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ngelica silvestris l.
多年生草本,高0.8-2米。直根,圆锥状,肥厚,稍有香气。茎圆柱形,径1-2.5厘米,中空,光滑,具细沟纹,上部分枝,近伞辐处有短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和长卵状至囊状膨大的叶鞘;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至卵形,顶部渐尖,基部楔形,长2.5-8厘米,宽1-4厘米,无柄或有短柄,边缘有细尖锯齿,下表面无毛,上表面沿叶脉稍有短糙毛,茎上部叶简化成仅具一阔兜状凸出的无叶片的叶鞘,抱茎,外侧常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顶生的直径10-20厘米,伞辐15-30,被短柔毛;总苞片缺或1-2,线形,早落;小伞形花序直径1-2.5厘米,花多数;小总苞片多数,线形,绿色,与花柄近等长;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5毫米;果实阔卵形,长5-6毫米,宽3.5-5毫米,背棱细、稍隆起,侧棱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类: 伞形目 -- 伞形科 -- 当归属
【药名】:林当归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林当归的根。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外感风寒之发热、周身疼痛等;痹证偏于寒者、尤以腰膝关节为宜;二便阻隔。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肝、脾、膀胱、大肠五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别名】:阿克尔克尔哈(新疆维吾尔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新疆伊犁、昌吉地区。
【拉丁名】:angelica silvestris l.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氧化前胡素、异欧芹属素乙、佛手柑内酯衍生物及silvangin。果实含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氧化前胡素、异氧化前胡素及欧芹属素乙。叶含香叶木甙(diosmin)和槲皮素。挥发油中含80%a-柠檬烯、a -蒎烯、b-蒎烯及糖醛。 |
|
Angelica silvestris L.
多年生草本,高0.8-2米。直根,圆锥状,肥厚,稍有香气。茎圆柱形,径1-2.5厘米,中空,光滑,具细沟纹,上部分枝,近伞辐处有短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和长卵状至囊状膨大的叶鞘;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至卵形,顶部渐尖,基部楔形,长2.5-8厘米,宽1-4厘米,无柄或有短柄,边缘有细尖锯齿,下表面无毛,上表面沿叶脉稍有短糙毛,茎上部叶简化成仅具一阔兜状凸出的无叶片的叶鞘,抱茎,外侧常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顶生的直径10-20厘米,伞辐15-30,被短柔毛;总苞片缺或1-2,线形,早落;小伞形花序直径1-2.5厘米,花多数;小总苞片多数,线形,绿色,与花柄近等长;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5毫米;果实阔卵形,长5-6毫米,宽3.5-5毫米,背棱细、稍隆起,侧棱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类: 伞形目 -- 伞形科 -- 当归属
【药 名】:林当归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林当归的根。
【功 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 治】:用于外感风寒之发热、周身疼痛等;痹证偏于寒者、尤以腰膝关节为宜;二便阻隔。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肝、脾、膀胱、大肠五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别 名】:阿克尔克尔哈(新疆维吾尔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新疆伊犁、昌吉地区。
【拉丁名】:Angelica silvestris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根含氧化前胡素、异欧芹属素乙、佛手柑内酯衍生物及Silvangin。果实含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氧化前胡素、异氧化前胡素及欧芹属素乙。叶含香叶木甙(diosmin)和槲皮素。挥发油中含80%a-柠檬烯、a -蒎烯、B-蒎烯及糖醛。 |
|
- lat.: angelica silvestris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