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歌德故居門票價格 3.58歐元
歌德故居開放時間 十月至三月,星期一至五 9:00~16:00,星期六、日10:00~16:00。四月至九月,一至五9:00-18:00,星期六、日10:00-16:00。
歌德故居(goethehaus)是大文豪歌德的舊居。也是他的出生地(1749年)和歌德在進入大學之前居住的房子(歌德於1765年進入大學)。
曾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破壞,經重建後成為現在的博物館,公開讓各界人士參觀。四樓是歌德的書房,名為“詩人坊”,歌德就是在此完成《浮士德》及《少年維特的煩惱》等著名作品的初稿。在歌德故居旁邊的是歌德博物館,展出肖像畫及他親筆撰寫的文章等。 |
|
歌德故居位於老城區弗羅溫波朗街。我早就在城市地圖上找到了,圖上有很明顯的標志,這是魏瑪人的驕傲。我從魯德斯爾書店出來,遠遠望見了歌德的傢。這是一座美麗豪華的杏黃色二層小樓,據說是當時魏瑪大公賜予歌德的。小樓四周由半米高的赭石色柵欄圍起一個花草茂盛趣味盎然的小花園,後園一池碧水倒映着幾株墨緑色的鬆柏和一棵銀杏樹,顯得幽深靜穆、水木清華。歌德自1782年遷居這裏直至與世長辭,在此居住了50年之久,他一生中絶大部分文學作品都在這裏完成。 後花園裏那棵銀杏樹使得歌德同中國有了一段緣分。銀杏樹被植物界稱為“古老的活化石”,原産於中國,18世紀中葉纔移植到歐洲。歌德特別喜歡這種植物,專門托人從中國移植了一棵栽植於他的園中。為此他還寫了一首著名的抒情詩——《銀杏樹》,詩中說:“從東方移到我園中的這棵樹木的葉子,含有一種神秘的意義,使識者感到欣喜。它是一個生命的本體,在自己內部分離?還是兩者相互間選擇,被人看為一體?我發現了真正的含義,這樣回答很恰當;你豈沒有從我的詩裏感到我是一,又成雙?”歌德年近50歲時曾計劃寫一部有關中國的小說,這一計劃雖未實現,但他年近80時卻終於完成了一部以中國為題材的詩集《中德四季晨昏雜詠》。 歌德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傢和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績的自然科學家。恩格斯稱贊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人”。在1770年至1780年德國“狂飆突進”文學運動中,歌德成為了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著述甚豐,其中各類詩歌3000多首,各類體裁劇本約80部,長篇小說5部。此外還有各類藝術理論、哲學、歷史、評論、散文、傳記及關於自然科學論著約200餘篇。其中大量作品不僅是德國的文化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優秀最有價值的文學遺産。 1885年,歌德故居被正式闢為歌德博物館並對公衆開放。一樓的客廳、廚房、下房及浴室均被改建為陳列室,其中展出了歌德在各個時期收藏的藝術品、瓷器、雕塑、古董、書籍,名畫、奇石、鐘錶、花瓶、彩盤、動植物和礦物標本等共有3萬多件,真可謂金玉滿堂、四壁生輝啊!琳琅滿目、豐富多采的展品不僅表現出主人學識淵博和興趣廣泛,還讓人不難想見歌德當時官職之高和俸祿之厚。在魏瑪,歌德曾先後擔任樞密顧問和首相等要職,但從政期間他也從未放棄文學創作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工作。 二樓是歌德的書房,室內窗明幾淨,雪白色的粉墻顯得典雅肅穆。臨窗擺着一張紫檀色書桌和一把轉式坐椅,歌德就是在這裏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名著《浮士德》。時至今日人們仍可以想象出歌德伏案寫作奮筆疾書的情形。這裏還展出珍貴的歌德手稿原件,大部分都是詩稿,其中有膾炙人口的名詩《魔王》、《整年的春天》、《天福的嚮往》等。被譽為詩聖的歌德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作為詩人在德國的地位相當於我國的李白,至今無人可以取代。 歌德的詩作以抒情詩為主,還有敘事詩、諷刺詩及富有哲理性的格言詩。在歌德用詩歌築就的金字塔中,抒情詩當數頂峰,也是他對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貢獻。他的許多抒情詩都被配上樂麯成為世界名歌,如《五月之歌》和《新的愛,新的生活》由貝多芬作麯;《湖上》分別由舒伯特和門德爾鬆譜麯;《迷娘》分別由柴可夫斯基、舒曼、貝多芬等人作麯;《野薔薇》一詩分別由舒伯特、萊希格、賴蓋利、竜貝爾格等音樂傢譜成100多首歌麯,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書房隔壁是一間約17、18平方米的長方形臥室,室內的床、衣櫥及桌椅等傢具舊貌依然,一些歌德生前的日用品也都按原樣擺設,令人睹物思人。床頭擺放着一把褐色扶手椅,椅背上釘了一塊銅製標牌,其上寫着如下字樣:1832年3月22日午後,83歲高齡的歌德坐在這把椅上與世長辭。歌德在他一生中的最後一首詩中寫道:“任何存在不能化為烏有!萬物遵循永恆的規律,你要欣然堅持生存!生存是永恆的……在生存自得其樂處,但願理性到處出現。於是過去保持穩定,未來展示生機,現在的瞬間就將成為永恆。”是啊!歌德的生命價值永遠不能化為烏有,因為他的靈魂生存在永恆的軌道之中! |
|
歌德故居坐落在德國魏瑪市弗拉恩普蘭大街的拐彎處,是一幢米黃色的3 層樓房。從1782 年到1832 年,歌德在這裏生活了50 個年頭。
歌德出生在法蘭剋福的一個富裕家庭,16 歲時,他曾遵照父親的意願到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他真正愛好的是自然科學和藝術。18 世紀70 年代初,他創作了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長詩《普羅米修斯》等作品,揭露了封建社會的殘暴和虛偽,吹響了叛逆的號角。歌德一生創作了150 多捲作品,是一個與莎士比亞、但丁、托爾斯泰等人並駕齊驅的文學巨人。
1775 年,26 歲的歌德應魏瑪小公國公爵奧古斯特的邀請來到魏瑪,深受奧古斯特公爵的信任和愛戴,先後擔任過樞密顧問官和首相等職。1782 年,歌德被賜予貴族身份,住在市內官邸,即現在的故居。
故居的16 個房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裝飾考究,富麗堂皇,是歌德接待達官顯貴的地方,如黃色接待室,用來接待、宴請顯貴,應酬交際;朱諾室曾接待過黑格爾、海涅和門德爾鬆等人,這些房間現在都按歌德生前的原樣陳列。而另一部分用於家庭生活的房間,則陳設非常簡樸,有小客廳、藏書室、臥室和工作室等。歌德一生中還熱衷於研究自然科學,包括地質、礦物、光、生物和解剖學等,他寫過《顔色學》一書。是他第一個發現了人的顎間骨,他還在光學上提出過新的理論。在故居裏陳列着許多歌德親手製作的動植物和礦物標本。
歌德說過:“一切涉及舒適的事宜都與我的天性相違背。您在我的房間裏找不到沙發,我總是愛坐那張老式木椅。舒適豪華的陳設會擾亂我的思維,使我陷入一種遲鈍怠惰的狀態。”他的工作室裏衹有書桌、椅子和幾件傢具。
歌德從來都是站着寫作,他寫作用的一張斜平面桌子仍然擺在故居中。工作室的裏間是藏書5400 多册的書齋,現在也按原樣保留着。歌德在他狹窄簡樸的工作室裏寫出了《浮士德》、《威廉·麥斯特學習年代和漫遊年代》以及大量詩歌。
歌德的臥室在工作室的隔壁,為一小長條形,唯一的窗戶嚮花園敞開。墻上挂着一些地質學和聲學的圖表以及溫度計、晴雨表和一個燈傘。室內衹有一張床、一個小方桌和一把矮腳靠背木椅。1832 年3 月22 日,83 歲高齡的歌德就坐在這張椅子上停止了呼吸。
故居裏還藏有歌德的手稿、信件等。1885 年,這所房子被闢為歌德紀念館,每年都有近百萬遊客前來拜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