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称观音柳”、三春柳”。柽柳科。枝条柔弱,多下垂。叶小,鳞形。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生长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是盐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又可栽培供观赏。枝干可编篮和筐。 |
|
木名。也称观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红柳等。落叶小乔木,赤皮,枝细长,多下垂。分布于我国 黄河 、 长江 流域以及 广东 、 广西 、 云南 等地平原、沙地及盐碱地。枝干可编制箩筐,嫩枝和叶可入药,性平味甘咸,能透发痧疹。《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国出玉,多葭苇,檉柳、胡桐、白草。”《新唐书·吐蕃传下》:“河之西南,地如砥,原野秀沃,夹河多檉柳。”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柽柳》。 |
|
tamarixchinensislour.
别名:金条、黄金条、三春柳、观音柳、西湖柳、红柳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科属: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tamarix)
形态特征: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结实。柽柳的老枝红紫色或淡棕色。由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叶子变得很小,像鳞片一样密生于枝上,每个叶子只有1—3毫米长。在绿色的嫩枝顶部生出圆锥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柽柳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习性:柽柳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黄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盐碱、沙荒地,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刈割。
栽培技术:繁殖: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进行,选用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长15—20厘米,直插于苗床,插穗露过土面3—5厘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平时稍加管理,适当浇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达1米以上。秋插于9—10月进行,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分根法繁殖。
管理:栽培极易成活,对土质要求不严,疏松的沙壤土、碱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后适当加以浇水、追肥。柽柳极耐修剪,在春夏生长期可适当进行疏剪整形,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秋季落叶后可行一次修剪。
柽柳树主要害虫有梨剑纹夜蛾危害叶片,可在幼虫期以敌百虫800—1000部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用途: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在庭院中可作绿篱用,适于就水滨、池畔、桥头、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树如以柽柳植之,则淡烟疏树,绿荫垂条,别具风格。
柽柳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长的可达几十米。柽柳还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
柽柳还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
柽柳的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于绿化。柽柳的老枝柔软坚韧,可以编筐。嫩枝和叶可以做药,也可用作牲畜饲料。
药名:柽柳
英名:chinese tamarisk twig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
主治: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性味归经:甘咸,平。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③《本草从新》:“甘咸,平。”入肺、胃、心经。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药物配伍:配胡荽,用于麻毒内陷,疹出不畅及食滞中脘,痞闷不舒之候。相须为用。配牛蒡子,用于风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协柽柳疏风解表,柽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配升麻,发散透疹效强。配防风,用于风寒束表之外感,风入经脉之瘙痒,风湿入络之痹痛。相须为用。配秦艽,用于风湿关节疼痛,筋脉挛急之候。
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雅》郑玄注)、雨师(陆矾《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长寿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雨丝、蜀柳、垂丝柳(《纲目》)、亦柳(《东医宝鉴》)、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山川柳(《药材生产手册》)、红柳(《新疆药材》)。原植物桧柽柳又名:华北柽柳、桧叶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处方名:柽柳、西河柳、鲜柽柳
商品名:柽柳、山川柳,以枝嫩叶肥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花(柽柳花)、树脂(柽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柽柳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桧柽柳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广东、云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多枝柽柳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拉丁名:药材西河柳cacumentamaricis原植物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桧柽柳tamarixjuniperinabge.,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ledeb.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考证:出自《本草图经》。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枝梗呈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毫米,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叶基呈突起状。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显微鉴定:茎枝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近木栓层处有2-4列厚壁细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纤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韧皮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射线宽2-3列细胞。髓部小,薄壁细胞类圆形。粉末:灰绿色。①叶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呈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缘细齿状;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呈细密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6个,有的一个特小。②硫酸钙结晶直径5-27(-34)μm,棱角大多明显;另有少数方形及细小针状结晶。③纤维(枝)细长,直径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④薄壁细胞(髓)类长方形,壁稍厚,纹孔明显,有的含硫酸钙结晶。此外,有叶柄基部纤维、导管等。
中药化学成分:含树脂、槲皮素。树皮含水分19.6%,鞣质5.21%。从干燥嫩枝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柽柳酚(tamarixinol)、柽柳酮和柽柳醇,其它7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胡萝卜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报道从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没食子酸。 |
|
柽柳
柽柳
(《本草图经》)
【异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稚》郑玄注),雨师(陆玑《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檴落(《通志》),长寿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雨丝、蜀柳、垂丝柳(《纲目》),赤柳(《东医宝鉴》),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山川柳(《药材生产手册》),红柳(《新疆药材》)。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细嫩枝叶。
【植物形态】①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2.5~4米。茎多分枝,枝条柔弱,扩张或下垂;树皮及枝条均为红褐色。叶互生;无叶柄;叶片细小,呈鳞片状、卵状三角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3毫米,先端尖,基部鞘状,蓝绿色。花为圆锥状复总状花序,顶生,长2~5厘米,出自当年生枝端;花小,粉红色;苞片线状锥形,先端尖,基部扩大,较花梗长,萼片及花瓣均为5;雄蕊5,伸出花瓣外,花药卵圆形,紫红色,花丝细长;雌蕊1,柱头3裂,花盘褐色,5深裂,每裂片先端再分裂至中部成10裂状。蒴果狭小,先端具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园。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②桧柽柳,又名:华北柽柳、桧叶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本种与上种极相似,其主要区别点为:总状花序侧生于前年生枝上;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较花梗稍长;花盘5裂,裂片先端凹或近全缘。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于湿润碱地或河岸冲积地。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广东、云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
③多枝柽柳
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小枝纤细,无毛,有浅条沟,紫色或紫褐色。叶互生,为卵形至披针形的细小鳞片,覆瓦状,基部抱茎或半抱茎,先端渐尖,全缘,灰绿色或带白粉。单总状花序较稀疏地生长于当年幼枝上,长3~8厘米,再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淡粉红色。花期夏、秋季。
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等地。
以上植物的花(柽柳花)、树脂(柽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药材】干燥的枝梗呈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毫米,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叶基呈突起状。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含树脂、槲皮素。树皮含水分19.6%,鞣质5.21%。
【药理作用】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柽柳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5克/公斤,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无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豚鼠腹腔注射1克/公斤,无明显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柽柳煎剂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③解热作用
人工发热家兔皮下注射浸膏溶液12克/公斤,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性味】甘咸,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
③《本草从新》:"甘咸,平。"
【归经】入肺、胃、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疏风,解表,利尿,解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选方】①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㈠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钱,顿服。(《急救方》)㈡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纲目拾遗》)
②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风而闭者: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经验方》)
③治疹后痢:西河柳末,砂糖调服。(《本草从新》)
④治感冒:西河柳五钱,霜桑叶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腹中痞积:观音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卫生易简方》)
⑥治吐血:鲜柽柳叶二两,茜草根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柽柳细嫩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㈠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入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㈡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克),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㈢丸剂: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每次服2钱,每日2次。㈣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为一疗程。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经1~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1.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者较差。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1~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虽有因感冒而复发者,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②试治鼻咽癌
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赤柽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癍疹于肌肉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心、肺、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玄参、牛蒡子、麦门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癍疹发不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②《本草汇言》:"柽柳,凉血分,发痧瘩,解痧毒之药也。古云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凉轻散之剂,则出而解。此药轻清升散,开发瘄毒,如瘄毒内闭不出,或出之甚多,难于解退,或解退后热发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赢瘦,致成瘄疳、瘄劳者多有之,以此煎汤代茶,日饮,瘄疹诸疾,渐自消减矣。与桔梗、甘草、牛蒡子同用更善。"
③张寿颐:"柽柳,性温入血而善于发泄,治麻疹之不能透发者甚效,乃濒湖《纲目》所未详者。但透达之性极速,入煎剂不当过二钱,俗又以此煎汤作熏蒸揩洗外治之法,则麻疹既不透发,最忌感寒冒风,而乃脱衣露体,虽用热汤,必有流弊,不可轻试,如在春、冬天寒,尤为大忌。" |
|
柽柳 Chengliu
出处∶ 《开宝本草》。
中药学名∶Cacumen Tamaricis。
别 名:金条、黄金条、三春柳、观音柳、西湖柳、红柳、阴柳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twig。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柽柳科 Tamaricaceae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Lour. ,桧柽柳 T. juniperina Bge. 或多枝柽柳 T. ramosissima Ledeb. 的细嫩枝叶。
形态特征: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披针形,鳞片状,小而密生,呈浅蓝绿色。小枝下垂,纤细如丝,婀娜可爱。总状花序集生于当年枝顶,组成圆锥状复花序;花粉红色,夏秋开花,有时一年开三次花。蒴果10月成熟,通常不结实。柽柳的老枝红紫色或淡棕色。由于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叶子变得很小,像鳞片一样密生于枝上,每个叶子只有1—3毫米长。在绿色的嫩枝顶部生出圆锥形的花序,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柽柳的花期很长,从每年的5月到9月,不断抽生新的花序,老花谢了,新花又开放了。几个月内,三起三落,绵延不绝,所以有的地方也称它“三春柳”。
习 性:柽柳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黄河流域及沿海盐碱地多有栽培。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盐碱、沙荒地,根系发达,萌生力强,极耐修剪刈割。
花 语:罪
栽培技术:繁殖:通常用扦插繁殖。老枝,嫩枝均可,春插或秋插都行。春插在2—3月进行,选用一年生以上健壮枝条,长15—20厘米,直插于苗床,插穗露过土面3—5厘米,到4—5月即可生根生长,成活率达95%以上。平时稍加管理,适当浇水施肥,一年生苗木可高达1米以上。秋插于9—10月进行,以当年生枝条为插穗,方法同春插,成活率也很高。此外,还可用播种、压条、分根法繁殖。
管 理:栽培极易成活,对土质要求不严,疏松的沙壤土、碱性土、中性土均可。栽后适当加以浇水、追肥。柽柳极耐修剪,在春夏生长期可适当进行疏剪整形,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秋季落叶后可行一次修剪。
柽柳树主要害虫有梨剑纹夜蛾危害叶片,可在幼虫期以敌百虫800—1000部液喷洒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用 途: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在庭院中可作绿篱用,适于就水滨、池畔、桥头、河岸、堤防植之。街道公路之沿河流者,其列树如以柽柳植之,则淡烟疏树,绿荫垂条,别具风格。
柽柳是最能适应干旱沙漠生活的树种之一。它的根很长,可以吸到深层的地下水,长的可达几十米。柽柳还不怕沙埋,被流沙埋住后,枝条能顽强地从沙包中探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柽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之一。
柽柳还有很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在含盐碱0.5%—1%的盐碱地上生长,是改造盐碱地的优良树种。
柽柳的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各地都有生长。它也容易繁殖和栽培,可用于绿化。柽柳的老枝柔软坚韧,可以编筐。嫩枝和叶可以做药,也可用作牲畜饲料。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
主治: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性味归经:甘咸,平。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③《本草从新》:“甘咸,平。”入肺、胃、心经。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2两;或研末为散。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
药物配伍:
1)柽柳配胡荽,用于麻毒内陷,疹出不畅及食滞中脘,痞闷不舒之候。相须为用。
2)柽柳配牛蒡子,用于风邪束表,麻疹不透之候,牛蒡子协柽柳疏风解表,柽柳助牛蒡子解毒透疹。
3)柽柳配升麻,发散透疹效强。
4)柽柳配防风,用于风寒束表之外感,风入经脉之瘙痒,风湿入络之痹痛。相须为用。
5)柽柳配秦艽,用于风湿关节疼痛,筋脉挛急之候。
别名:柽(《诗经》)、河柳(《毛诗传》)、殷柽(《尔雅》郑玄注)、雨师(陆矾《诗疏》)、赤杨(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辅旧事》)、赤柽(《日华子本草》)、三春柳(《开宝本草》)、春柳(《本草图经》)、三眠柳(《本草衍义》)、长寿仙人柳(《履巉岩本草》)、观音柳(《卫生易简方》)、雨丝、蜀柳、垂丝柳(《纲目》)、亦柳(《东医宝鉴》)、西河柳(《本草汇言》)、赤柽柳(《本草备要》)、西湖柳、红筋条(《中国树木分类学》)、山川柳(《药材生产手册》)、红柳(《新疆药材》)。原植物桧柽柳又名:华北柽柳、桧叶柽柳、钻天柳、溪河柳、香椿柳。
处方名:柽柳、西河柳、鲜柽柳
商品名:柽柳、山川柳,以枝嫩叶肥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花(柽柳花)、树脂(柽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柽柳分布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山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桧柽柳分布河北、河南、福建、广东、云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多枝柽柳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花未开时,折取细嫩枝叶,阴干。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生药材鉴定:
干燥的枝梗呈圆柱形。嫩枝直径不及1.5毫米,表面灰绿色,生有许多互生的鳞片状的小叶。质脆,易折断。粗梗直径约3毫米,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叶基呈突起状。粗梗的横切面黄白色,木质部占绝大部分,有明显的年轮,皮部与木质部极易分离,中央有髓。气微弱,味淡。以色绿、质嫩、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
显微鉴定:
茎枝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近木栓层处有2-4列厚壁细胞,壁稍厚,木化。中柱鞘纤维壁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韧皮部导管多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髓射线宽2-3列细胞。髓部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粉末:灰绿色。
①叶表皮细胞横断面观类方形,外壁稍隆起,有的(叶缘)呈乳头状突起,角质层厚6-9μm,内缘细齿状;表面观类方形、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呈细密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半月形角质突起。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6个,有的一个特小。
②硫酸钙结晶直径5-27(-34)μm,棱角大多明显;另有少数方形及细小针状结晶。
③纤维(枝)细长,直径8-22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硫酸钙结晶,形成晶纤维。
④薄壁细胞(髓)类长方形,壁稍厚,纹孔明显,有的含硫酸钙结晶。此外,有叶柄基部纤维、导管等。
中药化学成分:含树脂、槲皮素。树皮含水分19.6%,鞣质5.21%。从干燥嫩枝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柽柳酚(tamarixinol)、柽柳酮和柽柳醇,其它7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胡萝卜甙、3′,4′-二甲基槲皮素、硬脂酸、正三十日烷、正三十一烷醇-(12)及三十一烷醇乙酸酯。另报道从嫩枝中又分得山柰酚-4′-甲醚、槲皮素-3′,4′-二甲醚、山柰酚-7,4′-二甲醚、槲皮素及没食子酸。
临床运用:1.治疗慢性气管炎:以柽柳细撇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
1.1.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人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1.2.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g),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
1.3.丸剂: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每次服2钱,每日2次。
1.4.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g,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日2次。均10天为一疗程。
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经 l-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l.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看较差。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l-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虽有因感冒而复发看,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2.试治鼻咽癌: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l剂。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
|
柽柳介绍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科属:
柽柳科
别名:
观音柳、西湖柳、三春柳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红褐色,枝细长,多下垂。叶楔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总状花序集合或圆锥花序,花小、粉红色,1年开花3次,自春至秋陆续开放。
分布与习性:
原产中国,分布级广,自华北长江中下游各省,南达华南及西南地区。喜光、耐寒、耐热、抗风、耐盐碱土、耐干又耐湿,抗风又耐盐碱土。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较速。
繁殖与栽培:
扦插、播种、压条和分株繁殖。每次花谢后应将残花剪去,以保护植物整齐美观。
应用:
柽柳耐水湿、耐盐碱、耐瘠薄,故在园林中可植天湖边、岸旁、河滩上。近来很多树柳老树桩被开发制作盆景,别具一格。枝条可编筐;嫩枝、叶可供药用
图片: |
|
chengliu
柽柳
Tamarix
柽柳科(Tamaricaceae)柽柳属植物的通称。柽意为赭色,指茎皮红色而言。本属约90种,产欧洲、亚洲及非洲的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区。中国有18种。
柽柳系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小枝细弱,单叶,互生,鳞片状。花小,两性,成细弱的穗状或总状花序,或有时组成圆锥状花序。蒴果。种子细小,顶端有束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地区。代表性种类是柽柳(T.chinensis,见图),又名三春柳、西河柳。分布于海河、黄河以及辽河流域;北可达辽宁,南可达江苏、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栽培。中国新疆沙漠地区分布的主要是多枝柽柳 (T.ramosissima)。喜光。耐高温、低温及大气干旱。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既耐干旱瘠薄,又耐水湿盐碱。插穗在含盐量0.5%的盐碱地上能正常出苗,生长在盐碱地区的柽柳常见树体有明显的泌盐现象。深根性,主根延伸极深而根幅不大,可吸收利用深层土壤的养分与水分。生长迅速,萌蘖性强,平茬后的植株一年可长2米多高。抗风蚀,不怕沙埋与沙割,为改良盐碱地及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与农田防护林优良树种。播种或插条繁殖。由于种子小,易飞散,且成熟期不一,采种及育苗较为困难。苗木当年不能出□,所以通常用扦插繁殖,一年生苗在高达1.5米左右即可出□造林。柽柳的主要害虫有柽柳条叶甲、柽柳圆眼叶甲、柽柳隐头叶甲等。
柽柳萌条坚韧,有弹性,可编织筐篮,并作农具。枝叶为产区优良燃料和肥料,并可作饲料。茎皮含鞣质5%,可提制栲胶。嫩枝叶为中药材,可发□透疹、解毒、利尿。枝叶鲜绿,花色美,花期长,可作为庭园观赏树栽培,也为良好的蜜源植物。
(火树华)
|
|
牧草科名柽柳科
牧草科拉丁名Tamaricaceae
牧草科英文名Tamarix Family
牧草属名柽柳属
牧草属拉丁名Tamarix L.
牧草属英文名Tamarisk
天然牧草柽柳
牧草学名T.Chinensis Lour
牧草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柽柳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形态特征柽柳科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红色或红棕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栽培种常生于轻度盐渍化土壤上。
饲用价值骆驼、牛羊采食其嫩枝叶或秋霜后的干叶,中等饲用植物。 |
|
- n.: tamarisk, Chinese tamarisk
|
|
- n. tamaris (tamarix)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