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 : 百科书名 > 柔道
目录
No. 1
  亦称柔术”。两人徒手、赤足、着柔道服,在草席上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以把对手摔倒,或使对手的背着地达30秒钟者为胜,也可拿住对手肘关节或绞住对手颈动脉,迫使其认输。比赛按体重分级别进行。
róu dào róu dào
  起源于日本的一项体育运动。二人徒手相搏,类似摔跤
No. 3
  温和谦让的处世之道。《易·姤》:“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牵也。’” 孔颖达 疏:“阴柔之道,必须有所牵繫也。”
No. 4
  多指温和安抚的治术或谋略。《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唐 张九龄 《龙池圣德颂》:“灵泉有泚,其深无底。泌之洋洋,其甘如醴。清德之鑑,柔道之体。洪源濬规,实天之啟。”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一旦 欧洲 强国四面环逼,此 巢 、 燧 、 羲 、 轩 之所不及料, 尧 、 舜 、 周 、 孔 之所不及防者也。今欲以柔道应之,则启侮而意有难饜;以刚道应之,则召衅而力有难支。”
No. 5
  两人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攻击防守的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我国柔术起源很早, 明 代已有记载。 明 末, 浙江 人 陈元贇 去 日本 帮助创建柔术,后逐步发展创立了现代柔道。不仅盛行于 日本 ,也盛行于世界各国。1964年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把柔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概述
  柔道(judo)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三届的日本冠军kaminaga akio,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柔道的起源
  柔道诞生于日本,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它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一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我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斌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术的流派中,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现代柔道的创始
  明治十年(1877丰)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可供比赛的规范可寻,所以它不仅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卫技能,而且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人们体质,而且有益于精神锤炼,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应变能力,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日本每年围绕着全国柔道比赛大会,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各地区的中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柔道比赛。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全国比赛、全日大学生优胜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柔道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教学项目。这就使日本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有机会接受系统训练,为提高柔道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武术的一种,即“柔术”。但实际上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经过近代的发展之后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东道主可以选择增加一个奥运会比赛项目,日本选择了柔道),日本作为柔道的发源地在早期的确拥有优势。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吉新克击败了日本三届全国冠军,从而也改变了人们对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赛制
  男、女柔道分别在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在奥运会上,男选手得分并赢得比赛的时间是五分钟,女子为四分钟。如果双方都没有得分,则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数票的原则确定胜者。每个重量级别的项目都设有一块金牌,一块银牌和两块铜牌。
  在悉尼奥运会上,有400名选手参加柔道比赛,他们将不再身着白色传统服装,而是一名选手着白色服装、另一名选手着蓝色服装。
  每个级别的选手将首先分到两个组进行单淘汰赛,然后小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胜者争夺冠军。
  运动员也许是为了强调柔道运动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参加的运动,悉尼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两名柔道选手身材的确相差悬殊。
  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共设14个小项,男女各7项,分别是男子 60公斤级、66公斤级、73公斤级、81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 100公斤以上级,女子48公斤级、52公斤级、57公斤级、63公斤级、70公斤级、78公斤级、78公斤以上级。北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将于2008年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
  比赛场地和服装:柔道比赛场地用榻榻米或类似榻榻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分比赛区和安全区。运动员一方穿蓝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长度须能盖住大腿,上衣左襟压右襟应足够宽大。腰部系一条宽4到5厘米的腰带,其颜色代表运动员的段位。
  竞赛规则:比赛时,根据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按其质量和效果评为4种分数:
  1.一本:四种情况获得“一本”: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方并使用投技以相当的力量和速度把对方摔成大部分背部着地状态;在“压技”比赛中一方把对方控制住,使其在宣布“压技开始”后25秒钟内不能摆脱控制时;比赛的一方用手或脚拍击垫子或对方身体两次或两次以上,或喊“输了”时;当比赛的一方使用绞技或关节技,充分显示出技术效果时。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四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本”得分。当一方获得“一本”后,即获得该场比赛的胜利。
  2.技有:有两种情况获得“技有”: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三个条件中有一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达到2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三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技有”得分。比赛一方在一场比赛中获得第二次“技有”时,即获得胜利。
  3.有效:有两种情况获得“有效”:比赛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摔倒对方,但技术效果在评判“一本”的三个条件中有两项不足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5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第二个“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有效”得分。
  4.效果:有两种情况获得“效果”:比赛的一方控制对手并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对方摔成一个肩或大腿或臀部着地时;在“压技”中,比赛一方把对方控制住10秒钟以上。另外,当比赛一方受到“指导”的处罚时,另一方则获得一个“效果”得分。
  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一本”后,该场比赛即可结束,获得“一本”的运动员获得本场比赛胜利。一场比赛中没有出现“一本”胜利时,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则按“技有”、“有效”、“效果”的多少评定胜负。但是一个“技有”胜过所有的“有效”和“效果”。一个“有效”胜过所有的“效果”。如果双方得分相等,则进行加时赛,加时赛中先得分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加时赛结束后,如果双方得分还没有改变,则由场上三名裁判经过商议后举旗决定胜负。
  竞赛礼仪:柔道是一项极为讲究礼节的项目。竞赛规则中对参赛队员及裁判员的礼节有明文规定。作为观众,要文明观赛。
柔道运动战术训练
  一、什么是战术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正确的分配力量,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所长,限制对方的特长,而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与行动而战胜对方。
  战术训练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了取决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水平以外,还取决于战术训练水平。
  战术的作用在于把运动员以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与发挥最有效最大的战斗。
  在对抗性项目中,比赛双方始终贯彻着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剧烈斗争,双方为了力争主权,总是一方为图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测量自己的弱点。同时又要努力去限制对方的特长,扩大对方的弱点,这些意图是通过战术的合理行动,抑彼之长,使敌方之短而实现。
  现代柔道比赛日趋紧张剧烈,对抗拼搏越来越凶,有时比赛双方实力在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正确运用战术,减少体力消耗,减少劳动,对夺取比赛的胜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比赛胜败往往取决于战术的运用。
  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条件、技术条件、心理条件的基础之上行成的。反之,技术的形成是与运用对身体、技术、心理等也有促进作用。战术运用是一种“斗智”过程,这就必须会促进运动员致力和心理的发展。
  二、柔道战术特点
  (一)柔道技术特点,攻防结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以攻为主,主动前进进攻,进攻与防守是矛盾的统一体,进攻可以得分,可是进攻得分又是在防守成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也就是没有防守的成功,就不会有进攻,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以攻为主,攻防结合,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首先要先学会投技、舍身技、寝技中各种防守技术,柔后在防守的基础上学各种进攻技术。
  (二)对抗性的项目比赛中千变万千,对战术要求除了应具有预测外,还必须具有灵活性随机应变的特点,在比赛之前应准备好几套作战方案,用以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同时又要求在比赛中能根据比赛变化情况,灵活的运用战术。
  (三)柔道比赛战术运用与运动员的意质品质,心理状态也密切联系,在有些情况下,两个运动员在比赛不分上下,体力已消耗很大,在处于旗鼓相当的争夺战中,可是在一刹那时间,一个运动员咬牙拼搏,另一个运动员忽然败下阵来,这就是心理和运动员的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三、战术训练的任务
  战术训练的任务,目的使运动员掌握专项运动的战术,并比赛时建中运用,其具体任务是:
  (一)使运动员掌握专项运动战术的理论之事和了解战术的趋势。
  (二)使运动员形成战术意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培养运动员掌握一定数量的战术,提高战术质量和运用的应变能力。
  (四)培养运动员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
  四、战术意志的培养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完成的战术行动,是受战术意志支配的,战术意义表现为:在复杂困难的比赛中,能够准确的掌握比赛的人能够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一个运动员的战术时刻的表现在比赛全过程中。
  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运动员的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运动员思维活动的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必须决定他的战术。战术意识的形成就是思维活动在执行战术活动中作用的具体表现。战术意是培养只要做到:
  (一)使运动员了解到战术的重要性,具有较多的战术理念。
  (二)多组只教学比赛中教学战术部署的实践活动,发展和培养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动员多观摩优秀运动员比赛和他们的战术运用。
  五、战术的形成及训练方法
  战术的形成是科学训练的结果,是在身体、技术、心理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战术训练而达到的。
  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技术水平,心理状态是战术训练的基础,技术是形成战术的基础,只有运动员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术才能提高战术质量,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能力对战术运用具有突破性。
柔道场地介绍
  比赛场地面积最小为14*14米,最大为16*16米,场地必须是用塌塌米或类似塌塌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 比赛场地分为两个区域,区域之间应有一个约1米宽,通常为红色的危险。危险区与比赛场地四周平行,并构成整个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危险区以内并包括危险区称为比赛区,其面积最小为9*9米,最大为10*10米。危险区以外称为安全区,其宽度约3米(不能小于2.5米)。 在比赛区中央相距4米应分别标出25厘米长、6厘米宽的红色和白色标志,指出比赛者在比赛开始和比赛结束时的位置。红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右侧,白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左侧。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比赛场地时,允许在两个场地之间共用1个不小于3米的安全区。 比赛场地必须设在有弹性的地板或后台上。在比赛场地周围要保留一个不小于50厘米的空间。
柔道的服装
  在练习和比赛柔道时,必须赤足穿柔道衣进行。柔道衣分为上衣、下衣(裤子)、腰带。上衣的长度要求遮盖住臀部,袖子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小腿的中部,裤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须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带,为了防止上衣散开,要打结束紧。结的两端须余有15公分的长度。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系不同颜色的标志带。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称,有左里领、左前领、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带、左横带、左袖口、左内裆、裤腿口、左横 领、后领、左后带、后腰带等。 右面各部位名称与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国际柔道联合会(ijf)
  国际柔道联合会于1951年日本、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现已有110多个会员。总部设在秘书长所在地(现在东京)。1962年国际奥委会承认柔道为永久性项目。 正式用语:法语和英语。德语和日语为补充用语 。 1965年通过了国际柔道联合会第一部章程。 柔道为奥运项目。国际柔道联合会是筹备奥运会柔道比赛的主要咨询者和监督者。 国际柔道联合会的任务:支持和改善各会员之间的友好交往;举办世界锦标赛(尽可能两年1届)和奥运会比赛;在全世界普及柔道运动;发展和改进柔道技术;编写柔道技术细则。 国际柔道联合会每逢单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成年),在双年举行世界青年锦标赛。 国际柔道联合会管辖的正式比赛有:1、世界柔道锦标赛;2、奥运会柔道比赛;3、欧洲柔道比赛。1956年在东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比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比赛。
  【柔道的段位与级别简介】
  柔道,起源于日本,1884年设立柔道段位制。
  级别:柔道共分为十段五级,以腰带颜色来辨示段位。由初段到五段的腰带为黑色,六段到八段为红白凸间,九段到十段为红带,一级颜色分别是:咖啡色、蓝色、橘色、绿色、黄色。 段位:柔道依选手的水准有分段位,通常以腰带的颜色来分辨段位的高低,未入段的新手为白带,一到五段为黑带,六到八段为红白间隔带,九到十段为红带。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到达红带的地位,但是在 大型运动会上为了便於分辨,往往规定一方系白色腰带、一方系红色腰带。
百科辞典
  roudao
  柔道
  judo
    两人徒手较量的竞技运动。柔道能最有效地发挥身心能力,由于攻击防守的对练和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技术特点,可使身体的敏捷性、灵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图1柔道)。
    中国明代有关于柔术的记载。明末清初浙江人陈元□于公元1638年去日本帮助创建柔术(见明清(鸦片战争前)体育)。现代柔道起源于日本。1882年日本的嘉纳治五郎综合当时流行的各派柔术的精华,剔除其容易伤害对方的动作,规定出练习的戒律,创立了柔道,同时创建了训练柔道运动员的讲道馆。1893年讲道馆开始训练女子柔道运动员。在日本,讲道馆是柔道的训练中心。1900年讲道馆又制定了比赛规则,在日本全国学校、企业、军队、警察、政府机关中广泛推广柔道,现在柔道是日本大、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内容之一。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联盟”。此后, 英、美、 法、印度、加拿大等国也相继推广柔道。欧洲柔道联盟于1951年成立,1952年初又改称为“国际柔道联合会”,其本部设在日本东京。1956年和1958年在东京举行了第 1届和第2 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当时比赛不分级别,日本运动员获得两届冠军。1961年在巴黎举行了第 3届世界柔道锦标赛,荷兰运动员获得冠军。1965年第 4届世界柔道锦标赛开始分 4个级别进行比赛。自此,规定每两年举行1 次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把柔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后在历届奥运会比赛中,日本运动员均占优势,荷兰、苏联、法国等也有相当实力。1980年第22届奥运会进行了 8个级别的比赛,苏联、法国各获得两枚金牌。1966年在马尼拉举行了第1届亚洲柔道锦标赛。女子柔道比赛先在欧洲一些国家举行,1980年开始举行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图2女子柔道训练)。
    中国早年在旅顺、大连、上海、台湾等地就有人练习柔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柔道是体育学院摔跤科目的介绍教材,进行过表演赛。1979年在北京举办过两期柔道教练员训练班,曾邀请日本柔道界人士授课。1980年日本成溪大学柔道队和日本大学生柔道队先后来中国访问比赛。同年中国柔道队去日本进行访问,这些活动促使柔道在中国迅速开展。1980年 9月在秦皇岛市举行了首届全国柔道锦标赛,共有14个单位 111名运动员参加。
    柔道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为 8级。男子是60公斤级、65公斤级、71公斤级、78公斤级、86公斤级、95公斤级、95公斤以上级和无级别(不受体重限制,1984年奥运会将取消这一级)。 女子是48公斤级、 52公斤级、56公斤级、61公斤级、66公斤级、72公斤级、72公斤以上级和无级别。
    柔道运动员身穿白色柔道服(长袖上衣和长裤),系腰带、赤足。衣袖要宽大,袖长略过前臂中部。衣长在系腰带后能覆盖臀部。裤长略过小腿中部。腰带长度为围腰两圈,束紧打扁结后,两端各余15厘米。一方腰系红色带,另一方系白色带,以示区别。
    正式比赛在有弹性的台上进行,台上铺14~16米见方的草垫。比赛场分比赛区和保护区。两区之间有90厘米宽的红色标志线。比赛区包括红色标志线在内为 9~10米见方。红色标志线外面的保护区不得小于2米宽。比赛时间为3~20分钟。一般男子比赛,预赛为5分钟,决赛 7分钟。女子预赛为4分钟,决赛5分钟。
    柔道比赛时要有 3名裁判员在场,主裁判在场上执行裁判任务,并评定技术、宣布胜负。相对两角有两名副裁判,评定分数(图3柔道场地和裁判员、运动员位置图)。评分方法可根据运动员使用的技术,按其质量和效果评为 4种分数:①一分(日文为一本):站立时使用的方法有速度、有力量,把对方摔成大体仰卧姿势(肩背大部分着
英文解释
  1. :  judo
  2. n.:  jujitsu,  martial art,  soft approach,  sport of wrestling and self-defence between two people who try to throw each other to the ground,  (the sport of) judo
法文解释
  1. n.  judo
相关词
人物将领军事家历史人物体育残疾人学者运动员
企业家冠军奥运会奥运冠军书画明星奥运体育明星
更多结果...
包含词
柔道家柔道师柔道服柔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