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財經 : 財會 : 證券 : 建築 > 每股收益
目錄
No. 1
  每股收益定義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淨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若公司衹有普通股時,淨收益是稅後淨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淨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每股收益=利潤/總股數
  並不是每股盈利越高約好,因為每股有股價
  利潤100w,股數100w股 10元/股,總資産1000w
  利潤率=100/1000*100%=10%
  每股收益=100w/100w=1元
  利潤100w,股數50w股 40元/股,總資産2000w
  利潤率=100/2000*100%=5%
  每股收益=100w/50w=2元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期末淨利潤÷期末總股本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嚮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竜頭企業;
  三、 縱嚮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紅利,大多數時候是送股,同時為了融資會選擇增發和配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有這些行為均會改變總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再縱嚮比較每股收益的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淨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應當列示每股收益的企業,比較財務報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4 號——每股收益》的規定計算和列示。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本期淨利潤- 優先股股利)/期末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嚮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竜頭企業;
  三、 縱嚮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如何分析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紅利,大多數時候是送股,同時為了融資會選擇增發和配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有這些行為均會改變總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再縱嚮比較每股收益的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淨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應當列示每股收益的企業,比較財務報表中上年度的每股收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4 號——每股收益》的規定計算和列示。
  在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研究時,投資者最關心的一個數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將公司的淨利潤除以公司的總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當前獲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歷年的變化,是研究公司經營業績變化最簡單明了的方法
  。 但是,有一點必須註意,公司財務報表上的淨利潤數字,是根據一定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並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實際的獲利情況,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數字。與其他國傢會計制度比較,相對來說,我國會計制度核算出的淨利潤,比采用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核算出來的盈利數字通常偏高。 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公司應收帳款的變化情況是否與公司營業收入的變化相適應,如果應收帳款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收入的增長速度的話,很可能一部分已計入利潤的收入最終將收不回來,這樣的淨利潤數字當然要打折扣了。
  另外要註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資産折舊是否足夠。如果這些資産的實際損耗與貶值的速度大於其折舊速度的話,當最終要對這些設備更新換代時,就要付出比預期更高的價格,這同樣會減少當前實際的盈利數字。 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變化時,還必須同時參照其淨利潤總值與總股本的變化情況。 由於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擴張的經歷,因此還必須註意 每時期的每股收益數字的可比性。公司的淨利潤絶對值可能實際上是增長了,但由於有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攤到每股的收益就變得較小,可能表現出減少的跡象。但如果以此便認為公司的業績是衰退的話,這些數字應該是可比的。不過,對於有過大量配股的公司來說,要特別註意公司過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過度地攤薄,從而誇大了當前的增長程度。這是因為,過去公司是在一個比較 小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經營的,可以使用的資金相對目前比較少,而目前的經營業務是在配股後較大的資本基礎上進行的。
  如果僅僅從每股收益來看,目前的確有較大增長,但是這部分盈利可能並不是因為公司經營規模擴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購了一定公司,將該公司的利潤納入本期的報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長。
關於《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的內容
  一、《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製定的背景
   關於每股收益的計算是自1950年以後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的,該指標主要用於幫助投資者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每股收益指標可以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反映普通股股東所享有的利潤,反映企業不同會計期間之間的業績。由於每股收益指標是以企業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股數作為分母所計算的比值,該指標還可以用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業績比較。目前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加拿大及日本均有每股收益準則,要求上市公司及處於申請上市過程中的企業計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其第33號準則中對每股收益的計算、列報等作出了規定。
  以前,我國沒有製定關於每股收益的會計準則。目前,上市公司主要是按中國證監會頒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及《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淨資産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與披露》的要求提供每股收益信息。
  我國現行的關於每股收益計算和披露的規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一)沒有考慮潛在普通股的影響,沒有要求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以前我國很少存在潛在普通股,所以中國證監會關於每股收益的計算沒有考慮潛在普通股的影響,不要求計算稀釋每股收益。近幾年以來,隨着資本市場的完善和發展,我國出現了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認股權證等潛在普通股。如果還按現行的每股收益的計算方法來提供每股收益的信息,不考慮這些潛在普通股的影響,那麽所提供的信息就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會明顯滯後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二)各期間的每股收益指標缺乏可比性。現行的關於提供每股收益信息的規定沒有要求重新計算各列報期間每股收益。在提供比較財務報表的情況下,當各期的有關數據發生變化時,不必重述所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這使得各期間每股收益指標缺乏可比性。
  (三)與國際慣例不協調。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還是美國、英國等國傢關於“每股收益”的準則均要求計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稀釋的每股收益主要是指可轉換為普通股的優先股、可轉換債券、期權及或有可發行股份等潛在普通股可能嚮普通股轉換時所引起的對基本每股收益的稀釋效應。我國現行的每股收益的計算沒有考慮潛在普通股的影響,不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這種做法與國際慣例存在明顯的不一致。
   二、《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共四章十五條。第一章總則部分主要明確了該準則製定的目的、依據和適用範圍,第二章明確了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方法,第三章明確了稀釋每股收益的計算方法,第四章明確了每股收益的列報。
  《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與我國現行的每股收益計算和列報的規定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相同之處表現在:兩者目的都是為了規範每股收益的計算與列報,其適用範圍相同,都是適用於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已公開交易的企業,以及正處於公開發行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過程中的企業。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製定頒布的主體不同。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遵循的計算和披露每股收益的規定是中國證監會製定和頒布的;而每股收益準則則是由財政部製定和頒布的。正因為如此,兩者之間的差異需要由兩個部門協調才能解决。
  (二)每股收益包含的內容不盡相同。按照中國證監會的現行規定,準備上市或者已經上市的公司需要計算加權平均的基本每股收益和全面攤薄的每股收益,沒有考慮潛在普通股的影響,不需計算稀釋每股收益。在計算每股收益時,公司應分別按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淨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計算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準則要求公司計算和列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不需要計算和列報全面攤薄的每股收益。在計算每股收益時,衹需以淨利潤為基礎。
  (三)每股收益信息的披露形式不同。按《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號——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的規定,上市公司應在年度報告中采用列表的形式提供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前三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其中包括全面攤薄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的每股收益,並要求另以利潤表附表的形式分別列示按全面攤薄法和加權平均法計算的淨資産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而不是將每股收益列入利潤表正表,有關每股收益信息的披露也不是體現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而每股收益準則要求公司將每股收益在利潤表中列示,並且要求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及其計算過程等。
   三、每股收益準則重點難點解析
  (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計算基本每股收益,關鍵是要確定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和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在計算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時,應當考慮公司是否存在優先股。如果不存在優先股,那麽公司當期淨利潤就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如果存在優先股,在優先股是非纍積優先股的情況下,應從公司當期淨利潤中扣除當期已支付或宣告的優先股股利;在優先股是纍積優先股的情況下,公司淨利潤中應扣除至本期止應支付的股利。在我國,公司暫不存在優先股,所以公司當期淨利潤就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
  新發行普通股股數,應當根據發行合同的具體條款,從應收對價之日(一般為股票發行日)起計算確定。當期發行在外的普通股可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所以在計算每股收益時應計算其加權平均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 在計算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時,權數可以按天數來計算,在不影響計算結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來計算。
  在計算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時,有兩個問題值得註意:第一,在企業合併采用權益結合法處理的情況下(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併),應根據合併過程中發行或取消的股票數調整加權平均數;第二,在發生不改變企業資源但將引起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生變動的情況(如派發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股本、拆股和並股)下,需重新計算所有列報期間的股份數,並追溯調整所有列報期間的每股收益
  在計算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時,特別要註意的是企業合併中所采取的核算方法,核算方法不同,外發普通股在外流通的時間也不相同。非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併應采用購買法核算。在購買法下,被合併企業的合併前的淨利潤不包括在合併企業的淨利潤中,衹有合併以後的利潤纔包括在合併企業的淨利潤中,所以在購買法下,因合併而發行的股票流通在外的時間應從股票發行的時間開始計算。同一控製下的企業合併應采用權益結合法核算。
  (二)稀釋的每股收益
  1.潛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釋性的判別。如果公司存在潛在普通股,首先應判斷潛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釋性。如果潛在普通股不具有稀釋性,那麽公司衹需計算基本每股收益;如果潛在普通股具有稀釋性,公司還應當根據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的影響,分別調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以及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據以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
  這裏涉及潛在普通股的概念和潛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釋性的判定。所謂潛在普通股是賦予其持有者在報告期或以後期間享有取得普通股權利的一種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如可轉換公司債券、期權、認股權證等。隨着股票交易方式的發展,還會出現新的交易方式,衹要會影響普通股股數的,都稱為潛在普通股。
  在衡量潛在普通股是否具稀釋性時,我國的每股收益準則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中的規定,即以是否會減少每股持續正常經營淨利潤作為衡量潛在普通股是否具稀釋性的尺度。持續正常經營淨利潤是指在扣除優先股股利和與非持續經營有關的項目後的正常經營淨利潤,不包括會計政策變更及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影響。該項目應結合“終止經營”、“財務報告的列報”及“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準則要求提供的信息綜合考慮。
  如果潛在普通股轉換成普通股會增加持續正常經營每股收益或減少持續正常經營每股虧損,則該潛在普通股是具反稀釋性的。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衹考慮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的影響。不考慮具有反稀釋性或不具有稀釋性的普通股的影響。
  2.稀釋的每股收益的計算。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應對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和分母進行調整。就分子而言,當期可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應根據下列事項的稅後影響進行調整:(1)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稀釋性潛在普通股的利息;(2)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轉換時將産生的收益或費用。這裏主要是指可轉換公司債券。就分母而言,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為在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的股份加權平均數加上全部具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成普通股時將發行的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量。以前發行的具稀釋性潛在普通股應視為已在當期期初轉換為普通股,本期發行的潛在普通股應視為在發行日轉換成普通股。對分母的調整主要涉及期權和認股權證。具有稀釋性的期權和認股權證不影響歸屬於普通股的淨利潤,衹影響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衹有當行權價格低於平均市場價格時,股票期權和認股權證纔具有稀釋性。計算時,應假定已行使該期權,因此發行的普通股股數包括兩部分:(1)按當期平均市場價格發行的普通股,不具有稀釋性,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不必考慮; (2)未取得對價而發行的普通股,具有稀釋性,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應當加到普通股股數中。調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調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數=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行權價格×擬行權時轉換的普通股股數÷平均市場價格
  每股收益稀釋程度
  每股收益是廣大投資者已非常熟悉的一個指標,當前上市公司主要是根據中國證監會製定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淨資産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以利潤表附表形式列示按全面攤薄法和加權平均法計算的每股收益。而根據新會計準則,上市公司需要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因此與原徵求意見稿相比,《通知》還增加了“正確計算和披露每股收益”的要求,而對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潛在普通股的上市公司,還應重點關註其稀釋性。
  所謂潛在普通股是指賦予其持有者在報告期或以後期間享有取得普通股權利的一種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主要包括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股權證、股份期權等。而假設當期轉換為普通股會減少每股收益的潛在普通股就是稀釋性潛在普通股。
  對於可轉換公司債券,在計算稀釋每股收益時,一方面需要在“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當期淨利潤”的基礎上調整可轉債當期已確認為費用的利息等的稅後影響額;另一方面需要假定可轉債在期初或發行日便轉換為普通股。一旦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也應當考慮其稀釋性。而在上市公司當期發生配股的情況下,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還應當考慮配股中包含的送股因素。這樣保證了復雜資本結構的上市公司所列報的每股收益能夠體現會計期間的可比性和持續穩定性,提高了每股收益的橫嚮可比性。
  百度詞典:
  eps
  abbr.
  1. =earnings per share 【商】每股紅利
股票證券
  每股收益定義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淨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若公司衹有普通股時,淨收益是稅後淨利,股份數是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如果公司還有優先股,應從稅後淨利中扣除分派給優先股東的利息。 收益指標計算公式
    傳統的每股收益指標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期末淨利潤÷期末總股本 使用該財務指標時的幾種方式
    一般的投資者在使用該財務指標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 通過每股收益指標排序,是用來尋找所謂“績優股”和“垃圾股”;
    二、 橫嚮比較同行業的每股收益來選擇竜頭企業;
    三、 縱嚮比較個股的每股收益來判斷該公司的成長性。
    每股收益僅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我國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紅利,大多數時候是送股,同時為了融資會選擇增發和配股或者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所有這些行為均會改變總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再縱嚮比較每股收益的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淨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包含詞
每股收益額攤薄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
稀釋每股收益合併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扣除
每股收益攤薄每股收益加權調整後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收益攤薄後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業績預減
前三季度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扣除加權到月每股收益為元保持謹慎
年三季報每股收益為元第三季度每股收益達到了到月每股收益為元淨利潤增
每股收益等待股改建議回避每股收益經紀業務仍可期待每股收益面臨退市風險
每股收益元等待公司重組每股收益元業務基本停頓每股收益公司經營情況較差
每股收益公司業績穩定增長每股收益預計年度業績扭虧每股收益元轉型電解鋁行業
每股收益元電價上調每股收益增發項目仍再審核每股收益四季度恢復生産
每股收益元年度業績預增每股收益年度業績預減以上每股收益製冷行業竜頭公司
每股收益元業務保持平穩每股收益主營收入大幅下降紡織行業三季報每股收益
業績平淡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扭虧三季報每股收益資産重組三季報每股收益
業績改善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穩定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一般三季報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年度業績預增每股收益元打造完整産業鏈每股收益第三大股東減持
每股收益受讓勝利物業股權每股收益訂單增加提升盈利每股收益進軍房地産
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為元前三季度每股收益元每股收益參股長江證券
每股收益大股東減持每股收益與淨資産收益率辨析三季報每股收益元淨利潤同比增
三季報每股收益為元業績優秀經營改觀三季報每股收益為元果汁行業竜頭三季報每股收益
防禦性行業三季報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年度業績預虧萬萬元每股收益元手機業務有所回升
每股收益元非公開發行獲核準每股收益收益升級國內通訊竜頭每股收益年度預增收購冠捷科技
每股收益重組委審核資産註入每股收益澄清草甘酸利好傳聞每股收益年度業績預盈約萬元
每股收益市場傳聞炒作估值過高每股收益預計年度業績大額虧損每股收益房産結算到來業績暴漲
參股券商概念三季報每股收益具有奧運概念三季報每股收益三季報每股收益元淨利潤同比減
到月每股收益為元淨利潤同比減到月每股收益為元淨利潤同比到月每股收益為元淨利潤同比增
到月每股收益為元淨利潤增長業績扭虧為盈三季報每股收益同比業績增長三季報每股收益
業績實現大增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大幅增長三季報每股收益年扭虧為盈三季報每股收益
大股東增持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略有好轉三季報每股收益業績略有改善三季報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銷量連年增長機械竜頭每股收益盈利增長緩慢估值合理每股收益受到房地産調控影響
年度業績預增以上每股收益三季每股收益元淨利潤同比增三季期每股收益元年度業績預增
每股收益控股股東減持公司股份每股收益年度預增大股東減持每股收益盈利穩定增長估值合理
每股收益擬對創元期貨增資萬元每股收益年度預增房産項目結算每股收益元年度業績扭虧為盈
每股收益收益元轉讓子公司股權每股收益銷售轉好帶動業績增長每股收益戰略並購專攻明膠主業
每股收益年度預增估值較低關註每股收益元攀鋼集團整體上市每股收益年度預增出售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