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野牛
科学分类
域 :真核生物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牛科
亚科:牛亚科
属:美洲野牛属
种:欧洲野牛
双名法
bison bonasus
欧洲野牛 是 bison bonasus 的一种。
1758年 , 林奈 (linnaeus)第一次在科学文献中对这种动物进行描述。 1996年 ,它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欧洲野牛是 欧洲 最重的陆地生物。分布于 波兰 和 俄罗斯 的高加索地区。一头欧洲野牛通常长达2.9 米 ,高达1.8-1.9米,重800-1000 千克 。
作为欧洲最有名的灭绝动物之一,欧洲野牛或野牛的体形极大硕大。它最早生存于约2百万年前的印度,后不断向中东地区迁徒,后来是远东,最后大约在25万年前来到欧洲安家落户。
到公元13世纪时,欧洲野牛的生存范围已只限于波兰、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那时已只有贵族拥有猎杀陆地上大型动物的权力,后来这一特权更是仅限于王室成员。随着欧洲野牛的数量锐减,皇家法院禁止了一切捕猎行为,同时要求猎场看守者为欧洲野牛提供草场,供其放牧,作为交换,猎场看守者们因此可免征当地税;同时颁布的法令还包括偷猎一头欧洲野牛,即可判处死刑。到1564年时,据皇室调查,已只有38头欧洲野牛存活;最后一头有记载的活欧洲野牛,雌性,于1627年死于波兰的贾科塔罗丛林,它的骨架后来被瑞典军队带走,现保存于斯德哥尔摩市。
上世纪二十年代时,两名德国动物园管理者、汉斯和卢斯.海克兄弟试图从欧洲野牛的后裔--家养牛中繁殖并重新饲养出欧洲野牛,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只要某物种的基因仍存在于现有某物种中,就不能称其为灭绝。他们繁殖的结果是培育出一种“再生欧洲野牛”,又叫“海克牛”、或“海克野牛”,后者只具有部分野生欧洲野牛的生理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