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树的种实。可食。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 关 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 |
传说中神仙赤松子的省称 Legend says the province fairy Chisongzi |
传说中神仙 赤松子 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 松子 久吾欺。”《梁书·阮孝绪传》:“愿跡 松子 於瀛海,追 许由 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 松子 。” 王琦 注:“ 松子 , 赤松子 也。” |
|
松于为松科植物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 白皮松
p.bungeanazucc. 华山松p.armandiifrancn. 等多种松的种子,又名海松子。
描述:松子是红松树的果实,又称海松子。松子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松子既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明朝李时珍对松子的药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海松子,释名新罗松子,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可食用,可做糖果、糕点辅料,还可代植物油食用。松子油,除可食用外,还是干漆、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松子皮可制造染料、活性炭等。总之,松子是林区经济价值很高的一宝。我国是出口松子仁的主要国家,伊春是红松子的主产区。
性味:松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
营养:松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每百克松子肉中,含蛋白质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以及矿物质钙78毫克、磷236毫克、铁6.7毫克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食用:松子以炒食、煮食为主,不论年老年少,皆可食用。
功效:松子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常食松子,可以强身健体,特别对老年体弱、腰痛、便秘、眩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滋补健身的作用。治疗燥咳、吐血、便秘等病。《日华子本草》载“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玉楸药解》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可见常食松于能延年、美容。凡脾虚便溏、肾亏遗精、湿痰甚者均不宜多食。
选购:挑选时要选颗粒仁丰满、大而均匀、色泽光亮、干燥者。 |
|
松科乔本植物红松的种子。又称海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红松,又名海松、新罗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等。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科、冬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外壳,季种子备用。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虚益血,润肺滑肠。
[参考]含大量脂肪油(油酸、亚油酸酯)、棕榈碱、蛋白质、挥发油等成分。
[用途]用于血虚阴亏,虚赢少气;肺燥咳嗽,干咳痰少;肠燥便秘等。
[用法]生食,或熟食,亦宜作丸剂。
[注意]大便稀溏或有痰湿的病人不宜用。
[附方]
1,三子麦冬膏:松子仁、枸杞子、金樱子各120g,麦门冬150g。加水同煎,取汁浓缩,少加炼蜜收膏。每日早、晚用开水调服4~5匙。
源于宋代苏轼方。本方以松子仁、枸杞子、麦门冬益血养阴润燥,金樱子收涩固精。用于虚赢少气,咳嗽咽干,虚烦资汗,遗精滑泄等。
2,松子胡桃泥:松子仁30g,胡桃仁60g。研磨成泥状,加炼蜜适量煎沸备用。早、晚饭后各服1匙,开水冲服。
源于《外台秘要》(凤髓汤)。本方取诸药滋养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咽干。
3,松子仁糊:松子仁30~60g,粳米100g。加水煮成稀粥。可稍加猪脂、食盐调味。可分2~3次食。
源于《士材三书》。本方专取松子仁滋养润燥之功。原书谓能“润心肺,和大肠”,但以用于肺燥咽干或肠燥便结较适合。
药用价值
【药材名称】松子仁
【拼音名】 Sōnɡ Zǐ Rén
【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华山松、红松、马尾松的种仁。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润肺,滑肠。用于肺燥咳嗽,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 2~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松子仁即海松子。一名罗松子。甘,温。润心肺,益阴气。配胡桃肉、蜜,治肺燥咳嗽;配百部、杏仁,治寒嗽;配柏子仁、麻仁,治虚秘。 |
|
- : pinenut, pine seed
- n.: pine nu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