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鮮於侁 Xianyu Shen
使君分符在唐季,遊刃巴西有餘地。 構樓下瞰大江頭,醉眼日觀巴水字。 唐人詩句自名傢,當年登鑒境何賒。 遺碣空存苔蘚剝,高樓一望重傷嗟。 |
|
詩人: 周應合 Zhou Yingge
澄江如練正高秋,一笛吹秋上此樓。 有客乘風來縱酒,長歌遠送下灘舟。 |
|
古跡名。為 唐 薛濤 流寓 成都 時的故居,在 成都市 東 錦江 南岸,已闢為 望江樓公園 。有 崇麗閣 、 濯錦樓 、 吟詩樓 、 薛濤井 等勝景,附近有 薛濤 墓。 |
|
望江樓投訴電話齊齊哈爾市旅遊投訴電話:0452-2793210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竜沙公園勞動湖東畔,原名未雨亭,建於假山之上,黨和國傢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同志先後光臨齊齊哈爾市,登樓觀賞竜沙風景。朱德同志親題“望江樓”,董必武親書“竜沙萬裏”匾額。1980年,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决定,將望江樓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望江樓公園位於成都市東門外九眼橋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主要建築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兩代為紀念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而先後在此建起來的。民國時闢為望江樓公園,成為市內著名的風景點。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薛濤字洪度,長安(今屬陝西)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衆。父喪後,因傢貧,十五歲編入樂籍。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臯的賞識,能出入官府,曾做過校書郎,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餘首。
公園大部分地面被竹林覆蓋,因薛濤一生愛竹,常以竹子的“蒼蒼勁節奇,虛心能自持”的美德來激勵自己,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遂成國內名竹薈萃之地,也被稱為“竹子公園”或“錦城竹園”。目前園內的竹子品種有150餘種之多,不僅有四川産各類名竹,還引進有中國南方各省及日本、東南亞一帶所産稀有竹子。主要品種有人面竹、佛肚竹、方竹、雞爪竹、紫竹、綿竹、鬍琴竹、麥竹、實心竹等。
望江樓,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高39米,共4 層,建於清光緒十五年,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寶頂鎏金。因樓身位於錦江邊,故名“望江樓”。江樓本名“崇麗閣”,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現已成為成都市的標志物。
位於崇麗閣西側的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位於崇麗閣東側的吟詩樓,依據薛濤晚年所住碧雞坊之吟詩樓而建,四面敞開,三疊相依。吟詩樓西南方的枇杷門巷,是根據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裏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雲仙館、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箋亭等紀念性建築。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園內還有傳為薛濤取水製箋的薛濤井,井旁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製一種深紅色小箋,其色彩絢麗且又精緻,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製。實際上此井為明代蜀王仿製薛濤箋取水之井。
院內有薛濤墓塚。
其實,除了薛濤,望江樓還有一層不為人知的意義。今天望江樓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為什麽叫玉女津呢?這是因為在唐宋時期,這個渡口比較繁華。當時,錦江兩岸是四季花開不斷,姑娘們常常從浣花溪上船,一路留連觀賞美景,玉女津所在的渡口就是終點,使這個渡口常常美女如雲,帶有許多靈氣。同時,要遠行的人們往往從萬裏橋碼頭上岸,親朋好友同船相送,送到玉女津,一般就不能再嚮前送了。送行者下船,遠航的船雲帆高挂,船嚮前拐過一個彎,一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剩下的衹有無盡的思念。
薛濤是唐朝有名的樂伎,與唐朝的大詩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劉禹錫、杜牧等都有往來唱和,曾被元稹贊譽被“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她用自己的井水製出的紙在當時很負盛名,被稱為“薛濤箋”。薛濤生前並不住在今天的望江公園,衹是死後葬於成都東門外的錦江畔,望江公園內有她的土塚,高6米,周長 10餘米。到明代時,蜀獻王朱椿為了紀念薛濤,就在今天的望江公園打井建作坊,仿製薛濤箋。由於井水經砂質地層過濾,甘甜清冽,所製出的紙號為上品。到了清康熙年間,在井旁刻了一通“薛濤井”的石碑,從此,人們就以為薛濤故裏在今天的望江公園了。
到清嘉慶年間,陸續建成了吟詩樓、濯錦樓、浣箋亭,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始建崇麗閣。崇麗閣取名於晉代大文學家左思有名的《蜀都賦》中的“既麗且崇,實號成都”,已成了今天成都的標志性建築。
四層樓的崇麗閣外觀十分精美、壯觀,上兩層八角攢尖,下兩層四方飛檐,突突立於江邊,望江水千古流逝,看西北雪山雄姿。在宋代的時候,這裏也曾修建望江樓,陸遊就曾在此登樓望景,並寫下了“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的《登樓》詩。建於錦江邊的崇麗閣與江水渾然一體,整幅圖面剛柔相濟,雄渾與靈性合二為一,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崇麗閣有兩幅對聯全國聞名,稱得上是對聯中的精品。其中一幅對聯長達212個字,以景達情,說古論今,全聯一氣呵成,氣吞山河。此聯出自清代長聯怪傑鐘雲舫之手,他曾在江津的臨江樓撰寫了長達1612個字的長聯,至今也是全國第一長聯。據說,當時鐘雲舫因告發貪官,反而被打入監牢,特撰此長聯,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氣。
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 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衹可憐花蕊瓢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着緑野香墳。對此茫茫,百端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絶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傢之物?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崗上竜,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撒些幽恨閑愁;麯檻回廊,消受得好風好雨。嗟餘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嚮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
上聯意思是說,登上高高的望江樓,統覽遠近河山,江山如此多嬌。唐代的李德裕、宋代的範成大在茂州修建的籌邊樓,正可使騷人墨客到此樓上吊古。薛濤春閨苦短,負心的元稹衹留下枇杷巷深,寂寞難度,如今空留香墳一座。而今天那些尋花問蝶之流,貪戀於醉生夢死之中,不禁讓人振臂高呼,問這半江明月,究竟是誰傢所有?下聯的意思是說,千百年來,蜀中局勢風雲變換,上演出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呼喚出英雄不斷。臥竜崗上的諸葛亮,殞沒於落鳳坡的龐士元,氐族英雄李雄,井底之蛙的公孫述,一時間鐵馬金戈馳騁疆場,一時間又銀笙玉笛醉生夢死,都似過眼雲煙。倒不如自個長歌短賦,以消愁解恨,沐受這大好風光。想不到自己卻懷才不遇,天地之大,競無容身之地,孫悟空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且嚮高樓俯首而看,哪一塊雲,是屬於我的天空?
崇麗閣還有一副奇聯,據說是清代的一位江南才子,一天登上望江樓,看到沿江景色美不勝收,一時興起,寫下了上聯,頓時稱絶,於是沉醉於上聯的意景裏,下聯怎麽也寫不稱意,衹得報憾將上聯書於望江樓上。一百多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書人前來應對,都不能如意。上聯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這讓人心醉的下聯,何時才能有絶對?
蜀山蜀水多出女才子,且不說讓天下男人都俯首帖耳的武則天,就是卓文君、薛濤以及後來楊升庵的妻子黃娥等人,都是一代名女,讓後人景仰不已。想當年薛濤以詩和自製的“薛濤箋”名於當世,也讓唐朝三朝宰相裴度,尚書元稹,西川節度使韋臯,大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心儀嚮往。韋臯將薛濤招入自己的幕府,以使自己能與她朝夕切磋詩藝,並十分正式地表奏朝廷授予薛濤校書郎之職,從此以後,人們就稱薛濤為女校書。由此可見唐朝朝野上下都是十分開放的。元稹更是與薛濤一見鐘情,相愛四年之久。
元稹當時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到成都,在此之前,元稹早聞薛濤大名。新近喪偶的元稹到成都後,急於與薛濤相識,經朋友的介紹,二人相識,一見如故。從此二人詩樂唱和,相互傾吐真情,過着如膠似漆的日子,一幌就是四年。現存薛濤《洪度集》裏的愛情詩,大多寫於這段日子。“緑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鴛鴦草》)從這些愛情詩裏可見當時元稹與薛濤愛得至深,已經到了不可分離的地步。後來,他們因一些小事發生了不快,感情漸漸出現裂痕。薛濤負氣離開了元稹,不久元稹也接到了調令,要趕回長安。此時的薛濤與元稹,心裏都有些後悔,但都沒有將心事說出來。元稹臨行時,薛濤特地到停泊在錦江上的船上去為他送行。薛濤為元稹擺上酒菜,二人相對無言。元稹當時的心情也是十分復雜的,接到調令返回長安,不知前景如何,心中雖然愛着薛濤,又怕連累她,因為薛濤的心太細膩、人也太嬌弱。薛濤深情地望着元稹,一心想和好如初,跟隨他走遍天涯,可一個女子卻難以開口。就這樣,船啓程了,薛濤站在岸邊,默默地看着船的離去,臉上已是淚灑千行。
元稹離開後,薛濤已經沒有了寄托,痛苦纏繞心頭。對自己的行為十分後悔,於是把自己對元稹的萬千思念通通寫在了詩箋上。她用自製的詩箋寫了一百多首情詩寄給元稹,“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表達了薛濤對元稹無盡的思念之情。元稹接到薛濤的詩後,為薛濤的真情所動,使埋藏到心底的感情又萌生出來。“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表明了元稹依然愛着薛濤。
由於蜀山懸隔千裏,元稹再也沒有到成都來。後來,元稹調任浙江,遇到了另一個纔女,就與其結百年之好。薛濤得知消息後,痛苦之情無以復加,發誓終身不嫁。薛濤後半身的作品,大多是幽憤的感人之作,主要是她失戀的緣故。
現在濱臨江邊位於望江樓旁的濯錦樓,在清嘉慶年間修建時,設計成一船舫形狀,就是為了紀念薛濤為元稹送行而建的。薛洪度如果在天有靈,看到千年後,後人對她如此尊重,棲息於錦江邊的靈魂一定是知足了。
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
羅鋒先生的對句:
1,迎客舫,迎客訪,迎客舫中迎客訪,客訪幾人,客舫幾人
2,觀水影,觀水映,觀水影時觀水映,水映兩堤,水影兩堤
3,穿水影,穿水映,穿水影中穿水映,水映整天,水影整天
穿音與川同。整天可解作整日,也可解作整個天空。
一解:遊客在望江樓外面望江樓,望江流,望見江樓上面的人也在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同時見到船穿過水中的影子,自影子底下穿過的流水映照着兩岸的景色,船在穿過水影的過程中流水也同時映照着船,水映整天,水影整天。
二解:遊客在望江樓裏面遊覽江樓,自裏往外望江流,於是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同時望見流水穿過水影,流動着的水映照出兩岸的景色,於是穿水影中穿水映,水映整天,水影整天。 |
|
望江樓(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於1908年,位於竜沙公園勞動湖東畔的假山上。黑竜江巡撫周樹模“思泛舟江湖,以謀臨流之勝”,兩次邀請張朝墉設計改建倉西公園(今竜沙公園),在南墻外,鑿溝引人嫩江,在溝西側覆土為邊山,在山頂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邊緑樹成蔭。1930年將草亭改建為磚木結構亭。南北寬、東西窄,樓高25米,占地約220平方米。
1950年和1979年進行了兩次修繕,增修了石階、石墻、石梯、屏風等。建國後,黨和國傢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等先後光臨齊齊哈爾市,到望江樓觀光賞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員長、董必武副主席、劉伯承副委員長來齊齊哈爾市視察,遊覽了竜沙公園。登樓遠眺,神清氣爽,嫩江水碧波蕩漾,齊齊哈爾風光盡收眼底,朱老總即興揮毫題寫了“望江樓”三個大字,後將其製成黑底金字的長匾懸挂於飛檐之下,故改稱為“望江樓”。1987年,望江樓被齊齊哈爾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望江樓(漢中)漢中市 古漢臺內的望江樓,始建於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府署東北隅有“天漢樓”,即望江樓的初稱。物換景移,幾經興衰,如今的望江樓,更給人一中莊嚴隆重之感,它以其別緻的造型,巍巍的風姿,早已成為漢中古城的標志性古建築。登樓遠眺,四面雲山,如展畫捲;俯視城區,樓臺林立;環顧庭院,古樹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樓,使人心曠神怡,追往撫今,感慨萬千。
望江樓高約17.5米,登樓可以眺望漢中市全貌,此樓歷代多有損毀,現存為民國四年重建。望江樓是一座八角寶塔形建築,分三層。從正面可見一副對聯:“漢水東流幾千裏,秦雲北望第一樓。” |
|
望江樓號稱天下第四樓。三大名樓衆所周知,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南昌滕王閣。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建築氣勢上,南京望江樓完全應該和三大名樓齊名,名揚天下;無奈黃鶴樓有名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嶽陽樓有范仲淹的“嶽陽樓記”;滕王閣也有王勃的“滕王閣序”;而望江樓尚待名人為其揚名,進行文化開發。
南京望江樓位於長江邊上的獅子山上,現代仿古建築,在經過長江的火車上都能看到望江樓。遊覽南京的過客應該去看一下,交通也非常方便,也許稍不留神,留下一段千古名作,既可以為望江樓傳名,自己也名利雙收。
在南京望江樓附近還有一所三星級的賓館,名望江樓。 |
|
泰州望江樓 夜景
泰州望江樓 位於今泰州鼓樓醫院東側,泰州非著名景點。 |
|
望江樓居委會, 望江樓社區 |
|
|
|
望江樓站 | 望江樓香 | 望江樓公園 | 望江樓社區 | 望江樓上作 | 獨倚望江樓 | 日日望江樓 | 美美望江樓 | 黑竜江望江樓 | 望江樓居委會 | 望江樓香鍋居 | 望江樓古建築群 | 南京望江樓酒店 | 陽朔望江樓客棧 | 成都望江樓公園 | 黑河望江樓賓館 | 之江公寓望江樓 | 海門市望江樓飯店 | 河源市望江樓賓館 | 瑞麗市望江樓賓館 | 靖江市八圩鎮望江樓飯店 | |
|