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人: 董嗣杲 Dong Sigao 
 绿罗摇曳郁梅英,袅袅柔条韡韡金。
 荣萼有光倾日近,仙姿无语击春深。
 盛传覆弟承华喻,别纪遗恩芾木阴。
 晚圃甚花堪并驾,周诗明写友于心。
 | 
|  | 
| 学名:kerria japonica (l.)dc. 英文名:kerria
 科名:蔷薇科 rosaceae
 别名:黄度梅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绿色,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锐重锯齿,表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或沿叶脉、脉间有短柔毛。花金黄色,直径3—4.5厘米,萼片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细齿;花柱儿与雄蕊等长。瘦果黑色,扁球形。花期4—5月,果期7—8月。原产我国和日本。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生长最好。
 【分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东、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繁殖: 可用分株、扦插和播种繁殖。分株,常用于重瓣品种,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扦插。在梅雨季节剪取嫩枝扦插。播种,适用于单瓣品种,播后约20天发芽。
 栽培: 棣棠花于3月中旬萌芽,一般宜在萌芽前移栽,定植后需注意修剪枯枝和老枝。生长期每2个月施肥1次,每隔2-3年全面更新1次,剪除地上部,促使多发新枝。北方栽培时,冬季需要培土,防止枯梢。
 病虫害: 常有褐斑病和枯枝病危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另有棉红蜘蛛危害,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喷杀。
 应用: 棣棠花枝叶翠绿细柔,金花满树,别具风姿,宜丛植于水畔、坡边、林下和假山旁,也可用于花丛、花径和花篱,还可栽在墙隅及管道旁,有遮蔽之效。
 【别名】蜂棠花
 【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 dc.,以嫩枝叶及花入药。夏季采花及嫩枝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平。
 【功能主治】
 花:化痰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
 茎、叶: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小儿消化不良;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用法用量】花1~3钱,茎叶3~6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  | 
| 棣棠花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中国树木分类学》),地园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四川中药志》),金旦子花(《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棣棠的花或枝叶。
 【植物形态】棣棠(《群芳谱》)
 落叶灌木,高达1.5~2米。小枝绿色.老时平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长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重锯齿或有浅裂,上面无毛,下面苍白色,沿脉间疏生短柔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状,早落。花生于侧枝顶端,黄色;萼片5,裂片卵形,突尖头,筒部短广;花瓣金黄色,5片,广椭圆形,钝头;花盘环状,位于萼筒内;雄蕊多数,花丝线状,长为花瓣之半;雌蕊5枚,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瘦果,棕黑色。花期4~5月。
 多栽培于庭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河南等地。
 【采集】4~5月采花;7~8月采枝叶。
 【化学成分】花含蜡质色素,系土木香脑、叶黄素二棕榈酸酯、叶黄素油酸酯的混合物。叶含维生素C_100~200毫克%。另有谓棣棠含柳穿鱼甙。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②《云南中草药》:"微苦涩,平。"
 【功用主治】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润肺,止咳,化痰。"
 ②《四川中药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儿荨麻疹。"
 ③《湖南药物志》:"治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风丹,热毒疮: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重庆草药》)
 ③治风湿关节炎:棣棠茎叶二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水肿: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  | 
| 学名: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DC. 英文名:Kerria
 别名:蜂棠花、黄度梅(江苏高淳)、金棣棠梅、黄榆梅(因为它的叶子像榆树叶)、金碗、地藏王花(浙江安吉)、麻叶棣棠、清明花
 科属名:兰植物门Magnoliophyta——木兰纲 Magnoliopsida——蔷薇亚纲 Rosidae——蔷薇目 Rosales——蔷薇科 Rosaceae——棣棠花属 Kerria
 原产地:中国、日本
 花语:高贵
 | 
|  | 
| 落叶灌木,高1—2米;小枝绿色,无毛。 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有锐重锯齿,表面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或沿叶脉、脉间有短柔毛。
 花金黄色,直径3—4.5厘米,萼片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细齿;花柱与雄蕊等长。瘦果黑色,扁球形。花期4—5月,果期7—8月。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生长最好。
 | 
|  | 
| 棣棠花原产中国华北至华南,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生长最好。 常用分株、扦插和播种法繁殖。分株适用于重瓣品种。扦插分春季硬枝扦插和梅雨季嫩枝扦插。棣棠花可地栽,亦可盆栽。移栽或换盆宜在春季发芽前(2月至3月)或10月间进行,需带宿土。移植时要施入基肥,促使多发新枝,多产生花芽。
 | 
|  | 
| 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东、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一般所常见的是单瓣棣棠花。
 棣棠花还有两个变种,一种是重瓣棣棠花,一种是白棣棠花。前者花瓣重重长得像个小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有观赏价值的品种。可能是因为古人普遍肉食不足体态偏瘦,所以这胖乎乎的重瓣棣棠花就最受欢迎。白棣棠花就比较罕见了,很受日本人的推崇。
 | 
|  | 
| 环境美化: 棣棠花枝叶翠绿细柔,金花满树,别具风姿,宜丛植于水畔、坡边、林下和假山旁,也可用于花丛、花径和花篱,还可栽在墙隅及管道旁,有遮蔽之效。
 欣赏价值:
 棣棠柔枝垂条,金花朵朵,宜作花篱、花径,群植于常绿树丛之前,古木之旁,山石缝隙之中或池畔、水边、溪流及湖沼沿岸成片栽种,均甚相宜;若配植疏林草地或山坡林下,则尤为雅致,野趣盎然,盆栽观赏也可。
 药用价值:
 花除供观赏外,入药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作用。
 【药名】:棣棠花
 【拼音】:DITANGHUA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棣棠的花或枝叶。
 【功效】:化痰止咳、健脾化湿。
 【主治】: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
 【性味归经】: 《四川中药志》 : "性平,味涩,无毒。② 《云南中草药》 : "微苦涩,平。"肺、胃、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别名】: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 《中国树木分类学》 )、地园花(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 《四川中药志》 )、金旦子花( 《云南中草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河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采花;7~8月采枝叶。
 【拉丁名】:棣棠( 《群芳谱》 ) Kerria japonica(L.) DC.
 【考证】:出自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四川中药志》:"棣棠的根和嫩枝叶与花同功,但药力较弱。"
 【中药化学成分】:花含蜡质色素,系土木香脑(Hele-nin)叶黄素二棕榈酸酯(Lutein dipalmitate)、叶黄素油酸酯(Luteinoleic acid ester)的混合物。叶含维生素 C100~200毫克%。另有谓棣棠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oside)。
 | 
|  | 
| 繁殖: 可用分株、扦插和播种繁殖。分株,常用于重瓣品种,在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扦插。在梅雨季节剪取嫩枝扦插。播种,适用于单瓣品种,播后约20天发芽。
 快繁要点:春季采一年生枝条作为快繁的离体材料,直接繁于智能苗床即可,生长季节采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嫩枝作为离体材料,保留上端1-2叶,也可一叶一芽,繁于以河沙或珍珠岩为基质的苗床,开启快繁智能系统,成活率达100%。
 保养:棣棠花于3月中旬萌芽,一般宜在萌芽前移栽,定植后需注意修剪枯枝和老枝。生长期每2个月施肥1次,每隔2-3年全面更新1次,剪除地上部,促使多发新枝。北方栽培时,冬季需要培土,防止枯梢。
 | 
|  | 
| 常有褐斑病和枯枝病危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另有棉红蜘蛛危害,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喷杀。 | 
|  | 
| 原产中国从云南到长江流域一直到秦岭山区,只是因为19世纪有个叫Kerr的西方人最初是在日本接触到这种花,所以误认为原产地是日本,于是取名字Kerria并在后面跟了个joponica。 | 
|  | 
| 1.棣棠花 作者:董嗣杲 年代:宋
 绿罗摇曳郁梅英,袅袅柔条韡韡金。
 荣萼有光倾日近,仙姿无语击春深。
 盛传覆弟承华喻,别纪遗恩芾木阴。
 晚圃甚花堪并驾,周诗明写友于心。
 2 .道傍棣棠花
 作者:范大成 年代:南宋
 乍晴芳草竞怀新,谁种幽花隔路尘。
 绿地缕金罗作带,为谁开放开惜春。
 3.寄罗劭兴
 作者:李商隐 年代:晚唐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
 4.日本人把棣棠叫作“山吹(やまぶき) ”;
 在《万叶集》中,写山吹的徘句就有17首之多,
 但是公认最有名的是近代诗人松尾芭蕉的这一句:
 “ほろほろと山吹ちるか滝の音”。
 看到两种翻译,
 一种是“山吹凋零,悄悄地没有声息,飞舞着,泷之音”。
 还有一种是“激湍漉漉,可是棣棠落花簌簌?”
 | 
|  | 
|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拼音名】Dì Tánɡ Huā
 【别名】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中国树木分类学》),地园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四川中药志》),金旦子花(《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棣棠的花或枝叶。4~5月采花;7~8月采枝叶。
 【原形态】
 棣棠(《群芳谱》)
 落叶灌木,高达1.5~2米。小枝绿色.老时平滑无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长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重锯齿或有浅裂,上面无毛,下面苍白色,沿脉间疏生短柔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状,早落。花生于侧枝顶端,黄色;萼片5,裂片卵形,突尖头,筒部短广;花瓣金黄色,5片,广椭圆形,钝头;花盘环状,位于萼筒内;雄蕊多数,花丝线状,长为花瓣之半;雌蕊5枚,花柱丝状,与雄蕊等长。瘦果,棕黑色。花期4~5月。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河南等地。
 【化学成份】花含蜡质色素,系土木香脑、叶黄素二棕榈酸酯、叶黄素油酸酯的混合物。叶含维生素C_100~200毫克%。另有谓棣棠含柳穿鱼甙。
 【性味】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②《云南中草药》: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治久咳,消化不良,水肿,风湿痛,热毒疮。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润肺,止咳,化痰。
 ②《四川中药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儿荨麻疹。
 ③《湖南药物志》:治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风丹,热毒疮: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重庆草药》)
 ③治风湿关节炎:棣棠茎叶二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水肿: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  | 
| | 棣棠花属 | 重瓣棣棠花 | 棣棠花褐膏药病 |  | 棣棠花白纹羽病 | 棣棠花灰膏药病 | 沈家店道傍棣棠花 |  | 棣棠花毛刺线虫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