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鬆江鱸魚
目錄
《鬆江鱸魚 Songjiang bass》
詩人: 楊萬裏 Yang Wanli

  鱸出鱸卿蘆葉前,垂虹亭上不論錢。
  買來玉尺如何短,鑄出銀梭直是圓。
  白質黑章三四點,細鱗巨口一雙鮮。
  秋風想見真風味,秪是春風已迥然。
鬆江所産的鱸魚 Songjiang perch produced by
  鬆江 所産的鱸魚。以四鰓著名,也稱四鰓鱸。肉嫩味美。《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操 從容顧衆賓客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 吳 鬆江 鱸魚耳。’”《太平御覽》捲九三七引 唐 杜寶 《大業拾遺錄》:“六年, 吳郡 獻 鬆江 鱸魚乾膾,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虀玉鱠,東南之佳味也。”亦省稱“ 鬆江鱸 ”、“ 鬆鱸 ”。 金 黨懷英 《黃彌守畫吳江新霽圖》詩:“中流水肥魚逆上,受網應有 鱸鮮。”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鱸》詩:“蜃虀鴈醢百不愛,縷鱠愛斫 鬆江 鱸。”
名稱: Name:
  別名四鰓鱸、花鼓魚、媳婦魚,拉丁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英文名rough-skinned sculpin。
釋義: Definitions:
  鬆江鱸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並非僅限於鬆江 所産,據記載,以前我國沿海廣泛分佈,但鬆江府的最為有名,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是招待貴賓的佳餚,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剋鬆訪華時來到上海,周恩來總理親批的菜單裏,有鬆江四鰓鱸魚;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少了份口福,因為無法找到這種魚。
科目: Subject:
  鱸形目杜父魚科
習性與特徵 Habits and characteristics
  以四鰓著名,也稱四鰓鱸。肉嫩味美。
  身體前部平扁,嚮後漸變為側扁。口大,端位,前頜骨能伸縮。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體側具4條暗褐色帶,吻側和眼下各具條暗帶。第一背鰭前部和尾鰭基各部具1個暗斑。頭部背面,體上側以及各鰭均具黑色細斑。胸鰭大,圓形。腹鰭胸位,尾鰭後緣稍圓。在繁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桔紅色斜帶,似4片鰓葉外露,由此得名“四鰓鱸”。
  營底棲生活,晝伏夜出。捕食浮遊動物、魚、蝦等。在淡水水域生長,幼魚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溯河,以5月為最盛。成魚11月至翌年2月降海。2月中旬至3月中旬繁殖。繁殖後雌魚離去,雄魚留在巢內護卵。初孵仔魚全長5.3~6.3毫米,1齡即達性成熟。
分佈: Distribution:
  分佈於東海沿岸9個省市自治區,史書記載以鬆江秀野橋下所産最負盛名,所以得名“鬆江鱸”。
相關文獻: Literature:
  《中國魚類志》、《東海魚類志》、《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操 從容顧衆賓客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 吳 鬆江 鱸魚耳。’”《太平御覽》捲九三七引 唐 杜寶 《大業拾遺錄》:“六年, 吳郡 獻 鬆江 鱸魚乾膾,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虀玉鱠,東南之佳味也。”亦省稱“ 鬆江鱸 ”、“ 鬆鱸 ”。 金 黨懷英 《黃彌守畫吳江新霽圖》詩:“中流水肥魚逆上,受網應有 鱸鮮。” 清 王士秅 《午食得鱸》詩:“蜃虀鴈醢百不愛,縷鱠愛斫 鬆江 鱸。”
名稱種類 Name Type
  【物種名稱】鬆江鱸魚
  【中文別名】四鰓鱸(上海、鬆江)、花花娘子、花鼓魚(崇明、蘇北)、老婆魚、老虎魚、新娘魚、媳婦魚,媳婦頭(山東、遼寧)等。
  【拉丁學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
  【英文名稱】Rough-skinned sculpin
  【科屬分類】鱸形目、杜父魚科(Cottidae)、鬆江鱸魚屬(Trachidermus)。
外形特徵 Shape characteristics
  鬆江鱸頭及體前部寬且平扁,嚮後漸細且側扁。頭大,頭背面的棘和棱被皮膚所蓋。口大,端位。上、下頜,犁骨和顎骨均有絨毛狀細牙。眼上側位,眼間距較狹下凹。前鰓蓋骨後緣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鈎狀,翹嚮後上方。鰓孔寬大。前鰓蓋骨後緣遊離突起似一鰓孔,故又稱四鰓鱸。體裸露無鱗,後緣遊離突起似一鰓孔,故又稱四鰓鱸。體裸露無鱗,有粒狀和細刺狀的皮質突起。背鰭2個,在基部稍相連,起點在胸鰭腋部上方,後端近尾鰭基部。臀鰭長,無鰭棘。胸鰭寬大,橢圓形。腹鰭腹位,狹小,基部相互靠近。尾鰭截形,後緣稍圓。奇特的鰓蓋 體背側黃褐色、灰褐色,腹側黃白。其體色可隨環境和生理狀態發生變化。體側具4條暗褐色橫帶,吻側和眼下各具1條暗帶。成魚頭側前鰓蓋骨後緣為桔紅色,在鰓蓋膜上各有2條桔紅色斜帶,繁殖期尤為鮮豔。臀鰭基底具一縱行的桔黃色條紋。腹鰭灰白色,其餘各鰭均黃褐色,並有幾行黑褐色的斑條。第一背鰭前部、胸鰭和尾鰭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塊。 在繁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桔紅色斜帶,似4片鰓葉外露,由此得名“四鰓鱸”。
  兩性外形略有區別:雄魚頭部寬大,吻圓鈍,具尿殖乳突,體色較深;雌魚頭部狹長,吻稍尖,無尿殖乳突,體色較淺。
  鬆江鱸魚重不到二兩,長不足五寸,外形有點象塘鱧魚,魚頭大而寬扁,頭的長度要占到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嘴巴寬大,滿口毛糙細齒。鱸魚鰓蓋骨後方長有4枚尖棘,嚮後延伸一小截肉質軟膜,稱鰓蓋膜。膜的上面左右各印染着兩條鮮豔奪目的桔紅色條紋,很象外面長着的鰓片。人們以為,鱸魚裏面長有兩個鰓,外面也有兩個鰓,就稱它為“四鰓鱸”。鬆江鱸魚貌不驚人,甚至於有點醜陋,但它的肉質潔白似雪,肥嫩鮮美,少刺無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盡,而且營養價值極高,為野生魚類之首。李時珍《本草綱目》稱:“鬆江鱸魚,補五髒,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多食宜人。”
分佈範圍 Distribution
  鬆江鱸魚是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並非僅限於鬆江 所産,據記載,以前我國沿海廣泛分佈,但鬆江府的最為有名,被乾隆御賜為“江南第一名魚”!是招待貴賓的佳餚,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剋鬆訪華時來到上海,周恩來總理親批的菜單裏,有鬆江四鰓鱸魚;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上海,少了份口福,因為無法找到這種魚。
  分佈於東海沿岸9個省市自治區,史書記載以鬆江秀野橋下所産最負盛名,所以得名“鬆江鱸”。《中國魚類志》、《東海魚類志》、《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 操 從容顧衆賓客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 吳 鬆江 鱸魚耳。’”《太平御覽》捲九三七引 唐 杜寶 《大業拾遺錄》:“六年, 吳郡 獻 鬆江 鱸魚乾膾,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虀玉鱠,東南之佳味也。”亦省稱“ 鬆江鱸 ”、“ 鬆鱸 ”。 金 黨懷英 《黃彌守畫吳江新霽圖》詩:“中流水肥魚逆上,受網應有 鱸鮮。” 清 王士禛 《午食得鱸》詩:“蜃虀鴈醢百不愛,縷鱠愛斫鬆江鱸。”
生活環境 Environment
  在淡水水域生長,幼魚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溯河,以5月為最盛。成魚11月至翌年2月降海。鱸魚是洄遊魚,每年春天,幼魚從長江口遊到內河生長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後,再遊到長江口海水與淡水交界處産卵,繁殖後代,周而復始。
生活習性 Habits
  營底棲生活,晝伏夜出。捕食浮遊動物、魚、蝦等。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2月中旬至3月中旬繁殖。繁殖後雌魚離去,雄魚留在巢內護卵。初孵仔魚全長5.3~6.3毫米,1齡即達性成熟。
種群現狀 Population status
  鬆江鱸魚原來並不少見,在50年代 ,秋季汛期時,捕獲量可達萬斤。鬆江上點年紀的人可能都嘗過四鰓鱸。鱸魚是洄遊魚,每年春天,幼魚從長江口遊到內河生長育肥;到秋季,性成熟後,再遊到長江口海水與淡水交界處産卵,繁殖後代,周而復始。後來因為不斷地造閘建壩,破壞了鱸魚的洄遊綫路;加上不斷增加的水源污染,影響了鱸魚的生存環境,鬆江鱸魚産量越來越少,到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鱸魚了。為此,鬆江水産部門和上海科研單位合作進行人工試養,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攻剋難關。但是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隨着科研的深入,中外聞名的鬆江鱸魚一定會成為老百姓飯桌上的菜餚。
食魚文化 Fish-eating culture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鬆江鱸魚的記載,熟知《三國演義》的讀者一定知道這樣一段故事:有一天,曹操大宴賓客,高朋滿座,佳餚琳琅。曹操指着滿桌的菜說,今天盛情邀請大傢來,山珍海味不少,但還是有點遺憾,就是缺少了鬆江鱸魚這道名菜。這時,有個叫左慈人的說,丞相不必擔心,讓在下馬上變出一條來,說着,就讓人端來一隻盆子,果真從盆中“釣”出了一條鬆江鱸魚,引得滿座賓客驚嘆不已。
  《晉書·張翰傳》記載了這樣的故事:張翰在洛陽為官,見秋風起,就想起了家乡的蒓菜和鱸魚,為此他棄官而歸。“蒓鱸之思”成了思念家乡的成語。
  隋煬皇帝遊江南時,品嚐了鬆江鱸魚,贊不絶口,說它如此精美可口,真是“東南佳味也”。乾隆皇帝遊江南時當然也絶不會放過吃鱸魚的機會,待他細細地吃完後,竜顔大悅,欣然評價為“江南第一名菜”。連皇帝都說好的菜,還能不好嗎,鬆江鱸魚因此而身價倍增。
  鬆江鱸魚也實在是名不虛傳,歷代名人凡品嚐過鬆江鱸魚的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唐、宋文人杜甫、白居易、韋應物、羅隱、蘇東坡、陸遊等或作文,或詠詩,贊賞鬆江鱸魚。其中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中“巨口細鱗,狀似鬆江之鱸”的記述,因其文章在社會上的廣泛流傳,使鬆江鱸魚蜚聲士林。
保護級別 Protection level
  國傢二級保護動物。“鬆江鱸魚的保護”這一項目,榮幸地得到了世界自然資金會(WWF)的資金資助,通達匯豐銀行實施。
烹飪做法 Cooking practices
  鬆江鱸魚的製作材料:
  主料:鱸魚500
  輔料:鼕筍50,雞胸脯肉50,火腿50
  調料:花生油30,香油5,料酒10,澱粉(玉米)5,????3,大蔥5,2
  製作步驟:
  1. 將鱸魚宰殺洗淨,片出魚肉切成丁;
  2. 鼕筍去皮切丁下入開水鍋內氽熟;
  3. 蔥、薑切末;
  4. 澱粉放碗內加水調成濕澱粉待用;
  5. 火腿切末;
  6. 炒鍋註油燒熱,下入蔥薑末爆香,撈去蔥薑,放入魚丁、筍丁略炒,加入料酒、雞湯、精????燒開;
  7. 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撒入雞肉末、火腿末即可。
食物相剋 Grams of food
  鱸魚:鱸魚忌與牛羊油、奶酷和中藥荊芥同食。
百科大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Songjiang luyu
  鬆江鱸魚
  Trachidermus fasciatus; Songjiang sculpin
  □形目杜父魚科鬆江鱸屬的唯一種(見圖鬆江鱸魚外形)。鰓蓋膜橙紅色,與鰓孔相似,乍看似有四鰓,故亦稱“四鰓鱸”。為小型魚類,長約150毫米,體重不超過100剋;體延長,前部平扁,尾部稍側扁;頭寬大,棘和棱為皮所蓋;眼小,上側位;口寬大,端位;鰓孔寬大;體無鱗,有粒狀或細刺狀皮質突起;體黃褐色,體側具5~6暗色橫帶,鰓蓋膜和臀鰭基底紅色。分佈很廣,中國沿海北自渤海,南至江浙及福建、臺灣海峽。日本、朝鮮亦有分佈。
  鬆江鱸魚在淡水中生長肥育,棲息於清潔流水的底層,日間潛伏,夜晚活動,捕食蝦類和小魚。1年性成熟。在鬆江等地區,親魚於每年11月開始嚮河口洄遊,再由河口移嚮淺海。洄遊開始時,性腺尚未達成熟階段,在洄遊進入海水而逐漸成熟。降海洄遊時雄魚較早,雌魚稍晚。一般雄魚先達産卵場,鑽入牡蠣殼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魚前來産卵。繁殖後雌魚離去;雄魚具有護卵習性,留守洞穴保護卵塊,逗留一段時間後再遊嚮近岸。鬆江鱸魚繁殖期間不攝食,經過降海洄遊與繁殖之後親魚非常瘦弱。繁殖後的親魚移嚮沿海近處索餌。鬆江鱸魚的産卵場在潮間帶。黃海南部的礪牙礁是鬆江鱸魚的一個産卵場,産卵期為2月中旬至3月中旬。胚胎發育約經26天孵化為仔魚,雌魚的懷卵量5100~12800粒,卵粘性,相互粘結成塊狀,卵塊呈淡黃色、橘黃色或橘紅色。鬆江鱸魚的幼魚從4月中旬開始嚮近岸移動,5月中旬出現高峰,6月份以後逐漸減少,溯河進入淡水成長。幼魚生長迅速,2個月平均長度增加3.2倍。幼魚主食浮遊動物。鮮嫩味美,以鬆江縣所産為最著名。
  (金鑫波)
近義詞
鬆江鱸, 鬆鱸
包含詞
清蒸鬆江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