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梁竜屬
  梁竜屬(diplodocus)
  關鍵字: 蜥腳形亞目 梁竜
  梁竜屬(diplodocus)是蜥臀目蜥腳亞目梁竜科(diplodocidae)的一個屬,是一種巨大的植食性恐竜,化石發現於北美侏羅紀地層。
  “diplodocus”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雙梁”,這是指其雙叉形的尾骨。這個名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古生物學家根據梁竜骨骼的形狀决定的。
  梁竜屬的恐竜生活於侏羅紀。第一塊梁竜化石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1878年),由著名的恐竜研究者馬什定名為diplodocus longus(“頎長的雙梁”)。後來又發現了該屬的另外兩個種。
  梁竜長期被認為是可以確定身份的最長的恐竜,其完整骨骼長達27米。普遍認為地震竜和超竜的長度要超過梁竜,但尚未發現超竜的完整骨骼化石。而地震竜有可能是一隻發育得特別龐大的梁竜。
  巨大的蜥腳恐竜類的絶滅屬。化石見於北美的上侏羅統。為迷惑竜屬(apatosaurus)的近親,是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長的陸上動物。已知最長達26.7公尺(米)。異常小的頭骨細長而相當輕,頭骨位於很長的頸上,腦子極小;身體粗壯,但不像雷竜屬那樣笨重,由巨大的肢帶和柱狀的腿很好地支撐著。體重估計接近80噸。尾很長,可能極其靈活,是一種防禦武器,能猛力痛打食肉動物;在水中,尾也可能對推動軀體有用。在脊髓的後部有大量神經組織,幫助協調後腿和尾的動作。因其很長,從極小的腦子到後腿,神經刺激的傳遞極為緩慢,為補償時間滯慢而發育的脊髓瘤,往往被錯誤地稱為第二個腦子。該動物可能大部分時間待在水中,衹有頭伸出水面。很可能在乾燥區能自由地走來走去,四肢很強壯,腳寬,很像現代象的四肢和腳。齒的特徵表明,很可能以柔軟的植物為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