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中草藥 : 水産 : 中醫藥 : 中藥材 : 中藥飲片 : 中藥鑒定學 : 醫藥 > 桑螵蛸
目錄
螳螂科動物綴在桑枝上的卵鞘 Mantis species have decorated eggs on the sheath in the mulberry
  螳螂科動物綴在桑枝上的卵鞘。可作中藥,主治遺精、早泄、遺尿等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一·螳蜋》:“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蜋子也。”
No. 2
  英文名 ootheca mantidis
  來源 本品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小刀螂 statilia macu lata (thunberg) 或巨斧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或華北刀螂paratenodera augustipennis saussure 的乾燥卵鞘。分別習稱“團螵蛸”、“長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雜質,蒸死蟲卵,乾燥。
  性狀
  團螵蛸 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由多層膜狀薄片疊成,長2.5~4cm,寬 2~3cm。表面淺黃褐色,上面帶狀隆起不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鬆而韌,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綿狀,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1 細小橢圓形卵,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淡或微鹹。
  長螵蛸 略呈長條形,一端較細,長2.5~5cm,寬1~1.5cm。表面灰黃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帶的兩側各有1 條暗棕色淺溝及斜嚮紋理。質硬而脆。
  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4cm,寬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兩側有斜嚮紋理,近尾端微嚮上翹。質硬而韌。
  炮製 除去雜質,蒸透,乾燥,用時剪碎。
  性味與歸經 甘、鹹,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益腎固精,縮尿,止濁。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用法與用量 5~9g 。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商品名】:圓螵蛸:又名元螵蛸、團螵蛸、軟螵蛸。為昆蟲大刀螂的卵鞘。略呈圓形、圓柱形。主産於廣西、雲南、湖南等地。
  長螵蛸:又名硬螵蛸。為昆蟲小刀螂的卵鞘。略呈長條形。主産於安徽、浙江、江蘇等地。
  短螵蛸:又名黑螵蛸。為昆蟲巨斧螳螂的卵鞘。略呈平行四邊行。主産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均以個大、完整、色黃、卵未孵化、乾燥、無樹枝等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佈】:團螵蛸主産廣西、雲南、湖北、湖南、河北、遼寧。此外,河南、山東、江蘇、內蒙古、四川等地亦産。長螵蛸主産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黑螵蛸主産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後,除去樹枝,置蒸籠內蒸30~40分鐘,殺死蟲卵,曬幹或烤幹。
  【拉丁名】:藥材oō theca mantidis原動物大刀螂 paratenodera 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 statilia maculata thunb、薄翅膛螂mantis religiosa l.、巨斧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華北刀螂 paratenodera augustipennis saussure
  【炮製方法】:炒桑螵蛸:將淨螵蛸和麩皮同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即可。????炒桑螵蛸:取淨螵蛸,用????水拌勻,稍悶,人鍋炒至微黃,取出晾幹。(每桑螵蛸10斤,用????5兩,加水適量溶化)①《雷公炮炙論》:"采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於磁鍋中熬令幹用,勿亂別修事,卻無效也。"②《別錄》:"桑螵蛸當火炙,不爾令人泄。"③《蜀本草》:"《圖經》雲:以熱漿水浸一伏時,焙幹,於柳木灰中炮令黃色用之。"
  【考 證】:出自《神農本草經》。陶弘景:"桑螵蛸,以桑上者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氣。"
  【生藥材鑒定】:因形狀不同,分為下列三種:①團螵蛸又名:軟螵蛸、元螵蛸。略裏圓柱形或者類圓形,長2.5~4釐米,寬2~3釐米,由多數膜狀薄層疊成,表面餞黃褐色或黃褐色,上面有不很明顯的隆起帶,底面平坦或有附着在植物莖上而形成的凹溝。體輕,質鬆,有韌性。斷面可見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的卵,呈黃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微鹹。②長螵蛸又名:硬螵蛸。略呈長條形,長2.5~5釐米,厚約 1釐米。一端較短,一端較細而長。表面灰黃色,有斜嚮紋理。上面呈凸面狀,上有帶狀隆起,隆起帶兩側各有一綫溝,呈褐色或灰褐色。底面平坦或凹入,有時可見樹皮附着於底部。質堅而脆。 ③黑螵蛸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3.5釐米,寬1~1.5釐米,厚1~1.5釐米。表面褐色,有斜嚮紋理,上面呈凸面狀,並有帶狀隆起,近尾端微嚮上翹,質堅而韌。以上均以乾燥、完整、幼蟲末出,色黃、體輕而帶韌性,無樹枝草梗等雜質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含蛋白質及脂肪等。卵囊附着的蛋白質膜上,含檸檬酸鈣(六分子結晶水)的結晶。卵黃球含糖蛋白(glycoprotein)及脂蛋白(lipoprotein)。大刀螂乾燥卵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及鐵、鈣、鬍蘿蔔樣色素等。
No. 3
  桑螵蛸
  (《本經》)
  【異名】蜱蛸(《爾雅》),桑蛸(《吳普本草》),冒焦、螵蛸(《廣雅》),緻神、螳螂子(《別錄》),桑上螳螂窠(《傷寒總病論》),賴尿郎(《本草便讀》),刀螂子(《河北藥材》),螳螂蛋、尿唧唧(《山東中藥》),流尿狗(《中藥志》),猴兒包(《四川中藥志》),螳螂殼(《江蘇藥材志》)。
  【來源】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華北刀螂的卵鞘。動物形態詳"螳螂"條。
  【採集】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後,除去樹枝,置蒸籠內蒸30~40分鐘,殺死蟲卵,曬幹或烤幹。
  【藥材】因形狀不同,分為下列三種:
  ①團螵蛸
  又名:軟螵蛸、元螵蛸。略呈圓柱形或者類圓形,長2.5~4釐米,寬2~3釐米,由多數膜狀薄層疊成,表面淺黃褐色或黃褐色,上面有不很明顯的隆起帶,底面平坦或有附着在植物莖上而形成的凹溝。體輕,質鬆,有韌性。斷面可見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的卵,呈黃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微鹹。
  主産廣西、雲南、湖北、湖南、河北、遼寧。此外,河南、山東、江蘇、內蒙古、四川等地亦産。
  ②長螵蛸
  又名:硬螵蛸。略呈長條形,長2.5~5釐米,厚約1釐米。一端較短,一端較細而長。表面灰黃色,有斜嚮紋理。上面呈凸面狀,上有帶狀隆起,隆起帶兩側各有一淺溝,呈褐色或灰褐色,底面平坦或凹入,有時可見樹皮附着於底部。質堅而脆。
  主産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湖北等地。
  ③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3.5釐米,寬1~1.5匣米,厚1~1.5釐米。表面褐色,有斜嚮紋理,上面呈凸面狀,並有帶狀隆起,近尾端微嚮上翹,質堅而韌。
  主産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地。
  以上均以乾燥、完整、幼蟲未出,色黃、體輕而帶韌性,無樹枝草梗等雜質為佳。
  【化學成分】含蛋白質及脂肪等。卵囊附着的蛋白質膜上,含檸檬酸鈣(六分子結晶水)的結晶。卵黃球含糖蛋白及脂蛋白。
  【炮製】炒桑螵蛸:將淨螵蛸和麩皮同炒至老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即可。????炒桑螵蛸:取淨螵蛸,用????水拌勻,稍悶,入鍋炒至微黃,取出晾幹。(每桑螵蛸10斤,用????5兩,加水適量溶化)
  ①《雷公炮炙論》:"采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遍,令水遍沸,於磁鍋中熬令幹用,勿亂別修事,卻無效也。"
  ②《別錄》:"桑螵蛸當火炙,不爾令人泄。"
  ③《蜀本草》:"《圖經》雲:以熱漿水浸一伏時,焙幹,於柳木灰中炮令黃色用之。"
  【性味】鹹甘,平。
  ①《本經》:"味鹹,平。"
  ②《吳普本草》:"神農:鹹,無毒。"
  ③《別錄》:"甘,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①《綱目》:"肝、腎。"
  ②《本草經疏》:"入足少陰、太陽經。"
  【功用主治】補腎,固精。治遺精,白濁,小便頻數,遺尿,赤白帶下,陽痿,早泄。
  ①《本經》:"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②《別錄》:"療男子虛損,五藏氣微,夢寐失精,遺溺。"
  ③《藥性論》:"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熱,空心食之。虛而小便利,加而用之。"
  ④《本草衍義》:"治小便白濁。"
  ⑤《玉楸藥解》:"治帶濁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陰虛火旺或膀胱有熱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得竜骨治泄精。畏旋復花。"
  ②《藥性論》:"畏戴椹。"
  ③《本草經疏》:"凡失精遺溺,火氣太盛者宜少少用之。"
  ④《本經逢原》:"陰虛多火人誤用,反助虛陽,多緻溲赤莖痛,強中失精,不可不知。"
  【選方】①治遺精白濁,盜汗虛勞:桑螵蛸(炙)、白竜骨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湯送下。(《外臺》)
  ②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桑螵蛸、遠志、菖蒲、竜骨、人參、茯神、當歸、龜甲(醋炙)各一兩。為末。夜臥,人參湯調下二錢。(《本草衍久》桑螵蛸散)
  ③治妊娠小便數不禁:桑螵蛸十二枚。搗為散。分作兩服,米飲下。(《産書方》)
  ④治小便不通及胞轉:桑螵蛸搗末,米飲服方寸匕,日三。(《産書方》)
  ⑤治産後遺尿或尿數:桑螵蛸(炙)半兩,竜骨一兩。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徐氏胎産方》)
  ⑥治男婦疝瘕作痛:桑螵蛸一兩,小茴香一兩二錢。共為末。每服二錢,花椒湯調服。(《本草匯言》)
  ⑦治咽喉骨鯁:桑螵蛸,醋煎呷之。(《經驗良方》)
  ⑧治底耳:桑螵蛸一個。慢火炙及八分熟,存性,細研,入麝香一字,為末,摻在耳內,每用半字。如有膿,先用綿包子拈去,次後摻藥末,入在耳內。(《經驗方》)
  ⑨治小兒軟癤:桑螵蛸爐存性,研末,油調敷之。(《世醫得效方》)
  【臨床應用】治療遺尿癥
  取桑螵蛸、益智仁各1.5兩(5~12歲兒童用1兩),水煎,日服1劑。試治11例,一般連服3~4劑即可見效,再服2~3劑,可鞏固療效。
  【名傢論述】《本經逢原》:"桑螵蛸,肝腎命門藥也。功專收澀,故男子虛損,腎虛陽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方多用之。《本經》又言通五淋,利小便水道,蓋取以泄下焦虛滯也。"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桑螵蛸
  漢語拼音:
  Sangpiaoxiao
  英文名:
  OOTHECA MANTIDIS
  基原:
  本品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h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乾燥卵鞘。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團螵蛸”、“長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雜質,蒸至蟲卵死後,乾燥。
  性狀:
  團螵蛸 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由多層膜狀薄片疊成,長2.5-4cm,寬2-3cm。表面淺黃褐色,上面帶狀隆起不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鬆而韌,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綿狀,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卵,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淡或微鹹。
  長螵蛸 峭略呈長條形,一端較細,長2.5-5cm,寬1-1.5cm。表面灰黃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帶的兩側各有一條暗棕色淺溝及斜嚮紋理。質硬而脆。
  黑螵蛸 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4cm,寬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帶狀隆起明顯,兩側有斜嚮紋理,近尾端微嚮上翹。質硬而韌。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蒸透,乾燥。用時剪碎。
  性味:
  甘、鹹,平。
  歸經:
  歸肝、腎經。
  功效:
  益腎固精,縮尿,止濁。
  主治:
  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
  5-9g。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 草 藥
    OOTHECA MANTIDIS
中國藥典2000版
  桑螵蛸
  拼音名:Sangpiaoxiao
  英文名:OOTHECAMANTIDI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247
  本品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
  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乾燥卵鞘。以上
  三種分別習稱“團螵蛸”、“長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雜質,蒸
  至蟲卵死後,乾燥。
  【性狀】團螵蛸略呈圓柱形或半圓形,由多層膜狀薄片疊成,長2.5~4cm,寬
  2~3cm。表面淺黃褐色,上面帶狀隆起不明顯,底面平坦或有凹溝。體輕,質鬆而韌,
  橫斷面可見外層為海綿狀,內層為許多放射狀排列的小室,室內各有一細小橢圓形卵,
  深棕色,有光澤。氣微腥,味淡或微鹹。
  長螵蛸略呈長條形,一端較細,長2.5~5cm,寬1~1.5cm。表面灰黃色,上面帶
  狀隆起明顯,帶的兩側各有一條暗棕色淺溝及斜嚮紋理。質硬而脆。
  黑螵蛸略呈平行四邊形,長2~4cm,寬1.5~2cm。表面灰褐色,上面帶狀隆起明
  顯,兩側有斜嚮紋理,近尾端微嚮上翹。質硬而韌。
  【炮製】除去雜質,蒸透,乾燥。用時剪碎。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益腎固精,縮尿,止濁。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
  【用法與用量】5~9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英文解釋
  1. :  Mantis Egg-case,  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  ovum of mantis
包含詞
桑螵蛸丸桑螵蛸散螳螂桑螵蛸
桑螵蛸免煎螳螂及桑螵蛸加減桑螵蛸散
桑螵蛸煲豬小肚湯益智仁桑螵蛸燉豬小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