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武天皇朱鳥 朱鳥(686年七月二十日起)是日本飛鳥時代天武天皇年號。
* 天武天皇15年7月20日(儒略歷686年8 月14日):改元。
* 天武天皇去世。
* 大津皇子企圖謀反。
* 持統天皇即位,停用年號。 |
|
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的總稱。七宿相聯呈鳥形;朱色象火,南方屬火,故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 唐 楊炯 《渾天賦》:“南宮則黃竜賦象,朱鳥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
|
古代軍事傢按天文四宮布列前後左右軍陣,軍旗畫四種圖形為標識,前方的叫朱鳥。《禮記·麯禮上》:“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竜而右白虎。” 孔穎達 疏:“此明軍行象天文而作陳法也。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竜、白虎,四方宿名也。軍前宜捷,故用鳥。” 明 沉壽民 《江上行》:“玄武後扈,朱鳥前騫。” |
|
南方之神。《太平御覽》捲八八一引《河圖》:“南方赤帝,神名 赤熛怒 ,精名朱鳥。”《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鳥舒翼以峙衡,騰虵蟉虯而遶榱。” 李周翰 註:“朱鳥,朱雀,南方神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九:“赤帝躍火竜,炎官控朱鳥。” 清 王韜 《瀛壖雜志》捲六:“怒控寒潮猶撼郭,魂歸朱鳥已無城。” |
|
宮殿名。《文選·張衡<西京賦>》:“ 麒麟 、 朱鳥 、 竜興 、 含章 。” 李善 註:“ 漢 宮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鳥殿 。” |
|
鳥名。傳說中的鸞鳥。 漢 賈誼 《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駕 太一 之象輿;蒼竜蚴虯於左驂兮,白虎騁而為右騑。” 宋 梅堯臣 《送程殿丞知韶州》詩:“傳聞古帝 舜 ,石上奏《九成》,鳳皇為之下,朱鳥不復鳴。”參閱 晉 崔豹 《古今註·輿服》。 |
|
鳥名。鳳。《後漢書·張衡傳》:“前 祝融 使舉麾兮,纚朱鳥以承旗。” 李賢 註:“朱鳥,鳳也。” 明 李夢陽 《雜詩》之一:“衆羽日繽紛,朱鳥戢其翰。” 清 沉曰霖 《晉人麈·十二肖論》:“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鳥、若勾陳。不知何以不爾。” |
|
鳥名。雁。 漢 揚雄 《法言·嚮明》:“或曰:‘奚取於朱鳥哉?’曰:‘時來則來,時往則往,能來能往者,朱鳥之謂與!’” 宋鹹 註:“朱鳥,隨陽之鳥,謂鴈也。” 明 何景明 《織女賦》:“鳳凰翼以翳車兮,命烏鵲以築梁,先朱鳥以通媒兮,導應竜以啓徵。” |
|
道教語。指舌頭。《雲笈七籤》捲十一:“呼吸元氣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可前,朱鳥吐縮白石源。”註:“朱鳥,舌象。白石,齒象。吐縮,導引津液。謂陰陽之氣流通不絶,故曰源。” |
|
①〖鳥名〗(生物)
朱鳥,學名“朱雀”,別名:紅麻料、青麻料。雀形目,雀科。
繁殖於東北、華北、內蒙古、新疆等地。嚮南遷徙時幾乎遍布全國各地。
體型似麻雀。體長約16釐米。雄鳥頭部至後頸呈鮮紅色;上背暗褐,下背至腰紅色暗濃;尾羽暗褐、羽緣紅棕色;頦、喉和腹暗紅色。
棲息於山區的針闊混交林、闊葉林和白樺、山楊林中,也在山地闊葉林的櫟樹、楊樹、榆樹上活動。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成大群。飛翔呈波浪形。平時鳴叫聲單調,但繁殖期鳴聲婉轉動聽。
食物春季為白樺嫩葉、楊樹葉芽、榆樹花序;夏季以鞘翅目昆蟲為主;秋季則以漿果和各種種子及昆蟲為食。
繁殖期在5一7月。巢營於灌木密枝上,由禾本科植物的莖和根等編成。僅雌鳥營巢。每窩産卵4-5枚,卵呈藍緑色,卵表面有一些暗褐色和黑紫色斑點和亂紋,並多集中於卵的鈍端。
一作“朱雀”,①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之總名。七宿聯起來像鳥形;朱,赤色,象火,南方屬火,所以叫朱鳥。朱鳥取象於丹鶉:井、鬼二宿為鶉首,柳、星、張三宿為鶉火,翼、軫二宿為鶉尾。《史記·天官書》:“南官朱鳥。”唐杜甫《杜工部單堂詩箋·望獄》:“南獄配朱鳥,秩禮自百王。”參閱宋瀋括《夢溪筆談·象數》。②古代軍事傢按天文四宮布列前後左右軍陣,軍旗畫四種圖形為標識,前方的叫朱鳥。《禮·麯禮上》:“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竜而右白虎。”《正義》:“此明軍行象天文而作陣法也。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竜,白虎,四方宿名也。”又:“今之軍行,畫此四獸方旌旗,以標左右前後之軍陣。”
⑥⑦⑧⑨⑩
②【南方七宿】(星象)
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
③【四靈之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是道傢四像之一,也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連起來就是朱雀了。
④【神鳥名】
《夢溪筆談》捲七:“四方取象,蒼竜、白虎、朱雀、龜蛇。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鳥謂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謂之長離……或云,鳥即鳳也。”《楚辭·惜誓》:“飛朱鳥使先驅兮。”王逸註:“朱雀神鳥,為我先導。”
⑤【鳳凰別名】
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裏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也有一說是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竜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竜象徵着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竜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顔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祖-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祖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祖和朝鮮新羅的始祖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竜。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又叫不死鳥、火之鳥、長生鳥、火烈鳥。
鳳凰的形態
據《爾雅·釋鳥》郭璞註,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倫,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鳳凰的象徵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竜一起使用,風從屬於竜,用於皇后嬪妃,竜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竜、鳳凰、麒麟、龜)。
原型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衆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竜說風」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竜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鰐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鰐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關於其他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象徵美好與和平,與竜、麟、龜一起被人們美稱為四靈,相傳,每當鳳凰出現的時候,百鳥就會群集左右,一起應聲鳴唱。後來,人們多用百鳥朝鳳來比喻德高望重者衆望所歸。許氏的《說文解字》(漢許慎撰)捲四上,七九頁碼,釋鳳字,註:“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鹿後,蛇頸,魚尾,顴顙,鴛思,竜文(紋),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僅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說文解字》中又有“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是有“鳳為百鳥之王”一說。讀之有趣。明朝醫傢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將鳳凰和孔雀並列為山禽。它如果真的存在過的話,應該是屬於鳥綱雞形目。《爾雅》註:“鳳凰,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五彩色。靈鳥仁瑞,雄曰鳳,雌曰凰。”依現在所見的鳳凰畫像或者雕刻像來說,它具有雞頭,鶴頸和腿,鴛鴦的翼羽,孔雀的尾屏等,由不同的鳥類的特徵綜合而成,推測它是自古以來傳說中的一種形象。
古埃及神話中的聖潔的火鳥,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phoenix(也有少數拼作phenix,phoinix)滿五百歲(又一說一千四百六十一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便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
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對不死鳥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來的,衹有一種例外,它們可以再生,亞述人稱之為不死鳥(phoenix)。不死鳥並非靠花草果實維生,而是以乳香為食,在降生五百年後它會落在棕櫚樹頂端的橡木枝上為自己搭建一個巢,然後出外收集肉桂、甘鬆和沒藥等香料,銜入巢內,墊在自己的身下,當它呼出最後一口氣後會悄然死去,此時從它的身體裏將飛出一隻新的不死鳥,同樣擁有五百年的生命。
等這衹不死鳥長大到有足夠的力量時,就會把父母的巢從樹上升起,銜往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城,放在太陽廟裏。這個巢是它的搖籃,同時也是它父母的墳墓。”
正如奧維德所說,不死鳥的記載源自亞述人,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神話,例如中國的鳳凰、日本的ほうおう、俄羅斯的火鳥(firebird)、埃及的太陽鳥(benu)、美洲的葉爾(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這些鳥都有死而復生的特點(壽命分別為500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陽有着密切的關係。最早提到不死鳥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紀的希臘詩人《神譜》(theogony)的作者赫西奧德(hesiod),最早詳細描述不死鳥的人是希臘歷史學家赫羅多特斯(herodotus),他說:“我並沒有親眼見過它,衹是在繪畫中見過,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黃色的,一部分是鮮紅色的,外形像一隻巨鷹,而且還擁有美麗的歌喉。”
在西方,鳳凰多次出現在基督教的文學藝術作品中,象徵着復蘇,不朽或死後重生。古埃及的《亡靈書》(book of the dead)中,這種死後復生的鳥兒被稱之為benu鳥,太陽城heliopolis的象徵,與初升的太陽,太陽神拉神(ra,re)有着密切的聯繫,被人們稱為太陽之魂。在希臘,人們稱之為phoinix,意思是紫紅色或深紅色。古時候希臘人認為,phoinix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一口枯井附近,每當黎明來臨時,phoinix在清晨的陽光下沐浴,並唱着美妙動聽的歌麯,此時太陽神(apollo)就停下他的太陽馬車靜靜聆聽。阿拉伯傳說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鳥一樣會在壽限將至時自焚並獲得新生,它們的壽命約為1700年。安卡的體型巨大,足以載動一頭大象,最初被認為是神的完美的創造物,但在後來的傳說中卻成為一種邪惡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時甚至會掠走兒童,於是猶太教徒們大肆獵殺安卡,使這種巨鳥最終滅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在他的傳奇劇《暴風雨》(the tempest)中這樣寫道:“在阿拉伯,有一棵樹,那是百鳥之王鳳凰的王座,此時,它就在那統轄着群鳥與天空。” |
|
鵾雞, 鳳凰, 火烈鳥, 火鳥, 丹鳥, 鳳, 不死鳥, 凰 朱雀, 紅麻料, 青麻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