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
目录
殷人后裔在何方
  公元前1045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攻破都城朝歌,纣王于鹿台自焚。但此时,攸侯喜统帅的十万大军主力,林方、人方、虎方等十五万人及涕竹舟、涕竹笋等,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那廿五万殷商军民哪里去了呢?而在他们消失无影的同时,在中美洲突然兴起了一支具有浓郁殷商文明特质的奥尔梅克(Olmeca)文明。
  公元1910年,清政府派欧阳庚为驻墨西哥专案特使,办理1908年墨西哥革命时杀死华侨三百一十一人索陪专案。同时由摄政王载沣批准,张荫棠幕僚王国维、罗振玉托查“华侨中有无殷人东迁的痕迹”。索赔案完成地很顺利。正当欧阳特使准备查询“殷人东迁”时,一天,居住在墨西哥中华华(现译为奇瓦瓦)地区的殷福布族(Infubu)殷地安人百余家族,围着特使馆请愿,“墨西哥革命时杀死殷地安人七百五十名,这些殷地安人为中国血统,殷人后裔,叫殷福布族,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然而,载沣以“传闻难作三千年前之历史”为名,据绝了欧阳特使转达的请求。
美洲土著为什么祭祀殷人祖先
  近年来通过对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地区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奥尔梅克(Olmeca)文明和玛雅(Maya)文明的多处遗存。考古学者在奥尔梅克遗址拉文塔(La Venta)太阳神庙祭祀中心地下发掘出十六尊高约七八尺的翡翠、蛇纹岩长颅或方形高冠雕像和六块玉圭。在这六块玉圭上,竟发现了铭刻着的殷商文字。经有关学者解读,这玉圭上刻写的正是殷人远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号谱系。
  有关殷人东渡美洲的论述,较可能最早是1907年日本学者白易库吉在日文《地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扶桑国》提出的。
  再看看史书所载。《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于十一年十二月戊午,率师盟孟津,于周历二月殷历正 月子黎明陈师牧野,攻入朝歌,商亡。唐司马贞《索隐》说《史记》记载武王克殷早了二年,应为“十三年克纣”。彭邦炯著《商史探微》收集商灭亡的时间还有:《书·牧誓》:“时甲子昧爽”;《利簋》铭文证明所记不误。《国语·周语》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据此各家 多有推算,时间不一。
  对此提出考证的,还有甲骨文大师董作宾,他作的殷帝辛日谱对攸侯喜抚征东夷林方、人方、虎方、粤方,迁殷民十五万与林方、人方等同化,周武王灭商之际,25万殷军、军属及和平居民连同涕竹全部失踪,虽无从查起 ,但东方之东也在东方,可推测殷人东渡当在美洲,正是东渡的殷人发展出了奥尔梅克文明。
  人们通过研究认为,美洲新大陆的所有文明有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即奥 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约在公元前12世纪中叶兴起,而公元前1150年至300年之后,又出现了两处文明:前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和位于墨西同部瓦哈卡河谷 阿尔班山区的萨波特克文明。在古典和后古典时期,奥尔梅克文化作为源头对此时兴起的诸多文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特奥蒂华坎、古典玛雅文明、托尔蒂克人、阿尔班山区的密斯特克人和阿斯特克人等等。
  哥伦布到达以前的文明,发展了一种实 行专业分工的集约化农耕经济。在新大陆,古代文明更多的是建立在社会结构而不是建立在技术或物质成就基础上的。这就形成了一种社会分层的结构。这种社会分工服务于 :(1)一种跨社区的权威的特殊模式;(2)集中于中央的权力;(3)为国家生产粮食;(4)一种基本产品和奢侈品的分配制度;(5)一种进行垦殖和建立居民点的集约方式 。中央的权威和社会的层次化,是垦殖和建立居民点的基本要素。
  这种观点突破了西方传统观念和旧考古学只重视“技术或物质成就”的弊端,从物态层文化,深入到制度层 文化的研究上。“中央权威和社会的层次化”的基础就是具有特殊指向性的图腾微铭文化,由此形成一种“特殊模式”的文化系统。
  向更深层次挖掘,商殷—奥尔梅克文化, 虽然是中美洲文明的核心,但仍不是源头,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文明——这便利益于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对奥尔梅克殷人祭祖玉圭文书的破译。
  这个破译,引起 了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形成轰动效应。总而言之,一句话,它确凿无疑地证实了美洲文明源于中华文明的东迁。
包含词
殷人东渡美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