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250021 代碼:370104 區號:0531
拼音:Huái Yīn Qū 英譯:Huaiyin District
槐蔭區位於濟南市區西部。東西橫跨16.5千米,南北縱越14千米,總面積151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2007年末)。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34.7萬人。
全區轄12個街道、2個鎮:振興街街道、中大槐樹街道、道德街街道、西市場街道、五裏溝街道、營市街街道、青年公園街道、南辛莊街道、段店北路街道、張莊路街道、匡山街道、美裏湖街道、吳傢堡鎮、段店鎮。區政府駐段店鎮。
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係。年均溫14.2℃,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主導産業有汽車、機械、化工、建材等。轄區內有聯航機場,鐵路貨場和鐵路編組站,京滬鐵路等穿越轄區。匡山為濟南名勝“齊煙九點”之一。 |
|
槐蔭區是山東省會濟南市五個城區之一,位於濟南市西部,南抱群山,北依黃河,地勢平坦,資源豐富,面積150平方公裏,下轄12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及 國傢級民營科技産業園、西部工業園、張莊經濟開發區。
槐蔭區交通、通訊便利,轄區內有聯航機場、鐵路貨物和 名列全國第三位的鐵路編組站,津浦鐵路貫穿南北、聯航 機場10條航綫通達全國7省12市地,國際機場開通30 餘條 國際國內航綫,通往世界32個國傢和地區,濟青高速公路 起始於槐蔭,市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四縱四橫"大框架, 同時,村級公路硬化、緑化、美化全部達標。槐蔭素有工 業重地之稱,以汽車、機械、輕化、建材、食品為主導産 業的30多個産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槐蔭的三産形成了以 濟南華聯商廈、小商品市場為中心的西市場商貿中心,以 中興大廈、泰山大廈為代表的高架橋商貿中心, 以山東國際物資交易中心為代表的經十西路商貿中心等三大商貿中心;以張莊路和經十西路為代表的再現現代化城 區的兩條市場街,以小商品批發市場、山東汽車配件城、 段店集貿中心等10大市場為主的大流通格局。
槐蔭區兩鎮 正在努力實現企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構想。目前,鄉鎮 企業已成規模,農業建成蔬菜、林果、水産、畜牧、糧食 五大示範基地。槐蔭區外嚮型經濟迅猛發展,濟南紅旗考 格爾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德國考格爾公司的汽車改裝技術, 力爭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半挂車生産基地。 同時槐蔭區政策優惠,為外商創造 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區轄面積大,發展潛力大。槐蔭區位於濟南市西北部,東西橫跨16.5公裏,南北縱越14公裏,總面積150 平方公 裏,其中城區25平方公裏,農村125平方公裏。轄12 個街 道辦事處及段店、吳傢堡兩鎮。
交通、通訊便利。槐蔭區對外交通條件較好,張莊機場、鐵路編組站在轄區內,津浦鐵路從轄區穿過,濟齊、濟兗、濟微公路分別從市區通往北、西南方向。全區通訊 已全部實現程控化。
駐區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科研單位多,省會優勢明顯。 槐蔭區素有工業重地之稱,轄區內有國傢鐵道部濟南機車 工廠、濟南二機床集團等十幾傢國有大企業和國傢機械部鍛壓研究所、山東電力研究所等8傢省部級科研機構。
農業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正在實現企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三化”目標,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為經濟 發展提供了優良的地域環境。
醫療衛生、文化事業發展突出。山東省立醫院、濟南第五人民醫院、濟南市圖書館新館位於轄區內。是全國社區衛生工作示範區。 |
|
槐蔭區地處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堆積平原與剝蝕丘陵兩個地貌類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多丘陵,西北部平坦低窪。
槐蔭區有黃河、小清河兩條水係。
槐蔭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1月最冷,平均氣溫—0.2℃;7月最熱,平均氣溫30.4℃。
槐蔭區西北部面積遼闊,水利資源豐富,吳傢堡大米、白蓮藕、黃河鯉魚聞名省內外。有鐵礦、煤礦和石灰石等資源,南部丘陵盛産石灰石,匡山輝長岩是優質建築材料,所製“濟南青”馳名中外。 |
|
明代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嚮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石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長竜,崗上植樹,抵禦風沙。南大槐樹一帶,人煙興旺,故名盤竜莊。
1573年(明萬歷元年)前,因莊內多古槐改稱大槐樹莊。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為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濟南開闢商埠後,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
1947年,取銷南、北、中大槐樹莊之稱,其中心街道分別改稱為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
解放後,先後派生出南大槐樹南街、北街、中大槐樹南街、北街,槐村街,槐蔭街等街巷。1955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市轄區應改為地名稱呼”的指示,將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的第六區改為槐蔭區。
明代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嚮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崗石,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臥似長竜,崗上植樹,抵禦風沙,因人煙興旺,故名盤竜莊。1573年前,因莊內多古槐改稱為大槐樹莊。
1904年濟南開埠以來,南、北、中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1947年後,“莊”改稱“街”。
解放後又派生出槐樹街、槐蔭街等街巷,1955年將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的第六區改稱為槐蔭區。
1966年8月更名為東風區。1973年7月復稱槐蔭區。
1987年5月將原郊區管轄的段店鎮和吳傢堡鎮劃為槐蔭區。現區人民政府駐經十西路275號。
1995年12月7日,設立美裏湖街道辦事處,將吳傢堡鎮的西沙王莊、南沙王莊、新沙王莊、劉七溝、鄒莊、李傢寺、鄭傢店、魯唐、邱莊、美裏、蔣莊、北王莊、範莊、段莊等14個行政村劃歸美裏湖街道辦事處管轄。美裏湖街道辦事處機關駐新沙王莊。
1996年,槐蔭區面積151.5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12個街道2鎮。區政府駐北小辛莊。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槐蔭區總人口396846人。道德街街道面積0.62平方千米,人口17458人;西市場街道面積0.71平方千米,人口19796人;中大槐樹街道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21722人;振興街街道面積2.52平方千米,人口33913人;營市街街道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34750人;五裏溝街道面積0.92平方千米,人口29677人;青年公園街道面積0.79平方千米,人口19113人;南辛莊街道面積 2.01平方千米,人口27860人;匡山街道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31701人;張莊路街道面積9.86平方千米,人口27985人;段店北路街道面積3.60平方千米,人口32821人;美裏湖街道面積17.50平方千米,人口15666人;段店鎮面積62.96平方千米,人口62473人;吳傢堡鎮面積40.50平方千米,人口21911人。
2001年底,全區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總人口33.6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93萬人。轄12個街道、2個鎮,175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2年底,全區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總人口34.166萬人。轄12個街道、2個鎮,174個行政村(居委會)。
2003年底,全區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總人口34.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42萬人。轄12個街道、2個鎮,174個行政村(居委會)。 |
|
王盡美、王荷波到津浦鐵路大槐樹機車廠開展工運 1921年夏王盡美、王荷波深入津浦鐵路大槐樹機車廠(今濟南鐵路機車工廠)建立工人夜校和俱樂部,宣傳馬列主義,培養黨的骨幹。
羅章竜在濟南機廠開展工運 1922年3月,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北方執行部主任羅章竜在津浦鐵路濟南機廠開展工運工作,發展李廣義為該廠第一名黨員。同年6月8日,成立山東省第一個工會--津浦鐵路濟南機廠工會。發動全廠千餘名職工為爭取改善生活條件舉行罷工,取得勝利。
“四五”慘案 1931年4月5日,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鄧恩銘、劉謙初,省臨委書記吳麗實,省委常委黨維容、雷晉笙、劉曉浦,還有郭隆真、於清書、宋占一、劉一夢、朱霄、李敬銓、紀子瑞、王錫三、李華亭、車錫貴、王鳳歧、陳德金、孫守誠、孔慶嘉、任守鈞、趙鴻功等共22名黨的重要幹部,在緯八路刑場被國民黨山東軍閥韓復渠槍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四·五”慘案。
“四五”烈士紀念碑落成 1989年4月4日,“四·五”烈士紀念碑在青年公園落成。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馬忠臣、濟南市委書記賀國強、槐蔭區委書記張印峰會同鄧恩銘烈士之弟鄧恩光、劉謙初烈士之女劉鬆林及青少年500人參加了揭幕式。 |
|
劉慶祥(1919~1966) 辛莊人。傢境貧寒,14歲學徒做工。1949年9月在濟南工業局二廠(現濟南第二機床廠)創造第一臺對板精磨機,在北京全國機械展覽會上博得科學界、工業界及蘇聯專傢的好評,同時研製出磨光器、分離卡架等六種附件。1950年出席全國第一屆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曾任廠工會副主席、副廠長。1954年8月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係學習後,當選為濟南市副市長,1954年任濟南市總工會副主席。1966年在北京病逝。
陳中民(1918~1987) 古城村人。1935年12月參加工作,193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魯北抗日遊擊隊中隊長、營長,八路軍團參謀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野戰爭第二縱隊參謀長、副旅長、鄂豫軍區一分區副司令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二十八師師長。1951年1月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赴蘇聯軍事學院學習。1958年後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部長、部長、副教育長,軍政大學副校長, 軍事院校副院長。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7年5月5日在北京病逝。 |
|
峨嵋山 原名靡笄山,位於段店鎮大金莊西。清初始建大悲寺,至光緒年間,形
成由正殿、東西配殿、文昌閣、鐘鼓樓組成的寺院。峨嵋山有內四景、外八景。內四
景為仙閣遠眺、泉清歌、幽洞消夏、古柏參天,外八景為筆架煙雨、墨池雲樹、柳堤
春色、鬆林霧雪、古塚蒼葭、孝裏黃麥、濟水晴帆、埠燈晚照。1937年前,每年農歷
二月二十五日舉行廟會,屆時商賈雲集,貨物備至,歷時月餘,熱鬧非凡。1937年廟
會終止。解放後一度恢復。現山上僅存殿、閣殘跡。
匡山 亦稱筐山,位於匡山街道辦事處匡山村東北,為齊煙九點之一。相傳山巔
有寺,建有前、後殿和東、西兩院。據載金代以前,山上建有李白讀書堂。現南腰間
立有“太白讀書處”刻石一塊,約高4米,寬2米。 |
|
婚 嫁
解放前,農村媒人視男女雙方家庭狀況提親,兩傢同意後,男傢即給女傢送紅帖,以示訂婚,再給女傢送雞、魚、布匹等物,謂“穿柬”,後兩傢擇日撒帖結婚。婚前,女傢陪嫁桌、箱、櫃、凳之類。婚日,男傢用花轎迎娶,古樂伴奏。轎至夫傢大門,兩幼女為新娘添胭粉,新娘由“架客”攙扶,踏紅氈,過板凳,進花堂,拜天地,入洞房,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新娘吃下橋扁食。賓客入席,猜拳行令。晚間,晚輩人鬧房、聽房。新娘坐帳三日。三日、十二日“回門”,男傢拿“合禮”錢,女傢設宴招待。50年代,男女開始見面相親,用花轎迎娶,新娘由穿蟒袍玉帶、蒙紅蓋頭,改為戴眼鏡、手套,穿棉袍、大褂;後期,新娘穿便衣,乘大車。60年代以來,男女雙方相親同意後,女方擇日去男傢,男方設宴招待,同時男女二人進城購衣、照相,此謂定親;後男方給女傢送雞、魚、肉等禮品,女方設宴招待,謂之認親;婚前,男方付與女方衣裳錢,兩傢擇日撒帖結婚。60年代至70年代初,多用自行車迎娶,女方陪嫁桌、椅、箱、櫃、梳妝用具等。1978年後,新娘逐步改乘小轎車,女方陪嫁收音機、縫紉機、自行車、手錶、黑白電視機等,彩色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隨之成為陪嫁品。
解放前,城市婚姻亦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歷經提親、訂婚、迎娶、回門等階段。舊式婚禮,新郎穿大褂、戴禮帽,新娘着鳳冠蟒袍,花轎至夫傢,亦有拜堂、入洞房、喝交杯酒、吃下轎扁食、坐帳三日之規。新式結婚,新郎穿長袍、馬褂或西服,新娘着旗袍或西式蓋地長裙,用馬車、彩車(汽車)迎娶新娘,由伴娘陪伴,童男童女牽紗提籃,拜堂後,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新娘吃下轎扁食。解放後,男女擇偶由介紹人牽綫或自由戀愛。50~60年代,單位工作人員多選節日、紀念日成婚,簡單樸實,氣氛熱烈;新房陳設桌椅箱凳之類。70年代後半期,少數成婚家庭用小轎車接新娘,在飯店招待賓客,有的夫婦外出度蜜月;嫁妝以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沙發、大衣櫃為主。80年代中期,追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新式組閤家具、席夢思床、金首飾等高檔用品。隨着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結婚大付“喜錢”、大宴賓客之風盛行。期間,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組織大力倡導集體婚禮,收到一定成效。
解放前,轄區北大槐樹地區少數富裕回民家庭亦用花轎、彩車迎娶新娘。窮人媳婦坐獨輪車,上係一條紅綢,少有坐素轎者。新娘到婆傢後,阿訇讀經,寫“一紮布”(真主面前的結婚證),後用秫稭夾住插在檁梁上。婚後第二天新娘回門,當天返回。滿月後回娘傢住一個月,稱“住對月”。解放後,除寫“一紮布”外,其它基本同於漢族婚俗。
喪 葬
解放前,農村窮人喪事簡陋,富人大操大辦。50年代主要儀式有:(1)停屍。人死後,其子女即到親戚傢報喪,遇長輩或歲數大者叩頭。傢中用秫稭夾一疊燒紙插於大門外;死者口含銅錢,穿壽衣,在正室內停靈三日;富有者紮靈棚,民樂伴奏;三日之內親友吊祭,執賓於大門處高呼“打禮”,子女着孝衣、拄哀杖,於靈床兩側號哭,並嚮來賓叩頭致谢;親朋好友上供品、花“人情”錢、送幃帳;子女每日到土地廟送“盤纏”、送漿水;三日晚,鄉鄰端供品,攜紙錢辭靈。(2)出殯。殯日,子女到村西南“送三”。午時起靈,長子頂靈,長媳兜餅,主喪人腳踏黑碗,衆親眷號哭,至大門外,用架桿(彩桿)擡棺,村頭設“路祭”。(3)祭典。葬後第二天晚子時“叫門”,後有二七、三七、五七、百日哭墳祭奠。60年代開展平墳還田,喪禮簡化,木棺從速土葬。70年代逐步推行火葬,擺花圈,親屬戴黑袖章,葬禮從簡。80年代葬禮有復舊趨勢。
50年代,城區死者穿壽衣,在傢停屍三天,親屬戴白孝,用木棺葬於公墓或故裏。1965年,區、街道辦事處相繼建立殯葬改革領導組織,逐步推行火葬。一般在醫院停屍三天。傢中居室內設靈位、擺供品,門前放花圈。有的在火葬場召開追悼會。火化後,骨灰存於火化場、公墓或埋於故土。
解放前,回民故後,親屬沿街哭訴。本族群衆聞訊出力、出錢、出食品,贈送香料。解放後衹嚮阿訇、摯親密友報喪。阿訇親臨死者傢中讀經,後用皂角水為死者淨身,以三丈六尺(約12米)白布裹屍。殯日,將屍置於棺內,放入四輪彩杠靈車上,子女親屬着喪服隨靈車送至墓地,阿訇讀經後舉哀,將所備食物招待來賓或送與觀衆。墓為斜坑。安葬時,屍以北為枕,面朝上,培成圓形土堆。喪主回傢後連哭7天,謂哭天門。期間,四日起墳(用土墊實),七日、百日走墳(添土圓墳)。
喜 慶
生育小孩降生後,男傢即到媳婦娘傢報喜。農村娘傢人於第九天、十二天帶雞蛋、紅糖、糯米、挂面及小兒衣物等去男傢“坐月子”,男傢設宴款待,並回贈一定數目的紅雞蛋。城市娘傢人接信後,一般近期送雞蛋、紅糖等物。親朋聞訊後於月內攜禮前去慶賀。均回贈紅雞蛋。
祝 壽
解放前,富貴家庭多興祝壽,祝壽開始後須年年不中斷進行。解放後,群衆慶壽視條件改善伙食,長者接受親人的祝賀。隨着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祝壽活動逐步盛行。80年代,多饋贈壽糕、魚、肉及老人喜愛食品,親朋聚餐,場面熱烈隆重。
節 日
逢年過節,親朋之間互相來往,饋贈禮品,宴請賓客。50~60年代,禮品以饅頭、糕點為主;70年代以來,多為煙、酒、土特産及時髦貴重物品。
祭 祀
解放前50年代,農村每年古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傢傢戶戶提燈籠、端牌位到村頭接“傢堂”;正月初一,正屋挂中堂、擺神位、設供品;正月初五到村頭焚紙送祖;清明、陰歷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上墳祭拜先祖。城市部分家庭亦有春節挂中堂、擺神位、設供品,清明、陰歷六月初六、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燒紙、上墳拜祖之俗。“文化大革命”期間禁止祭拜活動。80年代以來,農村及城市部分家庭仍保留節日燒紙、上墳之俗。
喬 遷
喬遷新居,親友攜禮前去祝賀,主人設宴招待,謂之“溫鍋”。 |
|
到2000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6億元,“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3%(按可比上經計算),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達到1.45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達到10.15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14.4億元。2000年,地方財政收入可完成1.86億元,年均增長27.3%。預計2000年三次産業比例將由1995年的6.5:48.4:45.1調整到5.6:39:35.4。2000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12元,預計完成糧食總産量2.6萬噸,完成蔬菜總産量7萬噸,初步形成了以段店鎮洋蔥出口創匯、美裏湖為中心的旅遊觀光農業、吳傢堡鎮以精種特養為重點的精細農業為特點農業格局,預計2000年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比例達到5:5。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0年預計完成工業總産值43.3億元,利潤(不含村戶)0.8億元,工業産品銷售收入(獨立核算)14.5億元,完成技改總投資1.8億元。
全區擁有年銷售收入過500萬元的工業企業34傢,預計完成總産值20億元,銷售收入13.9億元,汽車改裝、汽車配件、耐火新材料、鋁型材、新型建材成為優勢産業。濟南民營科技産業園新建立了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産業化提供孵化功能,目前一期孵化基地已進入駐企業9傢。第三産業蓬勃發展,會展經濟方興未艾,形成了西市場商貿區和張莊路、經十西路兩條市場帶,帶動了全區第三産業內部結構的不斷優化,2000年預計完第三産業總收入184億元,其中商業營業額預計完成60.7億元,商業利潤預計完成0.92億元。2000年預計完成出口創匯650萬美元,增長41%,其中自營出口創匯550萬美元,三資企業創匯100萬美元。
城市建設重點實施了形象、基礎、便民和容貌四大工程建設。“九五”期間,建設了匡山、明星、裕園等居民小區和經四路、經七路、緯十二路等重點商業街及山東國際物資交易中心、西市場、汽車配件大型專業市場等商貿區,竣工面積達300多萬平方米。拓寬改造了經十西路、濟齊路重點道路,初步形成了便捷通暢的城市道路交通體係。投資1.4億元完成了12公裏小清河擴挖砌壘工程。建成了玉清庫水庫,改善了濟南市西部地區供水狀況和生態環境。建成了槐蔭廣場、槐苑廣場、匡山緑苑廣場、美裏湖廣場,槐蔭廣場被評為省級城建精品工程和濟南五年大變樣的樣板工程。實施了經十西路、緯十二路、濟齊路、張莊路的美化、亮化工程。完成環境保護治理項目158個,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2.405平方公裏,建成煙塵控製區28.22平方公裏。
堅持“科教興區”戰略,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2000年實施各類科技發展計劃28項,總投資1.33億元,實現科技成果28項,申報專利140項,實施專利78項。2000年,全區科技三項經費達到189萬元,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3%。重視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電化教育在全市處於領先地位,基本實現了掃除青壯年文盲的規劃目標。建成了遊泳館、體育場,組織開展了廣場音樂會、舞蹈晚會等文化活動,豐富了全區的健身活動和精神文化生活。 |
|
槐蔭區位於濟南市西北部,東西橫跨16.5千米,南北縱越14千米。
Huaiyin Qu
0531
370104
250021
區人民政府駐地。
槐蔭區轄12個街道、2個鎮。
道德街街道 面積0.62平方千米,人口1.75萬。
西市場街道 面積0.71平方千米,人口1.98萬。
中大槐樹街道 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2.17萬。
振興街街道 面積2.52平方千米,人口3.39萬。
營市街街道 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3.48萬。
五裏溝街道 面積0.92平方千米,人口2.98萬。
南辛莊街道 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2.78萬。
匡山街道 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3.17萬。
張莊路街道 面積9.86平方千米,人口3.82萬。
青年公園街道 面積0.79平方千米,人口1.91萬。
段店北路街道 面積3.60平方千米,人口3.25萬。
美裏湖街道 面積17.50平方千米,人口1.57萬。
吳傢堡鎮 面積40.50平方千米,人口2.19萬。
段店鎮 面積62.96平方千米,人口6.25萬。 |
|
- n.: Huaiyin District
|
|
槐蔭 |
|
|
|
槐蔭區普通話統讀 | 槐蔭區吳傢堡鎮西堡小學 | 濟南市槐蔭區實驗幼兒園 | 濟南市槐蔭區衛生防疫站 | 濟南市槐蔭區美湖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景陽春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益發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福利賓館 | 濟南市槐蔭區日月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名仕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西郊醫院 | 濟南市槐蔭區婦幼保健站 | 濟南市槐蔭區一七飯店 | 濟南市槐蔭區明星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紅房子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濟南市槐蔭區西客站建設管理辦公室 | 槐蔭區經三路辦事處洞天飯店 | 濟南市槐蔭區服務公司金蘋果大酒店 | 濟南市槐蔭區南辛莊辦事處南辛飯店 | 濟南市槐蔭區飲食公司迎春樓飯店 | 濟南市槐蔭區紡織機械配件經銷公司 | 濟南市槐蔭區自學考試辦公室 | |
|
|
段店鎮 | 匡山街道 | 西市場街道 | 吳傢堡鎮 | 段店北路街道 | 張莊路街道 | 美裏湖街道 | 振興街街道 | 中大槐樹街道 | 道德街街道 | 五裏溝街道 | 營市街街道 | 青年公園街道 | 南辛莊街道 | 振興街辦事處 | 道德街辦事處 | 營市街辦事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