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分類地位 昆蟲綱insecta 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鬆褐天牛是危害松樹的主要蛀幹害蟲 , 其成蟲補充營養 , 啃食嫩枝皮 , 造成寄主衰弱 ; 幼蟲鑽蛀樹幹 , 緻松樹枯死。更為嚴重的是該天牛是傳播松樹毀滅性病害——鬆材綫蟲 ( bursaphelench xylophilus ) 病的媒介昆蟲 , 被列為國際國內檢疫性害蟲。
它主要以幼蟲和成蟲兩種形態危害鬆類、雲杉、落葉鬆、檜屬等林木
成蟲體長15-28毫米,寬4.5-9.5毫米,橙黃色到赤褐色。觸角棕慄色,雄蟲觸角第1、2節全部和第3節基部具有稀疏的灰白色絨毛;雌蟲觸角除末端2、3節外,其餘各節大部灰白色,衹末端一小環為深色。雄蟲觸角超過體長一倍多,雌蟲觸角約超出1/3。前胸寬大於長,多皺紋,側刺突較大。前胸背板有兩條相當闊的橙黃色縱紋,與3條黑色絨紋相間。小盾片密被橙黃色絨毛。每一鞘翅具5條縱紋,由方形或長方形的黑色及灰白色絨毛斑點相間組成。腹面及足雜有灰白色絨毛。
卵長約4毫米,乳白色,略呈鐮刀形。
幼蟲乳白色,扁圓筒形,老熟時體長可達43毫米。頭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狀橫紋。
蛹乳白色,圓筒形,體長20-26毫米。
生物學特性此蟲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木質部坑道中越鼕。次年,在湖南於3月下旬,在四川於5月,越鼕幼蟲在蟲道末端蛹室中化蛹。湖南於4月中旬即有少數成蟲開始羽化。成蟲羽化後咬一直徑8一l 0毫米的圓形羽化孔外出,啃食嫩枝、樹皮作為補充營養,晝夜都能活動,且具弱趨旋光性。 5月為活動盛期,在廣東9、10月還發現成蟲活動、産卵。
成蟲性成熟後,在樹皮上咬一眼狀刻槽,然後於其中産1粒至數粒卵。幼蟲孵出後即蛀入皮下,幼蟲初齡時在樹皮下蛀食,在內皮和邊材形成寬而不規則的平坑,使樹木輸導係統受到破壞,坑道內充滿褐色蟲糞和白色纖維狀蛀屑。秋天穿鑿扁圓形孔侵入木質部3-4釐米,即嚮上或下方蛀縱坑道,坑道長約5-10釐米,然後彎嚮外蛀食至邊材,在坑道末端築蛹室化蛹,整個坑道呈u狀,蛀屑除坑道末端靠近蛹室附近留下少數外,大部均推出堆積樹皮下,坑道內很幹淨。
成蟲産卵活動需要較多的光綫,在溫度20℃左右最適宜,故一般在稀疏的林分發生較重,鬱閉度大的林分,則以林緣感染最多;或自林中空地先發生,再嚮四周蔓延。伐倒木如不及時運出林外,留在林中過夏,或不經剝皮處理,則很快即被此蟲侵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