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福州 > 楊橋巷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楊橋巷投訴電話 福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1-8330011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通楊橋而改名,現擴建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覺民故居,也是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候曾在這裏住過,她在《我的故鄉》一文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在林覺民故居附近有座雙拋橋,傳說古時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不得如願,雙雙投河殉情,故名“雙拋”。乾隆二年重建此橋。前幾年,福州在舊城改造中决定拓建楊橋路,按照截彎取直的方案,“雙拋橋”必須拆掉。為了保護這個歷史古跡,市政府要求建設部門修改了原定的設計,結果多花了300萬元。周圍的居民說:“300萬元買了個雙拋橋”。從而給雙拋橋的傳說增添了新的佳話。
No. 2
  福州古城,坐北朝南。歷史上能五度為都,自有其宏規氣象。而城市的擴展是與時俱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福州城"長大"的證據,一是護城河的不斷外拓,縱橫成網,二是南城門的數度前移,直迫江渚。曾經的"南門兜",就在現在的東街口。昔日往西舒展的右通衢,因衆宅趨之若鶩而日漸逼仄,原有的一條"登俊坊"也縮成了"楊橋巷"。纔俊雲蒸,惟賢是登--"登俊"二字,透露出坊巷人傢對功名的無限嚮往與追求。但也許,"登俊坊"的名字雅得有點拗口,人們因坊巷往西通過一小橋叫楊橋,而喜歡直呼其為楊橋巷。這就像當地人將"理發"說成"剃頭"、"痛快"說成"透腳"一樣,有大巧若拙的味道在裏頭。
  歷史上楊橋巷的巷門曾開在南後街。顧名思義,這條巷還真跟"橋"結了鐵緣。楊橋路南的那座"雙拋橋",規模不大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裏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嚮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傢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絶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
  與楊橋巷相聯繫的另外一座"橋",似乎無形,卻絶對真實;同為絶唱,卻無比壯烈。它是七尺男兒林覺民用鮮血和生命從帝製鋪嚮共和的七彩虹橋!而捨小傢、為大傢,棄身傢、為國傢的人生跨越本身,又是一種何等豪邁而可貴的心靈之渡。這位鐵血漢子在廣州赴義前和淚寫就的《稟父書》和《與妻書》,足以跨越陰陽界,讓天地感蕩、草木軒昂!他是兩岸青年的驕傲,也是楊橋巷人的光榮!
  林覺民故居裏走出的另一位偉大女性,則以"愛的哲學"為橋,引領全國千千萬萬小讀者,拎着小橘燈,在生命路的兩旁,分清"愛在右,同情在左",共享"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心靈盛宴。這位愛的使者,被譽為中國文壇祖母、世紀人瑞。她的名字叫冰心,全國人民都以"先生"稱她。
  楊橋巷有幸,同一片屋檐下,走出如此出色的兩位男女英傑:一個為國傢而壯烈,一個為人民而長生,都因了一個"愛"字,而殊途同歸。與之相比,雙拋橋的悲情故事又算得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