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蜂學 : 水果 : 被子植物 : 林業樹種 > 枇杷
目錄
《枇杷 loquat》
詩人: 方嶽 Fang Yue

  擊碎珊瑚小作珠,鑄成金彈蜜相扶。
  羅襦襟解春蔥手,風露氣涼冰玉膚。
  並世身名揚氏子,舊傢門戶北村盧。
  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淚濕無。
《枇杷 loquat》
詩人: 楊萬裏 Yang Wanli

  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
  荔支分與核,金橘卻無酸。
  雨壓低枝重,漿流水齒寒。
  長卿今尚在,莫遣作園官。
pí bà pí bà
  亞洲的一種常緑喬木,現被栽培於大部分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其果實可用
No. 4
  果木名。薔薇科,常緑小喬木,葉長圓形,花白色,鼕花夏熟。實球形或橢圓形,味甜美,供生食,或製罐頭食品。葉可入藥。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於是乎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杮,亭奈厚樸。”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捲一:“枇杷須接,乃為佳果。一接核小如丁香荔枝,再接遂無核也。” 楊朔 《徵塵》:“它的本身更象一顆蟲蝕而腐爛的枇杷。”
No. 5
  即琵琶。《釋名·釋樂器》:“枇杷,本出於鬍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參見“ 琵琶 ”。
No. 6
  【簡介】拉丁文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
  命名者:(thunb.) lindl.
  英文名稱:loquat
  又名:盧橘
  科屬分類:薔薇科 rosaceae、枇杷屬。
  常緑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釐米,寬3—10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銹色絨毛;花白色,芳香,直徑1.2—2釐米,花瓣內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後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我國四川、湖北有野生,現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枇杷在我省分佈很廣,但作為經濟栽培的僅限於蘇州地區洞庭東、西山,光福以及南通、海門、揚州等地,洞庭東、西山的産量占全省90%以上,是我國著名的枇杷産區之一。
  枇杷品種極多,可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二類,前者壽命長、樹勢強、産量高,但品質不如後者,著名品種有圓種、雞蛋紅等;白沙枇杷生長、産量等都不如紅沙枇杷,但品質優良,著名品種有圓種、育種、雞蛋白等。 種子可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質堅韌,供製木梳、木捧等用材;葉和果實入藥,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製其葉取露,取名“枇杷葉露”,有清熱、解暑熱、和胃等作用;又為極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質優。 葉含皂廿、苦杏仁廿、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維生素bl、維生素c等。
  繁栽要點 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嫁接。播種可於6月採種後立即進行。嫁接一般以切接為主,可在3月中旬或4月-5月進行,砧木可用枇杷實生苗和石楠。定植於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也可在梅南期5月-6月或10月進行。定植苗需多帶須根和附土,以利成活。栽植地點以嚮南而風少處為好。
  【相關詩作】
  蘇東坡“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有人問他:盧橘是什麽果子?他說“枇杷是也”。後來有些書裏也跟着說“枇杷,一名盧橘。”我想,這多半是蘇學士“想當然耳”。因為,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裏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檒柿,亭奈厚樸”。幾樣東西是並列陳述的。可見盧橘是盧橘,枇杷枇杷,中間是不能劃等號的。李時珍說:“註《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橘,誤矣。”是很對的。
  楊萬裏寫枇杷詩道:“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荔枝多與核,金橘卻無酸。雨葉低枝重,漿流沁齒寒。長卿今在否,莫遣作園官。”前面六句,對枇杷的性狀還算描述準確,但沒有詩味。雖然孔夫子說過,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教科書。郭沫若寫《百花齊放》,就是一個失敗的著例。楊萬裏的這首枇杷詩倒像開了郭氏這類詩的先河。至於最後兩句,更不知他說些什麽。司馬相如雖然在《上林賦》中寫到了枇杷,但他並沒有表現出饞涎欲滴的模樣,也沒有如孫猴子有偷蟠桃的記錄,做不做園官有什麽打緊?
  還有一首有關枇杷的打油詩,道是有人送枇杷與人,附函說:送上琵琶兩筐雲雲。收禮的人於是作詩道:“枇杷不是這琵琶,衹為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詩雖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傢送來的枇杷,一面作詩嘲諷,也讓人覺得不是滋味。中國字那麽多,要不寫錯幾個字,也難。如果寫錯兩個字就要作首詩,這樣的詩是可以無窮無盡的。記得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吧,劉半農是北大招考的閱捲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便大發詩興,做了好幾首閱捲雜詩,把考生大大地譏諷了一頓。其中一首因學生把“留學”寫成了“流學”,劉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彌天罪,罰往西洋把學流。應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盡一鍋油。”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下了《“感舊”以後(下)》這篇文章,認為可笑的不是那些剛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以此作為笑柄濫加譏諷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學生,識字不多或許因為沒錢讀書,或許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為官高權重,本事比天大,到處題辭而又到處出醜、別字連篇的人,臉皮比城墻還厚,不妨刺他幾句,但這樣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譏諷的。
  枇杷與櫻桃、楊梅並稱初夏三姐妹,品種有二百多種。枇杷論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類,早熟品種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種於六月大批登場,晚熟品種可延至七月上旬。依果形分,有圓果種和長果種之別,一般圓果種含核較多,長果種核少或獨核者居多。按果實色澤分,又分為紅肉種和白肉種,紅肉種枇杷因果皮金黃而被稱為“金丸”,如宋代陸遊所寫的“難學權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白肉種枇杷肉質玉色,古人稱之為“蠟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寫“顆顆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飛書寄蠟丸”。就品種而言,紅肉種皮厚易剝,味甜質粗,宜於製罐頭。而白肉種皮薄肉厚,質細味甜,適於鮮食。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軟條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鐘”,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蘇吳縣的“照種白沙”,汁多質細,風味鮮甜。
  【枇杷食療方精選】
  1、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鮮枇杷果肉5枚,每日2次。
  2、治肺癌熱性咳嗽、咳膿痰與咳血者:枇杷葉15(鮮品60),粳米100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去渣。或將新鮮枇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後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後入冰糖少許,佐膳服用。
  3、治胃癌噦逆不止、飲食不入:枇杷葉20剋,陳皮25剋,炙甘草15剋,生薑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4、治胃癌肺轉移嘔噦、咳嗽、自汗:新鮮枇杷葉若幹張,糯米250剋。將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鮮枇把葉去淨葉上絨毛,洗淨後包粽子,蒸熟後即可食用。每日1-2次,連服3-4天。
  5、枇杷葉(刷淨毛)60剋,水煎分兩次服,治咳嗽,黃疸,防治流感。
  6、枇杷根60剋,水煎服,治糖尿病。
  7、枇杷根120剋,水煎加入紅糖適量,溫服,每日一次,連續四日,治黃疸。
No. 7
  枇杷
  (《別錄》)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實。
  【植物形態】枇杷
  常緑小喬木,高3~8米。小枝粗壯,被銹色絨毛。單葉互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釐米,寬4~7釐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上面深緑色有光澤,下面密被銹色絨毛,側脈11~21對,直達鋸齒頂端;葉柄極短或無柄;托葉2枚,大而硬,三角形,漸尖。花每數十朵聚合為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有分枝,密被絨毛;苞片鑿狀,有褐色絨毛;花萼5淺裂,萼管短,密被絨毛;花瓣5,白色,倒卵形,內面近基部有毛;雄蕊20~25;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5,柱頭頭狀。果為漿果狀梨果,圓形或近圓形,黃色或橙黃色;核數顆,圓形或扁圓形,棕褐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常栽種於村邊、平地或坡地。分佈陝西、甘肅、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枇杷根)、樹桿的韌皮部(枇杷木白皮)、葉(枇杷葉)、花(枇杷花)、種子(枇杷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果實含水分90.26%,總氮2.15%,碳水化物67.30%,其中還原糖占71.31%,戊聚糖3.74%,粗纖維2.65%。果肉含脂肪,糖,蛋白質,纖維素,果膠,鞣質,灰分(鈉、鉀、鐵、鈣、磷)及維生素B1、C。又含隱黃素、β-鬍蘿蔔素等色素。果醬含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
  【性味】甘酸,涼。
  ①《蜀本草》:"《圖經》雲,味甘酸。"
  ②《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歸經】《本草求真》:"入脾、肺,兼入肝。"
  【功用主治】潤肺,止渴,下氣。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
  ①孟詵:"利五髒。"
  ②崔禹錫《食經》:"下氣,止噦嘔逆。"
  ③《日華子》:"治肺氣,潤五髒,下氣。止嘔逆,並渴疾。"
  ④《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宜忌】《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名傢論述】《本經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髒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形態特徵
  薔薇科枇杷屬常緑小喬木,在大豐枇杷基地因為氣候原因通常葉子比其它地區緑些,樹皮灰褐色粗糙,小枝、葉背及花絮均密被銹色絨毛。葉粗大革質,常為倒披針狀橢圓形。花白色,芳香,10~12月開花,翌年初夏果熟,果近球形或梨形,黃色或橙黃色。
分佈
  亞熱帶樹種,原産我國西部四川,陝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長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樹栽培,江蘇洞庭及福建雲霄都是枇杷的有名産地
  枇杷,是我國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樹基地,秋日養蕾,鼕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承四時之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其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係分析,枇杷果實可食部份每100 含蛋白質0.4 、脂肪0.1 、碳水化合物7 、粗纖維0.8 、灰分0.5 、鈣22毫剋、磷32毫剋、鐵0.3毫剋、丙種維生素3毫剋、類鬍蘿蔔素1.33毫剋,其中鈣、磷及鬍蘿蔔素顯著高於其他常見水果,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
  枇杷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髒,滋心肺”,中醫傳統認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之功效。而現代醫學更證明,枇杷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
  進入初夏,又是枇杷成熟的季節。枇杷不僅味道好,其營養也相當豐富,據分析,其主要成分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纖維素、 果膠、鬍蘿蔔素、鞣質、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 A、B、c等。其中,特別是鬍蘿蔔素的含量豐富,在水果中高居第3位。而且,其含糖的種類電相當豐富,主要由葡萄糖、果糖 和蔗糖組成,另外,枇杷中豐富的維生素B,對保護視力,保持皮 膚健康潤澤,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枇杷性涼,味甘酸,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常用於咽幹煩渴、咳嗽吐血、呃逆等癥。枇杷不僅果肉可入藥,其核、葉、根也 有藥用價值。鮮枇杷洗淨,生吃,就能治療口幹煩渴等不適。另外,將鮮枇杷50剋,洗淨去皮,加冰糖5剋,熬半小時後服用,對於扁桃體發炎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特別有效。
  枇杷減肥
  枇杷富含粗纖維及礦物元素。每百剋枇杷肉中含0.4剋蛋白質、6.6剋碳水化合物,並且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是很有效的減肥果品。
  中醫理論認為,減肥應以健脾,利水,化痰為本,而枇杷具備了這些功效,故為很好的減肥果品。以下介紹兩種枇杷的吃法:
  枇杷
  原料:枇杷肉500剋,冰糖600剋。
  製法:將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批把肉繼續煮至濃稠的膏狀即成。
  枇杷
  原料:枇杷肉250剋,粳米50剋,冰糖適量。
  製法:以水煮冰糖,隨後入淘幹淨的粳米,煮至粥熟放入已加工好的枇杷肉,加煮10分鐘即成
  枇杷的學名為「Eriobotrya Japonica」,是雙子葉植物,屬薔薇科的長緑樹,高度可以達到10米之多。葉子呈橢圓形、互生,呈鋸齒狀的刻痕。表面有光澤,裏面有密生的毛。能放出芳香的白色花在11月份開始開花。果實呈卵形、橢圓形、圓形等各種各樣的形狀。在5-7月左右香味較濃的橙黃色的果實成熟季節,洞庭山層層蒼翠的群山之中,黃澄澄的枇杷,挂滿枝頭,有人喻為“黃金丸”,有人稱之為“小金錘”。明代瀋周詩云:“誰鑄黃金三百丸,彈胎微濕露漬漬。從今抵鵲何消玉,更有錫漿沁齒寒。”。芳香的果實很貴重,種子、葉子、樹幹也有很多用處。(摘自蘇州三山島匯豐旅社)
栽培特點
  枇杷原産亞熱帶,要求較高的溫度,年平均氣溫12℃以上即能正常生長,但進行經濟栽培的年平均氣溫應在15~17℃,且無嚴寒天氣。枇杷花期在鼕末春初,鼕春低溫將影響其開花結果。氣溫-6℃時對開花、-3℃時對幼果即産生凍害;10℃以上花粉開始發芽,20℃左右花粉萌發最合適。但氣溫或地溫達30℃以上時,枝葉和根生長滯緩而不良,果實在采摘前7~15天遇上35℃的高溫,很容易産生日灼傷害,甚至失去食用價值。枇杷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廣,一般土壤均能生長結果,但以含砂或石礫較多疏鬆土壤生長較好。
栽培方法
  一、園地的選擇、整地
  枇杷種植宜選擇平整,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歷年耕種的高産旱地,以土壤pH6.0為最適宜,選地必須考慮水源,保證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5月果園能灌溉,交通和運輸方便。不宜選用地勢低平容易積水的土地。種植前要全面深耕30cm以上。
  二、 定植
  定植時期
  有灌溉條件宜在2~3月份種植;沒有灌溉條件的應在6月中旬(雨季初期)種植。
  種植密度
  氣候溫暖,枇杷樹生長快,種植密度宜為960株/hm,株行距3m×3.5m,定植3年後可投産。經一定年限後再實行間伐,有利於管理和獲得早期豐産。
  種植方法
  在種植前一年的9~10月份,趁土壤濕潤開挖深60cm、口寬80cm、底寬70cm的定植坑,同時把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每定植坑施入30kg農傢肥或糖泥、0.8kg鈣鎂磷肥作底肥,與表土混合後施入植穴,再將原底土全部回填。回填工作必須在種植枇杷苗2個月前結束,以使基肥充分腐熟、填土沉實。移栽苗應選無病蟲、葉色濃緑、根係發達,嫁接口粗度要在lcm以上,接口愈合良好,接口以上45~50cm(最好是分枝的)。種植時,苗株根頸部應以地面平齊,不能過深,應剪去部分葉片、嫩枝,以減少蒸發。種植時讓細土和根係充分接觸,壓實根部周圍土壤,每株必須澆約20L定根水,待水滲下後再蓋一層細土。在離地面45—50cm處定幹。
  三、 加強幼樹管理
  定植後第1年需施濃度為10%~30%的人糞尿3~4次;第2年株施農傢肥或腐熟糖泥15kg和復合肥0.8kg;註意防治病蟲害,酸性土要施適量石灰,促進幼樹茁壯成長。
  幼樹當年抽發的枝梢,選l枝作主幹,留4~5枝培養為第l層主枝;主幹生長距第l層主枝50cm摘心,促使萌發輪生枝培養第2層主枝3~4枝。主幹生長距第2層主枝50cm再摘心,促使萌發輪生枝培養第3層主枝3~4枝;主枝再生長到70cm時拉成水平枝並摘心,促進副主枝萌發,使樹冠矮化。經兩年半的培養,分枝達到6~7級。統一定幹後,第一次抽發的枝梢為4~5個,培養為一級主枝,在每一主枝上抽發第一次梢3~4枝,形成第二副主枝,在每條副主枝上再抽發2~3個枝梢形成3級骨幹枝,然後在骨幹枝上培養結果枝組。
  促控花芽分化
  環割、拉枝、輕折傷枝促控花芽分化
  6月下旬,在主幹上環割2~3道,使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倍液塗抹傷口預防病菌感染;6~7月,將所有枝徑lcm以上、枝長70cm以上的主側枝拉成與主幹成50~55角,牽引枝梢嚮水平方向發展,使枝丫傾斜生長,略有下垂;其它枝條采取扭枝、揉枝讓其改變枝條生長方向,以利花芽形成。
  2.4.2 肥水促控花芽分化
  6~8月,不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6~8月拉枝後到花芽形成前,如果仍然無法控製旺枝生長,可在葉面噴施600~800倍磷酸二氫鉀和硼酸的混合液2~3次。6~9月,對生長旺盛的枇杷樹,要開溝排雨水,降低土壤水分,要適當截斷表土的部分根群,降低枝條水分。
  2.4.3 用調節劑促控花芽分化
  使用多效唑(PP333)土施0.5g/m+葉面噴施l 000mg/L,在6月20日和30日左右各處理一次;或者在6~8月每月各葉面噴施多效唑1000mg/L一次,使夏梢很快停止生長,增大細胞液濃度和C/N濃度,促進花芽形成。
  四、施肥管理
  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平衡施肥。投産枇杷園每年株施農傢肥25kg和N、P、K含量均為15%的復合肥2kg。9~10月花穗開始出現,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20%~30%;疏果後,以復混肥為主配施鉀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20%~30%;大量采果前後1周,以有機肥為主配施氮肥,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40%~50%。
  五、 疏穗、疏蕾、疏果與套袋
  要疏除樹冠過小、位置不當、花芽過多花穗。支軸剛分離時,剪除花穗的絶大多數支軸,衹留中部2~3個比較健壯的支軸;在能分辨果實發育的好壞時進行疏果,強枝多留、弱枝少留,留下果穗中段花期相近、大小一致的幼果,留果不宜分散。大果型的早鐘6號、解放鐘每穗留3~5粒;中果型的長紅3號每穗留4~6粒。在最後一次疏果後噴霧一次殺蟲殺菌劑,用牛皮紙製作大小適宜的紙袋作果穗套袋,套時使紙袋鼓起,避免果實接觸紙袋,袋口用細鐵絲紮。
  六 預防病蟲害
  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污葉病、枝幹褐腐病、枇杷斷梢蟲、梨小食心蟲、紅蜘蛛、蝙蝠。預防葉斑病、污葉病,要在各次新稍葉片長到一半時開始噴殺菌劑保護葉片,一般用等量式波爾多液0.5%~0.6%,50%多黴靈可濕性粉劑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l 000倍液噴霧,10~15d噴一次,共2次。預防枝幹褐腐病,要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發現病斑及早颳除並把病皮燒毀,在颳淨的傷口上塗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幹後再塗波爾多液有利傷口愈合;病斑面積大,颳除睏難的,可用利刀在樹皮上每隔2cm縱劃l道深達木質部的傷口,塗上1︰15的濃鹼水;未發病的枝幹可噴灑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15d噴一次,連續3次,予以預防。鼕季使用石灰漿刷白樹幹,使用50%殺螟鬆乳油l 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l 500倍液、5%尼索朗可濕性粉劑l 0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可有效防治害蟲。蝙蝠主要危害果實,可在果園佈置粘網捕捉。
  七、 枇杷的采收和處理
  2.8.1 適期采收
  果實全面着色,表現出該品種固有的色澤,充分成熟,品質最佳時采收。烈日下不采果。采果必須輕拿輕放,用手捏住果柄,小心用果剪剪下,果柄短於lcm,避免擦掉果面茸毛,不能碰傷果實,以免産生褐變,影響外觀,降低商品價值。
  2.8.2 分級包裝
  采果後,在果園就地按國傢標準(GB/Tl3867—92鮮枇杷果)或按買方要求分級包裝。
  2.8.3 運輸
  要求迅速、平穩、低溫。如果有條件使用冷藏鏈係統最好。(選自隴川農業信息網)
原料介紹
  Eriobotrya japonica、Loquat枇杷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實。我國陝西、甘肅、江蘇、福建等省區均有産。因果實形似琵琶而得名。枇杷清香鮮甜,略帶酸味,與櫻桃、梅子並稱為“三友”。4~5月采收,剝去外皮,取果肉鮮用。
營養分析
  1. 枇杷中所含的有機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對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當的作用;
  2.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3. 枇杷果實及葉有抑製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預防四時感冒;
  枇杷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是營養的保健水果。
  枇杷富含纖維素、果膠、鬍蘿蔔素、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及維生素A、B、C。豐富的維生素B、鬍蘿蔔素,具有保護視力、保持皮膚健康潤澤、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的功用,其中所含的維生素B17,還是防癌的營養素呢!因此,枇杷也被稱為“果之冠”,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也可預防癌癥、防止老化。
  中醫認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熱等功效,用於肺痿咳嗽、胸悶多痰。
  除果實外,枇杷葉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藥材,枇杷葉具清肺胃熱、降氣化痰功能,用於肺熱幹咳、胃痛、流鼻血、胃熱嘔穢;枇杷核則用於治療疝氣,消除水腫,利關節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肺痿咳嗽、胸悶多痰、勞傷吐血者及壞血病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2. 脾虛泄瀉者、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食物相剋
  元代賈銘《飲食須知》提到“小麥勿同粟米、枇杷食”。
食療作用
  果:味甘酸、性平;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
  果:清肺生津止渴;核,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幹口渴及胃氣不足等病癥。
  應用於咳嗽:枇杷核9~15剋,搗爛,加生薑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其他相關
  《本草綱目》:“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並渴痰。”
  《本草新編》:“枇杷葉,味苦,氣平,無毒。入肺經,止咳嗽,下氣,除嘔噦不已,亦解口渴。用時去毛,但衹用之以止陰虛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備註
  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所以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危害健康及生命。
枇杷葉提取物
  熊果酸 Ursolic acid 烏索酸,烏蘇酸 枇杷葉提取物
  熊果酸含量:25%,90%,98%HPLC
  熊果酸CAS:77-52-1
  熊果酸性狀: 白色精細粉末 75179466
  熊果酸熔點及溶解度:mp283~287℃. 不溶於水,乙醇中溶解,溶解後無異物.
  熊果酸別名: 烏索酸,烏蘇酸,屬三萜類化合物。
  熊果酸分子式及分子量:C30H48O3 ;456.68
  熊果酸是存在於天然植物中的一種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鎮靜、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潰瘍、降低血糖等多種生物學效應。近年來發現它具有抗緻癌、抗促癌、誘導F9畸胎瘤細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極有可能成為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癌藥物。另外,熊果酸具有明顯的抗氧功能,因而被廣泛地用作醫藥和化妝品原料。熊果酸藥理作用:熊果酸又名烏索酸,烏蘇酸,屬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鎮靜、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潰瘍、降低血糖等多種生物學效應。
科屬分類
  薔薇科 Rosaceae、枇杷屬。
  枇杷樹常緑小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釐米,寬3—10釐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銹色絨毛;花白色,芳香,直徑1.2—2釐米,花瓣內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後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花期1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
  我國四川,江蘇(大豐枇杷基地),湖北,福建,有野生,現全國各地都有栽培。
  枇杷品種極多,衹要搜到枇杷樹基地不管什麽品種的枇杷都立即知道,可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二類,前者壽命長、樹勢強、産量高,但品質不如後者,著名品種有圓種、雞蛋紅等;白沙枇杷生長、産量等都不如紅沙枇杷,但品質優良,著名品種有圓種、育種、雞蛋白等。 種子可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質堅韌,供製木梳、木捧等用材;葉和果實入藥,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製其葉取露,取名“枇杷葉露”,有清熱、解暑熱、和胃等作用;又為極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質優。 葉含皂廿、苦杏仁廿、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維生素Bl、維生素C等。
  枇杷蜜繁栽要點 以播種繁殖為主,也可嫁接。播種可於6月採種後立即進行。嫁接一般以切接為主,可在3月中旬或4月-5月進行,砧木可用枇杷實生苗和石楠。定植於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也可在梅南期5月-6月或10月進行。定植苗需多帶須根和附土,以利成活。栽植地點以嚮南而風少處為好。
  枇杷分佈:江蘇,福建,四川,湖北
相關詩作
  蘇東坡“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有人問他:盧橘是什麽果子?他說“枇杷是也”。後來有些書裏也跟着說“枇杷,一名盧橘。”我想,這多半是蘇學士“想當然耳”。因為,在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裏說“盧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樸”。幾樣東西是並列陳述的。可見盧橘是盧橘,枇杷枇杷,中間是不能劃等號的。李時珍說:“註《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橘,誤矣。”是很對的。
  楊萬裏寫枇杷詩道:“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荔枝多與核,金橘卻無酸。雨葉低枝重,漿流沁齒寒。長卿今在否,莫遣作園官。”前面六句,對枇杷的性狀還算描述準確,但沒有詩味。雖然孔夫子說過,讀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但詩歌畢竟不是植物教科書。郭沫若寫《百花齊放》,就是一個失敗的著例。楊萬裏的這首枇杷詩倒像開了郭氏這類詩的先河。至於最後兩句,更不知他說些什麽。司馬相如雖然在《上林賦》中寫到了枇杷,但他並沒有表現出饞涎欲滴的模樣,也沒有如孫猴子有偷蟠桃的記錄,做不做園官有什麽打緊?
  還有一首有關枇杷的打油詩,道是有人送枇杷與人,附函說:送上琵琶兩筐雲雲。收禮的人於是作詩道:“枇杷不是這琵琶,衹為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詩雖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傢送來的枇杷,一面作詩嘲諷,也讓人覺得不是滋味。中國字那麽多,要不寫錯幾個字,也難。如果寫錯兩個字就要作首詩,這樣的詩是可以無窮無盡的。記得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吧,劉半農是北大招考的閱捲官,因為考生寫了幾個錯別字,便大發詩興,做了好幾首閱捲雜詩,把考生大大地譏諷了一頓。其中一首因學生把“留學”寫成了“流學”,劉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彌天罪,罰往西洋把學流。應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盡一鍋油。”魯迅很不以為然,寫下了《“感舊”以後(下)》這篇文章,認為可笑的不是那些剛剛畢業的中學生,而是以此作為笑柄濫加譏諷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學生,識字不多或許因為沒錢讀書,或許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為官高權重,本事比天大,到處題辭而又到處出醜、別字連篇的人,臉皮比城墻還厚,不妨刺他幾句,但這樣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譏諷的。
  枇杷與櫻桃、楊梅並稱初夏三姐妹,品種有二百多種。枇杷論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類,早熟品種五月即能面市,中熟品種於六月大批登場,晚熟品種可延至七月上旬。依果形分,有圓果種和長果種之別,一般圓果種含核較多,長果種核少或獨核者居多。按果實色澤分,又分為紅肉種和白肉種,紅肉種枇杷因果皮金黃而被稱為“金丸”,如宋代陸遊所寫的“難學權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白肉種枇杷肉質玉色,古人稱之為“蠟丸”,正如宋代郭正祥所寫“顆顆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蕊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飛書寄蠟丸”。就品種而言,紅肉種皮厚易剝,味甜質粗,宜於製罐頭。而白肉種皮薄肉厚,質細味甜,適於鮮食。枇杷名品有:浙江余杭的“軟條白砂”,肉白味甜;福建莆田的“解放鐘”,果肉厚嫩,汁多味美;江蘇吳縣的“照種白沙”,汁多質細,風味鮮甜。
枇杷食療方精選
  1、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鮮枇杷果肉5枚,每日2次。
  2、治肺癌熱性咳嗽、咳膿痰與咳血者:枇杷葉15(鮮品60),粳米100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去渣。或將新鮮枇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後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後入冰糖少許,佐膳服用。
  3、治胃癌噦逆不止、飲食不入:枇杷葉20剋,陳皮25剋,炙甘草15剋,生薑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4、治胃癌肺轉移嘔噦、咳嗽、自汗:新鮮枇杷葉若幹張,糯米250剋。將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鮮枇把葉去淨葉上絨毛,洗淨後包粽子,蒸熟後即可食用。每日1-2次,連服3-4天。
  5、枇杷葉(刷淨毛)60剋,水煎分兩次服,治咳嗽,黃疸,防治流感。
  6、枇杷根60剋,水煎服,治糖尿病。
  7、枇杷根120剋,水煎加入紅糖適量,溫服,每日一次,連續四日,治黃疸。
  功效:潤肺下氣;止渴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拉丁文名:Fructus Eriobotryae
  主治:肺熱咳喘,吐逆,煩渴
  生態環境:常栽種於村邊、平地或坡地。
  各傢論述:
  1.《本經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髒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2.孟詵:利五髒。
  3.崔禹錫《食經》:下氣,止噦嘔逆。
  4.《日華子》:治肺氣,潤五髒,下氣,止嘔逆,並渴疾。
  5.《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發熱。
  采收和儲藏:枇杷果實因成熟不一致,宜分次采收。
  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南及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用藥禁忌:《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食療價值
  薔薇科喬木植物枇杷的果實。品種有紅沙種和白沙種兩大類。我國華東、中南、西南和陝西、甘肅、臺灣等地均有分佈。春季采收,剝去外皮,取果肉鮮用;亦可用果實(連種子在內)。
  [性能]味甘、微酸,性涼。能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和胃降逆。
  [參考]果肉含糖、蛋白質、脂肪、果膠、鬍蘿蔔素、維生素B1、C,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陰虛肺燥,咳嗽,或咯血;胃陰不足,咽幹口渴,或氣失和降,幹嘔不欲食。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湯。
  [附方]
  枇杷止咳湯:枇杷(果實)100g,剝開成兩半,果核搗碎,加水煎湯服。
  枇杷果實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內。前者能潤肺止咳,後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潤肺化痰、止咳降氣的作用。用於肺經燥熱,咳嗽咯痰。
  園林應用:枇杷樹形整齊美觀,葉大濃蔭,是南方庭院的良好的觀賞樹種,可叢植或群植於草坪邊緣,湖邊池畔,山坡等陽光充足處。
百科大全
  pipa
  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薔薇科(Rosaceae)枇杷屬常緑小喬木。亞熱帶果樹。因葉片狀似琵琶,故名。原産中國長江上遊。現湖北西部山區還有野生種分佈。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中已有枇杷作為栽培果樹的記載。西晉時期今四川夾江、宜賓,湖北枝城以及廣州等地都以産枇杷著名。唐代栽培北界達到今陝西南鄭。北宋時擴展到長江下遊,蘇州太湖洞庭山和杭州産區開始形成。現以浙江、江蘇、福建、臺灣為主要産區。公元9世紀前傳至日本,18世紀傳至南歐,19世紀傳至美洲,但栽培均不多。
    枇杷葉片長橢圓形,長可達30釐米左右,葉緣有粗鋸齒,背面密生灰白或黃白色茸毛。在枝條的先端着生復總狀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梨果球形至橢圓形,肉色淺黃至橙黃,重25~50剋,由子房、萼片和花托發育而成,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花托。種子1至數粒,黃褐色。品種有100個以上,根據肉色可分為紅沙種和白沙種兩大類。前者一般樹勢強健,易於栽培,果大味濃而肉色鮮豔,適於鮮食和加工;後者果實品質優良,肉質細嫩而風味鮮美,適於鮮食,需要較精細的栽培技術。
    枇杷分佈區年平均溫度多在15℃以上。10月至次年1月開花,果 3月中至6月成熟。因幼果在樹上過鼕,鼕季最低溫度低於-5℃時易受凍損。喜溫暖濕潤而陽光充足的氣候和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實生、嫁接或高空壓條繁殖均可。嫁接砧木多采用本砧、石楠或□□。石楠砧可提高嫁接樹耐寒耐瘠性,□□有矮化作用。每畝約栽植30~45株以至60株。年施肥3~5次。花後或早春進行疏果。主要病蟲害有枇杷瘤蛾、枇杷天牛、幹腐病等。
    枇杷果實含水分85~90%,糖8~12%和較豐富的維生素 A。除鮮食外也可製罐。果實和葉片製成的枇杷膏和枇杷葉膏是潤肺止咳藥。花為良好的蜜源。樹形整齊而葉常緑,晚秋開花,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有名的觀賞樹種之一。(見彩圖枇杷
     (顧□)
    
英文解釋
  1. :  loguat
  2. n.:  loquat,  ornamental tree, common in China and Japan, having small yellow edible fruit
法文解釋
  1. n.  néflier du japon, bibacier; nèfle du japon, bibace
近義詞
枇杷
相關詞
中藥學植物提取物原料藥健康飲食竜眼小吃鬆子
豆茸拌雞仁壽縣歷史年號植物枇杷熊果酸
水果酒類技術飲食文化莆田特産緑色食品青黛
黃金果福建仙遊書峰更多結果...
包含詞
枇杷果枇杷屬枇杷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