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目录 武汉理工大学 投诉电话武汉市旅游投诉电话:027—82855773
湖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700余亩,其中一个占地1949亩的南湖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学校现有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25万册。有在职教职工5975人,其中专任教师2903人。专任教师中,有院士5人(含双聘4人),长江学者3人,楚天学者3人,国家、省部级专家7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人,教授499人,副教授1089人。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37658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11548人,有外国留学生151人。
学校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77个,硕士授权点1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授权点6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6个,与国内外大型骨干企业共建研究开发中心47个。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绩显著。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2005年科研经费3.0413亿元。“十五”期间共获国家级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7项,各类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0多项,获授权专利235项。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2005年科技产业销售收入达4.728亿元,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多亩的武汉理工大学 科技园已初具规模。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美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100多名国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或进行科学研究,每年派出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出国留学、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与国外高校直接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还从在校生中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家学习和深造。
武汉理工大学 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立足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理工大学 ,简称:武汉理工,在湖北通常简称为理工大,
英文名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缩写WHUT。
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学校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武汉理工大学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
马房山校区鉴湖教学区大门
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300余亩。学校现有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67万册。学校具有教授任职资格整体审定权,可自评增列博士生导师。有在职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953人。专任教师中,有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 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省部级专家79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教授586人,副教授1185人,博士生导师293人,硕士生导师1378人。学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5900人,博士、硕士生13500余人,有外国留学生293人。
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头校区
学校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医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79个,硕士授权点1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授权点6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7个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4个,与国内外大型骨干企业共建研究开发中心47个。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绩显著。“十五”以来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2008年科研总经费4.2亿元,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5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22项;申请专利283项,获授权专利218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科技论文1223篇。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余亩的武汉理工大学 科技园已形成规模,2008年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目前有国家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63门;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10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3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英国、日本、法国、美国、荷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100多名国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或进行科学研究,每年派出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出国留学、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学校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与国外高校直接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还从在校生中选派优秀学生出国家学习和深造。
武汉理工大学 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立足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地址】
马房山校区: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05号(东院)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西院)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 (鉴湖、南湖新校区)
余家头校区: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余区) 武汉理工大学 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史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7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特色、优势学科2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并有MBA、MPA、MFA、EMBA、JM、16个高校教师专业、21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交通学院:交通运输类(含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结构分析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劳动与社会保障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类(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包装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系统与自动化、轮机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
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航运学院 :航海技术和海事管理
文法学院 :法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统计学、工程力学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日语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与物流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物流管理
政治与行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特色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动画、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车辆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轮机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湖北省品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程力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校级品牌专业:轮机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化学、给水排水工程
【重点学科】
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二、省部级重点学科
序 号专业名称级 别1结构工程部级2采矿工程部级3矿物加工工程部级4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部级5轮机工程部级6机械设计及理论部级7管理科学与工程部级8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9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学科10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学科11矿物加工工程特色学科12力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机械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4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6矿业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7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9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1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2艺术学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3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4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5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6应用化学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7环境工程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8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门类批准年限1力学0801工 学20052机械工程0802工 学2003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工 学20004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工 学20055土木工程0814工 学20036矿业工程0819工 学20057交通运输工程0823工 学20038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工 学20009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学1993
二级学科博士点: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所属一级学科门类批准年限1产业经济学020205应用经济学经济学2003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005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0054设计艺术学050404艺术学文 学20035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1力学工 学20056固体力学080102力学工 学20037流体力学080103力 学工 学19848工程力学080104力学工 学20059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机械工程工 学200010机械电子工程080202机械工程工 学200311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机械工程工 学198912车辆工程080204机械工程工 学199813工业工程080220机械工程工 学200414汽车运用工程080221机械工程工 学200415物流技术与装备080222机械工程工 学200416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017材料学080502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198118材料加工工程080503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019建筑材料与工程080520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320生物材料学080521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321复合材料学080522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322光电子及信息材料080523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323新能源材料080524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324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 学200325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工 学200326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信息与通信工程工 学200527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 学200328岩土工程081401土木工程工 学200329结构工程081402土木工程工 学198430市政工程081403土木工程工 学200331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4土木工程工 学20033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土木工程工 学200333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土木工程工 学200334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081420土木工程工 学200435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081421土木工程工 学200436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081422土木工程工 学200637采矿工程081901矿业工程工 学200338矿物加工工程081902矿业工程工 学200039安全技术及工程081903矿业工程工 学200540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341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04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34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99644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082320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445物流管理082321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446智能交通工程082322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200547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1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99848轮机工程082402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98649水声工程082403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200050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082420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200351海洋工程结构082421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200352水上运动装备工程082422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200353舰船电力推进及自动化技术082423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200354环境工程083002环境科学与工程工 学200555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99356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12012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200357金融工程与管理120121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200358创新工程与管理120122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200359工程与项目管理120123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200360科技与教育管理120124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200961企业管理120202工商管理管理学200562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工商管理管理学2003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门 类批准年限1应用经济学0202经济学20052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法 学20053物理学0702理 学20054力学0801工 学20055机械工程0802工 学20036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工 学20007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工 学20058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工 学2005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工 学200510土木工程0814工 学200311矿业工程0819工 学200512交通运输工程0823工 学200313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工 学200014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工 学200515药学1007医 学200516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管理学199317工商管理1202管理学2005
二级学科硕士点
序号学科名称学科代码所属一级学科门类1马克思主义哲学10101哲学哲 学2伦理学10105哲学哲 学3科学技术哲学10108哲学哲 学4西方经济学20104理论经济学经济学5国民经济学20201应用经济学经济学6区域经济学20202应用经济学经济学7财政学(含:税收学)20203应用经济学经济学8金融学(含:保险学)20204应用经济学经济学9产业经济学20205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0国际贸易学20206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1劳动经济学20207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2统计学20208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3数量经济学20209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4国防经济20210应用经济学经济学15民商法学30105法学法 学16经济法学30107法学法 学17政治学理论30201政治学法 学18中共党史30204政治学法 学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501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0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0502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0503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30504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3思想政治教育30505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50506马克思主义理论法 学25高等教育学40106教育学教育学26体育教育训练学40303体育学教育学27英语语言文学50201外国语言文学文 学28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0211外国语言学文 学29传播学50302新闻传播学文 学30艺术学50401艺术学文 学31美术学50403艺术学文 学32设计艺术学50404艺术学文 学33中国近现代史60107历史学历史学34计算数学70102数学理 学35应用数学70104数学理 学36理论物理70201物理学理 学37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70202物理学理 学38原子与分子物理70203物理学理 学39等离子体物理70204物理学理 学40凝聚态物理70205物理学理 学41声学70206物理学理 学42光学70207物理学理 学43无线电物理70208物理学理 学44无机化学70301化学理 学45物理化学70304化学理 学46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80101力学工 学47固体力学80102力学工 学48流体力学80103力学工 学49工程力学80104力学工 学50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80201机械工程工 学51机械电子工程80202机械工程工 学52机械设计及理论80203机械工程工 学53车辆工程80204机械工程工 学54工业工程80220机械工程工 学55汽车运用工程80221机械工程工 学56物流技术与装备80222机械工程工 学57汽车电子工程80223机械工程工 学58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80402仪器科学与技术工 学59材料物理与化学80501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0材料学80502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1材料加工工程80503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2建筑材料与工程80520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3生物材料学80521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4复合材料学80522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5光电子及信息材料80523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6新能源材料80524材料科学与工程工 学67动力机械及工程8070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 学68电机与电器80801电气工程工 学69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80804电气工程工 学70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0805电气工程工 学71物理电子学80901电子科学与技术工 学72电路与系统80902电子科学与技术工 学73通信与信息系统81001信息与通信工程工 学74信号与信息处理81002信息与通信工程工 学75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81101控制科学与工程工 学76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81102控制科学与工程工 学77系统工程81103控制科学与工程工 学78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81104控制科学与技术工 学79导航、制导与控制81105控制科学与技术工 学80计算机系统结构812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 学8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812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 学82计算机应用技术812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 学83建筑历史与理论81301建筑学工 学84建筑设计及其理论81302建筑学工 学85城市规划与设计81303建筑学工 学86岩土工程81401土木工程工 学87结构工程81402土木工程工 学88市政工程81403土木工程工 学89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81404土木工程工 学90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81405土木工程工 学91桥梁与隧道工程81406土木工程工 学92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81420土木工程工 学93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81421土木工程工 学9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81422土木工程工 学95化学工程81701化学工程与技术工 学96化学工艺81702化学工程与技术工 学97应用化学81704化学工程与技术工 学98采矿工程81901矿业工程工 学99矿物加工工程81902矿业工程工 学100安全技术及工程81903矿业工程工 学101道路与铁道工程82301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82302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82303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82304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5公路桥梁与渡河工程82320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6物流管理82321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7智能交通工程82322交通运输工程工 学108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82401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09轮机工程82402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0水声工程82403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1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82420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2海洋工程结构82421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3水上运动装备工程82422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4舰船电力推进及自动化技术82423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学115环境科学83001环境科学与工程工 学116环境工程83002环境科学与工程工 学117生物医学工程83100生物医学工程工 学118药物化学100701药学医 学119药剂学100702药学医 学120生药学100703药学医 学121药物分析学100704药学医 学12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5药学医 学123药理学100706药学医 学124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25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120120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26金融工程与管理120121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27创新工程与管理120122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28工程与项目管理120123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29科技与教育管理120124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30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120125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131会计学120201工商管理管理学132企业管理120202工商管理管理学133旅游管理120203工商管理管理学134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工商管理管理学135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3公共管理管理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
工程硕士学位点:工业设计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工程(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道路与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四个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
工商管理硕士(MBA)
公共管理硕士(MPA)
艺术硕士(MFA)
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法律硕士(JM) 【现任领导】
校 长 周祖德 党委书记 刘伟
副校长 张清杰 严新平 张联盟 王乾坤 张安富 党委副书记 邱观建 夏江敬
纪委书记 邱观建
【院系设置】
本科生、研究生教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 管理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物流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运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经济学院 文法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体育部
网络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设置】
【党群部门】
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纪委办、监察处、学生工作处、工 会、团 委、离退休工作处、武装部
【行政部门】
校长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筹)、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保卫处、审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后勤管理处(含校园综合治理办、附中、附小、幼儿园)
【直属单位】
档案馆、图书馆、出版社 、期刊社、教学督导办、发展规划与改革办公室、网络信息中心、
马区管工委、余区管工委、新校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后勤集团、产业集团
【基地中心】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湖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汽车实验中心、
艺术设计试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形成学校特色和优势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以“十一五” “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引进、培养和使用中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了一支结构优化、规模适当、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勇于创新、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了实现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的目的,学校通过“211工程”建设启动了三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实现了“三大提升”,即教师素质、国际化水平和博士比例得到了明显提升。
截止到2009年7月,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教职工总数近6000人),其中教授586人,副教授1185人,博士学位1015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 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5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9人,讲座教授5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跨世纪人才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获得者40人次;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26人次;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级专家称号18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省政府专项津贴104人次;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建立了以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首席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领衔、结构合理的各支教学科研团队。
【两院院士】
选矿工程专家——余永富 光纤传感技术专家——姜德生
无机化学与材料科学家——郭景坤
力学和高压物理学家——经福谦
钢铁冶金和工程管理专家——张寿荣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顾金才
【千人计划】
苏宝连
【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清杰、赵修建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赵修建(1999)傅正义(2000)顾而丹(2002)
讲座教授:王安波(2006)苏宝连(2007)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高孝洪、 陈定方、王呈方、陈诚书、杨永谦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傅正义(1999)赵修建(2001)余家国(2006)华 林(200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海虹(1996)傅正义(1997)张联盟(1999)胡曙光(2004)赵修建(2004)华 林(2006)余家国(2007)陈 文(2007)官建国(200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傅正义(2003)刘正林(2003)王呈方(2003)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 泉(2007)张联盟(2008)
【教育部创新团队】
赵修建团队(2005)傅正义团队(2006)
【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张清杰团队(2007)刘祖源团队(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张联盟团队(2007) 严新平团队(2008) 刘 泉团队(2008)
【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
孙志刚(2005)余家国(2005)郑伟涛(2005)官建国(2006)
王为民(2006)水中和(2006)谭国龙(2006)杨明红(2008)姜宏(2008)
讲座教授
张树君、李廷秋、 雷成旺、郭书祥、刘鹏飞
【全国先进工作者】
姜德生(2005)
【全国优秀教师】
姜德生(2001)李卓球(2004)吴传生(2007)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赵修建(2001)傅正义(2004)
【全国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
高孝洪(2001)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周祖德(2002)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张安富(2006)李文锋(2006)吴传生(2006)黄立文(2006)王丽铮(2006)刘祖源(2006)
薛胜军(2006)张联盟(2006)陈 文(2006)张清杰(2006)谢峻林(2006)张超灿(2006)
江征风(2006)郑建启(2006)王玉杰(2006)杨志勇(2006)雷家珩(2007)许之所(2007)
潘长学(2007)徐东平(2007)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陈 文(2002)华 林(2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徐 庆(2004)翟鹏程(2004)夏元友(2004)王为民(2004)孙志刚(2005)王 皓(2005)张高科(2005)官建国(2005)李方敏(2005)沈 强(2005)吴少鹏(2005)陈 红(2006)方 亮(2006)曾志刚(2006)周 建(2006)木士春(2007)刘启明(2007)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入选者】
赵修建(1999)傅正义(1999)陈 文(2001)刘韩星(2001)唐新峰(2002)
【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谢峻林(2000)周明凯(2000)王 钧(2000)张季如(2000)王立新(2000)熊传溪(2000)胡曙光(2000)梅炳初(2000)刘韩星(2000)张东明(2000)王建中(2000)夏元友(2000)瞿鹏程(2000)王继辉(2000)李新平(2000)陈 文(2000)张超灿(2000)钟 珞(2000)曹明礼(2000)陈作炳(2000)陈晓明(2000)赵修建团队5人(2000)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获得者】
陈 文(2002)刘韩星(2002)严新平(2003)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胡树华(2001)傅正义(2001)赵修建(2001) 南策文(2001)邹早健(2001) 董力平(2001)蔡 军(2001)李百浩(2001)谢科范(2001)梅炳初(2001)唐新峰(2001)余家国(2002)官建国(2002)王为民(2002)周 建(2003)
【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
孙海虹(2004)陈 辉(2004)
【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
杨建国(2003)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李世普(1990)柴苍修(1991)费 江(1991)黄金火(1991)黎德扬(1991)姜德生(1991)
汤忠谷(1992)王培根(1991)吴锦翔(1991)徐 达(1991)张仲甫(1991)赵其辉(1991)
赵玉林(1992)陈炳光(1993)陈宗良(1993)桂 馥(1993)姜家佩(1993)钱芝宇(1993)
王仁康(1993)张幼陵(1993)周祖福(1993)陈至刚(1994)乐全根(1994)倪嘉陵(1994)
聂春晖(1994)潘世荣(1994)王从祥(1994)王威孚(1994)薛亦瑜(1994)张 猛(1994)
张必铭(1994)左 林(1994)陈先咏(1995)程志煜(1995)方和平(1995)李腊元(1995)
林宗寿(1995)陆丰奎(1995)沈成武(1995)瞿伟廉(1996)张联盟(1997)陈 辉(1997)
傅正义(1997)李 波(1997)罗继相(1997)王华昌(1997)徐兆康(1997) 陈 磊(1999)
陈昌巨(1999)陈晓明(1999)刘金华(1999)王斌球(1999)王为民(1999)赵修建(1999)
朱明健(1999)杨春金(2000)周祖德(2001)陶德馨(2001)胡曙光(2001)梅炳初(2001)
王立新(2001)魏纪林(2001)程森成(2003)张清杰(2003)刘韩星(2003)周 建(2003)
官建国(2005)黄志雄(2005)李文锋(2005)武星宽(2005)
【“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
赵玉林(1992)刘林海(1992)晏石林(1996)谢科范(1998)肖新平(1998)夏元友{2000)程国平(2000)甘文平(2000)胡 勇(2002)陈友治(2004)官建国(2006)曾志刚(2007)
【“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者】
郑伟涛(2001)李 曦(2002)木士春(2002)史晓亮(2003)陶洪久(2004)肖 峻(2004)陈德军(2005)汪前元(2005)童杏林(2005)高小建(2005)侯作富(2005)谢全敏(2005)陈跃鹏(2005)刘成国(2006)郜庆路(2006)肖德云(2006)刘曰利(2006)叶 春(2006)易法军(2006)陈国良(2006)张立炎(2006)雷德明(2007)袁胜发(2007)李勋祥(2007)高英力(2007) 陈 伟(2007)樊希安(2007)陈 峰(2007)王国波(2007)高 飞(2008)卢全国(2008)吴 婧(2008)胥 军(2008)周 宁(2008)朱文华(2008)
【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陈 红(2005)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赵修建(2003)张清杰(2003)陈 辉(2003)华 林(2003)陈晓明(2003)陈 文(2003)刘韩星(2006)马保国(2006)熊传溪(2006)周 建(2006)
【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
徐 庆(2002)周 建(2003)翟鹏程(2004)吴少鹏(2004)夏元友(2005)陈 红(2005)罗亚波(2005)李文锋(2005)刘启明(2006)罗 键(2006)李方敏(2006)李远志(2007)高山俊(2007)
【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获得者】
郑 化(2005)童杏林(2005)罗亚波(2005)徐 宁(2006)高英力(2006)万幼清(2006) 【科研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
逸夫楼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燃料电池与氢能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 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船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材料及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重点实验室:
港口装卸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燃料电池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矿物资源加工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宽带无线电通信与传感器网络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危机与灾害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湖北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省艺术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材料研究与测试分析国家级检测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工程(水上运动装备)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
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
其他科研基地:
武汉理工大学 -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粉体技术中心、湖北省石膏工业技术中心 、交通部复合型财会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教育部MAPGIS软件应用中心 、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华中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矿物加工研发推广中心 、武汉市城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中交船舶与桥梁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玻璃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非金属设计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工程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摩擦学研究所、爆破研究所、环保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嵌入式系统与技术研究所、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与电子工程研究所、3S技术研究所、智能信息研究所、信息传输研究室、水上交通安全与环境研究中心、 高性能网络研究中心、并行分布式处理研究中心、智能技术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企业应用软件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教育部行动计划项目)、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智能材料结构研究所、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材料与结构数值模拟研究所、静电研究所、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建材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造船史研究中心、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欧亚文化研究所、英诺维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矿业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 》 、《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材料科学英文版)》 、《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社科版)》、 《港口装卸 》、《交通信息与安全》、《交通科技》、
《交通企业管理》、《船海工程》、《建材世界》、《 理工高教研究》 、 《爆破》、《高教发展与评估》、《 数字制造科学》
【产业技术】
该校是国内唯一拥有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CCM技术生产膜电极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金奖,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余亩的武汉理工大学 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园,已形成规模,2008年科技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2008年底的有效专利总量居全国高校第十一位。 武汉理工大学 校园地图 【校区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 共有两个校区,马房山校区和余家头校区,
其中马房山校区由东院、西院、鉴湖、南湖新校区四部分组成。
马房山校区位于洪山区,余家头校区位于武昌区。
武汉理工大学 校园布置如左图所示。
【文化活动】
该校形成了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将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实践等作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校学校园文化生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获奖人数2000余人次。其中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和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共获奖100余项。我校学生钟亮荣获第三届“标志汽车”设计国际邀请赛中第三名,被评为感动中国创新人物;学生李一设计、学校投入50万元科研经费打造了首辆“热望”电动概念车,在上海F1国际“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中,获得了“最佳原型概念设计奖”。学校有学生社团75个,成员达26000余人。作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的校大学生艺术团,更是在全国艺术竞赛、文艺汇演中屡获佳绩。连续三年在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展演中获优秀节目奖,曾受邀赴俄罗斯参加中国年活动。我校有数十位学生曾受邀赴美国、韩国等国参加国际航海夏令营等活动。
大学生群体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竞技体育尤其是男子篮球、武术、网球、跆拳道和田径等项目在全国高校处于一流水平。男子篮球队在第六、七、理工篮球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冠军、第三名和第五名,2000年以来先后八次进入全国大学生篮球赛前八强,两次获得CUBA亚军;校武术队在2005年~2007年三次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共获得30枚金牌,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校田径队在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男子网球荣获全国大学生网球赛团体冠军。武术、跆拳道荣获国际和国家级比赛奖牌数十枚,男子中长跑选手任龙云曾打破全国男子马拉松和万米纪录。5名学生入选北京奥运会和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队。该校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网球协会、武术协会和跆拳道协会的副主席单位,是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湖北省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湖北省大学生武术协会的主席单位和办公所在地,承担着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湖北省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风景】
理工广场龙韵湖风情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校史可追溯至和湖北工艺学堂,为求介绍之简洁明确,此处主要介绍其高等教育部分。
一、武汉工业大学(原隶属于国家建材料工业局,后隶属教育部)
1958年9月,建工部组建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59年,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北京建筑工业学院
1960年,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成为建筑工程部部属重点院校
1969年10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南迁至湖南常德
1971年7月,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搬至湖北武汉与同属建工部的武汉建筑工程学校(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更名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
1978年2月,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新增的全国重点大学,重新新划归国家建筑局领导,并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建材学院在原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旧址成立了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学校获得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等7个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81年7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部分)分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85年8月,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1986年,“结构工程”学科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增加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获得正、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1987年,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得国家计委批准
1988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该学科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9月,武汉工业大学通过“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核,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998年,武汉工业大学由建材总局所属划归为教育部,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
二、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隶属交通部)
1946年,国立武昌海事职业学校、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国立武昌海事学校
1949年,中南交通学院,由刘惠农同志任院长,曹海波为副院长
1952年,大连海运学院、上海海运学院等高校船舶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
1954年,大连海运学院(航运专业)并入中南交通学院,中南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河运学院
1957年,武汉交通学院更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57年,全国多所高校水运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上海海运学院内燃机专业、大连海运学院船机等专业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63年,交通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时,水运管理和水运经济专业调整到上海海运学院
198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4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2年7月,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前身为国立潮汕高级商船学校)并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
1993年11月,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更名名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开始一本招生
1998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部分学科通过211工程预审
2000年5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
三、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原隶属机械工业部,后隶属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1958年10月27日,武汉工学院创建
1960年,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制造专业并入武汉工学院
1961年,湖北工学院、湖北化工学院并入武汉工学院
1958年,湖北化工学院创建
1958年,湖北工学院创建
1970年,武汉工学院、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
1979年,武汉工学院恢复名称
1983年9月,由机械部划归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5年,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1997年,武汉汽车工业大学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部门预审
2000年5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 【学界】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程一兵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工学院副院长
南策文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顾 明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丁烈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丁汉初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陈铁群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邓铿 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尚钢 武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刘国新 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
吕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社军 广东五邑大学校长
曹献坤 海南大学副校长
武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潘春旭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邱建荣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刘洪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刘海云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
李岳林 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佘廉 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邹早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何茂春,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胡以怀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林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包亦望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总工程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欧阳家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欧阳世翕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政界】
罗清泉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省委书记
石秀诗 中共中央委员、贵州省原省长,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
张纪南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陈全国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河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河南行政学院院长
张力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汤涛 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朱正昌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刘鄂 原交通部副部长
蒋明麟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王炯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林茂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广州军区空军建设局局长
宋德星 交通部水运司司长
孙国庆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李任芷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
王小青 青海省人大副主任
王跃飞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秘书长
李青平 河北海事局局长
袁宗祥 长江海事局局长
李国勇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副司司长
张骥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
费志荣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
胡曙光 武汉市市委副书记
朱正礼 海军局副局长,海军大校
刘顺妮 武汉市市副市长
赵建才 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黄关春 中共孝感市市委书记
潘世建 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郑春白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徐佑林 交通运输厅常务副厅长
胡树华 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吴军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
饶中享 武汉海事法院副院长
高法新、舒正荣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商界】
李永安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恭 三峡截流工程总指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魏家福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
张富生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党组书记
陈华元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总经理
李建红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副总裁
吴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包起帆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
李选民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志平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公司董事长
司国晨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彭毅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
彭寿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卫东 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东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安进 江淮汽车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总经理
王岭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钢副总经理
贾宝军 现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李叶青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书记
陈木森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星太 中国联合水泥集团董事长
郝健 中商集团董事长,武商联的董事、副总经理
赵庆生 中集集团副总裁
周育先 中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于国波 中国材料工业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金东寒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1研究所所长
陈潮 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兼总裁
曾南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陈健 聚友集团董事长
孙承铬 深圳蛇口工业区总经理
张国良 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
韦宏文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五菱集团副总经理
姚佐平 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海良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松 东风汽车公司顾问,原东风汽车公司产品总设计师
孙晓波 康明斯东亚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玉华 武汉地铁集团总经理
胡显源 宗申动力总经理
蒋晓萌 尖峰集团董事长
卢冶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樊)主任
刘启明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喻振东 连云港港口集团副总裁
黄佳腾 东风汽车公司研究院院长
符敦鉴 上海振华港机公司副总经理
李青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毛骏飙 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海平 原天津港务局副局长 武汉理工大学 与全球100多所大学建立姊妹院校和合作关系,现列部分院校如下:
【中国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中国台湾 】
淡江大学(Tamkang University) 台北科技大学(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台湾海洋大学(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日本】
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 长崎大学(Nagasaki University) 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
山口大学(Yamaguchi University) 神奈川大学(Kanagawa University) 东京海洋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
全北国立大学(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美国】
西北理工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斯普林奥博大学(Spring Arbor University)
匹兹堡州立大学(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 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Hilo)
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Oswego) 新泽西理工学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英国】
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伦敦南岸大学(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Queen Mary,University of London)
【法国】
昂热大学(Université d'Angers) 图尔大学(Université de Tours) 梅斯大学(Unviersité de Metz)
勃艮第大学(Unviersité de Bourgogne) 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Sud:Paris 11)
贝尔福-蒙贝利亚尔技术大学(Université de Technologie de Belfort-Montbéliard) 波尔多高等商学院(Ecole Supérieure de Commerce de Bordeaux)
法国南特设计学院(Ecole de Design Nantes Atlantiquer) 法国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学院(Ecole Française d’Electronique et d’Informatique)
【德国】
德累斯顿理工大学(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方工学院(Norther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澳大利亚】
南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海事学院(Australian Maritime College)
【加拿大】
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 布鲁克大学(Brock University)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国立大学(Vladimir State University)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Saint Peters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库尔斯克国立技术大学(Kursk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国立远东航海学院(Far Eastern State Maritime Academy)
【意大利】
都灵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Torino)
【芬兰】
瓦萨科技大学(Vaas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罗瓦年米科技大学(Rovaniem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乌特列支应用大学(Hogeschool Van Utrecht)
【瑞典】
韦克舍大学(Växjö University) 吕勒奥理工大学(Lul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挪威】
特勒玛克大学(Telemark University College) 阿哥德大学(Adger University College) 西富尔德大学(Vestfold University College)
【匈牙利】
布达佩斯科维纳斯大学(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
【乌克兰】
乌克兰国立海洋技术大学(Ukraine State Maritime Technical University)
该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主持编制的《2009中国大学评价》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排名中名列第40名,湖北省大学排名中名列第3名。 :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建筑 院系 人物 企业家 湖北 武汉 大学 高等教育 教育 高等院校 汽车学院 重点学科 医生 教授 武汉大学 文人 三本 独立学院 博士生导师 专家 学者 科学家 湖南人 北京大学 更多结果...
武汉理工大学影协 武汉理工大学章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社团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东院 武汉理工大学 福建学习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公寓武汉理工大学 热能工程系武汉理工大学 金秋艺术节武汉理工大学 社会工作协会武汉理工大学校医院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类院系武汉理工大学 文史类院系武汉理工大学 经管类院系武汉理工大学外语节 武汉理工大学 世纪杯辩论赛武汉理工大学 校运动会武汉理工大学 数学建模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法律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桥牌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新生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奖学金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会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人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马房山校区武汉理工大学 思源广场武汉理工大学 科尼奖助学金武汉理工大学 校友总会武汉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 武汉理工大学 男子篮球队武汉理工大学 自行车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武术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吉他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动漫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南湖校区武汉理工大学 大学生艺术团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军事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计算机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机电创新协会武汉理工大学景观湖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武汉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台球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华夏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武汉理工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头校区武汉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厦门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武汉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物流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航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产业集团武汉理工大学 后勤集团四.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16.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四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黄石函授站武汉理工大学 东莞办事处武汉理工大学 集美校区省出版城路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后勤集团培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创业就业俱乐部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武汉理工大学 “求索杯”知识竞赛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头校区大礼堂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无止桥”公益团队武汉理工大学 日本邮船(NYK)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社团联合会武汉理工大学 “春之风”园区评比活动武汉理工大学 图书馆航海分馆武汉理工大学 图书馆艺术与设计学专业分馆武汉理工大学 图书馆外国语学院分馆武汉理工大学 图书馆政治与行政学院分馆武汉理工大学 斯考根海员培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后勤集团模具数控培训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教学实践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 心理素质拓展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图书馆管理学院分馆武汉理工大学 华夏学院笛箫协会武汉理工大学 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武汉理工大学 余家头校区勤工创业实践基地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文工团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 日本邮船(奖学金武汉理工大学 无止桥公益团队武汉理工大学 求索杯知识竞赛武汉理工大学 春之风园区评比活动武汉理工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江西函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