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作者: 茅盾 Mao Dun 《林傢鋪子 》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戰爭前後的江浙農村為背景,那時外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經濟侵略;內有國民黨官吏的敲詐,地主高利貸的剝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小說透過林傢鋪子 的倒閉,反映了民族商業破産的厄運。由《春蠶》、《秋收》、《殘鼕》組成的農村三部麯,每篇各自獨立又前後銜接,時代背景和《林傢鋪子 》基本相同,反映了廣大農民隨着苦難的加深而逐漸覺醒、抗爭的過程。以老通寶為代表的老一輩,希圖用誠實、勤奮的勞動來改變厄運、換取生存的夢想已經破滅;而以多多頭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嚴酷現實面前終於覺醒,最後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國農村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幾篇小說截取現實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衝突中塑造了三十年代初期農村農商界的藝術典型。篇幅不長,思想深遠,既有現實的畫面,又有歷史的動嚮,在同時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林傢鋪子 》 - 故事梗概 《林傢鋪子 》 日本入侵東北三省,全國掀起了抵製日貨的運動。林小姐由於穿的是東洋貨,在學校裏受到同學們的恥笑,她怒氣衝衝的回到傢裏。但是,母親也在為傢裏賣東洋貨而發愁。 林小姐為沒有可穿衣服而犯難,她的衣服和她的日常用品都是東洋貨,雖然她很喜歡這些東西,但是,在這種局勢之下,她衹得放棄這些喜愛的東西。 父親很沮喪的回來了,母女倆猜到肯定也是為這件事,林小姐本來打算進一步要求父親製一件不是東洋貨的新衣,但瞧着父親的臉色不對,便又不敢冒昧。偽善的當權者藉此機會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賄賂,威脅這些小資産者。林先生不得已,决定當掉金項圈去賄賂當權者。 第二天,林先生的鋪子煥然一新的開張了,他的“額外支出“指望着在這時候能夠撈回來,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這幾天的生意。街市上漸漸地熱鬧起來,快過年了,“人們總要買些年貨吧,”他想。鋪子前面不時也圍滿了人,但是,都是些可憐的鄉下人,他們連吃飯都解决不了,怎麽會有錢來買這些東西呢?到了下午,總算是做了幾筆生意,全家人陰鬱的心情好多了。晚上,算總賬時,形勢不是很樂觀,還欠着不少的客帳。這時,朱三太來要利息了,林先生不得已,把今天的收入都給了她。而林小姐也賒賬買了自己喜愛的布,林先生無可奈何衹有苦笑。 又過了兩天,“大放盤”的林先生的鋪子,生意果然很好,林小姐和母親喜笑顔開。衹是林先生心理矛盾着,他是在虧本賣呢!最使他心神不寧的,是店裏的壽生出去收賬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林先生正等着壽生收的錢來開銷“客賬”,上海的客人已經到了。這時,傳來日軍轟炸上海的消息,頓時,人心惶惶,上海討債的客人毫無通融地拒絶了林先生的情商,不得已,林先生衹好到恆源錢莊去商藉,誰知錢莊老闆竟跟他要以前欠的六百元錢。 由於開戰,商會讓大傢分攤軍餉,林先生為了面子答應了。這時,出去收賬的壽生回來了,林先生衹得把大部分給了堵門要債的上海客人。黨老爺敲詐他,錢莊壓逼他,同業又中傷他,而又要吃倒賬,憑誰也受不了這樣重重的磨難罷?林先生感到這一次他準是毀了! 《林傢鋪子 》 凄涼的年關終於過去了。由於許多鋪子倒閉,林先生的帳沒有辦法收回來,而欠恆源錢莊的錢必須在正月十五還清,林先生傢裏就像一個冰窖。市面上一片蕭條,連當鋪都止當了,隨你值多少錢的貴重衣飾,也衹能當得兩塊,叫做“兩塊錢封門”。店裏沒有錢進貨,衹剩下一些日用品,這時,從上海逃來許多難民,這些日用品就成了緊俏貨,生意一時好了起來。這惹的要債的蜂擁而至,林先生沒有辦法,衹得嚮商會會長求救,沒料到的是商會會長卻提出來要林小姐做卜局長的小老婆,林先生感到了禍不單行。不久,林先生被黨部的人帶走了。 林先生被扣,令一傢人惶惶不安,商會會長用債務和卜局長要挾,壽生想盡辦法抵出全部貨物,終於贖回了林先生,林大娘决定要林先生和女兒逃走,在走之前,讓林小姐和壽生成了親,自己和壽生留下應付局面。 林傢鋪子 終於倒閉了,大群的債權人在林傢鋪子 裏吵鬧得異常厲害,恆源錢莊和其他的債權人爭執怎樣分配底貨。鋪子裏雖然淘空,但連“生財”合計,也足夠償還債權者七成,然而誰都想給自己爭得九成或竟至十成。雖然有警察在,場面仍舊很混亂,有哭有叫的,有喊有鬧的,還有的警察乘機占便宜……人們决定去黨部告狀,結果和警察發生了衝突,人群被衝散了…… 作品賞析 《林傢鋪子 》 主要寫大革命前後的社會人生,寫大革命後的幻滅、憤激,寫中國民族資産階級的命運。 通過林老闆、老通寶等家庭悲劇的描寫,從小市鎮、農村的角度,補充了《子夜》對中國社會的犀利解剖,展示了三十年代整個國傢經濟破敗的血淋淋現實。 茅盾的《林傢鋪子 》是一篇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作於1932年6月18日,正是上海“一二八”戰爭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期。在小說裏,作者敏銳地抓住了時代最基本的矛盾,通過林傢鋪子 的悲劇命運,描繪了三十年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圖景,反映了城鎮小商業者及下層人民的悲慘遭遇,控訴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統治。 作品中林老闆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的。作者生動地描繪了林老闆在諸多矛盾的衝突中兩重的性格特徵。他精於生意,企圖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是米”的競爭中,力輓狂瀾,維持生意,他賄賂黨老爺,避過了“聲討日貨”的驚險。摹仿上海商店“大廉價照碼九折”,“大放盤”,“一元貨”,一天賣一百為元的辦法開創了“鎮上近二十年來未有的新記錄。”他還殷勤地巴結顧客……這一切顯示他頗善經營的小商人特點,同時也表現他膽小怕事、委麯求全的性格。但同時,作者也描寫他的怎麽、唯利是圖,不略大義和損人利已這些小資本傢的階級特徵和性格特徵。如他對抵製日貨的浪潮波及他的鋪子,感到氣憤;對“一二人”滬戰卻頗為冷漠,“滿街人人為上海的戰爭而沒有心思想到生意的時候,要先生始終在籌慮他的正事。” 小說主題的深刻之處,是象林老闆精於生意,事業頗有發展前途,卻在風雨飄搖的社會大動蕩中遭緻破産的厄運。 作者把矛盾一直指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指出他們的敲詐勒索是林傢鋪子 崩潰的主要原因。這些人利用“抗日”發國難財,到處徵收所謂的“睏難捐”,藉口禁賣東洋貨貪污受賄,誰要不給錢就“封存”。政府當局的卜局長想占他女兒為妾,聲稱“不管應有許多不便之處”,地方黨部又藉口外邊謠傳林要捲款潛逃,又將林扣留等等,這些傢夥實際是一君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林傢鋪了在他們的敲詐下倒閉。 《林傢鋪子 》是茅盾短篇小說藝術成熟的標志。小說的情節結構佈局得體,剪裁巧妙,波瀾起伏。 題材與主題的時代性、重大性與政治性,是新的創作題材、創作領域的開拓,首次涉及了民族資本傢的命運問題。第一次寫中國的現代都市,是第一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小說,以深廣的內涵和鮮明的政治傾嚮性回答了當時中國社會論爭的問題。 《林傢鋪子 》 結構宏大嚴謹,全景觀、多層次地反映出中國30年代的生活現實;人物衆多,結構復雜;綫索繁復交錯但又嚴密完整,顯示了長篇小說創作方法上的成熟;成功塑造了資本傢的群像;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和創造性的心理描寫。 是第一部用馬剋思主義剖析中國現實的成功小說,全面深刻的社會剖析,成為社會剖析派的代表作品,為中國現代文學轉嚮社會主義文學起到了先導作用。 以巨大的篇幅,“巨大的思想深度”與“廣阔的歷史內容”,以反映時代的全貌和發展的作品。 作品中人物形象階級特徵比較鮮明,情節的衝突、發展,往往由當時各種社會矛盾所决定,與廣阔的社會背景聯繫着。作品的感性形象,是經過馬列主義理論透視的,具有鮮明的理性色彩。茅盾從一人一事中透露出時代風雲激蕩的社會變動。 《林傢鋪子 》:以1932年“一·二八”事變為背景,寫上海附近小鎮上一傢雜貨店倒閉破産的故事,揭示了在帝國主義入侵,國民黨的腐敗統治下,社會動蕩、農村凋敝等衆多原因的襲擊下,以小商業為代表的農村經濟的必然命運。 《林傢鋪子 》 - 影視信息 基本信息 電影片名:林傢鋪子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水華 Choui Khoua 編劇 Writer夏衍 Yan Xia .....screenplay 茅盾 Dun Mao .....原著 play 《林傢鋪子 》 演員 Actor 於藍 Lan Yu張寡婦 謝添 Tian Xie .....Mr. Lin林老闆 林彬 Bin Lin .....林大娘 韓韜 Tao Han .....餘會長 馬薇 Wei Ma .....林明秀 封順 Shun Feng .....陸和尚 邸 力 .....朱三太 張 亮 .....壽 生 陳 述 .....上海收帳員 劇情介紹 1931年,日本武裝侵略中國,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各地青年學生紛紛掀起抵製日貨的運動。這一風潮也波及浙江杭嘉湖地區的一個小鎮。 林傢鋪子 老闆的女兒林明秀因穿了一件日本貨的旗袍而遭到同學們的鄙視 ,她羞怒地回傢哭鬧。此時,當地國民黨黨部卻通過商會餘會長藉檢查日貨為名,到各傢商店勒索。 當晚,林老闆用四百元賄賂了餘會長,得到了出售日貨的默許。於是,東洋貨改頭換面成了“國貨”,陳列在林傢鋪子 的貨架上。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上海某商行的收帳員趕來嚮林老闆索討債款,林老闆衹好嚮放高利貸的錢莊求助。因時局動蕩,錢莊非但不肯再貸,而且還要他在年關前還清舊債。幸好鋪子的夥計壽生從鄉下收帳回來,纔使林老闆用還一半拖一半的方法, 送走了上海的收帳員。年關過後,為嚮上海來的一批難民推銷日用小百貨,林老闆到零躉小店裏索債提貨,用 “一元一套”的辦法招攬顧客。 正在生意興隆之時,國民黨黨部卻找藉口抓了林老闆,警察局卜局長也要強娶林明秀為姨太太。林傢不知所措,壽生化了幾百塊錢纔把林老闆贖出來。在走投無路之際,林老闆匆忙把女兒許配給壽生,然後席捲所有,帶着女兒悄悄出走躲避。林傢鋪子 倒閉了。有權有勢的債主們聞訊前來爭奪封貨 ,而張寡婦、朱三太那些老弱孤寡的債權人卻被警察阻擋在林傢鋪子 的門外,她們的血汗錢白白被林老闆拐騙走了。在擁擠的人流中,張寡婦的孩子被踩死,她則完全瘋了。 影片評價 《林傢鋪子 》劇照 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銀幕經典,散發出中國古典之美學神韻! 影片《林傢鋪子 》是夏衍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十七年"諸多以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編導以極其凝煉雋永的筆觸,描繪了一幅30年代遭受戰亂衝擊的我國江南某鎮的生活圖景,簡潔地勾勒出了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榨的中國社會的縮影--林傢鋪子 的命運變化圖。影片以復雜的眼光審視林老闆,隱含着一種同情的態度,遠離了當時的電影文化主流,從而成為了新中國電影中最傑出的藝術經典。主演謝添的表演入木三分,堪稱新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一絶。影片所傳達的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及其所到達的高度,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自然,影片也是導演水華風格成熟的代表作品。 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奬。並作為唯一一部中國電影參加1986年在香港舉辦的“世界經典影片展”。 短篇小說。茅盾作。1932年發表。江南某小鎮上的林老闆慘淡經營一雜貨鋪,但因黨部要員的敲榨,錢莊老闆的逼債,同業的中傷,迫使他走投無路而攜女外逃。林傢鋪子 倒閉後,那些將積蓄存在林老闆處的貧民深感絶望。作品揭示了舊社會小商人的悲慘命運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殘酷社會現象。 林傢鋪子 聯繫方式地址:烏鎮東柵觀前街興華橋堍
郵編:312000林傢鋪子 投訴電話嘉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3-2159706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林傢鋪子 門票價格5元林傢鋪子 節慶活動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農歷八月十六到八月十九
每年在海寧????官舉辦的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在繼承傳統觀潮風俗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傳統民俗風情展示活動,再現了古代沿江百姓祭潮治患、喜慶安瀾的恢弘場面。
嘉興南湖旅遊節每年5月
有放荷花燈、水上拔河(搶荷花)、踏白船、划艇表演等水上遊覽項目。旅遊節期間,還舉辦粽子節、農民畫展、民間藝術展及攝影書畫展等民間活動。
西塘旅遊文化節農歷四月
節慶期間有“四月初三”西塘民間廟會、西塘風情攝影展、杜鵑花展、嘉善黃酒傳統工藝陳列和美食展等活動。
林傢鋪子 開放時間8:00——18:00林傢鋪子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農歷八月十六到八月十九,在海寧????官舉行中國國際錢江觀潮節,在繼承傳統觀潮風俗的基礎上,還舉辦豐富多彩的大型歌舞和傳統民俗風情展示活動。
林傢鋪子 特別提醒有放荷花燈、水上拔河(搶荷花)、踏白船、划艇表演等水上遊覽項目。旅遊節期間,還舉辦粽子節、農民畫展、民間藝術展及攝影書畫展等民間活動。林傢鋪子 美食嘉興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厚的江南特色,這裏兼有杭幫菜和滬菜的特點;江南的小吃也別有一番風味,如南湖蟹、五芳齋粽子、文虎醬鴨等,不可不嘗。
位於建國中路(中山路口)上的五方齋粽子店赫赫有名,您毫無必要因為它名氣大而擔心價格問題,其實這裏的消費非常便宜,裏面的小吃都是自助挑選,然後結帳,粽子、餛飩、燒賣等都品嚐過來,人均消費也不過10元就夠了。
林傢鋪子 住宿嘉興的住宿很方便,市內有很多酒店,賓館,可以滿足不同的需要;同時在著名的江南古鎮裏還有當地居民提供的民宅旅館,可以更直觀的感受水鄉生活,價格也很公道。林傢鋪子 購物嘉興的土特産有南湖無角菱、南湖蟹、五芳齋粽子、文虎醬鴨、桐鄉杭白菊、平湖糟蛋、海寧西瓜、西塘八珍糕等,工藝品有嘉興黑陶、嘉興絲綢服裝、平湖絲織毛毯、硤石燈彩、切菜刀、海寧皮革、桐鄉藍印花布等,是您旅遊購物的首選。
位於嘉興市西郊320國道上的洪合羊毛衫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羊毛衫市場之一。該市場東至上海115公裏,南達杭州92公裏,北到蘇州72公裏,離滬杭高速公路出口處僅6公裏,是雙休日旅遊購物的理想場所。
林傢鋪子 玩法參觀、遊玩、旅遊、
林傢鋪子 位於烏鎮屬於浙江嘉興,與蘇州搭邊,著名文人茅盾的故居就在景區內。
出了茅盾故居往前一走便是,這是一個雜貨店,門欄上方挂着一塊簡單的木牌子,用隸書寫着林傢鋪子 四個紅漆字,字已經有點褪色,門仍是古老的四塊木板式的店門。
《林傢鋪子 》是茅盾創作於1932年6月的一部小說。主人公林老闆是個謹慎而又精通生意的小商人,在時常蕭條、生意清淡的情況下,他卻利用“一二八”戰爭從上海逃難來的顧客的需要,大賣“一元貨”,獲得成功。當然,他還善於施用舊社會小商人慣用的諸如以次充好等伎倆。但是,因為大時代環境的不善,林傢鋪子 還是無可避免地倒閉了。
今天的“林傢鋪子 ”,還在那條街,還是那鋪子的名,而貨卻完全不同了,幾乎全是烏鎮自己的地方産品和特色産品,如烏鎮醬羊肉、姑嫂餅、水鄉鹹蛋、高公生三白酒、杭白菊、荷葉老鴨等係列食品,還有用藍印花布製成的各種服飾、春蠶吐絲、布鞋棉襖、烏鎮湖筆等地方小禮品,還有具有紀念價值的烏鎮挂屏、文化衫、羊毛衫及海內外書法傢、攝影傢為烏鎮留下的墨寶和佳作等。 《林傢鋪子 》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戰爭前後的江浙農村為背景,那時外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軍事、經濟侵略;內有國民黨官吏的敲詐,地主高利貸的剝削,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小說透過林傢鋪子 的倒閉,反映了民族商業破産的厄運。由《春蠶》、《秋收》、《殘鼕》組成的農村三部麯,每篇各自獨立又前後銜接,時代背景和《林傢鋪子 》基本相同,反映了廣大農民隨着苦難的加深而逐漸覺醒、抗爭的過程。以老通寶為代表的老一輩,希圖用誠實、勤奮的勞動來改變厄運、換取生存的夢想已經破滅;而以多多頭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嚴酷現實面前終於覺醒,最後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國農村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幾篇小說截取現實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衝突中塑造了三十年代初期農村農商界的藝術典型。篇幅不長,思想深遠,既有現實的畫面,又有歷史的動嚮,在同時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日本入侵東北三省,全國掀起了抵製日貨的運動。林小姐由於穿的是東洋貨,在學校裏受到同學們的恥笑,她怒氣衝衝的回到傢裏。但是,母親也在為傢裏賣東洋貨而發愁。
林小姐為沒有可穿衣服而犯難,她的衣服和她的日常用品都是東洋貨,雖然她很喜歡這些東西,但是,在這種局勢之下,她衹得放棄這些喜愛的東西。
父親很沮喪的回來了,母女倆猜到肯定也是為這件事,林小姐本來打算進一步要求父親製一件不是東洋貨的新衣,但瞧着父親的臉色不對,便又不敢冒昧。偽善的當權者藉此機會搜刮民脂民膏,收受賄賂,威脅這些小資産者。林先生不得已,决定當掉金項圈去賄賂當權者。
第二天,林先生的鋪子煥然一新的開張了,他的“額外支出“指望着在這時候能夠撈回來,就是林小姐的新衣服也要靠這幾天的生意。街市上漸漸地熱鬧起來,快過年了,“人們總要買些年貨吧,”他想。鋪子前面不時也圍滿了人,但是,都是些可憐的鄉下人,他們連吃飯都解决不了,怎麽會有錢來買這些東西呢?到了下午,總算是做了幾筆生意,全家人陰鬱的心情好多了。晚上,算總賬時,形勢不是很樂觀,還欠着不少的客帳。這時,朱三太來要利息了,林先生不得已,把今天的收入都給了她。而林小姐也賒賬買了自己喜愛的布,林先生無可奈何衹有苦笑。
又過了兩天,“大放盤”的林先生的鋪子,生意果然很好,林小姐和母親喜笑顔開。衹是林先生心理矛盾着,他是在虧本賣呢!最使他心神不寧的,是店裏的壽生出去收賬到現在還沒有回來,林先生正等着壽生收的錢來開銷“客賬”,上海的客人已經到了。這時,傳來日軍轟炸上海的消息,頓時,人心惶惶,上海討債的客人毫無通融地拒絶了林先生的情商,不得已,林先生衹好到恆源錢莊去商藉,誰知錢莊老闆竟跟他要以前欠的六百元錢。
由於開戰,商會讓大傢分攤軍餉,林先生為了面子答應了。這時,出去收賬的壽生回來了,林先生衹得把大部分給了堵門要債的上海客人。黨老爺敲詐他,錢莊壓逼他,同業又中傷他,而又要吃倒賬,憑誰也受不了這樣重重的磨難罷?林先生感到這一次他準是毀了!
凄涼的年關終於過去了。由於許多鋪子倒閉,林先生的帳沒有辦法收回來,而欠恆源錢莊的錢必須在正月十五還清,林先生傢裏就像一個冰窖。市面上一片蕭條,連當鋪都止當了,隨你值多少錢的貴重衣飾,也衹能當得兩塊,叫做“兩塊錢封門”。店裏沒有錢進貨,衹剩下一些日用品,這時,從上海逃來許多難民,這些日用品就成了緊俏貨,生意一時好了起來。這惹的要債的蜂擁而至,林先生沒有辦法,衹得嚮商會會長求救,沒料到的是商會會長卻提出來要林小姐做卜局長的小老婆,林先生感到了禍不單行。不久,林先生被黨部的人帶走了。
林先生被扣,令一傢人惶惶不安,商會會長用債務和卜局長要挾,壽生想盡辦法抵出全部貨物,終於贖回了林先生,林大娘决定要林先生和女兒逃走,在走之前,讓林小姐和壽生成了親,自己和壽生留下應付局面。
林傢鋪子 終於倒閉了,大群的債權人在林傢鋪子 裏吵鬧得異常厲害,恆源錢莊和其他的債權人爭執怎樣分配底貨。鋪子裏雖然淘空,但連“生財”合計,也足夠償還債權者七成,然而誰都想給自己爭得九成或竟至十成。雖然有警察在,場面仍舊很混亂,有哭有叫的,有喊有鬧的,還有的警察乘機占便宜……人們决定去黨部告狀,結果和警察發生了衝突,人群被衝散了……
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原名瀋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卓越的作傢,也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傢、翻譯傢。 電影片名
林傢鋪子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85 min
國傢/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Beijing Film Studio [中國]
年份
1959年 導演 Director
水華 Choui Khoua
編劇 Writer
夏衍改編 Yan Xia .....screenplay
茅盾 Dun Mao .....原著 play
演員 Actor
於藍 Lan Yu張寡婦
謝添 Tian Xie .....Mr. Lin林老闆
林彬 Bin Lin .....林大娘
韓韜 Tao Han .....餘會長
馬薇 Wei Ma .....林明秀
封順 Shun Feng .....陸和尚
邸 力 .....朱三太
張 亮 .....壽 生
陳 述 .....上海收帳員
攝影 Cinematography
錢江 Jiang Qian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池寧 Ning Chi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謝鐵驪 Tieli Xie
作麯
何士德 1931年,日本武裝侵略中國,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各地青年學生紛紛掀起抵製日貨的運動。這一風潮也波及浙江杭嘉湖地區的一個小鎮。 林傢鋪子 老闆的女兒林明秀因穿了一件日本貨的旗袍而遭到同學們的鄙視 ,她羞怒地回傢哭鬧。此時,當地國民黨黨部卻通過商會餘會長藉檢查日貨為名,到各傢商店勒索。
當晚,林老闆用四百元賄賂了餘會長,得到了出售日貨的默許。於是,東洋貨改頭換面成了“國貨”,陳列在林傢鋪子 的貨架上。一二八事變爆發後,上海某商行的收帳員趕來嚮林老闆索討債款,林老闆衹好嚮放高利貸的錢莊求助。因時局動蕩,錢莊非但不肯再貸,而且還要他在年關前還清舊債。幸 好鋪子的夥計壽生從鄉下收帳回來,纔使林老闆用還一半拖一半的方法, 送走了上海的收帳員。年關過後,為嚮上海來的一批難民推銷日用小百貨,林老闆到零躉小店裏索債提貨,用 “一元一套”的辦法招攬顧客。
正在生意興隆之時,國民黨黨部卻找藉口抓了林老闆,警察局卜局長也要強娶林明秀為姨太太。林傢不知所措,壽生花了幾百塊錢纔把林老闆贖出來。在走投無路之際,林老闆匆忙把女兒許配給壽生,然後席捲所有,帶着女兒悄悄出走躲避。林傢鋪子 倒閉了。有權有勢的債主們聞訊前來爭奪封貨 ,而張寡婦、朱三太那些老弱孤寡的債權人卻被警察阻擋在林傢鋪子 的門外,她們的血汗錢白白被林老闆拐騙走了。在擁擠的人流中,張寡婦的孩子被踩死,她則完全瘋了。 改編自文學名著的銀幕經典,散發出中國古典之美學神韻!
影片《林傢鋪子 》是夏衍根據茅盾的同名小說改編,是"十七年"諸多以名著改編的方式成為銀幕經典的創作範例之一。編導以極其凝煉雋永的筆觸,描繪了一幅30年代遭受戰亂衝擊的我國江南某鎮的生活圖景,簡潔地勾勒出了飽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壓榨的中國社會的縮影--林傢鋪子 的命運變化圖。影片以復雜的眼光審視林老闆,隱含着一種同情的態度,遠離了當時的電影文化主流,從而成為了新中國電影中最傑出的藝術經典。主演謝添的表演入木三分,堪稱新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一絶。影片所傳達的中國古典美學神韻及其所到達的高度,始終是研究者們饒有興趣的。自然,影片也是導演水華風格成熟的代表作品。
該片於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奬。並作為唯一一部中國電影參加1986年在香港舉辦的“世界經典影片展”。1959年是新中國影史上相當輝煌的一年,這一年誕生了《林則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優秀的影片,而《林傢鋪子 》則更成為其中的翹楚。該片改編自矛盾同名小說,它不僅以其沉鬱的現實主義色彩作了對茅盾作品的形象註解,還呈現出它特別作為一部現實主義影片的示範性。筆者看來,所謂現實主義並不僅僅在於作品內容或者時空架構的現實性,而是具備一整套能夠穿透歷史進行時代本質摹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本文將對該片各項電影元素(劇作、影像、聲音、剪輯還有表演)進行考量,去發現它是如何成為一部現實主義影片的典範之作。
從劇作來看,該片講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發生在浙江杭嘉湖地區一個小鎮上的一傢普通店鋪“林傢鋪子 ”倒閉的故事——“倒閉”本身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如何倒閉。影片圍繞着“林傢鋪子 ”如何倒閉這一問題,折射出當時的外族入侵、國內政治黑暗、民族工商業的凋敝和農村經濟的破産等一係列連帶問題。可以看出,“林傢鋪子 ”乃是當時廣阔社會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典型性的形象呈現。現實主義講究“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環境形象。細節的真實性在這部影片中也得到了切實呈現。現實主義作品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在影片的開始部分,當小鎮的各傢店鋪降價銷售迎接年關之時,刻畫了一係列農民購買力降低的細節。農民對於琳琅滿目的商品是渴求的,然而他們僅僅是看看就匆忙離開。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林傢鋪子 ,而是廣泛存在於所有商戶。農村經濟的破産顯而易見。第三,作品也呈現出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編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創作者的思想傾嚮和愛憎感情,而不是創作者自己或藉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比如對於林老闆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影片劇作對矛盾原著的一個顯著修改點在於增加了林老闆嚮一個更小的商戶王老闆索債的情節。說它顯著,並不在於情節意義上,而是在於創作者的態度上。通過這一小小的改動,就使創作者對林老闆的態度超越了原作中的“可憐”而變得中立。並且通過場面的細緻呈現,讓人覺得這種態度是真實的、可以信服的。影片的劇作充分遵循了文學現實主義的創作要求,這是影片現實主義的基礎保證。
從影像來看,影片的影調濃重而黯淡,有力地創造出影片的悲劇氛圍,同時,這也是那個時代的寫照。這是藝術的寫實。影片一開始,小船慢慢搖進小鎮,當小船進入一段狹窄的河道,水邊的墻壁上呈現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字樣,這時,一桶污水倒入平靜的河水中,污水衝擊河底沉渣泛起,水面浮現出“1931年”,寓意一個黑暗、災難的年代,污泥濁水泛濫。在現實主義作品中,,時代感是重要元素,準確的時代界定和呈現是必不可少的,表現方法卻可以多種多樣,該片這樣一種表現無疑是成功的一種。接下來,攝影機進入林明秀所在的學校,學生們正掀起轟轟烈烈的抵製日貨運動,穿着日製長袍的林明秀受到同學的指責。隨後,攝影機跟隨明秀運動,或遠景或全景或明秀本人的神情近景,更加細緻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圖景。在這裏,我們看到導演水華對於景別的運用是很講究的。水華認為,“展現環境一般用全景,介紹人物一般用近景”。水華在這一段影像中的講究之處在於並不僅僅從大環境角度去介紹時代,他還進入人物的內心,用人物的心理反應去折射時代。除了鏡頭元素的運用外,影片的布景、道具、服裝等美工造型也以它們的精緻準確甚至一絲不苟完成了對於時代的呈現,比如林明秀亂翻自己的衣箱那一場戲和難民生活場景的呈現等等。
現實主義不同於寫實主義,它並不排除寫意性元素的運用。影片在影像上可以看作是完全寫實的,但在背景音樂的運用上則是完全寫意的。這部影片不同於那一時期的其它影片比如《我這一輩子》的交響樂和《早春二月》的鋼琴樂等等,而是完全使用民族音樂作為它的背景音樂,具體來說就是琵琶和二鬍樂器的奏樂。這兩者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樂器,當它們運用到這部影片中時,形式的意義似乎更大於內容的意義。儘管音樂也含有一定的悲劇力量,但就與故事內容的對應而言,肯定還有更合適的旋律,甚至消除背景音樂也可能會成為更好的選擇。在此情形之下,就不得不註意這兩種樂器了。我想創作者的本意可能更在於在虛實的映照之間表達他深切的民族關懷。這是作者在他的現實主義中表露出來的政治傾嚮。
在對現實主義的表現上,該片的剪輯做到了這樣兩點:摹寫現實主義場景,表達現實主義情緒。截取影片開始和結束時的兩個場景為例。上文提到,在開始林明秀從學校回傢一段中,從她跨出校門到回傢的4個鏡頭時介紹當時社會圖景的,這4個鏡頭在剪輯時用了疊印手法,在視覺上傾嚮於取消鏡頭之間的隔離,給人一種整體感,這是出於作者表現小鎮“整體面貌”的考慮。在結尾林老闆坐船離開小鎮一場中,我們看到坐於船上愁眉緊鎖的林老闆,耳邊卻仍然傳來上一場景中張寡婦的凄厲哭喊,這在觀衆心理層面引起了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到作者對於那個時代的強烈情緒。應該註意到,這裏聲畫分離的剪輯也是寫意性的。而在這部影片的高潮段落中,也就是林老闆逃走衆人索債那一場中,剪輯則把兩者歸一,短短一場戲使用了56個鏡頭,頻繁切換中既摹寫了殘酷的時代場景,又激烈地表達了作者憤慨的情緒。
作為影片性格元素的表演,謝添(飾林老闆)的加盟讓這部影片在現實主義道路上又進一步。林老闆是當時民族工商業者的一個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的確有着剝削性的一面,但不可否認,那也是為時所迫,他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一個受壓迫者。因此,簡單的處於夾縫中的階層定位不能成為對他形象理解的全部。謝添的把握是準確的,那就是一個人,一個為生存而勞碌的人。因此,謝添的林老闆勤勤懇懇;因此,於會長嚮他表露卜局長的討妾願望時,他會下意識地說不;因此,朱三太像他討要紅利時,他沒有概念化的去表現兇狠。謝添的表演是內斂的,是性格的,他塑造的林老闆既在人物形象的真實層面上體現了現實主義的意圖,又在工商業者代表的層面上塑造了一個帶有共性的典型形象。
綜上所論可以看出,《林傢鋪子 》之所以成為一部現實主義的典範影片,首先得益於現實主義題材的選取,而意旨明確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就等於說它是完美的,在表現手法方面,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去更加完善。現實主義是電影世界中相當主要的一種樣式,前人已有傑出貢獻,對它的挖掘則需要千千萬萬影人的繼續努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