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被子植物 > 楝树
目录
No. 1
  又称“苦楝”。楝科。落叶乔木,高达20米。羽状复叶。春末夏初开淡紫色花,有芳香。核果球形或卵形,黄色。分布于中国山西、河南以南地区。木材软硬适中,供制家具、农具、枪柄、乐器和建筑用材。树皮可提苦楝素,用来驱除蛔虫等。
No. 2
  楝树
  melia azedarach
  楝科楝属落叶乔木。又称苦楝。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木材轻软,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造林树种。树高达20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锯齿粗钝;老叶无毛。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黑色数粒。喜光及温暖气候,喜肥 。在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地上均能生长。耐水湿、耐烟尘、抗潮风。生长迅速,侧根发达,萌芽力强。育苗用条播。一般多在春季用一年生苗栽植造林。
  楝树 melia azedarach
  科属苦木科、楝属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25m。树冠倒伞形,侧枝开展。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呈轮生状,灰褐色,被稀疏短柔毛,后光滑,叶痕和皮孔明显。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20-40cm,叶轴初被柔毛,后光滑;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7cm,宽0.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偏斜,边缘具锯齿或浅钝齿,稀全缘;主脉突起明显,具特殊香味;小叶柄长0.1—1.ocm。圆锥花序,长15—20cra,与叶近等长,花瓣5个,浅紫色或白色,倒卵状匙形,长0.8-lcm,外面被柔毛,内面光滑;雄蕊10个,花丝合成雄蕊筒,紫色。子房球形,5-6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核果,黄绿色或淡黄色,近球形或椭圆形,长1-3cm,每室具种子1个;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红褐色。花期5月,果期9月。
  近缘种
  川楝 m.toosendan小叶边缘通常全缘,稀具不明显的钝齿。子房6-8室,果实大,长3cm。
  生态习性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钙质土及盐碱土均可生长,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萌芽力强,对s02抗性较强,对cl2,抗性较弱。
  繁殖方法播种。11月采种,浸水沤烂后捣去果肉,洗净晒干后贮藏在阴凉干燥处。待翌年春播,播前用水浸种2-3天可使出苗整齐。
  栽培管理楝树往往分枝低矮,影响主干高度和木材使用价值,采用斩梢接干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做法是连续2-3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斩梢1/3—1/2,切口要求平滑,呈马耳形,并在生长季中及时摘去侧芽,仅留近切口处1个壮芽作主干培养。
  适生范围主产于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我国的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有分布,也是鄢陵的乡土树种。
  园林用途楝树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颇为美丽,且有淡香,加之耐烟尘,是工厂、城市、矿区绿化树种,宜作庭荫树及行道树。
  楝树(别名苦楝)
  特征及用途: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有槽纹,枝条广展,幼枝有皮孔。花淡紫色,组成圆锥花序。果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色。喜生于旷野、村边、路旁。多为栽培。分布于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省,西南至四川、云南、西藏,西北至甘肃等省。含川楝素,有杀虫作用。药用根、茎叶,用以防治车轮虫病、隐鞭虫病、锚头鳋病。
  使用方法:每亩鱼池用楝树枝叶15公斤浸池中,7~10天换一次,连续3~4次。
No. 3
  楝树
  Melia azedarach
  楝科楝属落叶乔木。又称苦楝。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木材轻软,易加工,供制家具、农具等用;花、叶、种子和根皮均可入药;又是行道树、观赏树和沿海地区造林树种。树高达20米。叶互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锯齿粗钝;老叶无毛。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为黄色。种子黑色数粒。喜光及温暖气候,喜肥 。在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地上均能生长。耐水湿、耐烟尘、抗潮风。生长迅速,侧根发达,萌芽力强。育苗用条播。一般多在春季用一年生苗栽植造林。
  楝树 Melia azedarach
  科属 楝科、楝属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5m。树冠倒伞形,侧枝开展。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小枝呈轮生状,灰褐色,被稀疏短柔毛,后光滑,叶痕和皮孔明显。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长20-40cm,叶轴初被柔毛,后光滑;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7cm,宽0.5-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通常偏斜,边缘具锯齿或浅钝齿,稀全缘;主脉突起明显,具特殊香味;小叶柄长0.1—1.Ocm。圆锥花序,长15—20cra,与叶近等长,花瓣5个,浅紫色或白色,倒卵状匙形,长0.8-lcm,外面被柔毛,内面光滑;雄蕊10个,花丝合成雄蕊筒,紫色。子房球形,5-6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核果,黄绿色或淡黄色,近球形或椭圆形,长1-3cm,每室具种子1个;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肉质,内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红褐色。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近缘种
  川楝 M.toosendan 小叶边缘通常全缘,稀具不明显的钝齿。子房6-8室,果实大,长3cm。
  生态习性 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钙质土及盐碱土均可生长,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萌芽力强,对S02抗性较强,对Cl2,抗性较弱。
  繁殖方法 播种。11月采种,浸水沤烂后捣去果肉,洗净晒干后贮藏在阴凉干燥处。待翌年春播,播前用水浸种2-3天可使出苗整齐。
  栽培管理 楝树往往分枝低矮,影响主干高度和木材使用价值,采用斩梢接干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做法是连续2-3年在早春萌芽前用利刀斩梢1/3—1/2,切口要求平滑,呈马耳形,并在生长季中及时摘去侧芽,仅留近切口处1个壮芽作主干培养。
  适生范围 主产于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我国的华中、华南、西南等省区有分布,也是鄢陵的乡土树种。
  园林用途 楝树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颇为美丽,且有淡香,加之耐烟尘,是工厂、城市、矿区绿化树种,宜作庭荫树及行道树。
  楝树(别名苦楝)
  特征及用途: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有槽纹,枝条广展,幼枝有皮孔。花淡紫色,组成圆锥花序。果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色。喜生于旷野、村边、路旁。多为栽培。分布于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省,西南至四川、云南、西藏,西北至甘肃等省。含川楝素,有杀虫作用。药用根、茎叶,用以防治车轮虫病、隐鞭虫病、锚头鳋病。
  使用方法:每亩鱼池用楝树枝叶15公斤浸池中,7~10天换一次,连续3~4次。
   培育高大楝树技术
   楝树顶芽通常不能正常发育,以致树干低矮,分枝低,可采用换干法或斩梢灭芽法培育高大主干。
  换干法:将造林后1-2年生的幼树于早春萌动前切干,切干高度离地面约10厘米,待萌芽后,选择1个健壮的萌枝培育主干。
  斩梢灭芽法:春季在"立春"至"雨水"间,将幼树主梢上部分削成斜面斩掉,萌发新枝后,在靠近切口处选留1个粗壮的新枝培育成主干,其余的芽抹去,第二年用同样的方法斩去新梢不成熟部分,尽可能与上年留枝相对的方向选留1个新枝培育主干,如此进行2-3年,可得高大通直的主干。
花木百科
  楝树介绍
  楝树 (melia azedarach)
  科属:
  楝科
  别名:
  苦楝、楝枣子
  形态特征:
  为落叶乔木,幼枝绿色,有星状毛,皮孔多而明显;老枝紫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钝锯齿。圆锥花序,花瓣淡紫色,核果近球形,成熟后橙红色。花期4-5月。
  分布与习性:
  产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喜光,可耐寒,喜温暖湿润,不耐旱,怕积水。
  繁殖与栽培:
  播种法繁殖,播后覆土深度3cm,功苗期不耐涝,7-8月是生长迅速时期,应及时追施肥料。
  应用:
  楝树羽叶疏展,夏日开淡蓝色小花,淡雅飘逸,适作行道树和庭荫树。果实、皮、根入药
  图片:
百科大全
  lianshu
  楝树
  Melia azedarach
  楝科 (Meliaceae)楝属落叶乔木。又名苦楝。楝属全世界约15种,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中国有 3种,本种最常见。
  树高可达20米,胸径达 1米。叶互生,二或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锯齿粗钝;老叶无毛。花两性,有芳香,淡紫色,腋生圆锥花序。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1~2厘米,熟时黄色,冬季宿存树上,翌年春逐渐脱落;果核坚硬,淡褐色,核分5室,每室有1枚黑色种子(见图)。在中国,从河北、山西、陕西南部及甘肃东南部,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南至海南省均有野生或栽培。垂直分布范围各地相差悬殊,河南伏牛山南坡为海拔700米左右,云南可达海拔1900米。楝树喜光及温暖气候,并喜肥。在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量 0.3%以下的盐碱土上均能生长。耐水湿,耐烟尘,抗潮风。生长迅速,侧根发达,萌芽力强。多用于四旁绿化和沿海地区造林。落叶后可选健壮母树采种,核果用水浸泡数天,搓洗去掉果肉,捞出晾干后沙藏或干藏。播种多用育苗,条播。播后约50天发芽出土,幼苗成簇时间苗。一般在春季用一年生苗进行栽植。为防止分枝低矮,促进树干向上生长,可在春季将苗木梢部剪掉,萌发后选留一个粗壮的新技培育为主干,除去其余萌枝。次年继续进行。害虫有楝星天牛和楝闪光天牛的幼虫蛀干、霜天蛾幼虫食叶等。
  木材轻软、结构细,纹理略直,有光泽,耐腐,容易加工,适宜作家具、农具等用。干根皮名苦楝皮,供药用。中药材苦楝子为川楝(M.toosendan)的果实。
  (周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