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木蘭屬 : 美國 > 阿肯色州 >哥倫比亞縣 > 木蘭
顯示地圖
目錄
《木蘭 magnolia》
詩人: 李商隱 Li Shangyin

  二月二十二,木蘭開坼初。初當新病酒,復自久離居。
  愁絶更傾國,驚新聞遠書。紫絲何日障,油壁幾時車。
  弄粉知傷重,調紅或有餘。波痕空映襪,煙態不勝裾。
  桂嶺含芳遠,蓮塘屬意疏。瑤姬與神女,長短定何如。
《木蘭 magnolia》
詩人: 唐彥謙 Tang Yanqian

  衆花搖落正無憀,脈脈芳叢契後凋。舒捲緑苞臨小檻,
  剪裁檀的綴長條。獨當春盡情何限,尚有秋期別未遙。
  桃葉近來消息絶,見君長憶渡江橈。
《木蘭 magnolia》
詩人: 李石 Li Dan

  大渡河邊瘴霧濃,邛崍關下木蘭紅。
  得州自昔連江雨,此地仍多出竅風,
  一笑萱花親念遠,三生藜杖子心同,
  莫緣險阻欺方寸,忠信元來處處能。
《木蘭 magnolia》
詩人: 宋祁 Song Qi

  吳王宮裏樹,春晚紫房開。
  秀比華夷重,香蒙菌桂猜。
  無輕衆芳喻,曾照女郎來。
No. 5
  文學故事人物。曾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戎馬生涯十餘年,身經百戰,勝利而歸,始終未被識破是個女性。是剛毅勇敢的古代婦女形象。故事最早見於北朝民歌《木蘭詩》,明代徐渭雜劇《雌木蘭》即演其事。
mù lán mù lán
  一種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裏面白色,果實是彎麯的長圓形。花蕾供藥用
No. 7
  這種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筆”
No. 8
  香木名。又名杜蘭、林蘭。皮似桂而香,狀如楠樹。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北則有陰林巨樹,楩枏豫章,桂椒木蘭,檗離朱楊。” 晉 潘嶽 《西徵賦》:“門礠石而梁木蘭兮,構 阿房 之屈奇。”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木蘭》:“木蘭枝葉俱疎,其花內白外紫,亦有四季開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為舟。”
No. 9
  指此種植物的花。《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No. 10
  民間傳說人物。曾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故事最早見於 北朝 民歌《木蘭詩》。其姓氏或作 花 ,或作 ,也作 木 ,均無確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花燭猜謎》:“不是我將伊拋閃,還是你紅鸞星黯,緻今朝相逢 木蘭 。” 清 鬆琴 《女學生入學歌》:“ 緹縈 木蘭 真可兒, 班昭 我所師。”
No. 11
  圍場名。約當今 河北 圍場縣 地。木蘭係滿語吹哨引鹿之意。 清 康熙 、 雍正 諸朝,皇帝常於每年秋率王公等至此圍獵習武,稱木蘭秋獮,稱其地為 木蘭圍場 。 雍正 時,四周立柵,關防甚嚴, 鹹豐 以後,獮禮廢弛,始逐漸放墾,其後墾民漸集,乃置圍場廳,公元1913年改為 圍場縣 。 清 魏源 《聖武記》捲三:“本朝撫綏 蒙古 之典,以木蘭秋獮為最盛。木蘭者,圍場之通稱也。”原註:“仲秋之後,虞人效鹿鳴以致鹿曰哨鹿,國語謂之木蘭,因以名圍場雲。”《清通典·禮軍一》:“每歲巡幸木蘭,大舉秋獮之典。”
植物名
  見附圖。
  【學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別名】辛夷,紫玉蘭,木筆
  【分類】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蘭
  【産地】原産我國中部。
  【形態】落葉小喬木,高可達5米。木質有香氣,小枝紫褐色,芽有細毛。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有托葉痕。花兩性,單生,頂生,萼片3,黃緑色、披針形,約為花瓣的1/3長;花瓣6,外面紫紅色,內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數,雌蕊群無柄。果實矩圓形。根肉質。
  【性狀】喜光,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質土壤,不耐鹼。怕水淹。
  【繁殖】雌蕊比雄蕊早熟,自然結實率低,而分蘖性強,多用壓條、分株法繁殖。有時也用播種。
  【栽培】栽培管理簡單,註意防旱防澇,及時施肥。
  【用途】觀賞花木。
  花蕾入藥,稱辛夷。藥用參見辛夷詞條(辛夷即是此植物的別名,但主要是藥材名)。
地名
  見木蘭縣。
傳說與文學人物
  始見於《木蘭辭》(亦名《木蘭詩》)。其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和戲麯中廣為流傳。
  原詩中無其姓,後世流傳中最常見的說法是“花木蘭”,還有姓朱、魏、任、韓等多種說法。
  美國迪斯尼公司的動畫片巨製《花木蘭》使外國人也增加了對這一傳說的瞭解。
  附木蘭辭全文:
  木蘭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捲 捲捲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鬍騎聲啾啾
  萬裏赴戎機 關山渡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藉明駝千裏足 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姐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阿弟聞姐來 磨刀霍霍嚮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出門見夥伴 夥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滿語音譯
  “木蘭”為滿語“哨鹿”的意思,即獵人以骨哨模擬鹿鳴之音,吸引鹿群以狩獵。因清代狩獵的主要獵物即鹿,所以又作為狩獵的代名詞。
  參看“木蘭秋猘”、“木蘭圍場”。
植物名
  木蘭是植物學中的一個科名、屬名和種名。
  1、木蘭科,雙子葉植物中最原始的一科,花呈3基數,無花萼花瓣的區別,僅有花被片。下有木蘭屬,含笑屬等。
  木蘭
  2、木蘭屬,包含有木蘭,白玉蘭、廣玉蘭,山玉蘭(優曇花)等多種植物。
  3、木蘭也叫木蘭花,是木蘭屬中的一種植物(見附圖),即紫玉蘭,其色紫紅,為區別白玉蘭,故名紫玉蘭。
  【種名】木蘭
  【別名】木蘭花,紫玉蘭,辛夷,木筆
  【學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分類】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蘭
  【産地】原産我國中部,現全國各省區均有栽培.
  開滿花的木蘭
  【形態】落葉小喬木,高可達5米。木質有香氣,小枝紫褐色,芽有細毛。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有托葉痕。花兩性,單生,頂生,萼片3,黃緑色、披針形,約為花瓣的1/3長;花瓣6,外面紫紅色,內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數,雌蕊群無柄。果實矩圓形。根肉質。
  【性狀】喜光,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質土壤,不耐鹼。怕水淹。
  【繁殖】雌蕊比雄蕊早熟,自然結實率低,而分蘖性強,多用壓條、分株法繁殖。有時也用播種。
  【栽培】栽培管理簡單,註意防旱防澇,及時施肥。
  【用途】觀賞花木。花蕾入藥,稱辛夷(辛夷是此植物的別名,但主要是藥材名),藥用價值參見辛夷花、木蘭花詞條。
地名
  木蘭縣位於黑竜江省中南部,鬆花江中遊北岸,是隸屬哈爾濱市市郊縣,縣城距省會哈爾濱市128公裏。全縣幅員面積3179平方公裏(航測),總人口26.2萬多,其中非農業人口6.5萬,全縣轄5鎮3鄉,有滿、蒙、回、鮮等10個少數民族,人口0.7萬之多。縣城所在地木蘭鎮,總人口6.3萬多。
  木蘭縣轄6個鎮、2個鄉:木蘭鎮、東興鎮、大貴鎮、利東鎮、柳河鎮、新民鎮、建國鄉、吉興鄉。境內有:興隆林業局辦事處。
  木蘭縣取名於境內木蘭達河,木蘭原於滿語“圍場”之意。縣境內有大小山峰50座,小興安齡餘脈從東北入境,蒙古山脈從西入境。北部為山區,東南部為丘陵,西南部為平原,大體呈北高南低的地勢走嚮。境內有大小河流29條,均屬鬆花江水係。主要河流有:流長110公裏的木蘭達河和流長58公裏的白楊木河。全境三面環山,一面靠水,構成“六山一水一草二分田”的自然地貌。
  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3℃,極端最高溫度35.5℃,極端最低溫度-42℃。年平均降雨量為596.2毫米,無霜期127天。
  經濟資源
  木蘭縣工業資源豐富。主要有原煤、珍珠岩、角閃岩、花崗岩、硅石、石墨、膨潤土、礦泉水以及鐵、沙金等。木蘭縣地處半區,森林面積25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46.7%,蓄積量1245萬立方米。主要有鬆、柞、槐、椴、楊、榆、水麯柳等20餘種樹種。木蘭縣屬水豐區,有中小型水庫21座,其中香磨山中型水庫蓄水量為97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5萬畝,成為全國水利百面紅旗之一。全縣有天然水資源9.69億立方米,已利用3.2億立方米,利用率居全省前列。<
  木蘭縣以藍藝地毯集團為竜頭,形成了以紡織、柳編、緑色優質米加工、肥牛養殖和加工、木材加工為主體的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地毯、柳編製品遠銷10幾個國傢和地區,木蘭肥牛在全省享有盛譽,優質米居全省首要位置。
  藍藝地毯集團。公司始建於1982年,擁有總資産3200萬元,職工4128人。是全國生産膠背地毯的大型企業,該公司采用手編、手針、手綉等工藝,可生産任意規格、圖案和色調的地毯、藝術壁挂等23個係列、300多個品種,並開發出一係列旅遊工藝品。産品暢銷國內18個省、58個城市,遠銷美國、***、阿聯酋、西班牙等10多個國傢和地區。被定為省級旅遊産品定點生産企業。
  木蘭縣南有鬆花江水路運輸綫,過境74.4公裏;北有森林鐵路,過境46公裏;哈(爾濱)—蘿(北)省級公路橫穿東西,過境59.8公裏;木(蘭)—慶(安)縣級公路縱貫南北,過境90公裏;全縣有鄉級公路159公裏.
  旅遊資源
  “六點一綫”旅遊資源狀況與分佈
  雞冠山
  雞冠山(又稱佛期享山)景區,位於木蘭縣建國鄉境內,距縣城35公裏,景區由大雞冠砬子、小雞冠砬子、片砬子、轉山子四座主要山峰組成,總面積30平方公裏。景區以山險石奇著稱,呈原始森林狀態,山峰 一改北方山巒綿延起伏的地勢,山脊如刀削斧砍一般,形成一個個被當地人稱為“砬子”的石峰。山上奇峰險峻,怪石嶙峋,古木參天,一個個變化多端的砬子,石形怪異,綫條變化復雜,具有象形的特點,身臨其境,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1997年,省、市旅遊部門領導和專傢多次來雞冠山進行實地踏察,給雞冠山以“小山有大山之勢,北山有南山之秀”的極高評價。
  1、大雞冠山。海拔595米,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岩石險峻、野生動物繁多,是景區中地勢最為險峻的山峰。歷史上,這裏曾是土匪和緑林好漢的藏身之所,留下了許多傳奇和故事。主要景點有:將軍峰、南石門、鬆神、飛來石、石洞、靈芝石、熊石、雙乳峰。
  2、小雞冠峰。海拔458米,山峰清秀多姿,植被豐富。主要景點:石海,面積共約4萬平方米;拳石;興安杜鵑,有大約10000平方米的杜鵑樹。此外還有石柱、夫妻會石、木魚石、諸葛亮石等景點。
  3、片砬子山。整個景區景點最集中的景區,山峰造型獨特,綫條復雜,極具象形特點,最能代表雞冠山特色。主要景點有:城墻、一景三看、南塔、北塔、神仙椅、樹吻石、一綫天、鰐魚石。
  4、轉山子。是一處保存非常完好的抗聯遺址。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張甲洲部隊曾與***軍隊在此進行了三天激戰。
  白楊木水庫
  位於木蘭縣建國鄉北興隆林業局施業區內,距縣城26公裏,林地面積2000公頃,流域面積442平方公裏,水庫控製流域面積281平方公裏,占流域面積的63.5%。水庫規模為中型水庫,大壩高15.8米,壩長800米,壩頂寬6米,設路燈柱20個,壩頂有通車功能,起閉塔為仿古建築風格,整體工程氣勢宏偉壯觀。白楊木景區憑藉特有的自然景觀和便利的交通,建成後風景獨特,優美宜人。發展旅遊業不僅前景可觀,而且將帶動地方相關産業的迅速發展,使旅遊經濟真正發展成縣域的支柱經濟.
  香磨山
  香磨山景區位於木蘭縣東興鎮境內,距縣城65公裏。景區以香磨山、香磨山水庫、慈航寺和禪淨寺為主體,集山水風光遊、宗教遊、生態遊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度假區。
  1、香磨山水庫。香磨山水庫始建於1958年,位於木蘭達河上遊,控製流域面積388平方公裏,設計總庫容9700萬立方米,發電裝機容量500千瓦,是一座以防洪、灌溉、養魚、發電、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傢級中型水庫。
  2、慈航古寺。慈航寺於1994年6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5000平方米,於2000年8月12日(農歷七月十三)開光,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山門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供奉着如來佛祖、彌勒佛、四大天王、兩大金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和十八羅漢等銅佛像,佛像高2.8--6米,重1--4噸,堪稱省內銅佛之最。此外,寺院建築還有鐘樓、鼓樓、齋堂、寮房、東西配殿等。
  3、禪淨寺。禪淨寺前身為慈航古寺,始建於1919年,1993年6月更名為禪淨寺。寺院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鐘鼓樓、寮房和山門等。
  4、何小鬼塔遺址。何小鬼塔位於慈航寺西北約800米的土腰山坡上,現存1.5米高的石柱6根,其中兩根上端雕刻石獅,並刻有“祖德千秋遠,宗功百世長”的碑文。據考證,何小鬼塔為何姓地主祖墳所在地,何姓地主死後,其子遵遺囑葬之於土腰山,並建起12米高玲瓏精緻的何小鬼塔,文革期間,何小鬼塔難逃浩劫,毀於造反派之手。
  此外,香磨山景區的主要旅遊資源還有興隆林業局2000年新建的森林小火車旅遊專綫、野生動物養殖場和香磨山傳說大型壁畫等。
  駱駝峰
  駱駝峰景區位於木蘭縣竜江鄉西部、石河鄉北部,西與巴彥竜泉鎮毗鄰,距縣城55公裏。主峰海拔540米,東西兩峰相距1000餘米,因遠望如駱駝背上的駝峰而得名。山中風景四季各異,其古樸典雅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各具特色。黑竜江省林業廳1993年正式立項,在此建立森林公園。
  1、月臺石院。始建於1940年7月,據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為抗聯傳遞消息,傳送給養。現在石院遺址的石壁上的“月臺石院,萬古流芳”石刻,為抗日聯軍所刻。
  2、臥虎石。長約5米,寬約1.5米,高約1米,似一條猛虎橫臥在山中。
  此外還有萬泉溪、觀海崖、懸羊壁、甘露泉等景觀。
  蒙古山
  蒙古山景區位於木蘭縣竜江、新勝鄉境內,距縣城35公裏,主峰海拔668米,面積75平方公裏。蒙古山山險林幽,風光秀美,國傢於1999年立項,在此建成東北三省內最大的風力發電場。目前,一期工程直徑為60米的荷蘭古堡式大風車20架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1、蒙古爾王山寨。該古城遺址位於蒙古山南部一個較孤立而又平坦的山丘之上。古城因所處山峰而得名,又稱“蒙古爾山寨”。古城呈不規則圓形,周長1180米,城垣為掘土堆築,內有塹壕,城垣高約1--2米。城門一處在正南,寬約4米,外有重城一道,長約40米。距城門約80米處,又依山勢加築城垣一道,長約100米。上寬約1米,下寬約3米,古城西、北、東部地勢較高,中南部較低,整個古城呈簸箕形。城內有半地穴式房址100餘座,另有一處寮址。此城應建於1092年前,為遼代至明代的四朝古城。98年6月9日“黑竜江考古千裏行”一行四十多人來此實地考察,一致認為“蒙古爾王山寨”極具開發價值。具初步預算,投入26萬元即可恢復古城地貌,那時古城一定成為與風車山莊相呼應的我縣最重要的旅遊綫路之一。
  2、老冰湖。位於蒙古山的北坡,面積約100平方米,由山中的清溪彙聚而成,鼕季冰層重疊,下面流水潺潺,景象特別壯觀。
  木蘭
  木蘭縣城是全國文明城鎮示範點,全省城市建設規劃先進縣。
  1、博物館。木蘭縣博物館始建於1997年,館捨面積1100平方米,展廳分沿革、資源、現代成就、藝術作品四個部分,有沙盤、景觀9處,展品3828件,其中照片、圖表500張,文物展品1000餘件,國傢三級以上文物40件。每年接待觀衆及海外遊客約4萬人次。1999年在全省博物館展覽年評比中,木蘭博物館自然資源陳列被評為全省十大優秀陳列。目前該館不僅成為一個主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展示我縣旅遊業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
  2、仿古步行街。仿古步行街始建於1998年,步行街總長500延長米,仿古建築18棟,仿古立面裝修改造樓房4棟,步行街統一安裝了屋檐懸挂燈、樓房造型燈、牌匾裝飾燈,門前瀑布燈、街道仿古燈,並在仿古街開闢燈光夜市,定期安排形式多樣的文藝演出。仿古街是我縣集夜市、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3、金蘭公園。始建於1994年,後經三期建設改造,東西延伸擴展到1100延長米,總占地面積達4.16公頃,緑化面積達2萬平方米,鋪彩磚面積達2.2萬平方米,園內設有一座石橋和一座鐵橋、法國艾菲爾鐵塔縮影及一些工藝雕塑品。是娛樂、晨練和休閑的最佳場所。被譽為“鬆花北岸第一園”。
  歷史沿革
  建置前
  先秦時,境內為氵歲貊族活動區域。
  秦漢年間。氵歲貊族一支--夫餘,建夫餘國,境內為北夫餘屬地。
  漢末,挹婁族興起,境內屬挹婁西境。
  魏晉時期,北夫餘之裔在夫餘國故地建寇漫汗國,境內遂屬其轄。
  南北朝時期,勿吉族建國,境內受勿吉黑水部轄。
  隋代,勿吉演變為鞨靺,境內遂為鞨靺黑水部轄。
  唐代,黑竜江地區納入唐朝版圖,黑水鞨靺,改治黑水都督府,境內遂為其轄地。
  五代時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神册元年(916年)建立遼王朝,原黑水鞨靺歸遼,境內遂歸東京道術甲部所轄。
  宋代,完顔阿骨打於天慶五年(1115年)建金,1125年,金滅遼,境內遂屬金國上京會寧府(阿城)所轄。金轄地被韃靼占領後,境內便成為成吉思汗幼弟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後,改行省製,境內初屬遼陽行中書省開元路,後為合蘭府水達達路所轄。
  明代,東北實行都司衛所製,境內屬奴兒幹都指揮使司所轄。永樂五年(1408年),設置木蘭河衛,亦稱哈夫衛。
  清代,初為盛京將軍(最初稱留守盛京內大臣,順治三年改為昂邦章京)管轄。順治十年(1653年)為寧古塔昂邦章京管轄。康熙元年(1662年)改為寧古塔將軍統領境內軍政事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曾設黑竜江將軍衙門,境內遂屬其轄。雍正十二年(1734年)歸呼蘭城守尉直轄。同治元年(1862年)呼蘭城守尉下設呼蘭廳(巴彥縣),境內遂為其屬地。光緒五年(1879年)改呼蘭城守尉為呼蘭副都統,境內仍歸其轄治。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東興鎮。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巴彥蘇蘇旗營協領遷至東興鎮,置協領公署,歸呼蘭副都統管轄。
  建置後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副都統升呼蘭廳為呼蘭府,移治呼蘭,而於原呼蘭廳治設巴彥州,隸屬呼蘭府,將蒙古爾山(蒙古山)以東大、小木蘭達、白楊木河一帶從巴彥州劃出,置木蘭縣,與東興鎮均隸屬巴彥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將軍,改行省製,木蘭為黑竜江轄境。
  民國元年(1912年),撤東興鎮協領公署,劃歸木蘭縣管轄。民國2年(1913年),實行省、道、縣製,撤府、州,木蘭縣公署成立,遂歸黑竜江省綏蘭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年),置東興設治局,脫離木蘭縣,歸綏蘭道直轄。民國18年(1929年),改省、縣製,木蘭縣、東興設治局直屬黑竜江轄治。
  1932年(偽滿大同元年)9月,日軍占領木蘭,建立偽縣公署,為偽黑竜江省公署管轄。1933年(偽滿大同2年)8月,撤東興設治局,建東興縣(丁等縣),亦為偽黑竜江省公署管轄。
  1934年(偽滿康德元年)省轄範圍劃小。木蘭、東興兩縣均劃歸濱江省轄治。
  1945年“八·一五”東北光復。9月6日,李兆麟將軍派抗聯將士陳德山、趙連升、何有纔抵木蘭,進行建黨、建軍、建政工作。
  1946年2月,木蘭、東興兩縣相繼解放,分別建立民主政府。兩縣歸鬆江省哈北專區管轄。
  1947年11月,東興縣製撤銷,並入木蘭縣,仍歸鬆江省哈北專區管轄。
  1949年,縣民主政府改為縣人民政府,為鬆江省政府直轄。
  1954年8月,鬆江省與黑竜江省合併為黑竜江省,木蘭由黑竜江省直轄。
  1955年,縣人民政府改為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劃歸黑竜江省綏化地區管轄。
  1958年8月,改屬黑竜江省鬆花江地區管轄。
  1960年5月,木蘭劃歸哈爾濱市轄。1965年6月劃出,仍歸黑竜江省鬆花江地區管轄。
  1967年7月,縣***委員會成立,取代了縣人民委員會,為鬆花江地區***委員會領導。
  1978年11月,改屬鬆花江地區行政公署管轄。1980年9月,縣***委員會撤銷,恢復縣人民政府,仍屬鬆花江地區行政公署領導。1997年,鬆花江地區行政公署與哈爾濱市合併,劃歸哈爾濱市管轄。
  木蘭縣以境內木蘭達河(又稱穆倫河)得名。木蘭,滿語“圍場”或“哨鹿”之意。魏晉屬夫餘,南北朝屬黑水部,唐屬黑水都督府,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開元路,明屬奴兒幹都司木蘭河衛,清為呼蘭城守尉轄地。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吉林將軍於鬆花江北藉地設站,其中“佛斯和亨站”,即今木蘭縣五站。1862年(清同治元年)設置呼蘭廳後,歸呼蘭廳管轄。1905年1月29日(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廷批準於大小木蘭達河設置木蘭縣,同年9月1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八月初三日)木蘭縣知縣啓用關防。初於小石河集(今石河鄉駐地)暫設行衙,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移駐索倫張口(今木蘭鎮)。隸屬呼蘭府。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呼蘭府改縣後,木蘭縣改由黑竜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綏蘭道。1927年1月7日,黑竜江省長公署令,將木蘭縣北部東興鎮劃出,設置東興設治局。1929年2月,撤銷道製,由黑竜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竜江省,193 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北專區,1947年8月改由鬆江省直轄。同年11月7日,撤銷東興縣,並入木蘭縣。1954年8月,鬆、黑兩省合併後,隸屬黑竜江省直轄。1956年3月,隸屬綏化專區。1958年8月,改隸鬆花江專區。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鬆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木蘭縣位於黑竜江省中部,鬆花江中遊北岸。北以青峰嶺與慶安縣分界,東與通河縣為鄰,南與賓縣隔江相望,西與巴彥縣毗連。全縣總面積3600平方公裏。全縣共轄14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5萬人;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縣政府駐地木蘭鎮。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東興縣:位於黑竜江省木蘭縣境北部。中華民國時期設治,隸屬黑竜江省。 東興,地處青山口外,地方扼要,清朝晚期出放旗地,安設屯田,創立集鎮。中華民國成立之初,東興鎮商民代表曾呈請設治。1927年1月7日,黑竜江省長公署批準,於木蘭縣所屬東興鎮設置東興設治局。所轄“區域面積,南北長約120裏,東西寬200裏”,共有人口3萬餘人,已墾熟地5萬餘垧。隸屬綏蘭道。1929年2月,裁撤道區後,由黑竜江省直轄。東北淪陷後,按偽民政部訓令,1933年10月1日,將東興設治局改為東興縣。隸屬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鬆江省管轄。1947年11月7日,經東北行政委員會批準,撤銷東興縣,並入木蘭縣。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舊名木蘭達、或索倫章口。木蘭之名是由縣境內的木蘭達河而得名。“木蘭達”為蒙古語,即“牧馬場”或“圍場”的意思。
  周以前為肅慎地;戰國時期為貉地;漢時屬社地;後一漢、三國時期為扶餘奴隸製國王的屬地;普同之;後魏、北齊屬勿吉地;隋唐屬林揭黑水部;遼代屬女真地;金屬上京會寧府;元為斡赤廳分地,屬合蘭府水達達等路;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木蘭縣,編入巴彥州,隸屬於呼蘭府。設立木蘭縣之際,同時劃出縣北部為滿人移住地,稱為東興鎮。宣統二年(1910年)縣治移至鬆花江北岸索倫章口。民國八年(1919年)將東興鎮劃屬本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東興設法局成立,又將東興鎮劃歸東興設治局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製,縣歸省直接,本縣直隸於黑竜江省,為二等縣。偽滿洲國建國初仍承舊製。康德元年(1934年)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劃分為十四省,本縣劃歸新成立的濱江省所轄。東北光復後,將偽省合併為九省,本縣劃歸嫩江省管轄。全國解放後,劃東北為三省,木蘭又隸屬於黑竜江省。
  鏈接:《木蘭縣志·歷史沿革》
  2000年,木蘭縣轄5個鎮、9個鄉:木蘭鎮、東興鎮、大貴鎮、柳河鎮、利東鎮、吉興鄉、滿天鄉、竜江鄉、新民鄉、石河鄉、東風鄉、建國鄉、新勝鄉、五站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5897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木蘭鎮 47740 柳河鎮 22828 利東鎮 14606 大貴鎮 17246 東興鎮 27219 五站鄉 11761 建國鄉 12077 吉興鄉 23687 石河鄉 14234 東風鄉 8091 竜江鄉 12993 新勝鄉 9786 新民鄉 15718 滿天鄉 14117 興隆林業局虛擬鎮 6869
  木蘭的文化:木蘭三中 木蘭四中分別為重點 重點高級中學和職業高中。
  木蘭一中和二中為初級中學
  木蘭城小而美麗,團结而富饒
傳說與文學人物
  始見於《木蘭辭》(亦名《木蘭詩)。其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和戲麯中廣為流傳。戲劇中花木蘭
  原詩中無其姓,後世流傳中最常見的說法是“花木蘭”,還有姓朱、魏、任、韓等多種說法。
  美國迪斯尼公司的動畫片巨製《花木蘭》使外國人也增加了對這一傳說的瞭解。
  附木蘭辭全文:
  木蘭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捲 捲捲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娘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鬍騎聲啾啾
  萬裏赴戎機 關山渡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藉明駝千裏足 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姐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阿弟聞姐來 磨刀霍霍嚮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出門見夥伴 夥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參考2008年語文書P24.木蘭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zhù)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tiě)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捲 捲捲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pèi)頭 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鬍騎(jì)鳴啾啾
  萬裏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tuò)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zhuǎn)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裏足 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姊(zǐ)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 磨刀霍霍嚮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cháng)
  當窗理雲鬢 對鏡帖花黃
  出門見夥伴 夥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嘆息聲一聲連着一聲,木蘭對着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衹聽見姑娘在嘆息。
  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麽,又是在想什麽呢?(木蘭回答道)我並沒有想什麽,也沒有思念什麽。
  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模地徵兵,徵兵的名册很多捲,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沒有兄長,願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馬鞍下的墊子,南市買駕牲口用的嚼子和繮繩,北市買駕牲口的鞭子。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衹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衹能聽到燕山鬍人的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裏,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徵戰多年,經歷很多戰鬥,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木蘭想要什麽,木蘭不願做尚書省的官,衹希望騎上一匹千裏馬,送木蘭回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開我東閣的門,坐我西閣的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着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發,對着鏡子在臉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徵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衹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眼時常眯着。雄雌兩兔一起並排着跑,怎能分辨得
  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作者資料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
  郭茂倩,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捲二四),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捲二九七《郭勸傳》)。勸孫,源明子。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捲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捲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鄉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文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
  關於花木蘭身處年代的說法,主要是兩種說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嚮北大破柔然期間。
  第二: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
  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疆場一十二年,屢建功勳,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産生的時代衆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産生後魏,這詩産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註重抒情,語言浮華,用詞細膩,風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木蘭詩》與南朝民歌中的《孔雀東南飛》合稱長篇敘事詩雙壁。
  樂府詩的簡介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産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製譜度麯,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着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徵》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徵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製,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衹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竜》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闢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麯》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衹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阔的社會生活,與南方民歌的細膩委婉清秀大相異趣,顯示出北朝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捲。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絶,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詩歌鏈接
  我國北方民風彪悍,不少婦女同樣豪邁尚武,北魏時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戰,十分著名,當時流傳着一首《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捲蓬。左射右射必疊霜,婦女尚如此,男兒安可逢?
  可見作為北方樂府民歌代表作的《木蘭詩》,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據的。
  整體把握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傢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開頭兩段,寫木蘭决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徵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傢中又無長男,於是决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徵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複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徵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傢越遠思親越切。這裏寫木蘭從傢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衹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鬍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徵戰生活。“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裏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鬥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着刁鬥的打更聲,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鎧甲。“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徵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鬥,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傢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裏,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傢中的歡樂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傢,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傢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衆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英文解釋
  1. n.:  magnolia,  lily magnolia,  lilymagnolia flower,  tree with large sweet-smelling wax-like flowers, usu white or pink
  2. lat.:  magnolia liliflora desr.
近義詞
杜蘭, 林蘭, 辛夷, 木筆, 紫玉蘭, 木蘭
木蘭
木蘭
木蘭
木蘭社區, 木蘭居委會
相關詞
教育學校高中中學歌麯歌詞木蘭教師
化學木蘭故裏木筆辛夷旅遊黑竜江景點風景區
植物科學徐聞長春塗料高分子納米
包含詞
木蘭縣木蘭鎮木蘭鄉花木蘭木蘭綱
木蘭科木蘭屬木蘭目木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