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保羅·福塞爾 Paul Fussell 閱讀有許多種標準,有趣是其中之一。經過許多年的閱讀,似乎越來越重視一本書的趣味。書架上的書那麽多,取哪一本讀呢?除非你有嚴肅的心情,否則不會去碰那些大部頭的經典。它們的分量過重,令人望而生畏。不過也有一類書,談的是嚴肅問題,讀來卻意趣盎然。比如談論社會等級問題,不可謂不嚴肅,這是個想起來就會個人絶望的話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曾經産生了大批激進思想傢,對他們思想的傳播則導致了無數次和戰亂。但是我想推介給讀者的這本書,談的也是階級話題,揭示的道理也很深刻(至少我這樣認為),但讀起來卻充滿樂趣,有如飲一杯陳年佳釀的紅酒,它的鋒利包裹在厚實的趣味之中。
Class, A Guide Through the American Status System (1983) |
|
| ①指不同作傢或不同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高稚。②〈書〉指人的風格或品格。 |
|
| 先定格調 |
|
| 格調豪放 |
|
| 這部影片低級庸俗,格調不高 |
|
| 格調高雅 |
|
| 人的風格或品格 |
|
|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唐詩紀事·秦韜玉》 |
|
| 格式;式樣 |
|
| 山勢和水勢在這裏別是一種格調,變化而又和諧。——《雨中登泰山》 |
|
| 品格;風範。 唐 蔣防 《霍小玉傳》:“故 霍王 小女名 小玉 ……昨遣某求一好兒郎格調相稱者。”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細心、機敏與果斷……都流露着指揮員英武的格調。” |
|
| 風貌,景象。 唐 張喬 《宿劉溫書齋》詩:“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宋 陳亮 《點絳唇·詠梅月》詞:“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山勢和水勢在這裏別是一種格調,變化而又和諧。” |
詩歌的格律聲調 Metrical Tone Poems |
| 詩歌的格律聲調。亦泛指作品的藝術風格。 宋 趙令畤 《侯鯖錄》捲五:“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奉勞歌伴,先定格調,後聽蕪詞。”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五》:“今詳格調句法,甚類生前之作。”《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高低緊慢按宮商,輕重疾徐依格調。”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過指摘聲病,講求格調。” |
|
指不同作傢或作品的藝術特點綜合表現;也指人的風格或品格。
格調像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某種存在。其實,再高、再隱秘的格調通常都得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說,在客廳裏放一個假山,做一個噴泉,可能是農民企業傢的格調。在客廳裏佈置一個大魚缸,那是中産階級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講格調的人衣食住行都講究名牌……
而比爾·蓋茨在客廳裏以一個水族宮當背景,養的是瀕臨絶種、很難侍候的一條鯨鯊,這種做法最需要財力、智慧和想象力,並不單純是露富的一種手段。這是世界首富的格調。不論格調的形式如何體現,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在創造“格調”,“格調”又反過來“創造”某個群體。
一個人格調的高低與其富裕程度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未必成正比。格調,有時不過是一種框架,不去理會概念上的格調,反而可以從容自在地生活,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調來。所謂灑脫者,應該是那種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調的人。
格調是指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藝術傢藝術造詣、文學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總匯體現。藝術作品的格調有雅俗之分。格調不僅取决於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時也取决於作者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高格調一般不僅要表現深刻的思想,健康的內容還要求藝術傢要有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從創作角度來看,格調是藝術傢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的最高體現,從欣賞角度來看,它是藝術批評的重要標準之一。 |
|
Class 《格調》
2000年前後《格調》走紅的時候,甚至産生了“看《格調》的人最沒格調”這樣酸溜溜的說辭,更多的人則是把它當成了格調指南,《格調》指出的窮人的品位,鄙視之;上層階層的品位則推崇之。《格調》的策劃人石濤因此表示,“它本是對中産階級生活方式的批判書,誰也沒想到在中國的出版,竟然成為相當一部分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的樣本,這確實是一種誤讀”。同樣道理,本來是法國一公司為打開中國市場而準備的“宣傳副册”的《優雅》,也因為被當作跟法國相關的時尚符號,在2005年莫名其妙地熱銷。
《格調》作者保羅· 福塞爾恐怕沒有想到,自己這本研究社會階層的作品在中國成了大賣的時尚品位手册,石濤也說沒想到會有這麽好的銷售成績。實際上,保羅·福塞爾在書中提供的關於階層區分的細節,並非來自嚴謹的社會調查,而是來自他個人的生活經驗以及影視、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這其實是站不住腳的。而中國讀者以此作為衡量品位生活的依據,就更顯得荒謬了。
《格調》的成功,在於呼應了中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心理危機,那就是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開始關註生活品質的問題了,卻不知道什麽纔叫有格調有品位;《格調》的出現及時地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而作者所羅列的諸多細節,又很具可操作性。它對中國新興階層的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曾有人看了《格調》之後再也不去打保齡球,因為《格調》中說,玩保齡球是城市貧民的愛好。 |
|
gediao
格調
idiom
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調,是藝術傢藝術造詣、文化修養、審美理想和思想情操在作品中的總匯體現。
格調高低首先取决於創作立意,清代張庚曾言:“蓋畫品高下,不在乎跡,在乎意。”對生活中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判斷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創作格調的高低。一般來講,進步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健康的審美理想以及創作上的社會責任感是創作高格調的美術作品的基礎和前提。所以中國歷史上一直十分強調作者的思想品質對創作的直接影響,有“人品不高,用墨無法”之說。畫品與人品,美與善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上是統一的。
俗與雅是衡量作品格調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一件作品如果衹是迎合市俗的一般嗜好,或是以奇巧炫人耳目,僅僅滿足於某種官能刺激,這樣的作品就會被貶斥為庸俗淺薄;如果作品在思想內容和形式風格上不但為人們所樂於接受,並且能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使人的感情得到淨化,思想得到提高,這樣的作品就會被社會譽為格調高雅純正。
藝術創作是以審美方式反映生活、影響人心的,這樣,作品的格調就不但取决於作者的思想境界,同時也取决於作者所能達到的藝術境界,就是說作品的格調高低既要看表現了什麽,同時也要看如何表現和表現得如何。內容不健康的作品自然談不上高格調,健康的內容如果缺少完美的表現形式,缺少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藝術格調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格調與風格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範疇,二者都是藝術傢在創作中藝術個性的集中體現。風格更多地體現在藝術傢基於個人的生活感受和藝術氣質,在運用富有個性的藝術語言時所形成的不同於他人的藝術風貌,而格調則是這種個人的藝術風貌所具有的美學品格,多指滲透在作品中的意藴和情調。獨特的藝術風貌衹有與崇高的藝術格調統一起來,纔會産生優秀的作品。形式再新穎,風格再獨特,如果情調不健康,也會直接削弱作品的藝術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格調較之風格有着更為重要的實踐意義。從創作角度看,它是作者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的最高體現;從欣賞角度看,它是藝術批評的重要的標準之一。
格調同風格一樣,具有時代的、民族的和階級的屬性,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和不同階級在藝術格調的追求與批評上有着不盡相同的傾嚮和標準。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在風格多樣化的基礎上,強調作品的社會功能,提倡作品的格調的不斷提高,使文藝作品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有益的作用。
(杜哲森)
|
|
- : Class
- n.: pattern, style, tone, form, literary or artistic style, one's style of work as well as one's moral quality
|
|
- n. style
|
|
音色, 音品, 音質, 音調, 聲音 盛況, 壯麗的展示, 氣派, 某物的, 宏偉壯觀的景象, 風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