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 > 条鳎
目录
No. 1
  鱼名。体侧扁,呈片状,鳞细,头短,右侧淡褐色,有黑色条纹,左侧白色或淡黄色。两眼生在右侧,左侧向下卧在浅海底上。捕食小鱼等。
No. 2
  拉丁名:zebrias zebra (bolch et schenider)
  英文名:blend banded sole,striped sole,zebra sole
  俗名:花鰙鳎、花板、花牛舌、花鞋底、花利、虎皮、花条鳎、花手绢、猫利、九平分、万平分。
  纲目:鳎科
  【产地及产期】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均产之,尤以东海产量最多。
  【介绍】 体呈舌状,一般体长 15~20厘米、体重 100克左右。眼睛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部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颌不发达,牙细小,仅无眼一侧两颌有绒毛状齿带。有眼一侧(背面)呈淡黄褐色,并具深褐色横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无眼一侧胸鳍退化,体呈乳白色,尾端背面有艳黄色纵点花纹6~7条。背鳍、臀鳍和尾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呈直线状。
No. 3
  拉丁名: Zebrias zebra (Bolch et Schenider)
  英文名: blend banded sole,striped sole,zebra sole
  俗名: 花鰙鳎、花板、花牛舌、花鞋底、花利、虎皮、花条鳎、花手绢、猫利、九平分、万平分。
  纲目: 鳎科
  【产地及产期】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均产之,尤以东海产量最多。
  【介绍】 体呈舌状,一般体长 15~20厘米、体重 100克左右。眼睛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部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颌不发达,牙细小,仅无眼一侧两颌有绒毛状齿带。有眼一侧(背面)呈淡黄褐色,并具深褐色横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无眼一侧胸鳍退化,体呈乳白色,尾端背面有艳黄色纵点花纹6~7条。背鳍、臀鳍和尾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呈直线状。
  【习性】大多停栖於珊瑚礁外缘的沙地上,将鱼体埋于沙泥中,露出两眼观察四周,略能改变体色,泳速慢。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海洋生物
  条鳎
    条鳎体呈舌状,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100克左右。眼特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部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颌不发达,牙细小,仅无眼一侧两颌有绒毛状齿带。有眼一侧(背面)呈淡黄褐色,并具深褐色横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无眼一侧胸鳍退化,体呈乳白色,尾端背面有艳黄色纵点花纹6~7条。背鳍、臀鳍和尾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呈直线状。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均产之,尤以东海产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