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 > 核能發電
目錄
No. 1
  核能發電
  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衹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見輕水堆),其他類型的動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後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簡史 核能發電的歷史與動力堆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動力堆的發展最初是出於軍事需要。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裝機容量為 5兆瓦(電)的核電站。英、美等國也相繼建成各種類型的核電站。到1960年,有5個國傢建成20座核電站,裝機容量1279兆瓦(電)。由於核濃縮技術的發展,到1966年,核能發電的成本已低於火力發電的成本。核能發電真正邁入實用階段。1978年全世界22個國傢和地區正在運行的30兆瓦(電)以上的核電站反應堆已達200多座,總裝機容量已達107776兆瓦(電)。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發電的進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個國傢和地區建成的核電機組為423套,總容量為3.275億千瓦,其發電量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約16%。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蘇聯奧布寧斯剋核電站.
  中國大陸的核電起步較晚,80年代纔動工興建核電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電)秦山核電站在1991年底投入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正加緊施工。
  核能發電原理 核能發電的能量來自核反應堆中可裂變材料(核燃料)進行裂變反應所釋放的裂變能。裂變反應指鈾-235、鈈-239、鈾-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為兩個碎片,同時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過程。反應中,可裂變物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裂變並放出兩三個中子。若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個中子能引起另一個原子核裂變,使裂變自持地進行,則這種反應稱為鏈式裂變反應。實現鏈式反應是核能發電的前提。
  要用反應堆産生核能,需要解决以下4個問題:①為核裂變鏈式反應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得以進行。②鏈式反應必須能由人通過一定裝置進行控製。失去控製的裂變能不僅不能用於發電,還會釀成災害。③裂變反應産生的能量要能從反應堆中安全取出。④裂變反應中産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設法避免它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傷害。
優點: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産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衹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占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缺點:
  要用反應堆産生核能,需要解决以下10個問題:
  1.為核裂變鏈式反應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得以進行。
  2.鏈式反應必須能由人通過一定裝置進行控製。失去控製的裂變能不僅不能用於發電,還會釀成災害。
  3.裂變反應産生的能量要能從反應堆中安全取出。
  4.裂變反應中産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設法避免它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傷害。
  5.核能電廠會産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占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綫,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睏擾。
  6.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能電廠的熱污染較嚴重。
  7.核能電廠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8.核能電廠較不適宜做尖峰、離峰之隨載運轉。
  9.興建核電廠較易引發政治歧見紛爭。
  10.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衆造成傷害。
核能發電發展現狀與總趨勢
  2007年,中國核電總發電量628.62億千瓦時,上網電量為592.63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4.61%和14.39%。田灣核電站2106萬千瓦的機組分別於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運,中國核電運行機組達到11臺,運行總裝機容量達907.8萬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13億千瓦,全國電力供需繼續保持總體平衡態勢。同時,隨着田灣核電站兩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産,目前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已達885萬千瓦。
  2007年全國水電、火電裝機容量均保持超過10%的增長,分別達到1.45億千瓦和5.54億千瓦。而風電並網生産的裝機總容量則實現翻番,達到403萬千瓦。
  2008年,中國統一明確了鼓勵核電發展的稅收政策。積極推進核電建設,將改善中國的能源供應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保護環境。
  中國正在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核電、風電、水電等清潔優質能源已刻不容緩。中國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體,清潔優質能源的比重偏低。
  官方正計劃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沿海核電發展,力爭2020年核電占電力總裝機比例達到百分之五以上。之前在核電規劃中,核電比重為百分之四。
  中國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70萬千瓦,預計到201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約為2000萬千瓦,2020年約為4000萬千瓦。到2050年,根據不同部門的估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方案:高方案為3.6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中方案為2.4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0%),低方案為1.2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0%)。
  中國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正在製定中國核電發展民用工業規劃,準備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為9億千瓦時,核電的比重將占電力總容量的4%,即是中國核電在2020年時將為3600-4000萬千瓦。也就是說,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40座相當於大亞灣那樣的百萬千瓦級的核電站。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綫和戰略路綫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近期發展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為了充分利用鈾資源,采用鈾鈈循環的技術路綫,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
百科辭典
  heneng fadian
  核能發電
  nuclear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衹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見輕水堆),其他類型的動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後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簡史 核能發電的歷史與動力堆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動力堆的發展最初是出於軍事需要。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裝機容量為 5兆瓦(電)的核電站。英、美等國也相繼建成各種類型的核電站。到1960年,有5個國傢建成20座核電站,裝機容量1279兆瓦(電)。由於核濃縮技術的發展,到1966年,核能發電的成本已低於火力發電的成本。核能發電真正邁入實用階段。1978年全世界22個國傢和地區正在運行的30兆瓦(電)以上的核電站反應堆已達200多座,總裝機容量已達107776兆瓦(電)。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發電的進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個國傢和地區建成的核電機組為423套,總容量為3.275億千瓦,其發電量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約16%。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蘇聯奧布寧斯剋核電站
    中國大陸的核電起步較晚,80年代纔動工興建核電站。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電)秦山核電站在1991年底投入運行。大亞灣核電站正加緊施工。
    核能發電原理 核能發電的能量來自核反應堆中可裂變材料(核燃料)進行裂變反應所釋放的裂變能。裂變反應指鈾-235、鈈-239、鈾-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為兩個碎片,同時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過程。反應中,可裂變物的原子核吸收一個中子後發生裂變並放出兩三個中子。若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個中子能引起另一個原子核裂變,使裂變自持地進行,則這種反應稱為鏈式裂變反應。實現鏈式反應是核能發電的前提。
    要用反應堆産生核能,需要解决以下4個問題:①為核裂變鏈式反應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得以進行。②鏈式反應必須能由人通過一定裝置進行控製。失去控製的裂變能不僅不能用於發電,還會釀成災害。③裂變反應産生的能量要能從反應堆中安全取出。④裂變反應中産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設法避免它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傷害。
    根據計算,以鈾-235、鈈-239、鈾-233這些易裂變物質作核燃料時,每次裂變釋放出的可利用能量大約都是200兆電了伏,每産生1兆瓦功率,鈾-235的消耗率約為1.22/天。1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年消耗鈾-235約25噸。
    核能發電經濟性 經濟性以發電成本衡量。構成核能發電成本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建投資費用、安全防護費用、核燃料費用,以及核電站退役處理費用。核電發展初期,不僅基建投資費用昂貴,核燃料生産過程復雜,需要龐大的設備,加上特殊的安全措施需要,核能發電成本高於火電成本1倍以上。到60年代,核能發電成本已接近火電成本。到80年代,核電的成本已低於火電。據美國1984年統計,核電成本為2.7美分/千瓦時,而燃煤的發電成本為3.2美分/千瓦時,燃油發電成本為6.9美分/千瓦時。法國電力公司1982年公佈的核電站、燃煤電廠、燃油電廠的成本比較如表核電站、燃煤電廠、燃油電廠成本比較所示:
    核電成本隨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而異,以上所列均為核電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傢的數據。核能發電的成本雖然有了很大降低,但近年來發現核電站退役處
相關詞
新能源核能
包含詞
核能發電廠第三核能發電廠第四核能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