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联系方式地址:武义县城面南行20公里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投诉电话金华市旅游投诉电话:0579-2471672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景区荣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门票价格30元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节庆活动正月十三和六月二十六日两次盛大庙会而闻名.每年正月十三是“圆梦节”。白天,村里要组织240多人,举行“擎台阁“民间文娱活动,以消灾撵祸,期望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纷纷进入洞主庙“清幽阁”席地而卧。希望能做上一个好“春梦”。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传说是治水功臣李冰的生日。每年这一天,许多百姓要杀猪宰羊到洞主庙祭拜。以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为纪念李冰生日,村里还要请剧团演三日四夜古装戏。惯称“六月戏”奇怪的是每年演戏期间,即使是久旱未雨的天气,俞源也总是要下雨,至今是不解之迷。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开放时间7:30—17:30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最佳旅游时间一年四季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周边中心城市及车程从上海至此(393)公里
从杭州至此(213)公里
从南京至此(487)公里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特别提醒民俗风情浓厚,是武义旅游资源的又一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义人虽“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却非常勤劳、善良、尚义、好客,有着独特的田园和山里人家风情。武义还是浙江省畲族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有畲民万人,畲族风情别具一格。武义畲乡是华东地区离大城市最近的少数民族地区,小黄山畲族风情村已对外开放。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美食武义宣莲羹、武义橡子豆腐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住宿在武义住宿首推“温泉山庄”,地理环境很不错,标房价有380元,280元,180元三档,淡季可以打8折,山庄房内所用都是地下三百多米的温泉水。如果嫌贵,县内还有几家较好的宾馆,如:武阳楼饭店180—300元/间,行风大厦200—240元/间,达鸿大酒店20—100元/床。普通小旅店,一间房30~40元左右,但无空调和专用卫生间。俞源村和郭洞村都有住宿,5—8元/人。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购物武阳村雨茶、汤记山茶、金山翠剑等都是获得过国家大奖的名茶。现在有不少杭州的龙井茶其实就是武义产的。清明过后的一周内到这里购买的价格在25—60元/斤,仅相当于杭州价格的1/5。此外,武义还有胡柚、宣莲等土特产。当地有将葫芦当作容器的习俗,葫芦的外面用极细的篾线编织,相当讲究,每个售价50—60元。
香菇:栽植香菇始于民国年间。民国21年,省建设厅举办的农产品展览会上,宣平县韩宝恒的香菇获甲种奖。因生产香菇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多年来只有零星栽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栽菇新技术的推广,根据县内山林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条件,香菇生产被列入县级“星火计划”项目。
舜芋:相传舜因敬慕其祖黄帝曾在永康石城山驻跸之伟举,特地来到与石城山相连的历山躬耕,在日积月累的农作中,舜逐渐摸索到一种可食用且味美的植物(后称毛芋)。“舜芋”个大、皮薄、芽浅红色,肉白,质粉糯,口味佳,耐贮藏,煮蒸炒烩均可,排骨煮芋已成为宾馆一道特色菜,深收宾客喜爱。
宣莲:宣莲是武义县传统名贵特产,因产于原宣平县得名。有近500年历史。宣莲颗粒硕大,圆冰润饱满,酥而不烂,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以前,常年产量只在10吨左右。
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交通火车:杭州坐火车到武义,再坐6路公交车到西站,再坐车直接去俞源,打的到俞源40元。
汽车:从杭州东站坐车到武义西站,再转车到俞源。
自驾:杭金衢高速公路在武义出口下左转到武义县城过香山大桥再过立交桥一直往前开,第一个红绿灯右拐再一直开有路标。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玩法探奇休闲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怀古摄影写生
俞源太极星象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开放近两年多来,已有英、美、法、德、日、澳地利等十三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慕名而来。
南宋时,在松阳任儒学教谕的杭州人俞德过世后,儿子俞义护送灵柩回杭,路过这里投宿时,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藤缠绕起来。俞义认定这里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时与当地人通婚,至今已第30代。现在2000多人口大多姓俞,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一。
俞源太极星象村布局奇异,充满神奇。据考证俞源村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村口设有直径320米,面积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还有防火、镇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与俞源的俞涞是同学,两人感情甚笃。俞源是刘伯温从婺州、杭州回老家处州青田的必经之路。当时,俞源旱涝交替,常发瘟疫,民不聊生。刘伯温好堪舆之学,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设计并指挥改村口直溪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经测量太极图直经为320米,面积120亩。同时,设计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八卦形排列的28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七星塘、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被誉为"处州十县第一祠"的俞氏宗祠正好位于其星斗内。俞源村文物古迹众多,古建筑有395幢,以宋、元、明、清四朝古屋为主,尚有堂楼、厅、阁、院、馆、祠、庙等,木雕、石雕、砖雕做工精细。其中宋代的洞主庙,元代的利涉桥,明代的古戏台,均名扬四方,而村中"迎玩堂"和清代知县题赠的万春堂“惠及行旅”匾额,则证明俞源旅游有悠久的历史。
村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建筑1072间,占地3.4万平方米,有民居、宗祠、店铺、庙宇、书馆等。古建筑体量大,做工精致,古屋、古桥保存完好,墙上壁画保存完好,木雕、砖雕、石雕精细,巧夺天工,将功能与艺术,实用与美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建筑主体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独具江南风格。“双溪九陇环而抱,云可耕兮月可钓,翠草凝香黄犊肥,银波弄影金鱼跳,……”这首明朝进士俞俊写的“俞源八景歌”就是对俞源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始建于南宋的洞主庙,是远近闻名的圆梦胜地。村口设一占地达8公顷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生态文化的经典遗存,是考察、观光、游览的首选之地。
俞源明、清两朝出过进士、举人、秀才等293人;现存写俞源的古诗百余首。宋谦、章溢、苏平仲、冯梦龙、凌蒙初等名家与俞源有着不解之缘,明翰林院士苏平仲撰写的俞源皆山楼记被载入《四库全书》,有关俞源的许多故事被编入《二刻拍案惊奇》和《中国情史》。俞源曾出过画有、书法家、医术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大型民间文化活动“擎台阁”流传至今。
俞源村还有许多不解之谜,自刘伯温为俞源改溪设太极河之后,600余年来未发生过一次洪灾;“商坐楼”边有口井称“气象井”,天晴水清见底,井水变浑浊定要下雨;“声远堂”沿口桁条上九条木雕鲤鱼会随气候变化而变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是“圆梦节”,这天心降喜雨,即使大旱年头也不例外。……
神秘的俞源古村落,抹不去600余年的封尘,走进俞源犹如走入历史的谜宫。
俞源太极星象村,中华一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