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湖南 >株洲 >株洲市區 > 桃源山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桃源山景區聯繫方式地址:湖南省株洲市。
  郵編:412000桃源山景區投訴電話株洲市旅遊投訴電話:0733-8815059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桃源山景區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桃源山景區美食株洲什錦菜
  什錦菜是一種受人們喜愛的腌製品,係由多種蔬菜製成的鹹菜(半成品)配合而成,株洲什錦菜按當地原料特點,結合南北風味進行配方。
  特色菜有:梅子排骨、排鼕菜、茄汁明蝦、五香牛肉、香炸桂魚、炸鱔段、肉末四季豆等。
  桃源山景區住宿酒店名稱地址電話星級
  西苑賓館湖南省株洲市河西國稅大樓後院0733-8890668★★★★
  國賓酒店中國湖南株洲建設南路58號0733-8268888★★★★
  宏都國際大酒店株洲市新華西路0733-2223354★★★★
  黃金大酒店株洲淥口經濟開發區嚮陽北路0733-7619999★★★
  慶雲賓館中國湖南株洲市車站路0733-8222222★★★
  金竜大酒店湖南株洲市建設南路80號0733-8271068★★★
  天台山莊中國湖南株洲天元區天台路146號0733-8827624★★★
  東苑賓館株洲市建設中路181號0733-8351018★★★桃源山景區購物地方特産:陶瓷、花炮、清水筍、香菇、奈李、魔芋、紅嘴相思鳥、大蒜,生薑、白芷、辣椒、鹿茸酒等。桃源山景區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面積約2.5平方公裏。桃源山是道教聖地,文化的中心。從西晉到晚明,以桃源山為主的名勝古跡,代有聲名。西晉末葉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觀,中唐逐漸擴大,到北宋而稱極盛。這裏有瀟湘第一閣水府閣,江南第一宮桃川宮,華夏第一院天寧碑院……。當您朝聖"桃川香火"之暇,足以盡情領略道宮聚紫、高閣流霞、漁舟唱晚、仙氣繚繞的沅湘風情。
  問津亭傳為武陵漁郎問津之處。位於桃花溪口,黃聞山麓。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縣餘良棟曾於此建亭,以陶記"後遂無問津者"句命名,並立"問津處"石碑於亭內,碑極高大,石質堅硬,書法遒勁,遊者多喜摩讀。亭不知毀於何時,僅有“問津處”三字石碑,後重建,規模大於舊亭。亭攜江枕流,倚翠望緑,據有山水之勝。遊客登臨,尋古探幽之情油然而生。
  功德亭亭處水府閣旁。當代奇人侯希貴先生為建水府閣、黃聞山莊和發展水上遊覽事業,捐資百萬,為紀念侯先生捐贈義舉,特修此亭。
  水府閣亦名黃聞閣,傳為黃洞源黃道真二人聞道處,為三層磚木結構古典建築,曾祀楊泗將軍,毀於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0平方公裏,高36.3米,為重檐歇山式四層樓閣,水府閣高踞於黃聞山頂,懸崖如削,壁立千仞。傑閣寶頂耀金,琉璃呈丹,鴟吻低空,與高舉閣南北相望,與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隔江對峙,下瞰桃川,前臨白馬,東望洞庭,西顧壺頭;木排飄搖,漁舟唱晚,江天空闊,氣勢雄渾。譽為瀟湘第一閣。
  桃川宮即桃川萬壽宮,始名桃源觀,為桃花源最早建築。《常德府志》(嘉靖版)載:"桃川宮,晉人建"。桃川宮在唐代已初具規模,宋明兩代,規模已極為宏偉,宋代修五百仙人閣,新建景命萬年殿,增創武當行宮。明人邢祚允《仙人邑裏集》?因地高下為梵宇,凡千三百餘楹",民間傳說的"四十八層庵,走馬關山門"都是描寫桃川宮當時的盛況。歷代詩人詞傢紛紛潑墨於宮墻,萬千香客信徒日日膜拜於觀中,一時香火旺盛,獨步天下,致使桃花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勝地之一。惜所有宮觀,元末皆毀於兵火。後雖修復,規模大一如前;明末,沿江所修復寺庵,又毀於兵燹。清代桃源山冷落不堪。1993年修復竣工的桃川上宮,規模遠勝於前,道觀宏敞,古木垂蔭,水咽笙簧,雲連屏障,望之蔚然深秀。今重開道場,又燃香火,實為桃花源修復歷史上的一大盛舉,對弘揚民族文化、光復道教聖地具有重要意義。
  空心杉位於桃川上宮前,為桃源山的古仙跡之一。南宋薑在《昔遊桃源山》詩中描述為"古杉晉時物,中空野人住。外圍四十尺,內可十客聚"。歿於明正德(1506-1522)年間,現存兩株萌發於明代(萬歷1573)原杉蔸上,均主幹碩大,樹空葉茂,蔚為奇觀。其中一株於清鹹豐(1851-1861)年間為大風吹折,禿軀聳峙,下部若剜,空缺朝西,人可入內。另一株枝葉婆娑,頗具風格。
  登仙徑傳為瞿柏庭登山求仙之路。後人沿徑求仙,遊者頗衆。仙境盤山繞翠,臨江窺碧,天籟細語,幽風輕吟,沿徑遊覽,仿佛羽化而登仙,是健身長壽的寶地。
  
  黃聞山莊因座落在黃聞山而得名。傳為黃聞仙童牧羊、降妖之處。莊前遠山如黛,碧水東流;莊後溪壑流風,鬆竹涌翠;夏納清涼,無蟲叮蟻;鼕避嚴霜,如三春和暖。是不可多得的避暑消寒勝地。
  中日友誼亭、櫻花亭處於天寧碑院前。日本友人常來桃花源,曾於此為桃花源植樹數畝,其中主植日本櫻花。為紀念中日友誼,特建友誼亭、櫻花亭。
  天寧碑院以唐代載記的天寧書院更名,分三梯佈局,由碑坊、碑屏、碑石、碑亭、碑廊、碑室等組成仿古院落式建築群,碑院集民間石藝之大成,匯桃花源文化之精華,納五湖山水於一堂,交四海騷客於一隅,對歷代桃花源有貢獻者,將收錄於志,銘刻於碑,藏立碑院,流芳百世而不朽。
No. 2
  面積約2.5平方公裏。桃源山是道教的聖地,文化的中心。從西晉到晚明,以桃源山為主的名勝古跡,代有聲名。西晉末葉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觀,中唐逐漸擴大,到北宋而稱極盛。這裏有瀟湘一閣的水府閣,江南一宮的桃川宮,華夏一院的天寧碑院……當您朝聖“桃川香火”之暇,足以盡情領略道宮聚紫、高閣流霞、漁舟唱晚、仙氣繚繞的沅湘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