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镇 : 水心街道 [显示全部] > 桃李
目录
拼音 Pinyin
  桃李táo lǐ
典故 Allusion
  一.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就象种树一样,应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简子用比喻批评子质培养人才不当。故后人就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
  二.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
  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栖 棵树一样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黎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意思 Mean
  桃李——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桃李结果繁多,“桃李满天下”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极多,各地都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个人,后来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名臣。有人赞扬狄仁杰:天下桃李都出在您的门下了!因此后人就用“桃李”代称学生或所荐人才,如说“某某老师桃李满天下”。
《桃李》 "Tao Li"
  作者张者,本名张波,汉,1967年出生,籍贯河南,曾就读于西南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学硕士学位,曾任新华社、《南方周末》多家媒体记者。现从事专业写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签约作家,获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桃花》
  长篇小说《零炮楼》
  长篇文化散文《文化自白书》
  长篇经济学访谈录《谏言》
  中篇小说集《朝着鲜花去》
  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中国继贾平凹的《废都》之后又一个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同张炜的《能不忆蜀葵》,张抗抗的《作女》, 莫怀戚的《经典关系》,王家达的《所谓作家》,董立勃的《白豆》《米香》一起成为中国描写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化的时代如何进行自我确立的艰难历程。
小说简介 Introduction to Fiction
  某名牌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博导、博士生、硕士生,在受人敬仰、环境良好、前程似锦的学院里研究学问,切磋理论,但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做学问与办公司并行,教学与揽生意打官司同步;法律的代言人却又最懂得钻法律的空子……金钱、宝马、美色织成校园里新的繁荣;机谋、冒险、背叛、欲望、信誉等现代主题,构成作品凝重的色彩。
  现代社会之所以充满活力与希望,原因在于它不断得到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文明理念的强力支撑。而社会文明理念的主要产出者是知识分子。他们总是以批判的眼光对所处的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警觉,从而不被世俗并吞与消融。如此说来,长篇小说
  小说评价
   《桃李》不仅仅只是对知识分子当下处境的关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敲钟人”的角色。
  很显然,《桃李》将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样宏大的社会背景作为小说的舞台。这使得人物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始终呈现出一种胶着与挤压的状态,置身于舞台中的人物也就有了最大的可塑性与可变性。作为法学院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邵景文的专业知识以及传道、授业与解惑的能力无须怀疑,其从乡村到大学讲台的艰难奋斗历程也足以让人动容。然而,社会的急剧转型,使他的专业才能与金钱美女共同处在了一个可以相互利用乃至相互交换的平台之上。于是角色转换由此拉开了序幕,最终知识精英取代了道德精英,技术操控取代了法学彰显,融合世俗取代了世俗批判,如此继之而来的是灵与肉的快乐无边。上课、演讲、做学问,保持在弟子心目中的崇拜偶像和大学中的崇高威望,使邵景文的躁动灵魂得到安宁而快乐;办公司、揽生意,获得金钱、美女、名车,频频出入高档宾馆,使邵景文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快乐。自然,像邵景文一样潇洒帅气的导师在其弟子中有了“老板”的称呼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既可从他那儿学到扎实的法学理论,又可从他所办的律师事务所中打工挣到丰厚的金钱。“读研要读邵教授的,打工要打邵主任的,泡妞要泡邵先生的”。可见,集著名教授、法学家、大律师于一身的邵景文所实践着的灵与肉的快乐方式,在其弟子中得到了原本的传承与张扬。而有了钱的弟子们各显神通所进行的灵与肉的快乐之旅,其实并不比导师逊色多少,无论四面出击寻找艳情还是稀里糊涂地嫖娼等等,简直“精彩”得让人瞠目结舌。就这样,金钱和情爱,或者说物质和性,成了一群高校师生堂而皇之地获取所谓快乐人生缺一不可的基本因素。然而,这种理念如果成为人生的要义,那么沙漏般的生命世俗化趋势也就势不可挡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作为给文明社会的圣火添薪加油的知识分子,一旦被社会世俗彻底整合而失色之后,即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灵与肉的快乐之途,但就本质而言,这种快乐到底是一种难言的快乐之痛。更何况充满利益冲突的世俗化生活从来就不会向那些丧失理念者支付长久的快乐,反而有可能埋设下足以致命的一个个黑暗陷阱,于是高昂代价的交付也就在所难免。不是吗,邵教授的弟子孟博士情场一次次失意之后,竟将仇恨的目光锁定于远比自己年轻有望的原初情场对手雷博士,以至发展到杀人和自杀。就连懂得利用法律不健全而常钻法律空子的邵景文,可以做得到官司每打必赢而财源滚滚,但却难以长期平衡自己与妻子和情人们之间的多角关系,最终拒绝情人梦欣的结婚要求而遭杀身之祸。至此,草草完成学业的弟子们走的走,散的散,忧伤的忧伤,苦痛的苦痛……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愿看到,但谁也无法改变。 可以说,《桃李》作为可读性很强的一部反映当代知识分子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无疑是很成功的。毕竟它已经很深刻地触及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内在神经网络。行文的轻松与幽默,言辞的辛辣和调侃,加上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来讲述所知情的人与事,营造了亲切逼真的家常式氛围,从而大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快感与临场感。透过全书喜剧的过程和悲剧的结尾,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命状态和心理景象已经异常醒目。既然世俗的结果只能如此,那么再生的希望又何在呢?这不能不让人掩卷而思。 摘自《光明日报》2002年8月15日
法文解释
  1. n.  disciples, élèves
近义词
桃李村
桃李社区, 桃李居委会
桃李乡
相关词
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