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栉棘骨螺
  俗名骨螺、蜊螺、三列刺骨螺
  国内分布于东海、台湾、南海;国外分布在印度一西太平洋热带海区。
  中型个体,贝壳奇异,具有很多鱼骨状长棘,壳质坚硬。贝壳高约110毫米,宽为60毫米(棘长在内)。螺层约为7 1/2层,在体螺层的纵胀肋上生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其中以腹方右们的一列最长。生长纹细,与细螺肋交叉形成细格子状花纹。贝壳呈浅黄色。壳口卵圆形,内面为瓷白色。
  这种贝类动物是暖海性种类,常生活在近岸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肉食性。春夏季节为繁殖期。
  体型奇特,具有观赏价值;但固有时用吻穿凿其他软体动物的贝壳掠其肉而食之,故对贝类养殖业具有一定危害。
  【药用价值】
  为骨螺科动物栉棘骨螺murex triremes (perry) 等的贝壳。栖息于浅海泥沙质的海底,颁全我国东海、南海。本品四季皆可捕捉,捕后用开水烫死,去肉,将壳洗净、晒干。在沙滩上捡到的空壳也可入药。打碎入煎剂,或煅用。
  【出处】《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拉丁名】murextriremis (perry).
  【异名】骨螺,三列刺骨螺。
  【性味归经】辛、苦,平。入心、肾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痈肿,中耳炎,疔疮,下肢溃疡等。
  【用量用法】内服:15~25g入煎剂,外用研细局部外撒或敷。
  【方选】用于中耳炎、疖痈、疔疮:骨螺壳煅研极细,茶油调敷。
  【成分药理】腮下腺含贝紫色素和胆碱酯类衍生物。本属多数动物腮下腺骨螺素。贝壳中含大量的碳酸钙,以及磷、镁、钾、铁、锌、锶、锰、铜等。还含有蛋白质和粘多糖类。胆碱酯类衍,生物对恒温及某些无脊椎动物均有毒笥和麻痹反应这种物质大约通过刺激神经节和阻塞神经肌肉的传导(通过去极化)而起作用。
  附: 同科近效动物
  浅缝骨螺m. trapa rading
  沟棘骨螺m. aduncospinosus beck
  直吻骨螺m. rectirostris sower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