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木塔寺联系方式地址:张掖市县府南街。
邮编:734000木塔寺投诉电话张掖旅游投诉电话:0936-8229595
甘肃省旅游投诉电话:0931—841120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木塔寺景区荣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寺门票价格5元木塔寺节庆活动肃南马蹄寺观光旅游节8月15日——8月18日
每年这一时期,在肃南马蹄寺都会举办大型的观光旅游活动。活动期间,有精彩的马术、歌舞表演,你还可以欣赏到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比赛。
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在裕固族、藏族或蒙古族的帐篷里大快朵颐了:吃着香喷喷的手抓肉,品着醇香味厚的酥油茶和清洌的青稞酒,你定会感到不虚此行。
木塔寺开放时间8:00——17:00木塔寺最佳旅游时间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木塔寺特别提醒张掖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
燥少雨,到这些地区旅游除必备太阳镜、帽子等防晒品外,最好再带件厚实的外套,以抵御早晚的寒气。
甘南地区天然草场是重要旅游资源,夏季游甘南要备雨伞、雨鞋,这里天气多变,常有风雨。
木塔寺美食张掖饮食以面食为主,兼吃大米、黄米、小米。仅以面食而论,即有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鸡肠子、搓鱼子、槐耳子、香头子、小饭、面蛋子、油饼子、烧壳子、喜馍馍、酿皮子、臊面、糊博。粉皮面筋等十余种。
张掖的传统菜肴首推香饭,现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吃时相配各种精美主食,大肉滋味纯厚鲜美。卷肝柔软鲜嫩。这道菜色泽鲜润,清爽可口,香而不腻,堪称佳品。
在张掖的肉类食品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汤羊肉外,腊羊肉素负盛名。腊丰肉采用沿山一带的羊肉。因那里的羊吃羊胡子(草名)、羊糍胡花和沙葱,其肉特别鲜美。入冬后,将羊宰杀,煮熟,剔骨,加上高台雪花盐,茵香、生姜等佐料,烹制而成,嫣红透明,肥而不腻。
张掖的酒,由来已久,素有;无酒不成礼之俗。主要有黄酒、南酒,烧酒三类,大多为作坊自酿。城内酒肆林立,盛黄酒的酒壶用锡特制,盛一斤者为;双壶;,盛二斤者为四壶,盛五斤者为;十壶。买酒不带壶,次日由酒坊派伙计将酒壶收回。茶,多为砖茶。看戏。听书时,戏院、书楼供应茶点。农村客至,则煮鸡蛋茶、烧麦茶、红枣茶、揪树叶子茶等。木塔寺住宿张掖本来就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今年随着我国开发大西北的政策的实施,到张掖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张掖市内有很多专为游客准备的不同档次的宾馆,服务对象从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到广大国内游客,服务热情周到,价格也十分合理,保证游客可以游得开心,住得放心。
木塔寺购物张掖地方土特产品很多,植物类主要有小河红枣、甘浚楸子、苹果梨、张掖柰子、乌江大米、发菜等。主要中药材有甘草、锁阳、姜活、黄芪、大黄、麻黄、鹿茸、麝香等80余种。主要的地方性食品有甘州挂面、张掖南酒、张掖黄酒、丝路春系列白酒等,其中丝路春酒连续5年获甘肃省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及台湾、香港地区。主要手工艺品夜光杯,具有悠久的历史,用质地优良、花纹美观的祁连山玉石琢成,器质细腻,造型优美,历来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木塔寺交通市区有到达木塔寺景区的公交线路。木塔寺玩法参观、旅游、
木塔寺位于张掖市县府南街,现张掖中学校园内,原名为万寿寺。初建于北周,后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是张掖市五行塔之一。
塔高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为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差斗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登上塔顶,扶栏远眺,全市风光尽收眼底。
第一层东为"登极乐天"、西为"入三摩地"。第二层东为"西天正觉",西为"宝代金绳"等,整个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是完整而坚固的木质结构造型。附有楼梯,供人攀登。每层都有回廊、扶栏、可依栏远眺,整座塔给人以高大、巍峨之感,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钟声隐约若在天际,四野皆闻。"木塔疏钟",曾是甘州八景之一,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
僧卜舟题万寿塔诗一首:"巍然笔势蘸寒谷,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这座塔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构制精细,别具风格。塔后有楼,俗名黑楼,取镇慑黑水之意。现存者为清末重建,也称藏经楼,阔五间,27.4米。楼有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木构栏,雄伟壮阔。1983年到198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现在修葺一新,全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木塔寺内现辟有张掖市民俗博物馆。 |
|
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县府南街,原张掖中学校园内,现为古塔广场。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镇志》记载: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存木塔重建于1926年,为张掖市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
塔第一层东为"登极乐天"、西为"入三摩地"。第二层东为"西天正觉",西为"宝代金绳"等,整个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是完整而坚固的木质结构造型。附有楼梯,供人攀登。每层都有回廊、扶栏、可依栏远眺,整座塔给人以高大、巍峨之感,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钟声隐约若在天际,四野皆闻。"木塔疏钟",曾是甘州八景之一,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
僧卜舟题万寿塔诗一首:"巍然笔势蘸寒谷,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这座塔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构制精细,别具风格。塔后有楼,俗名黑楼,取镇慑黑水之意。现存者为清末重建,也称藏经楼,阔五间,27.4米。楼有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木构栏,雄伟壮阔。1983年到198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现在修葺一新,全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头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登上塔顶,扶栏远眺,全市风光尽收眼底。木塔寺内现壁有张掖市民俗博物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