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殲滅戰
目錄
jiān miè zhàn jiān miè zhàn
  消滅全部或大部敵人的戰役或戰鬥。
jiān miè zhàn jiān miè zhàn
  殲滅敵人全部或大部的戰鬥
No. 3
  以消滅全部或大部敵人為目的的作戰。 毛澤東 《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西北人民解放軍發起殲滅戰,經過二十九日至三月一日三十小時的戰鬥,即將該部援軍全部殲滅,無一漏網。”
No. 4
  比喻集中人力物力突擊完成某項任務。《人民日報》1967.3.2:“他們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攻下了運輸上的薄弱環節。”
No. 5
  殲滅戰(annihilation),全部或大部殺傷、生俘敵人,徹底剝奪敵人戰鬥力的作戰。是一種不對稱的戰術,有很多具體的作戰方式。殲滅戰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有一點集中,戰必求殲,不管幾路來,衹管一路去的特點。它是進攻戰的基本原則,其主要特點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敵人。
  對於在戰略上處於劣勢的軍隊來說,衹有在戰役戰鬥上打殲滅戰,才能有效地、迅速地減殺敵人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改變自己戰略上的劣勢和被動。殲滅戰是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戰略戰術原則的核心,是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主要手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迭挫強敵的最基本的作戰原則。在未來戰爭中,不管出現什麽新的情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仍然是戰勝強敵的主要手段。根據中國戰爭史上記載最早最徹底最具規模的殲滅戰是——秦趙長平之戰,此戰中秦充分利用了騎兵的機動性,遏製住趙的攻勢並斷其歸路阻其糧草,將趙的出路和退路封住迫其投降,秦同時散布謠言動搖敵軍上下,釜底抽薪使敵無糧無主自求死路。所以殲滅戰又是一種講速度、講效率、講徹底的科學作戰方式。
  對於殲滅戰,毛澤東同志在直羅鎮戰役後做過精闢的論述:“擊潰戰,對於雄厚之敵不是基本上决定勝負的東西。殲滅戰。則對任何敵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響。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著名殲滅戰
  長平之戰 60萬-45萬 全部坑殺
  臺兒莊戰役 10萬-3萬 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
  遼瀋戰役 70萬-55萬 殲敵47萬
  淮海戰役 60萬-80萬 殲敵55萬
  平津戰役 100萬-60萬 殲敵52萬
百科大全
  jianmiezhan
  殲滅戰
  war of annihilation
    全部或大部殺傷、生俘敵人,徹底剝奪敵人戰鬥力的作戰。它是進攻戰的基本原則,其主要特點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敵人。對於在戰略上處於劣勢的軍隊來說,衹有在戰役戰鬥上打殲滅戰,才能有效地、迅速地減殺敵人戰略上的優勢和主動,改變自己戰略上的劣勢和被動。
    中外戰史上曾有過很多殲滅戰的戰例,如:馬陵之戰(公元前342)、 坎尼之戰(公元前216)、官渡之戰、(200)滑鐵盧會戰(1815)等。 有關殲滅戰的理論也出現較早。如中國春秋時期的“夫戰,盡敵為上”(《國語·周語》), 戰國時期的“毋獨攻其地, 而攻其人也”(《戰國策·秦攻韓圍陘》),以及明朝萬歷時的“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登壇必究·捲十六經武》),都含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的思想。
    殲滅戰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中戰略戰術原則的核心,是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主要手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迭挫強敵的最基本的作戰原則。在中國革命戰爭中,毛澤東創造性地把殲滅戰作為戰場作戰的基本方針和戰略上以劣勝優的主要手段。他認為“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本質,是一切軍事原則的根據。在戰爭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但是,當敵我力量懸殊,危及軍力保存時,保存自己又是首要的,因在不利情況下保存自己,正是為了在有利情況下殲滅敵人。從這一基點出發,毛澤東提出了一係列打殲滅戰的指導原則和方法。如:在作戰指導思想上,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在作戰形式上,以運動戰為主,在運動中殲滅敵人,並以遊擊戰、陣地戰密切配合運用;在作戰對象的選擇上,先打分散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強大之敵;在作戰方法上,每戰集中絶對優勢兵力,采取包圍迂回戰術,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等等。
    在未來戰爭中,不管出現什麽新的情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仍然是戰勝強敵的主要手段。
     (南品)
    
英文解釋
  1. n.:  war or battle of annihilation
相關詞
軍事解放戰爭內戰重慶談判河北省雁宿崖
包含詞
海空殲滅戰齊會殲滅戰平行殲滅戰
黑道殲滅戰德寇殲滅戰陳莊殲滅戰
蟠竜殲滅戰大竜華殲滅戰雁宿崖殲滅戰
甄傢莊殲滅戰飛虎山殲滅戰雙堆集殲滅戰
青化砭殲滅戰羊馬河殲滅戰珊瑚海殲滅戰
興道殲滅戰遺址俾斯麥艦殲滅戰卑斯麥艦殲滅戰
陣慶殲滅戰紀念碑淮海戰役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