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蠹蟲
【桑蠹蟲的功效介紹】:
桑蠹蟲 (《別錄》)
【異名】蝤蠐(《詩經》),蝎、桑蠹、蛣崛(《爾雅》),桑蝎(《千金方》),桑蟲(《本草圖經》),蛀蟲(《綱目》),桑蠶(《景嶽全書》),鐵炮蟲(《動物學大辭典》),老母蟲(《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幼蟲。
動物形態詳天牛條。
【採集】鼕季於桑、柳、柑橘等樹幹中捕取,捕得後,用酒醉死,曬幹或炕幹。
【藥材】乾燥的蟲體,呈長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
嘴部顔色較深,黃褐至黑褐色。
胸部3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10節。
蟲體外表常較粗糙,折斷面呈黃白色。
以粗壯、乾燥、完整者、為佳。
産於四川;其他地區亦有。
【炮製】揀淨雜質,和糯米八鍋同炒,至米焦黑為度。
取出,篩去米,放涼,貯存乾燥處。
【性味】甘,平,有毒。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苦,氣平。
【歸經】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桑蠹蟲的功效】活血,祛瘀,通經。
治勞傷瘀血,血滯經閉,腰脊疼痛,崩漏,帶下。
①《別錄》:主心暴痛,金瘡內生不足。
②《本草拾遺》:桑蠹,去氣,補不足,治小兒乳霍。
③《日華子本草》: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風疹。
④《綱目》:治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墮胎下血,産後下痢:柳蠹蟲,功同桑蠹。
⑤《握靈本草》:治痘瘡倒靨用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燒灰,溫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方》) ②治墮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蟲,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普濟方》) ③治痘瘡不發及癰疽不潰:桑蠹蟲一、二條,搗,黃酒衝服。
(《本草推陳》)
【名傢論述】①《景嶽全書·疽疹詮》:桑蟲用以發痘,嘗遍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及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
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
且發痘者,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
矧以濕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
前之既覆,後可見矣。
②《本經逢原》:桑蠹蟲,治痘瘡毒盛白陷不能起發者,用以絞汁和白酒釀服之即起。
但皮薄腳散及泄瀉畏食者服之,每緻駁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
|
桑蠹蟲
(《別錄》)
【異名】蝤蠐(《詩經》),蝎、桑蠹、蛣崛(《爾雅》),桑蝎(《千金方》),桑蟲(《本草圖經》),蛀蟲(《綱目》),桑蠶(《景嶽全書》),鐵炮蟲(《動物學大辭典》),老母蟲(《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幼蟲。動物形態詳"天牛"條。
【採集】鼕季於桑、柳、柑橘等樹幹中捕取,捕得後,用酒醉死,曬幹或炕幹。
【藥材】乾燥的蟲體,呈長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嘴部顔色較深,黃褐至黑褐色。胸部3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10節。蟲體外表常較粗糙,折斷面呈黃白色。以粗壯、乾燥、完整者、為佳。
産於四川;其他地區亦有。
【炮製】揀淨雜質,和糯米八鍋同炒,至米焦黑為度。取出,篩去米,放涼,貯存乾燥處。
【性味】甘,平,有毒。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苦,氣平。"
【歸經】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通經。治勞傷瘀血,血滯經閉,腰脊疼痛,崩漏,帶下。
①《別錄》:"主心暴痛,金瘡內生不足。"
②《本草拾遺》:"桑蠹,去氣,補不足,治小兒乳霍。"
③《日華子本草》:"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風疹。"
④《綱目》:"治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墮胎下血,産後下痢:""柳蠹蟲,功同桑蠹。"
⑤《握靈本草》:"治痘瘡倒靨用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燒灰,溫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②治墮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蟲,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普濟方》)
③治痘瘡不發及癰疽不潰:桑蠹蟲一、二條,搗,黃酒衝服。(《本草推陳》)
【名傢論述】①《景嶽全書·疽疹詮》:"桑蟲用以發痘,嘗遍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及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且發痘者,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矧以濕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前之既覆,後可見矣。"
②《本經逢原》:"桑蠹蟲,治痘瘡毒盛白陷不能起發者,用以絞汁和白酒釀服之即起。但皮薄腳散及泄瀉畏食者服之,每緻駁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
|
桑蠹蟲
【桑蠹蟲的功效介紹】:
桑蠹蟲 (《別錄》)
【異名】蝤蠐(《詩經》),蝎、桑蠹、蛣崛(《爾雅》),桑蝎(《千金方》),桑蟲(《本草圖經》),蛀蟲(《綱目》),桑蠶(《景嶽全書》),鐵炮蟲(《動物學大辭典》),老母蟲(《四川中藥志》)。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1.《綱目》:似蠶而在木中食木者為蝎。似蠶而在樹上食葉者為ZHU;似ZHU而小,行則首尾相就屈而後伸者為尺蠖;似尺蠖而青小者,為螟蛉。三蟲皆不能穴本,至夏懼羽化為蛾,惟穴木之蠹,宜入藥用。各木性味,良毒不同,而蠹亦隨所居所食而異,未可一概用也。古方用蠹,多取桑、柳、構木者,亦各有義焉。
2.《本經逢原》:桑蠹蟲,色白帶黃,而腹中無穢,挼之無水者為真。若頭硬而腹中不淨者,即雜樹蠹
【來源】為天牛科昆蟲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緣昆蟲的幼蟲。
動物形態詳天牛條。
【採集】鼕季於桑、柳、柑橘等樹幹中捕取,捕得後,用酒醉死,曬幹或炕幹。
【藥材】乾燥的蟲體,呈長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黃色。
嘴部顔色較深,黃褐至黑褐色。
胸部3節,前胸較膨大,無足,腹部10節。
蟲體外表常較粗糙,折斷面呈黃白色。
以粗壯、乾燥、完整者、為佳。
産於四川;其他地區亦有。
【炮製】揀淨雜質,和糯米八鍋同炒,至米焦黑為度。
取出,篩去米,放涼,貯存乾燥處。
【性味】甘,平,有毒。
①《別錄》:味甘,無毒。
②《綱目》:甘,溫,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苦,氣平。
【歸經】①《玉楸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桑蠹蟲的功效】活血,祛瘀,通經。
治勞傷瘀血,血滯經閉,腰脊疼痛,崩漏,帶下。
①《別錄》:主心暴痛,金瘡內生不足。
②《本草拾遺》:桑蠹,去氣,補不足,治小兒乳霍。
③《日華子本草》:治胸下堅滿,障翳瘀膜,風疹。
④《綱目》:治小兒驚風,口瘡,風疳;婦人崩中,漏下赤白,墮胎下血,産後下痢:柳蠹蟲,功同桑蠹。
⑤《握靈本草》:治痘瘡倒靨用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崩中漏下赤白:桑蝎燒灰,溫酒服方寸匕,日二。
(《千金方》) ②治墮胎下血不止:桑木中蝎蟲,燒末,酒服方寸匕,日二。
(《普濟方》) ③治痘瘡不發及癰疽不潰:桑蠹蟲一、二條,搗,黃酒衝服。
(《本草推陳》)
【名傢論述】①《景嶽全書·疽疹詮》:桑蟲用以發痘,嘗遍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及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
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
且發痘者,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
矧以濕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
前之既覆,後可見矣。
②《本經逢原》:桑蠹蟲,治痘瘡毒盛白陷不能起發者,用以絞汁和白酒釀服之即起。
但皮薄腳散及泄瀉畏食者服之,每緻駁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