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東 >濟南 > 朱傢峪民俗旅遊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朱傢峪民俗旅遊區聯繫方式地址:章丘市官莊鄉朱傢峪村,明水城東南五公裏處,鬍山東北角下。
  郵編:250000朱傢峪民俗旅遊區投訴電話濟南市旅遊投訴電話:0531-87937762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朱傢峪民俗旅遊區門票價格25元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節慶活動民俗風情節、朱傢峪民俗旅遊區開放時間8:00——18:00朱傢峪民俗旅遊區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特別提醒從進村的第一道門———禮門開始,便是保留至今的明代始建的故道。在村的中央,還有兩座清康熙年間修建的青石拱橋。圩門(禮門)和東西兩哨門保留下來,成為獨特的景觀。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美食明水白蓮藕
  産於明水百脈泉頭。花潔白如玉,藕質地細膩,塊大脆甜,嚼後無渣,是宴席上的佳菜。蓮子既可上席,又可入藥,有清淤理氣之功能。十年動亂期間,白蓮藕瀕臨絶産,現已發展到500多畝,畝産5000斤以上。
  黃傢烤肉
  製法獨特的風味食品黃傢烤肉,是明朝末年由章丘市黃傢灣一姓黃的農傢所創製,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其製作方法是:取當年長成的中等瘦肉型豬,宰殺後去五髒,除板油,剔去四蹄骨與部分肋骨,用刀在肉裏劃出道道小口,揉進磨成粉狀的花椒、丁香、桂皮、砂仁、大小茴香、食????等佐料腌製,再用秫稈把豬的肚子撐開,用火紙貼在豬的四肢及易烤化的部位,然後把整豬挂在特製的烤爐內燜烤。
  黃傢烤肉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單吃則鮮香可口,或燴以白菜、豆腐則更具風味。
  現在黃傢烤肉已列為濟南名吃,在濟南有異香齋經營,在章丘市經營此産的專業戶有十余家。朱傢峪民俗旅遊區住宿在濟南旅遊,您總可輕而易舉找到滿意的住宿。濟南有各類賓館、飯店、旅館不計其數,僅星級賓館就有近五十傢,另有數十傢國內旅遊定點飯店,可滿足衆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
  位於濟南市商業中心北園路的竜都國際大酒店(五星級標準,豪華涉外),升平街的山東貴都大酒店(三星級),均享有盛名,可優先考慮餐宿。
  濟南星級賓館標準間的房價,經打折後實際成交的,四星級一般不低於320元,三星級一般不低於220元,二星級一般不低於160元,相當於一星級飯店的標準間價格在百元左右。
  朱傢峪民俗旅遊區購物章丘大蔥
  章丘大蔥是章丘市的名産之一,高大脆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還能做藥用,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營養研究所分析,大蔥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特別是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和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的蒜素。用它作藥用,可以預防治療十幾種病,如殺滅桿菌、治療心血管病等。
  章丘種植大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優良品種“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釐米,最高達到2米;單株重1斤多;章丘大蔥被譽為“世界蔥王”。
  章丘大蔥不僅暢銷國內,而且打入了國際市場。現已擴大到10萬多畝,總産達10億公斤以上。主産區為棗園、綉惠、寧傢埠三鄉鎮結壤地區。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産於明水鎮硯池村附近百脈泉水的泉頭。已有2000年的歷史,從明朝開始就作為貢米嚮皇帝進獻。以濃郁的香味而聞名中外,有詩為證:“一處開花滿坡芳,一傢煮飯四鄰香”。1959年明水香稻參加了在印度舉行的國際香稻品種展覽,各國專傢一致認為中國的明水香稻為最好,其次是美國、日本和印度。
  明水香稻原種“大紅芒”,雖然米質好、香味濃,但因稈高易倒,低産晚熟,種植面積越來越少。為了保護地方名産,章丘市人民政府組織科技人員經過幾年努力,培育出了“明香花育一號”和“輻香三號”兩個品種。新品種既保留了“大紅芒”的優點,又增加了抗倒伏、耐肥水、早熟高産、營養豐富的優點,為發展香稻生産開拓了廣阔的前景。明水香種植面積已達1000多畝,預計總産可達50萬公斤。
  竜山小米
  章丘市名産“竜山小米”,在歷史上為全國四大貢米之一。相傳自有“竜山文化”以來就有“竜山小米”。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嚮皇帝進貢。
  “竜山小米”的營養很豐富,據化驗,它含脂肪5.26%,比其它小米高2%;含蛋白質10%;維生素a和維生素b1及維生素b2的含量也超過其它小米。因此,人們把它作為敬養老人,哺育幼兒,滋補身體的佳品。
  “竜山小米”集中産於竜山村周圍十裏內。全部是旱田春播,不澆水,不施化肥,多用農傢肥和餅肥,是一種無害食品。
  竜山黑陶
  竜山文化馳名中外,竜山黑陶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距今約四—五千年之久。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竜山鎮城子崖而命名,竜山黑陶其精品蛋殼薄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樸大方、藝術精湛,堪稱東方藝術珍品、世界陶藝之一絶。
  現生産品種主要有:器皿、人物、文具、飾品等100餘個品種。
  綉水紅蘋果
  “秀水紅”這一優良品種,是由明水鎮秀水村果園培育而成的,故名“秀水紅”。其特點為;一、色澤深紅,香味濃郁;二、甜度高達21%;三、皮厚肉脆,易貯存,耐運輸;四、適應性強,易種植;五、坐果多,落果少;六、抗病性強,不腐爛;七、適於密植;八、産量高,5年後畝産可達2000斤以上。1983年10月,經中國果品研究所鑒定,質量高於日本的“紅富士”。朱傢峪民俗旅遊區交通市內有到達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的公交綫。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玩法渡假、休閑、旅遊、
  章丘市官莊鄉朱傢峪村,位於明水城東南五公裏處,鬍山東北角下,原名城角峪,後改名富山峪。明洪武二年,朱氏進村,因係國姓,故名朱傢峪。
  
  自明代以來,雖經六百年的風吹雨打,但朱傢峪仍較完整地保存了原來的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和古泉。朱傢峪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村子三面環山,北依平原,南達鬍山與聖水靈泉,東依長流泉,西連半井竜泉與鬍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莊北首,文昌閣樓危聳;筆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低聲吟唱着一麯古老的歌。朱傢峪大小古建築近200處,大小石橋99座,井泉66處,自然景觀一百餘處,被專傢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雙軌古道始建於明代,清朝時進行重修。椐朱氏宗譜記載,朱氏第十世朱志臣“倡議舉修石道”。為了方便交通,村人規定,走道須靠右行,這於現代交通則不謀而合。
  
  遊人登門頂部,可迎旭瞻麓,一覽山鄉之秀美。深秋季節,可賞漫山紅葉,大雪過後,玉樹瓊枝,群山玉峰,更讓人留戀。二00二年官莊鄉政府成立了朱傢峪旅遊公司,並投資修建、新建多處景點,在原魁星樓後面新建魁星樓一座,上下三層,並用黃銅鑄造高1.7米,重達1.5噸的“齊魯第一狀元鐘”。民間體育大世界內民間體育器械一應俱全,歡樂𠔌內各種遊樂器械更是讓兒童流連忘返,文峰山的西側,一座石雕“送子觀音”在山腳下便可清楚可見。魁星樓、文昌閣內更是重新塑了魁星、文昌二星。
No. 2
  “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朱傢峪民俗旅遊區位於章丘明水城東南5公裏。鬍山東北腳下,距省會濟南40公裏,從309國道(濟王路)南行1.5公裏便到該村。
  朱傢峪原名城角峪,後改為富山峪,朱氏於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係國姓,又將富山峪改名朱傢峪。2002年3月,據省內外專傢考證,古村土臺子出土陶器殘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時期有廬於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雖經六百餘年滄桑之變,但仍較完整地保留着原來的古門、古哨、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
  該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以來尤為重視文化教育。自明末至建國前,先後有文峰小學、女子學校和山陰小學各一處,各類私塾星羅棋布,有近二十處。故人才濟濟,才人輩出。
  2002年6月,章丘市人民政府將朱傢峪評定為“歷史文化名村”。2003年11月。該村又被山東省建設廳評定為“省歷史文化名村”。朱傢峪古村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錯落有緻。該村三面環山,北臨齊魯世博精品園,南接鬍山,西連鬍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莊北首,文昌閣樓,筆架山偎依着村西首,東崖下,清泉長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頭。
  朱傢峪有大小古建築近二百處。大小石橋三十餘座,井泉二十餘處,廟宇十餘處。康熙立交橋、文昌閣、魁星樓、關帝廟、朱氏傢祠、雙軌故道、壇橋七折、東嶺朝霞、古柏亭立、團山瀑布、碧塘倒影、獅子洞、雲霧洞、朝陽洞、仙人桌、仙人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數不勝數。因此,朱傢峪被專傢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遊人登禮門頂部,可迎旭瞻麓,一覽山鄉之秀美。深秋季節,可賞漫山紅葉,大雪過後,玉樹瓊枝,群山玉峰,更讓人留戀。
  文峰山上的“齊魯第一狀元鐘”“江北狀元碑”將激勵有志學子奮發圖強。歡樂𠔌內民間體育器械一應俱全,遊樂器械更是讓兒童流連忘返。文峰山莊、清泉山莊、金鷹山莊等多處旅遊餐飲住宿場所讓遊客在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後,品嚐一下純天然野生、緑色無公害食品的美味和甘甜的泉水沁人肺腑的感覺。朱傢峪民俗旅遊區笑迎海內外的遊客來觀光、休閑、娛樂、健身、訪古、探幽、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