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水果 : 被子植物 > 橄欖
目錄
·《蘇軾 Su Shi: 橄欖 olive》·《歐陽修 Ouyang Xiu: 橄欖 olive》·《王禹稱 Wang Yucheng: 橄欖 olive》
·《葉茵 She Yin: 橄欖 olive》·No. 5·gǎn lǎn gǎn lǎn
·No. 7·No. 8·No. 9
·名詞介紹 Noun introduction·橄欖又名青果 Olive aka fruit·良種介紹 Introduc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加工和綜合利用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油橄欖 Olive·橄欖油 Olive oil
·橄欖油的食用方法 Olive oil consumption method·No. 17·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名字和科屬 Name and Genus·橄欖油的食用方法 Olive oil consumption method·橄欖-中藥材知識
·食療價值 Therapeutic value·橄欖的傳說 Olive legends·科普知識 Science knowledge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法文解釋
·相關詞·包含詞·更多結果...
《橄欖 olive》
詩人: 蘇軾 Su Shi

  紛紛青子落紅????,正味森森苦且嚴。
  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橄欖 olive》
詩人: 歐陽修 Ouyang Xiu

  五行居四時,維火盛南訛。
  炎焦陵木氣,橄欖得之多。
  酸苦不相入,初爭久方和。
  霜包入中州,萬裏來江波。
  幸登君子席,得與衆果羅。
  中州衆果佳,珠圓玉光瑳。
  媿茲微陋質,以遠不見訶。
  餳飴兒女甜,遺味久則那。
  良藥不甘口,厥功見沉痾
  忠言初厭之,事至悔若何。
  世已無采詩,詩成為君哦。
《橄欖 olive》
詩人: 王禹稱 Wang Yucheng

橄榄
  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
  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
  皮核苦且澀,歷口復棄遺。
  良久有回味,始覺甘如飴。
  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詞。
  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
  世亂思其言,噬臍焉能追。
  寄語采詩者,無輕橄欖詩。
《橄欖 olive》
詩人: 葉茵 She Yin

  落盡紅????子更青,餘甘風韻未為珍。
  從來獨有茶知已,勘破生生一點仁。
No. 5
  ①常緑 喬木,羽狀復葉,小葉長橢圓形,花白色,果實長橢圓形,兩端稍尖,緑色,可以吃,也可入藥。②這種植物的果實。有的地區叫青果。③油橄欖的通稱。
gǎn lǎn gǎn lǎn
橄榄 gǎn lǎn
  一種橄欖屬常緑喬木,果實可生食,也可製蜜餞,原産中國
No. 7
  華大媽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 老栓便去衝了水。—— 魯迅《藥》
No. 8
  果樹名。亦以稱其果實。常緑喬木。果實呈橢圓形,又名青果,可食,味略苦澀而又芳香,亦可入藥。産於我國 廣東 、 廣西 、 福建 、 臺灣 等省。《三輔黃圖·北宮》:“ 漢武帝 元鼎 六年,破 南越 ,起 扶荔宮 ,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橄欖、千歲子、甘橘,皆百餘本。”《文選·左思<吳都賦>》:“其果則丹橘、餘甘……竜眼、橄欖。” 劉逵 註:“橄欖,生山中,實如雞子,正青,甘美,味成時食之益善。 始興 以南皆有之, 南海 常獻之。” 明 李昌祺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青連橄欖千傢雨,黃觸桄榔萬井煙。” 清 陳維崧 《鶴衝天·題鄒生小像》詞:“風情何澹澹,乍展 吳 綾,廻味略如橄欖。”
No. 9
  油橄欖的通稱。參見“ 橄欖枝 ”、“ 橄欖油 ”。
名詞介紹 Noun introduction
  橄欖是一種常緑喬木,原産中國。人們將橄欖稱為“天堂之果”,在希臘神話中,衆神贈給人類最寶貴的禮物是橄欖樹,而在雅典這個古代奧運會的發源地,當時獲勝者的唯一奬品就是橄欖枝。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關於橄欖的意指含義:天堂(橄欖果)、珍貴(橄欖樹)、榮譽(橄欖枝)。
  這一枚被稱為“天堂之果”的橄欖,帶來了天堂般和諧而美好的生活意願,這一切,正是青建•橄欖城所倡導的生活主張;橄欖樹的珍貴是因為難得,衹有得到神的眷顧,纔可獲得如此珍貴的禮物,恰如青建•橄欖城,衹有努力、用心地打造品質,才能創造出一枚如神的禮物般珍貴的橄欖
  橄欖原産我國,可供鮮食或加工,是著名的亞熱帶特産果樹。福建是我國橄欖分佈最多的省份,廣東、廣西、臺灣、四川 、浙江等省亦有栽培。據統計,僅福建省橄欖種植面積就有二十多萬畝,采摘面積五萬多畝,産量二萬多噸,平均畝産不足400公斤,與柑桔、枇杷、竜眼相比,差距仍很大。
  我國栽培的橄欖屬於橄欖橄欖屬,栽培種主要有白欖和烏欖兩種,雲南等地尚分佈有少量的野生種。橄欖有二千多年栽培歷史,經長期自然和人工的選擇和馴化栽培,形成了衆多的遺傳資源,現有絶大多數品種都是從實生類群中選出的農傢種,其後代變異大,中間性狀多,品種資源極為豐富。
  福建省農科院果樹所對閩清、閩侯、莆田、仙遊、福安等橄欖主産區的種質資源進行了初步調查,並發現了“四季欖”等具有特異性狀的重要種質資源。
  這種具有魔力般的植物就是原産熱帶非洲的神秘果,它含有一種變味蛋白酶(又稱神秘果素),雖然並不能真正地改變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變人的味覺,所以人們吃過神秘果後再吃任何酸的食物都覺得是甜的。在食品工業上,人們常用神秘果來作調味劑。神秘果屬山欖科常緑小灌木,樹形美觀,枝葉繁茂,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引種,現已在許多地區作為園林觀賞植物栽培;每年9月份開白色小花,10月份結果,11月份果實由緑色變成紅色而成熟。
橄欖又名青果 Olive aka fruit
  學名:canavium album raeuseh
  英文名:chinese olive
  橄欖是南方特有的亞熱帶常緑果樹之一,屬於橄欖科(burevaceae),橄欖屬(canavium)。
  橄欖果別名青果,因果實尚呈青緑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又稱諫果,因初吃時味澀,久嚼後,香甜可口,餘味無窮,比喻忠諫之言,雖逆耳,而於人終有益。
  橄欖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我國是世界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傢。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多屬烏欖),其次廣西、臺灣,此外還有四川、雲南、浙江南部。世界栽培橄欖的國傢有越南、泰國、老撾、緬甸、菲律賓、印度以及馬來西亞等。
良種介紹 Introduc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檀香: 主産閩侯縣、閩清縣,鮮食的良種,暢銷國內外。果較小,果皮深緑色,肉帶黃色,質脆,清香可口,晚成熟品種。
  茶橄欖:主産廣東省廣州市,果實狹長,果皮深緑色,間有灰斑點,肉質細緻,脆甜,無澀味。10--11月成熟。
  油橄欖:主産廣東增城,果基尖,有6條溝紋,果頂平圓。品質優,核小,肉厚,味甘香,含油量多,是提取橄欖油的良種。“寒露”前後成熟。
  三方:果較大,果實橫切面呈三角形,基部肥大且圓,蒂痕三角形,有三條溝紋,果肉較厚,品質一般。“處暑”前後開始成熟,“秋分”前後采收,比較高産穩産。
加工和綜合利用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橄欖營養豐富,含有17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鈣質與維生素c,果實常常加工成:拷扁欖、大福果、十香橄欖、去皮酥、鹹橄欖、玫瑰橄欖等等。
  橄欖樹生長力強,適應性廣,河灘、洲地、山丘、坡地以及房前屋後、零星雜地均可種植,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好樹種。它樹姿優美,四季常青,還可以緑化環境,淨化空氣。
  橄欖是福州特産,早在唐朝就被列為貢品。初吃福州橄欖,衹覺又苦又澀,而回味後卻覺得清香、甘甜。福州橄欖産地主要分佈在閩江下遊兩岸,以閩侯、閩清兩縣的産量最多。
  橄欖別稱為“青果”。這是因為一般水果初生時是青色的,熟時變了顔色;而橄欖從生到熟,始終保持青翠的顔色。橄欖又稱為“忠果”、“諫果”,這是因它先苦後甜的特別韻味有同於古代忠臣苦諫的性格而稱名的。橄攬還被稱為“福果”。這是海外華僑起名的。此既說明了福州歷史上橄欖産量多,也表達了僑胞對鄉土(福州)的眷戀之情。
  “桃三李四橄欖七”,橄欖需栽培7年纔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欖樹開始結果很少,每棵僅生産幾公斤,25年後纔顯著增加,多者可達500多公斤。橄欖樹每結一次果,次年一般要減産,休息期為一至兩年。故橄欖産量有大小年之分。
  
  橄欖有“蜜漬”、“????藏”等多種加工辦法。福州橄欖品種很多,主要有檀香、惠圓、長營、羊矢等10餘種,近年來福州的飯店酒樓中,把生橄欖捶扁,用紅糟腌後上桌,風味獨特,很受歡迎。
油橄欖 Olive
  油橄欖又名齊墩果,為木犀科、齊墩果屬常緑喬木,與普通橄欖不同科.栽培品種有較高食用價值,含豐富優質食用植物油--油橄欖油,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
  【性能】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能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
  【應用】
  1. 用於肺胃熱盛,咽喉腫痛。如《王氏醫案》青竜白虎湯,以本品與鮮蘿蔔煎湯服。亦可單用本品噙含。
  2.用於胃熱口渴,或飲酒過度。可用本品絞汁或熬膏服
  3.用於食用河豚等魚所致的胃腸不和,嘔逆腹瀉等。如《隨息居飲食普》方,以本品絞汁煎濃湯服。
橄欖油 Olive oil
  橄欖油在地中海沿岸國傢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西方被譽為“液體黃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 原因就在於其極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調用途。可供食用的高檔橄欖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欖鮮果通過物理冷壓榨工藝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狀態的形式供人類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它原産地中海沿岸諸國。人類對它的栽培歷史已有數千年之久。有人統計,《聖經》中,“油橄欖”——即“olive”出現的頻數超過200次。
  油橄欖在世界上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著名的樹種,在植物分類學上油橄欖(olea europaea l.)劃歸木犀科(oleaceae),木犀(olea),常緑小喬木.地中海沿岸具有油橄欖生長所需的最適宜的土壤和氣溫、日照、空氣濕度以及降水量等氣候條件。除地中海沿岸外,其它地區衹能在適生區零星種植。油橄欖是長壽之樹,栽種4~5年後開始結果,盛果期可長達50年到100年,果實為核果,外形很像我國的棗。每年的3至6月,是油橄欖樹開花坐果的時間,7至10月果實開始發育並且成熟,果實從緑色,過渡到紅色,紫色,最後變黑。11月是果實的采摘季節。油橄欖果的物理特性和果肉的化學成分由於不同的品種、成熟度、地理環境、土壤質地以及種植方式而有所不同。例如,産於希臘剋裏特島的橄欖油就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而擁有最好的品質。
  橄欖油以其獨特理化指標與保健功能,正在逐步成為新世紀理想的食用油。在西方很多國傢已普遍使用橄欖油,如果拿普通色拉油和橄欖油比較,色拉油呈透明黃色,聞起來有明顯的油脂味,入鍋後有少許青煙;橄欖油顔色黃中透緑,聞着有股誘人的清香味,入鍋後一種蔬果香味貫穿炒菜的全過程,它不會破壞蔬菜的顔色,也沒有任何油膩感。
橄欖油的食用方法 Olive oil consumption method
  1、用橄欖油煎炸
  與草本植物油不同,橄欖油因為其抗氧性能和很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使其在高溫時化學結構仍能保持穩定。使用普通食用油時,當油溫超過了煙點,油及脂肪的化學結構就會發生變化,産生易緻癌物質。而橄欖油的煙點在攝氏 240-270 度之間,這已經遠高於其它常用食用油的煙點值,因而橄欖油能反復使用不變質,是最適合煎炸的油類。
  2、用橄欖油燒烤煎熬
   橄欖油也同樣適合用來燒、烤、煎、熬。使用橄欖油烹調時,食物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令人垂涎。特別推薦使用橄欖油做雞蛋炒飯,或做燒烤。
  3、 用橄欖油做醬料和調味品
  用醬料的目的是調出食物的味道,而不是掩蓋它。橄欖油是做冷醬料和熱醬料最好的油脂成份,它可保護新鮮醬料的色澤。
  4、用橄欖油腌製
  在烹食前先用橄欖油腌過,可增添食物的細緻感,還可烘托其他香料,豐富口感。
  5、直接使用橄欖
   特級初榨橄欖油直接使用時,會使菜餚的特點發揮到極至。你可以象用????那樣來用橄欖油,因為特級初榨橄欖油會使菜餚口感更豐富、滋味更美妙。你還可以將特級初榨橄欖油加進任何菜餚裏用來平衡較高酸度的食物,如檸檬汁、酒醋、葡萄酒、番茄等。它還能使食物中的各種調料吃起來更和諧,如果在放了調味品的菜餚裏加一些橄欖油,你會發現味道更好。特級初榨橄欖油還可以使食物更香, 更滑, 味道更醇厚。
  6、用橄欖油焙烘
  橄欖油還適合於焙烘面包和甜點。橄欖油遠比奶油的味道好,可廣泛用於任何甜品及面包。
  7、用橄欖油煮飯
  煮飯時倒入一匙的橄欖油,可使米飯更香,且粒粒飽滿。
No. 17
  橄欖
  (《日華子本草》)
  【異名】橄欖子(《南州異物志》),橄棪(孟詵),忠果(《記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東坡詩集》),諫果(《齊東野語》),青橄欖(《海槎餘錄》),白欖(《廣東新語》),黃欖、甘欖(《陸川本草》)。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植物形態】橄欖
  常緑喬木,高10米以上。樹皮淡灰色,平滑;幼芽、新生枝、葉柄及葉軸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單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釐米;小葉11~15片,對生,矩圓狀披針形,長6~15釐米,寬2.5~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淨,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通常3裂,很少5裂;花瓣3~5枚,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釐米,初時黃緑色,後變黃白色,有皺紋。硬核內有種子1~3顆。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佈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白欖根)、果核(橄欖核)、種仁(橄欖仁)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果實成熟後采摘,曬幹或陰幹,或用????水浸漬後曬幹。
  【藥材】鮮橄欖:呈梭形,兩端鈍圓,或漸尖,長可達3~4釐米,粗約1.5~2釐米。外表碧緑或黃緑色,時日較久者呈烏黃色,平滑,微帶光澤。頂端有細小黑色的突起,基部有果柄痕跡。果肉頗厚實,內面黃白而多汁液。果核呈梭形,棕褐色,具6條棱綫;質堅硬不易碎。核的橫切面可見3個孔洞,其中各有一粒細長梭形的種子;種皮紅棕色,種仁白色,油潤,有香氣,無臭,味澀微酸,嚼之有回甜。以個大、肉厚、色青緑者為佳。幹橄欖:外形同上,外表棕褐色或紫棕色,皺縮,有多數凹凸不平的皺紋。果肉較薄,棕褐色或灰棕色,質堅韌,可與果核分離,內核性狀與鮮者無異。味甜,酸澀味較差。以個大、肉厚;色灰緑、無烏黑斑者為佳。
  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果實含蛋白質1.2%,脂肪1.09%,碳水化物12%,鈣0.204%,磷0.046%,鐵0.0014%,抗壞血酸0.02%。種子含揮發油7~8%,以及香樹脂醇等。
  【性味】甘澀酸,平。
  ①《本草衍義》:"味澀,久食則甘。"
  ②《滇南本草》:"味甘酸,性平。"
  ③《本草再新》:"味甘澀,性寒。"
  【歸經】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治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癇,解河豚毒及酒毒。
  ①孟詵:"主河豚毒,汁服之。"
  ②《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
  ③《開寶本草》:"主消酒。"
  ④《本草衍義》:"嚼汁咽治魚鯁。"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癥。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
  ⑥《綱目》:"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
  ⑦《本草通玄》:"固精。"
  ⑧《本經逢原》:"令痘起發。"
  ⑨《本草再新》:"平肝開胃,潤肺滋陰,消痰理氣,止咳嗽,治吐血。"
  ⑩《隨息居飲食譜》:"涼膽息驚。"
  ⑾《現代實用中藥》:"治神經病癲癇,配合明礬煮成流膏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燒存性研末、搗汁或熬膏,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鮮青果、鮮萊菔,水煎服。(《王氏醫案》青竜白虎湯)
  ②治酒傷昏悶:橄欖肉十個,煎湯飲。(《本草匯言》)
  ③治心痛、胃脘痛:????腌鹹(橄)欖去核,以鮮明人中黃人滿,用紙及泥包好煅透,滾水調下。(《本草求原》)
  ④治腸風下血:橄欖燒灰(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本草求真》)
  ⑤治河豚魚鱉諸毒,諸魚骨哽:橄欖搗汁或煎濃湯飲。無橄欖以核研末或磨汁服。(《隨息居飲食譜》)
  ⑥治唇裂生瘡:橄欖炒研,豬脂和塗之。(《綱目》)
  ⑦治牙齒風疳:用橄欖燒研,入麝香少許貼之。(《聖惠方》)
  ⑧治下部疳瘡:橄欖,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或加兒茶等分。(《乾坤生意》)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取鮮橄欖連核100剋,加水200毫升,放入砂鍋內用文火煎2~3小時。使成100毫升,過濾。成人日服3~4次,每次2S~30毫升,連續服至大便性狀恢復正常,大便次數每日1~2次後停藥。一般療程為5天。如大便性狀未見改善,培養陽性者,則取煎液50毫升,加水5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1~2次,連續3天。臨床治療急性菌痢49例,服藥後平均12小時退熱,大便次數恢復正常為2.8天,大便性狀改善為3.8天,大便培養陰性時間為4.1天。
  ②治療皮膚病
  用橄欖煎液濕敷治療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有收斂、消炎及減少滲出的作用。據觀察,陰囊潰瘍、女陰潰瘍及重型多型滲出性紅斑,用藥後潰瘍面即迅速停止滲液,黃色分泌物減少,傷口疼痛減輕,肉芽生長,傷口很快愈合;對濕疹皮炎亦有停止滲液的作用,製劑及用法:取生橄欖2斤搗爛,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藥液1000毫升,靜置半小時,去渣。用紗布浸蕩液濕敷,每日3次。對潰瘍早期以冷敷較好,至炎癥穩定後可以改用熱敷(溶液溫度約40~50℃);濕敷後創面蓋以凡士林紗布。對濕疹皮炎,同時配合抗過敏藥、維生素C及外用鋅氧油等。
  【名傢論述】《本草經疏》:"橄欖,《本經》味酸甘,今嘗之先澀而後甘,肺胃傢果也。能生津液,酒後嚼之不渴,故主消酒,甘能解毒,故療鯸鮐毒。鯸鮐即河豚也。"
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橄欖是一種常緑喬木,原産中國。人們將橄欖稱為“天堂之果”。
  橄欖原産我國,可供鮮食或加工,是著名的亞熱帶特産果樹。福建是我國橄欖分佈最多的省份,廣東、廣西、臺灣、四川 、浙江等省亦有栽培。據統計,僅福建省橄欖種植面積就有二十多萬畝,采摘面積五萬多畝,産量二萬多噸,平均畝産不足400公斤,與柑桔、枇杷、竜眼相比,差距仍很大。
  我國栽培的橄欖屬於橄欖橄欖屬,栽培種主要有白欖和烏欖兩種,雲南等地尚分佈有少量的野生種。橄欖有二千多年栽培歷史,經長期自然和人工的選擇和馴化栽培,形成了衆多的遺傳資源,現有絶大多數品種都是從實生類群中選出的農傢種,其後代變異大,中間性狀多,品種資源極為豐富。
  福建省農科院果樹所對閩清、閩侯、莆田、仙遊、福安等橄欖主産區的種質資源進行了初步調查,並發現了“四季欖”等具有特異性狀的重要種質資源。
  主要生産地:福建閩江流域福州一帶有橄欖出産,以閩侯、閩清的比較著名,其中橄欖與糟菜和茶口粉幹並稱閩清三寶。另外閩東某些溫暖濕潤的地方有零星橄欖樹。橄欖是福建珍果。
名字和科屬 Name and Genus
  名字
  A.中國品種的名字
  拉丁語學名:Canavium album Raeuseh
  英文名字: Chinese olive
  中文別名: 青果,白欖,諫果
  中文學名: 橄欖
  B.國外品種的名字
  拉丁語學名:Olea europaea
  英文名字: Olive
  中文名字: 油橄欖
  科屬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木蘭綱 Magnoliophyta
  目: 脣形目 Lamiales
  科: 木犀科 Oleaceae/Burevaceae
  屬: 木犀欖屬 Olea/Canavium
  種: 油橄欖 O. europaea/歐洲種
  或者 O.Chinese/中國種
  橄欖是中國南方特有的亞熱帶常緑果樹之一,屬於橄欖科(Burevaceae),橄欖屬(Canavium)。
  國外的油橄欖源自地中海一帶。
  橄欖果別名青果,因果實尚呈青緑色時即可供鮮食而得名。又稱諫果,因初吃時味澀,久嚼後,香甜可口,餘味無窮,比喻忠諫之言,雖逆耳,而於人終有益。
  橄欖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我國是世界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傢。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多屬烏欖),其次廣西、臺灣,此外還有四川、雲南、浙江南部。世界栽培橄欖的國傢有越南、泰國、老撾、緬甸、菲律賓、印度以及馬來西亞等。
  青橄欖-檀香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中醫認為,橄欖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化刺除鯁之功,鼕春季節,每日嚼食2~3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兒童經常食用,對骨骼的發育大有益處。
橄欖油的食用方法 Olive oil consumption method
  1、用橄欖油煎炸
  與草本植物油不同,橄欖油因為其抗氧性能和很高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使其在高溫時化學結構仍能保持穩定。使用普通食用油時,當油溫超過了煙點,油及脂肪的化學結構就會發生變化,産生易緻癌物質。而橄欖油的煙點在攝氏 240-270 度之間,這已經遠高於其它常用食用油的煙點值,因而橄欖油能反復使用不變質,是最適合煎炸的油類。
  2、用橄欖油燒烤煎熬
  橄欖油也同樣適合用來燒、烤、煎、熬。使用橄欖油烹調時,食物會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令人垂涎。特別推薦使用橄欖油做雞蛋炒飯,或做燒烤。
  3、 用橄欖油做醬料和調味品
  用醬料的目的是調出食物的味道,而不是掩蓋它。橄欖油是做冷醬料和熱醬料最好的油脂成份,它可保護新鮮醬料的色澤。
  4、用橄欖油腌製
  在烹食前先用橄欖油腌過,可增添食物的細緻感,還可烘托其他香料,豐富口感。
  5、直接使用橄欖
  特級初榨橄欖油直接使用時,會使菜餚的特點發揮到極至。你可以象用????那樣來用橄欖油,因為特級初榨橄欖油會使菜餚口感更豐富、滋味更美妙。你還可以將特級初榨橄欖油加進任何菜餚裏用來平衡較高酸度的食物,如檸檬汁、酒醋、葡萄酒、番茄等。它還能使食物中的各種調料吃起來更和諧,如果在放了調味品的菜餚裏加一些橄欖油,你會發現味道更好。特級初榨橄欖油還可以使食物更香、更滑、 味道更醇厚。
  6、用橄欖油焙烘
  橄欖油還適合於焙烘面包和甜點。橄欖油遠比奶油的味道好,可廣泛用於任何甜品及面包。
  7、用橄欖油煮飯
  煮飯時倒入一匙的橄欖油,可使米飯更香,且粒粒飽滿。
  橄欖的傳說
  宙斯讓雅典娜和戰神各造一種東西,比誰的好.雅典娜造了橄欖,戰神造了駿馬,雅典娜說馬是用來打仗的,給人帶來痛苦,而橄欖卻能給人帶來方便和美味,因此,宙斯判定雅典娜獲勝。(馬是波賽頓造的)
橄欖-中藥材知識
  【藥名】橄欖
  【別名】橄欖子、餘甘子、橄棪、忠果、青果、青子、諫果、青橄欖、白欖、黃欖、甘欖。
  【漢語拼音】gan lan
  【英文名】Chinese White Olive, fruit of White canari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arium album (Lour.)Raeusch.[Pimela alba Lour.]
  【歸經】肺;胃;脾;肝經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止渴;解毒
  【科屬分類】橄欖
  【主治】咳嗽痰血;咽喉腫痛;暑熱煩渴;醉酒;魚蟹中毒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采收和儲藏】培育6-7年結果,8-9月待果實外皮呈緑色帶微黃時采摘,洗淨,鮮用或用微火烘幹。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植物形態】橄欖 常緑喬木,高10-20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淡灰色,平滑;幼枝、葉柄及葉輪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cm;小葉11-15,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淨,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3淺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插生於環狀花盤外側;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cm,初時黃緑色,後變黃白色,兩端銳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功效分類】清熱藥
  【性味】甘;酸;澀;性平
  【中藥化學鑒定】本品乙醇浸出液,滴於濾紙上,再滴加溴甲酚緑試液,在緑色背景上顯黃色。(示有機酸)
  【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熬膏;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油調敷。
  【出處】《中華本草》
食療價值 Therapeutic value
  橄欖科喬木植物橄欖的果實。又稱橄欖子、青果、青橄欖、甘欖。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臺灣等地均有分佈,多為栽培。秋季果實飽滿而未完全成熟時采收,洗淨鮮用,或晾曬乾燥用,或以????水浸漬後曬幹用。
  [性能]味甘、酸,性平。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多量維生素C、鈣、磷、鐵等成分。
  [用途]用於咽喉腫痛;心煩口渴,或飲酒過度;食河豚、魚、鱉引起的輕微中毒或腸胃不適。此外,亦有用於癲癇的。
  [用法]噙含,絞汁,煎湯,或熬膏服。
  [附方]
  1、青竜白虎湯:鮮橄欖15g,鮮蘿蔔250g。切碎或切片,加水煎湯服。
  源於《王氏醫案》。本方取橄欖清熱解毒利咽,取蘿蔔清熱瀉火。用於肺胃熱毒壅盛,咽喉腫痛。
  2、青果鬱金膏:橄欖500g,鬱金25g,加水煎取濃汁,放入白礬(研末)25g,混勻再煎,約得500ml。每次20ml,早、晚服,溫開水送下。
  現為現代驗方。是取《本事方》白金丸加橄欖製成濃煎劑而成。鬱金配白礬有清心和化痰開竅作用,橄欖除可清熱外,此處的用意尚不明確。用於癲癇。
橄欖的傳說 Olive legends
  橄欖橄欖科常緑喬木,北方稱其子為“青果”,南國名之“橄欖”。中國是橄欖的故鄉,其産量居世界之首。相傳有一位老中醫,醫術相當高明。一天,有個叫黃三的人來看病,他說:“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特來求醫,吾黃胖、懶惰、貧寒,望能妙手醫治”。老中醫暗忖,此“三病”之根在於懶惰,須先將其由懶惰變得勤勞。便告訴他:“從明天開始,你每日早晨去榮館飲橄欖茶,然後拾起橄欖核,回傢種植於房前屋後,常澆水護苗,待其成林結果,再來找我”。
  黃三遵囑照辦,細心護林。幾年過去了,橄欖由苗而樹,由樹而林,由林而果,黃三終於變得勤快起來了,人也長得壯壯實實。可是他仍然很窮。便去找老中醫。老中醫笑曰:“你已沒了黃胖、懶惰之癥了,你且回去,從明天開始,我叫你不再貧窮”。次日,果然有不少人前來嚮黃三買橄欖,從此,陸續不斷,黃三也就不再貧窮了。原來,老中醫開處方時需要橄欖作藥引,而這一帶沒有出産,便想出這個給黃三種治病的辦法。人們都嘆服老中醫的高明。橄欖,又名青欖、青果、青子,為橄欖科植物藝欖的果實,主産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四川等地。青果成熟於鼕季,為鼕春季節稀有應市果品。果實為硬殼肉果,呈紡錘形,不論成熟與否,都呈青色,初食略有酸澀苦感,久嚼後味轉清甜,滿口生津,餘味無窮。經蜜漬後香甜無比,風味宜人,是茶餘飯後的食用佳品。除供鮮食外,它還可加工成五香橄欖、丁香橄欖、甘草橄欖等。
  中醫認為,橄欖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經,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煩醒酒、化刺除鯁之功,適用於咽喉腫痛、煩渴、咳嗽痰血、魚骨鯁喉等。《日華子本草》言其“開胃、下氣、止瀉。”《本草綱目》言其“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疼,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蟹毒”。《滇南本草》言其“治一切喉火上炎,大頭瘟癥,能解濕熱、春溫,生津止渴,利痰,解魚毒、酒、積滯”。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尤適用於婦女、兒童食用。鼕春季節,每日嚼食2~3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故民間有“鼕春橄欖賽人參”之譽。
科普知識 Science knowledge
   橄欖(chinese olive) 橄欖橄欖屬常緑果樹,大喬木。又名青欖、白欖、黃欖。學名Canarium album Raeusch.。原産中國南方。海南、臺灣兩省及四川的西昌地區均發現野生橄欖。中國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分佈以福建省為最多,福鼎至詔安的沿海各縣、市,閩中的沙縣、永泰及閩北的竜岩等37個縣(市)等均有栽培。四川、浙江、雲南、臺灣等部分地區也有分佈。栽培橄欖的國傢除中國外,還有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印度及馬來西亞。 橄欖高8-15m。樹冠開張,寬10-18m。枝幹含芳香樹脂。主根肥大,半肉質,入土達3m,根群主要分佈於離地面20-120cm土層。小葉對生,全緣,革質,葉背網脈較突起有小窩點,揉碎時有特殊香味。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通常與葉等長或略短,花白至黃白色。核果橢圓至卵形,成熟時黃緑色。核硬,兩端尖,核面粗化。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花,10月至11月果熟,加工用果8月開始采收。 中國橄欖主産區為22°N-26N之間。在年平均氣溫20-22 ℃、降水量1200-1400mm的地區生長最適宜。能忍受短時0℃低溫,極端最低溫為-3℃時,葉和幼枝均遭不同程度凍害。 橄欖品種資源極為豐富,品質或栽培較廣的有:①檀香②惠圓③公本④獵腰欖⑤茶窖欖⑥青心。 多采用嫁接繁殖,10月至11月採種,2月上旬播種,株行距12-15cm×18-21cm,也可條播或撒播,長出真葉後補苗或移植。橄欖多栽於山地丘陵地。3月至4月定植,株行距6-8米,穴深寬各約1m,施入腐熟有機肥。結果樹全年施肥2次,即開花前和采果前、後各施1次,全年中耕2-3次。果實成熟用人工采摘,或於收果前3-4天噴300ppm乙烯利,收穫時震動大枝使果實脫落。 主要病蟲害有樹癭病、天牛、捲葉蛾幼蟲、金龜子、尺蠖、葉蟬等為害枝幹或嫩梢。橄欖鮮果每100g果肉含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4g,維生素C21mg,鈣204mg。 柑橘類種質資源(germplasm resource of citrus fruits) 具有一定的遺傳物質,在柑橘生産和育種上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柑橘類植物劃定的範圍是芸香科(Rutaceae)、柑橘亞科(Aurantioideae)、柑橘族(Citrea)、柑橘亞族(Citrinae)中典型柑果的一組植物。共6個屬,即金柑屬(Fortunella)、澳沙檬屬(Eremocitrus)、枳屬(Poncirus)、多蕊橘屬(clymenia)、澳橘檬屬(Microcitrus)和柑橘屬(Citrus)。其中在經濟上最重要的是柑橘屬,起源中心在中國、印度、東南亞一帶,其次是金柑和枳2屬,起源中心在中國。 柑橘類種質資源的特點: 多樣性:柑橘的近緣植物中表現更為明顯,如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in.),具落葉性,能耐-26℃的低溫。 遠緣雜交可孕性:柑橘植物種間容易雜交成功,屬間雜交種有:枳橙、枳柚、枳酸橙、柑柚、柑橙、四季橘、萊檬金柑。 植物的分類有:大翼橙類、枸櫞檸檬類、柚類、橙類、寬皮柑橘類。 柑橘屬近緣植物已進行利用和評價的有:金柑屬、枳屬、澳沙檬屬、澳橘檬。 中國是世界重要的柑橘起源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陸續開展包括柑橘在內的果樹資源調查。80代廣泛開展了農作物品種資源考察中,柑橘資源的考察列為重要內容。通過調查在西藏、四川、廣西、湖南、雲南、江西等地發掘了一批柑橘原始野生類型,有的新種已鑒定,並採集了一批地方品種資源。同時還進行了收集國外種質資源的工作。 柑橘的分類主要有兩大分類係統。柑橘類植物,特別是柑橘屬的分類在亞屬的劃分、分類等級、種地位的確定方面分歧很大。以確定的種類來看,施文格(W.T.Swingle)確定柑橘屬共16種。田中長三郎於1954年定為150餘種,1977年又在此基礎上發展為162種。這丙大分類係統分歧的焦點在於對種的理解及其劃分的不同。 柑橘是多年生植物,幼齡期長,主要靠嫁接繁殖保存品種特性,不適於使用種子保存。柑橘種質資源的保存主要是采用栽植保存。世界各國都在探索建立合理的繁殖保存程序。 柑橘種質資源的評價,設兩級評價制度,即由種質資源圃負責的基本評價和由利用單位經進一步試驗和利用作出的利用評價。基本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形態特徵和開花結果習性,抗逆性,遺傳性狀和基因鑒定及生化分析等。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ganlan
  橄欖
  Canarium album
    橄欖科(Burseraceae)橄欖屬常緑喬木。又名青欖、白欖。亞熱帶果樹。原産中國,福建、廣東沿海一帶為主要産區。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及馬來西亞也有少量栽培。全屬約100,分佈於亞洲熱帶及非洲。中國有7種,除橄欖外,烏欖(C.pimela)也作為果樹栽培。
    橄欖樹高10~20米。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1~15片,網脈明顯。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核果橢圓形、黃緑色至黃白色,長2.5~3.5釐米,果核堅硬,兩端銳尖,橫切面圓形至六角形,內有種子1~2粒。常見栽培品種有“檀香”、“惠園”等。性喜高溫多濕,以年平均溫度20~22℃生長最適。對土壤適應範圍較廣。花期在4~5月,果熟在10~11月。實生繁殖時種子需經層積處理始能發芽;用嫁接繁殖可提早結果,芽接在定植後2~3年進行。栽種時要剪去部分葉片,削平大根傷口,並用火將傷口燒焦,以免流膠腐爛。株行距常采用6×7米。初植要勤施肥、除草,成年樹要經常培土護根,修剪過密雜亂枝條。主要病蟲害有金龜子、天牛等。
    橄欖果實可生食,但多用作加工製品,並可入藥。核殼可製活性炭,核仁可榨油。烏欖不能生食,主要用於腌製鹹菜,核仁甘香味美,可作餅餡。
     (吳逸民)
    
英文解釋
  1. n.:  olive,  olives,  referee,  small bitter oval fruit, green when unripe and black when ripe, used for food and for oil
法文解釋
  1. n.  olive, olivier
相關詞
生物植物自然樹木百科辭典果樹常緑果樹晚霜
男士碧歐泉美容化裝餘甘子藥用植物食用植物庵摩勒
橄欖汕頭香蕉潮汕農業科技海鮮美食湯菜
響蠃木材單板更多結果...
包含詞
橄欖球橄欖樹橄欖色油橄欖橄欖油
橄欖石橄欖岩橄欖科橄欖枝洋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