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香烟 : 中国 >广东 >东莞 >东莞公交站 > 榴花
显示地图
目录
《榴花 Liuhua》
诗人: 欧阳修 Ouyang Xiu

  絮乱丝繁不自持,蜂黄蝶紫燕参差。
  榴花最恨来时晚,惆怅春期独後期。
《榴花 Liuhua》
诗人: 石延年 Dan Yannian

  王母庭前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榴花 Liuhua》
诗人: 舒邦佐 Shu Bangzuo

  万绿枝头几点春,逢人偏喜上乌云。
  出来只为当时暑,故剪红绡皱作裾。
《榴花 Liuhua》
诗人: 宋庠 Song Xiang

  谁取孤根植槛旁,绛跗丹蘤鬬年芳。
  惊飚莫损亭亭艳,百子先秋未有房。
更多诗歌...
请鉴赏:

  宋庠 Song Xiang:榴花 Liuhua
  王之道 Wang Zhidao:榴花 Liuhua
  武衍 Wu Yan:榴花 Liuhua
  曾几 Ceng Ji:榴花 Liuhua
No. 6
  据《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载,顿逊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以"榴花"雅称美酒。
石榴花 Pomegranate
  石榴花。 唐 李商隐 《茂陵》诗:“ 汉 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 刘詵 《和东坡四时词》之二:“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郁陶思君尔》:“良人去久,没个人儿走,风吹榴花红欲剖,问道儿家知否?”
No. 8
  据《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载, 顿逊国 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后以“榴花”雅称美酒。 南朝 梁元帝 《刘生》诗:“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酲。” 唐 李峤 《甘露殿侍宴应制》诗:“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
No. 9
  简述【异名】石榴花(《本草拾遗》) ,酸石榴花(《圣济总录》)。
  【来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蕾。
  【性味】《得配本草》:"酸涩,平。"
  用药
  【功用主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汤火伤,研末,香油调涂。"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齿痛,水煎代茶常服。"
  ③《野生药植图说》:"治中耳发炎,防止流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鼻衄不止:酸石榴花一分,黄蜀葵花一钱。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候温服。(《圣济总录》二花散)
  ②治鼻血石榴花适量,研末,每次用一分,吹入鼻孔。(《贵州草药》)
  ③治九窍出血:石榴花,揉塞之。(《纲目》)
  ④治金疮刀斧伤破血流: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捣末,取少许敷上。(《海上集验方》)
  ⑤治肺痈:石榴花、牛膝各二钱,银花藤五钱,百部三钱,白及、冰糖各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⑥治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江西《草药手册》)
  其它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夏季开花,重瓣的多难结实,以观花为主;单瓣的易结实,以观果为主。萼革质,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种子肉质层供鲜食或加工成清凉饮料,果皮入药,性温,味酸涩,有涩肠、止血、驱虫之功效。
  我国人民长期把石榴作为吉祥之果。面对花果并丽,火红可爱的石榴,文人雅士们诗情勃发,纷纷作诗赋词,讴歌吟颂。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孔绍安《咏石榴》)。石榴的出处本与开花的时令无关,可作者偏从石榴的来历着笔,巧妙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说是石榴追随汉使到中原来,只因路途遥远,时日漫长,所以没有赶上春天。这样一说,石榴何其多情,又多么令人惋惜。这首诗的妙处是仿佛在漫不经心之中流露出惜花、爱花的意境,这种淡逸的文笔更令人玩味不已。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韩愈《榴花》)。榴花如火似霞,耀眼夺目,有的花已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碾压、践踏。一任它堆积着、陈铺着,那落红满地的景色,把诗又融进了一个新的意境。
  “浓绿万枝一点红”。在古典诗词中,多用玛瑙、琥珀、赤玉、红裙等来比喻榴花的“红”,但也难究其美。于是,骚客诗人们又以“火”喻榴花。在众多的以“火”喻榴花的诗中,有两首写得极为生动形象,细腻感人。先看杜牧的佳作:“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榴花似火,艳丽如霞,山里姑娘采来插在玉钗上,够美气的。望着那赤红如焰的花朵,诗人却耽心把姑娘的鬓发烧了呢。这一错觉,真个把“火”渲染得迫在眉睫!再看元代诗人张弘范的妙辞:“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游蜂错为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你看:绿叶如云,花香四溢,引得游蜂前来采蜜,但一见那猩红的花团,误以为火焰,于是便匆匆乘风逃走。全诗通过夸张手法,把花的红艳,蜂的惊惧写活了,读后不禁令人发笑。
简述
  【异名】石榴花(《本草拾遗》) ,酸石榴花(《圣济总录》)。
  【来源】石榴科植物石榴的花蕾。
  【性味】《得配本草》:"酸涩,平。"
用药
  【功用主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汤火伤,研末,香油调涂。"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齿痛,水煎代茶常服。"
  ③《野生药植图说》:"治中耳发炎,防止流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鼻衄不止:酸石榴花一分,黄蜀葵花一钱。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候温服。(《圣济总录》二花散)
  ②治鼻血石榴花适量,研末,每次用一分,吹入鼻孔。(《贵州草药》)
  ③治九窍出血:石榴花,揉塞之。(《纲目》)
  ④治金疮刀斧伤破血流: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捣末,取少许敷上。(《海上集验方》)
  ⑤治肺痈:石榴花、牛膝各二钱,银花藤五钱,百部三钱,白及、冰糖各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⑥治中耳炎:石榴花,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江西《草药手册》)
其它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夏季开花,重瓣的多难结实,以观花为主;单瓣的易结实,以观果为主。萼革质,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种子肉质层供鲜食或加工成清凉饮料,果皮入药,性温,味酸涩,有涩肠、止血、驱虫之功效。
  我国人民长期把石榴作为吉祥之果。面对花果并丽,火红可爱的石榴,文人雅士们诗情勃发,纷纷作诗赋词,讴歌吟颂。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孔绍安《咏石榴》)。石榴的出处本与开花的时令无关,可作者偏从石榴的来历着笔,巧妙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说是石榴追随汉使到中原来,只因路途遥远,时日漫长,所以没有赶上春天。这样一说,石榴何其多情,又多么令人惋惜。这首诗的妙处是仿佛在漫不经心之中流露出惜花、爱花的意境,这种淡逸的文笔更令人玩味不已。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韩愈《榴花》)。榴花如火似霞,耀眼夺目,有的花已结子,隐约枝头。苍苔斑驳,落英缤纷。可喜的是没有车马来碾压、践踏。一任它堆积着、陈铺着,那落红满地的景色,把诗又融进了一个新的意境。
  “浓绿万枝一点红”。在古典诗词中,多用玛瑙、琥珀、赤玉、红裙等来比喻榴花的“红”,但也难究其美。于是,骚客诗人们又以“火”喻榴花。在众多的以“火”喻榴花的诗中,有两首写得极为生动形象,细腻感人。先看杜牧的佳作:“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榴花似火,艳丽如霞,山里姑娘采来插在玉钗上,够美气的。望着那赤红如焰的花朵,诗人却耽心把姑娘的鬓发烧了呢。这一错觉,真个把“火”渲染得迫在眉睫!再看元代诗人张弘范的妙辞:“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游蜂错为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你看:绿叶如云,花香四溢,引得游蜂前来采蜜,但一见那猩红的花团,误以为火焰,于是便匆匆乘风逃走。全诗通过夸张手法,把花的红艳,蜂的惊惧写活了,读后不禁令人发笑。
近义词
榴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