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 >新疆 >吐魯番 >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
顯示地圖
目錄
在新疆吐魯番市東北
  在新疆吐魯番市東北。開鑿於北朝至元代。有洞窟六十四個,窟內均繪有壁畫,內容多為佛教故事。畫有蒙古人、回鶻人的形象及音樂、舞蹈場面,以及書有漢文、回鶻文、梵文、吐火羅文的榜書、題記。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o. 2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投訴電話吐魯番市旅遊投訴電話:0995-8520171
  新疆旅遊投訴電話:0991—883190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坐落在吐魯番市東45公裏火焰山中段,木溝河𠔌西岸的懸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僅15公裏,是新疆境內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柏孜剋裏剋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朝,歷經唐、五代、宋、元朝,始終是西域地區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個,現存的57個中,有壁畫的為40個,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壁畫內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畫像為中心的“佛本生經變”故事畫、佛教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頌揚佛法,供善男信女禮拜瞻仰。回鶻高昌是該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佛教漸衰,柏孜剋裏剋千佛洞隨之衰落,在異教衝突中遭到毀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紀初,又屢遭不良洋人盜劫破壞,雪上加霜,面目全非。儘管如此,劫餘的佛座華麗精緻,殘餘的壁畫內容豐富,多采多姿,仍不失為一座規模宏大的文化藝術寶庫。門票:20元
No. 3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位於吐魯番市東45公裏火焰山下,木頭溝西岸的懸崖上。鑿有洞窟83個,現存57個。其中有壁畫的40多個,總面積1200平方米,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是新疆境內較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之一。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經歷了形成——繁榮——衰落的過程。第17、18兩窟,為公元6一7世紀南北朝後期開鑿的。第16號窟鑿於中唐。第20號窟壁畫,繪製有回鶻高昌王和王後的圖象。第33窟後壁,有一幅表現佛涅磐後衆弟子默立舉哀的致意圖。第38窟,是反映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洞窟。第51號窟,建於回鶻高昌時期。第69窟,是第20號窟的窟中之窟。第82、83號窟,是公元10--11世紀高昌回鶻王國強大時期,專為佛寺高僧修建的小型紀念窟。
  柏孜剋裏剋千佛洞,始鑿南北朝後期,經歷了唐、五代、宋、元長達7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這裏一直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回鶻高昌是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公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加之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佛教漸衰,柏孜剋裏剋千佛洞隨之衰落,在異教衝突中遭到毀壞,壁畫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紀初,屢遭俄、德、英、日等列強的盜劫破壞,柏孜剋裏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雖遭嚴重破壞,但劫餘的佛座華麗精緻,殘餘的壁畫內容豐富,顔色鮮豔奪目.柏孜剋裏剋千佛洞仍不失為一座規模宏大的文化藝術寶庫.1982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包含詞
吐魯番柏孜剋裏剋千佛洞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