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名: 木鱉
學名: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別名: 番木鱉、狗屎瓜、漏苓子、臭屎瓜
科: 葫蘆科
屬: 苦瓜屬
産地分佈
原産我國,主要分佈於廣西、四川、廣東、江西、湖南
形態特徵
具膨大的塊狀根。莖細長,光滑,有凸起縱棱。捲須粗壯,不分枝。單葉互生,葉圓形,全緣或3-5深裂。花單性,雌雄同株。瓠果長橢圓形,成熟後紅色,肉質,表面有刺狀突起。花期6-8月,果熟期10-11月。種子扁圓形,灰棕色,似龜板狀,故名“木鱉子”。
生長習性
野生於山坡、林緣的土層深厚處。喜溫暖和充足陽光。在過陰環境下生長不良。
園林用途
木鱉為極好的垂直緑化材料,花、果均可觀賞。適用於佈置棚架、廊亭。其種子中藥稱為“木鱉子”,有毒,含皂角甙、木鱉子素等成分。種子還可作農藥,能殺棉蚜、紅蜘蛛。 種子有毒,供外科藥用,可治腫毒、痔漏、瘰癧等癥;也可毒鼠和作農藥;種子可榨油,供工業用。 種子含三萜皂甙、甾醇、脂肪油、多醣等;莖皮含生物礆。
繁殖培育
常用播種繁殖。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有毒,《本草正》:“木鱉子,有大毒,……今見毒狗者,能斃之於頃刻,……人若食之,則中寒發噤,不可解救”。木鱉子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對麻醉狗、貓和兔有較大毒性,發生死亡一般由數小時至數日之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