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慄背伯勞
  中文學名:慄背伯勞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勞科
  中文屬名:伯勞屬
  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lanius colluriodes
  英文名:chestaat-backed shrik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esson,1834
  物種信息:體長約20釐米。上體慄色,頭頂、頸背及上背灰色,具黑色過眼紋而無眉紋。雄鳥額黑,雌鳥額具白色棕紋。兩翼及尾黑色,初級飛羽的白色塊斑於飛行中明顯,尾羽邊緣及尾端白色。與棕背伯勞的區別在尾較短,且具白色羽緣。虹膜紅褐;嘴深灰;腳偏黑。時斷時續的叫聲似紅尾伯勞。分佈於印度東北部、緬甸、印度支那及中國南方。棲息於山地喬木及灌叢地帶,也常停立在枝頭、村寨附近的籬笆或電綫上,註視地面昆蟲並捕食,主食鞘翅目昆蟲。本種的生態很少報道。la touche(1930)報道,於6月19日采到1巢,位於幼杉樹上,距地2.5m,由帶有花序的草莖編成,內襯細草棍;卵淡青或淡黃色,上具淡灰、紫及黃褐色斑點。指名亞種(l.c collurioides lesson)。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