確定為西部開發扶貧辦學的教育試驗地”,積極創新,銳意進取,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職能,到2010年,全日製普通在校生達到10000人,其中本科生達到6000人,建成文、理、教育為主,工、經、管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教學型、地方性、綜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努力把學校辦成人民滿意的大學。
   畢節學院,一所圓夢大學、治學成纔的聖殿,是畢節試驗區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是莘莘學子的理想傢園。 | 
 | 
| 貴州 | 畢節 | 大學 | 領導 | 教授 | 中國畫 | 書畫 | 攝影師 |  | 書記 | 美術傢 | 人物 | 愛心 | 藝術 | 美術 | 金沙 | 院長 |  | 農民企業傢 | 更多結果... |  
  | 
 | 
| 畢節學院學報 | 貴州省畢節學院 | 《畢節學院學報》 |  | 畢節學院大學生助殘志願者協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